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麴氏高昌国时期雇价问题探讨——兼论高昌寺院银钱的使用情况
1
作者 徐秀玲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4年第7期24-32,共9页
据《高昌某寺月用麦、粟、钱、酒帐》《高昌延寿元年张寺主明真雇人放羊券》以及《延昌廿二年康长受从道人孟忠边岁出券》等契约文书,麴氏高昌时期农业领域里的雇价,很可能是成年雇工每日麦粟1.1—1.2斗,未成年雇工每日粟3—7升;畜牧业... 据《高昌某寺月用麦、粟、钱、酒帐》《高昌延寿元年张寺主明真雇人放羊券》以及《延昌廿二年康长受从道人孟忠边岁出券》等契约文书,麴氏高昌时期农业领域里的雇价,很可能是成年雇工每日麦粟1.1—1.2斗,未成年雇工每日粟3—7升;畜牧业或其他领域里的雇价大概在1.83斗至3斗多。雇价以粮食支付为主,银钱及牲畜为辅。寺院的银钱并不充足,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少部分用于购买生活或佛教供养必需品;以粮食作交易手段则显得多样化,但很少用于输租与商业交换,继续体现了"赋税则计田输银钱,无者输麻布"的规定。由于高昌不铸造银币,前期作为主要支付手段的银钱此时已退居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文书 麴氏高昌国 雇价 银钱
原文传递
明代至清中叶戏价问题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程鲁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明清戏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明初至明中叶的戏价多保持在每出一二两银子的水平,其中若有赏银也一般是在雇价外再额外赏予一二两银。但从明代后期开始,戏价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上班”动辄十几两银的雇价和丰厚的赏银,一方面是... 明清戏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明初至明中叶的戏价多保持在每出一二两银子的水平,其中若有赏银也一般是在雇价外再额外赏予一二两银。但从明代后期开始,戏价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上班”动辄十几两银的雇价和丰厚的赏银,一方面是普通戏班二三两银的戏价。而在清代,这种巨大的差距就不再明显,戏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几两向十几两银慢慢提高。戏价的变化实际上影响着戏曲的发展,厘清这一问题无疑将对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状况有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价 赏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