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集验方》成书与版本考辨
1
作者 孙铭阳 傅海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51-1854,共4页
《外科集验方》是由明代兴献王朱祐杬下令,良医周文采编著的一部外科方书,刊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初刻本现今不存。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顾可学进献原刻,上疏重刊,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刊刻推广,是为礼部本,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现... 《外科集验方》是由明代兴献王朱祐杬下令,良医周文采编著的一部外科方书,刊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初刻本现今不存。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顾可学进献原刻,上疏重刊,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刊刻推广,是为礼部本,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现存版本应同出一源,源于嘉靖二十四年礼部重新翻刻本。从版式、字体划分,主要有奚暇斋本和旧山楼本两个分支。经考证,奚暇斋本不是弘治十一年的初刻本,刊刻时间在嘉靖年间礼部本之后。旧山楼本封面所书“嘉靖二十三年刊”有误,应是参照礼部本重刊,刊刻时间在礼部本之后,具体刊刻时间不详。国家图书馆藏明残本与旧山楼本版式相同,字体相似,属同一分支,但非同一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集验方 成书 版本 考辨
下载PDF
《集验方》“天麻草”的考证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斌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9-40,共2页
《集验方》是我国南北朝医学家姚僧垣编撰的一部医方专著。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此书未得以流传。但其部分佚文尚见存于唐·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中。《外台秘要》引录了《集验方》“天麻草汤”单方:“天麻草,切,五升。以水一斗半... 《集验方》是我国南北朝医学家姚僧垣编撰的一部医方专著。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此书未得以流传。但其部分佚文尚见存于唐·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中。《外台秘要》引录了《集验方》“天麻草汤”单方:“天麻草,切,五升。以水一斗半,煎取一斗,随寒温分洗乳……。”并注明其形态:“此草叶如麻叶,冬生夏著花,赤,如鼠尾花。”其中“天麻草”究竟为何物,历来很少有人问津,仅日本《本草和名》将此作为茺蔚子的别名。本文拟对“天麻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草 集验方 益母草 医方
下载PDF
姚僧垣与《集验方》 被引量:1
3
作者 崔为 王姝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3-4,共2页
通过对南北朝名医姚僧垣生卒、里贯、世家及其经历的考证研究,确定了《集验方》作者的称谓;同时论证了历史上“太医”被称为“大夫”是从姚僧垣开始;并绘制了姚氏生平年谱。对医家姚僧垣及其著作《集验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姚僧垣 集验方 考证
下载PDF
《洪氏集验方》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钱超尘 《中医文献杂志》 2009年第1期2-4,共3页
《洪氏集验方》为南宋洪遵所撰。洪遵位居高官,却关注民瘼,晚年将其多年施用之验方,以及虽未亲用而得之传闻,但确有效验之方,结集成书。原刻本今仅存一部,已成孤本,珍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此书对于临床及医史文献研究颇有价值。本文主... 《洪氏集验方》为南宋洪遵所撰。洪遵位居高官,却关注民瘼,晚年将其多年施用之验方,以及虽未亲用而得之传闻,但确有效验之方,结集成书。原刻本今仅存一部,已成孤本,珍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此书对于临床及医史文献研究颇有价值。本文主要考证了洪遵经历、版本承传、该书特点、采方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氏集验方 考评 洪遵 版本传承 本书特点 采方概况
下载PDF
从《集验方》看《金匮要略》
5
作者 姚佳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6期1263-1264,共2页
北周时期姚僧垣编撰的《集验方》反映了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医学特色,此书虽已久佚,却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参考辑校本《集验方》,比照宋定本《金匮要略》的相关内容,从脉证、方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集验方》"充金匮之脉证&... 北周时期姚僧垣编撰的《集验方》反映了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医学特色,此书虽已久佚,却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参考辑校本《集验方》,比照宋定本《金匮要略》的相关内容,从脉证、方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集验方》"充金匮之脉证","补金匮之缺漏","考金匮之方药",为研究《金匮要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验方 金匮要略 方药
下载PDF
《洪氏集验方》研究(续完)
6
作者 钱超尘 《中医文献杂志》 2009年第3期21-22,共2页
(接上期)传方者姓名职官方名录卷五末附言:“右《集验方》五卷,皆余生平用之有著验或虽未及用而传闻之审者。”对传方者之姓名、地址、职官略有记载,抚今视昔,犹感采方态度之严谨,对秘不传方、居奇求利者表现出鄙夷态度。卷四“... (接上期)传方者姓名职官方名录卷五末附言:“右《集验方》五卷,皆余生平用之有著验或虽未及用而传闻之审者。”对传方者之姓名、地址、职官略有记载,抚今视昔,犹感采方态度之严谨,对秘不传方、居奇求利者表现出鄙夷态度。卷四“治头风头痛”方云:“襄阳府胡急脚,专货此药,积钱至数万缗,秘惜不传,上官医以计得之。”今按音序,将传方者之姓名、地址、职官及有关情况表之于下(见表1),对今后之采方者或有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氏集验方 考评 洪遵 版本传承 本书特点 采方概况
下载PDF
《洪氏集验方》研究(续一)
7
作者 钱超尘 《中医文献杂志》 2009年第2期3-6,共4页
南宋乾道六年庚寅(1170年)本五卷,序阙。目录残,从卷一第一方“治痢茱萸圆”至卷四秘精圆(含)之间目录全佚,卷四“治风牙疼”(含)至卷五“肥儿圆”(含)缺,所缺目录后人据正文补全,这就是黄丕烈所说“五卷皆全.无序有目,... 南宋乾道六年庚寅(1170年)本五卷,序阙。目录残,从卷一第一方“治痢茱萸圆”至卷四秘精圆(含)之间目录全佚,卷四“治风牙疼”(含)至卷五“肥儿圆”(含)缺,所缺目录后人据正文补全,这就是黄丕烈所说“五卷皆全.无序有目,而目共五页,其一号、二号、四号系旧时钞补,兹以乌丝栏细者别之”之意。钞补时间在黄丕烈录副雕版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氏集验方 考评 洪遵 版本传承 本书特点 采方概况
下载PDF
浅谈周文采著《外科集验方》中肛肠病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余乐来 周丽君 +1 位作者 龙浩然 黄德铨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20期4-5,共2页
对明代周文采所著的《外科集验方》中肛肠病治疗记载进行探讨,其选方精要,观点创新,陈之一二,以飨读者。
关键词 肛肠病 周文采 《外科集验方 房事 选方
下载PDF
旴江医著《仙传外科集验方》辨治耳鼻喉疾病探析
9
作者 傅韩瑶 杨淑荣 谢强 《江西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4-5,9,共3页
旴江医家赵宜真,诸科皆有所涉及,较善治五官科病症,见解独到,处方用药灵动,所集《仙传外科集验方》博载众方。其辨治耳鼻咽喉科疾病,以简、便、廉的单方、验方为主,善于运用外治法,兼以内治法,标本兼顾,以吹药法治疗耳内流脓,塞药法治... 旴江医家赵宜真,诸科皆有所涉及,较善治五官科病症,见解独到,处方用药灵动,所集《仙传外科集验方》博载众方。其辨治耳鼻咽喉科疾病,以简、便、廉的单方、验方为主,善于运用外治法,兼以内治法,标本兼顾,以吹药法治疗耳内流脓,塞药法治疗耳聋,经络辨治鼻衄,引血下行法治疗经行鼻衄,从痰浊论治咽喉,从脏窍相关论治乳蛾。赵氏独特的学术理论、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后学有着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传外科集验方 赵宜真 旴江医学 耳鼻咽喉 地域医学
下载PDF
试论洪遵的生平和著述——兼谈其《洪氏集验方》的成书过程
10
作者 李明明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期15-,17,共2页
通过对洪遵的家世和生平、政治上的建树及其著述的研究,并结合《洪氏集验方》的成书过程,可以看出洪遵以"民本"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亦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洪遵。
关键词 洪遵 生平 民本 洪氏集验方 泉志
下载PDF
宋版《洪氏集验方》《伤寒要旨药方》版本流传简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钱超尘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08-212,共5页
《洪氏集验方》五卷南宋乾道六年 (1170 )初刻版及《伤寒要旨药方》两卷南宋乾道七年(1171)初刻版今存北京国家图书馆 ,明清藏书家视同拱璧 ,珍爱无比 ,屡加考证 ,多有评说。今简考两书作者、版本特点及其流传始末。
关键词 《洪氏集验方 《伤寒要旨药方》 作者 版本 流传 考证
原文传递
治坐骨神经痛验方集锦
12
作者 陈林 《农村百事通》 2020年第16期56-56,共1页
内服方一:桑寄生、鸡血藤干品各50克,杜仲15克,猪尾骨1根,加5碗水、1碗米酒,用文火熬至3碗的量,倒出分成3份,每餐饭前半小时服用1份。每曰1剂,7天后可见效。内服方二:野葡萄根、鸡血藤各100克,洗净后加3碗水浸泡15分钟,然后加入250克猪... 内服方一:桑寄生、鸡血藤干品各50克,杜仲15克,猪尾骨1根,加5碗水、1碗米酒,用文火熬至3碗的量,倒出分成3份,每餐饭前半小时服用1份。每曰1剂,7天后可见效。内服方二:野葡萄根、鸡血藤各100克,洗净后加3碗水浸泡15分钟,然后加入250克猪尾骨,一起放入锅中炖30~40分钟,去渣后喝汤吃肉。每日1剂,连吃2〜5剂之后,再视病情轻重增减次数。此方具有活血、强筋骨的作用,因此孕妇忌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服方 野葡萄根 此方 鸡血藤 坐骨神经痛 桑寄生 尾骨 验方
下载PDF
《夷坚志》材料来源及搜集方式考订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祝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46-49,71,共5页
关键词 《夷坚志》 方式 洪迈 《洪氏集验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列子》 《龙川略志》 中国古代小说 《东坡志林》 宋代社会
下载PDF
古方集锦
14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8期60-60,共1页
苁蓉丸明目 老李画,宋京师人。传有苁蓉丸,暖水脏,明目,寻常眼药多凉,非水脏之便。——《洪氏集验方》
关键词 《洪氏集验方 古方 苁蓉丸 明目
下载PDF
经典名方“温胆汤”研究进展及相关思考 被引量:50
15
作者 杜松 赵凯维 +3 位作者 刘寨华 于峥 郑齐 林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64-1768,共5页
本文分别从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系统综述了经典名方温胆汤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相关进展,并以此探讨经典名方的研究策略和思路。通过对于温胆汤的研究进展分析我们认为,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和方剂作用的复杂性,致使中药复方的作用机... 本文分别从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系统综述了经典名方温胆汤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相关进展,并以此探讨经典名方的研究策略和思路。通过对于温胆汤的研究进展分析我们认为,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和方剂作用的复杂性,致使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成为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瓶颈之一。经典名方研究应从中医理论与临床出发,在阐释理论内涵的同时揭示其作用机理,夯实科学基础,促进科学应用,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经典名方 集验方 《三因方》 《备急千金要方》
下载PDF
温胆汤方证刍议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成城 姜祖超 +4 位作者 刘斐雯 程志清 刘薇 邵湘芝 朱文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743-746,共4页
[目的]阐述温胆汤方证,拓展温胆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温胆汤的沿革、病机,归纳温胆汤所主之方证,分享其临床应用之验案,进一步总结温胆汤的临床运用规律。[结果]温胆汤起自《集验方》,其病机在于胆寒胆虚,痰饮内犯,全... [目的]阐述温胆汤方证,拓展温胆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温胆汤的沿革、病机,归纳温胆汤所主之方证,分享其临床应用之验案,进一步总结温胆汤的临床运用规律。[结果]温胆汤起自《集验方》,其病机在于胆寒胆虚,痰饮内犯,全方治以温化寒痰,兼以清解郁热。温胆汤之方证可归纳于下:其人体型多中等强壮,面容多滋腻,且平素多有情志不畅表现;刻下多见有惊悸胆怯、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等精神神经症状,而恶心呕吐、腹胀纳差及嗳气痞满等消化系统症状常为其人的兼杂之证,其舌虽未必有厚腻之象,然脉多有弦、滑之征。每随此证而治之,常效如桴鼓。[结论]温胆汤为千古名方,正确理解温胆汤方证,能够启发、拓展温胆汤的临床运用,故值得后世医家学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方证 病机 胆寒胆虚 痰饮 集验方 医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刍议温胆汤之温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旭 董建 +1 位作者 赵洲阳 陈国权 《国医论坛》 2020年第2期45-46,共2页
《集验方》《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以生姜为君,温胆和胃,燥湿行气,用于胆胃虚寒、湿郁气滞证,体现了"温胆"之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以半夏为君,清胆和胃,理气化痰,用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体现了"清胆&... 《集验方》《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以生姜为君,温胆和胃,燥湿行气,用于胆胃虚寒、湿郁气滞证,体现了"温胆"之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以半夏为君,清胆和胃,理气化痰,用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体现了"清胆"之意。结合《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中"温"的理解,提出三种温胆汤之"温"并非均是温胆之义,而是令胆"和",复胆之清静温和之性,以求胆之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集验方 《备急千金要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金匮要略》 和法 医苑百花
下载PDF
两《唐书·陆贽传》订补
18
作者 沈时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69-73,45,共6页
陆贽(754—805)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宰相、卓越的政治家,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各种行政事务提出过自己精辟、正确的主张,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史书单独为其列传,且洋洋洒洒达数万言.然综观两《唐书·陆贽传》,大部... 陆贽(754—805)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宰相、卓越的政治家,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各种行政事务提出过自己精辟、正确的主张,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史书单独为其列传,且洋洋洒洒达数万言.然综观两《唐书·陆贽传》,大部份篇幅为节录陆贽的文章。记其生平事迹,则因史书体裁所囿,于细事不书年月,间又有语焉不详或互相抵牾之处.兹检诸书有关陆贽生平的资料,将史传未详之辞作一辨证嫠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贽 唐书 窦参 陆赞 德宗 裴延龄 陆氏集验方 赵憬 中唐时期 观察使
下载PDF
脚气病治验
19
作者 鲁峨山 《江苏中医药》 CAS 1980年第6期48-48,共1页
沈玉兰,女,35岁,1965年夏就诊。两足胫肿胀麻木,不能行走,已有两个多月,原诊断维生素乙缺乏症,对症治疗,未见显效,中医诊为痹痿,给活络养血方,服十余剂,也无效,现感胸闷,气急,心悸,呕吐,食少,问其为皖北籍,进厂年余,整天穿橡胶靴工作,... 沈玉兰,女,35岁,1965年夏就诊。两足胫肿胀麻木,不能行走,已有两个多月,原诊断维生素乙缺乏症,对症治疗,未见显效,中医诊为痹痿,给活络养血方,服十余剂,也无效,现感胸闷,气急,心悸,呕吐,食少,问其为皖北籍,进厂年余,整天穿橡胶靴工作,视其足胫肿而不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鸣散 祛风湿剂 脚气病 维生素B1缺乏病 朱氏集验方
下载PDF
《中医文献杂志》2009年第27卷总目次
20
《中医文献杂志》 2009年第6期56-56,F0003,共2页
关键词 中医文献 洪氏集验方 中医药治疗 《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 千金要方 灸法 目次 杂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