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激素代谢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宫肌瘤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沈杨 许茜 +3 位作者 徐洁 高永星 任慕兰 蔡云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07-912,共6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代谢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子宫肌瘤易感性间的关系,以期从分子水平寻找子宫肌瘤特质人群。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居住在南京地区的汉族女性(年龄30~50岁)子宫肌瘤... 目的:探讨雌激素代谢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子宫肌瘤易感性间的关系,以期从分子水平寻找子宫肌瘤特质人群。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居住在南京地区的汉族女性(年龄30~50岁)子宫肌瘤患者及健康女性志愿者各300例为病例组及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高效变性液相色谱法(PCR.DHPLC)对两组人群的雌激素代谢酶基因COMT的rs3087869(IVSl+2329C〉T)、rsl65774(IVS5+739G〉A)、rsl65599(3’UTR242G〉A)、rs4680(vall58met)4个位点,CYPlA1的rsl048943(11e462Val)、rs4646421(IVSl-726C〉T)、rs4646422(Gly45Asp)3个位点,CYPlB1的rsl056827(Alal19Ser)、rsl056836(Leu32Val)、rsl056837(Asp449Glu)3个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两组人群的雌激素代谢酶基因分布频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表明rs3087869(OR:2.872,95%CI:1.690~4.882),rsl65774(OR:2.322,95%CI:1.330~4.056),rs4680(OR:2.59395%CI:1.546~4.350).rsl048943(OR:2.383,95%CI:1.418~4.005),rs4646422(OR:2.489,95%CI:1.49~4.159),rsl056827(OR:3.361,95%CI:2.035~5.552)与子宫肌瘤发生明显相关(P〈0.05)。统计学分析表明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rs3087869、rsl65774、rs4680、rsl048943、rs4646422、rsl05682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子宫肌瘤的易感因素,与子宫肌瘤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雌激素代谢酶 子宫肌瘤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雌激素代谢酶、激素替代治疗与乳腺癌 被引量:5
2
作者 邓文慧 吴宜勇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激素替代疗法(HRT)与乳腺癌关系是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认为乳腺癌发生是由多因素多步骤引起,最近注意到编码雌激素代谢酶类基因及其表达是基础因素之一,而不同HRT药物又可影响该因素,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合成 雌激素代谢酶 基因多形性 激素替代疗法
下载PDF
乳腺癌与雌激素代谢酶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闫磊 《中外医疗》 2008年第26期20-,共1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与雌激素代谢酶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30例女性正常人和3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YP1A1MspI基因与乳腺癌的危险性显著关联,而CYP17基因与乳腺癌的危险性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CYP1A... 目的探讨乳腺癌与雌激素代谢酶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30例女性正常人和3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YP1A1MspI基因与乳腺癌的危险性显著关联,而CYP17基因与乳腺癌的危险性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CYP1A1MspI的杂合子和突变纯合子提高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的易感性;而CYP17与乳腺癌之间可能存在较弱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代谢酶 基因
下载PDF
孕激素对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代谢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小平 徐冰 +1 位作者 戴淑真 姚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263-2266,共4页
目的:选取5种常用于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孕激素,体外检测其不同类型、不同浓度、不同用药方式对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代谢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T47D,MCF-7和MCF-7/aro,经E2和不同类型、不同浓度孕激素(P)作用后,Northern Blott... 目的:选取5种常用于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孕激素,体外检测其不同类型、不同浓度、不同用药方式对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代谢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T47D,MCF-7和MCF-7/aro,经E2和不同类型、不同浓度孕激素(P)作用后,Northern Blotting或RT-PCR技术检测雌激素代谢酶的mRNA表达,同位素标记的底物用于酶的活性测定。进一步模拟活体HRT,建立序贯治疗(SCR)和连续联合用药(CCR)的体外细胞模型。结果:与单用E2组相比,安宫黄体酮(MPA,10-8M-10-6M)与E2(10-8M)共同作用后,可上调雌激素活化酶芳香化酶、17β羟基甾醇脱氢酶Ⅰ型(17β-HSD1)、硫酸酯酶(STS)的活性并使mRNA表达升高。黄体酮(P4)也有上述作用,但是影响较小。左炔诺孕酮(LNG)、炔诺酮(NET)和地诺孕酮(DNG)对酶没有刺激作用。未见孕激素对雌激素抑制酶17β羟基甾醇脱氢酶Ⅱ型(17β-HSD2)和硫酸酯转移酶具有刺激作用。CCR体外细胞模型中检测到芳香化酶和17β-HSD1活性增加,而SCR模型中没有明显的酶刺激反应。结论:孕激素不同类型、不同用药方式对乳腺癌细胞中的雌激素代谢酶产生不同的作用,与其他孕激素相比,MPA对酶的刺激作用最强,其用于HRT是否通过上调酶的活性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尚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替代治疗 人乳腺癌细胞 激素 雌激素代谢酶
原文传递
雌激素代谢相关酶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常春艳 陈大千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8期641-644,共4页
目的:分析雌激素代谢相关酶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62例为研究组,乳腺良性组织30例为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1、17βHSD2、17βHSD7、17βHSD1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 目的:分析雌激素代谢相关酶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62例为研究组,乳腺良性组织30例为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1、17βHSD2、17βHSD7、17βHSD1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良性肿瘤的组织中几乎不表达17βHSD1。17βHSD7表达于乳腺癌组织和乳腺良性肿瘤的组织中,两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的17βHSD2和17βHSD12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7βHSD2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无相关性(P>0.05),绝经、TNM为Ⅲ/Ⅳ期以及合并淋巴转移的患者的17βHSD12 mRNA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17βHSD 2和17βHSD12在乳腺癌中表达率显著升高,绝经、TNMⅢ/Ⅳ期以及合并淋巴转移的患者的17βHSD12表达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 雌激素代谢相关
下载PDF
孕激素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硫酸酯酶和硫转移酶的影响(英文)
6
作者 徐冰 北脇城 +2 位作者 小柴寿人 北岡由衣 本庄英雄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WHI的研究结果发现,与单用雌激素比较,雌孕激素合用的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增加了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孕激素的作用引起关注。由于局部雌激素浓度的增高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细胞系中孕... 目的WHI的研究结果发现,与单用雌激素比较,雌孕激素合用的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增加了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孕激素的作用引起关注。由于局部雌激素浓度的增高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细胞系中孕激素对两种雌激素代谢酶,硫酸酯酶和硫转移酶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在加入了雌二醇和孕激素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用同位素标记的底物和RT—PCR技术分别测定硫酸酯酶和硫转移酶的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单用雌二醇相比,安宫黄体酮/雌二醇合用刺激硫酸酯酶,使其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黄体酮表现了类似的作用,但刺激幅度低于安宫黄体酮。左炔诺孕酮,炔诺酮和地诺孕酮无刺激作用。五种孕激素对硫转移酶的活性和mRNA表达影响。结论本研究表明,乳腺癌细胞中,不同类型的孕激素对雌激素代谢酶具有不同的作用。对于目前激素替代治疗中常用的孕激素安宫黄体酮是否可以通过影响雌激素代谢酶的活性而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尚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替代治疗 乳腺癌细胞系 激素 雌激素代谢酶 硫酸酯 硫转移
下载PDF
多氯联苯与乳腺癌关系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佳圆 李卉 +3 位作者 雷放鸣 吴德生 李双飞 李伟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69-771,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人体内多氯联苯(PCBs)暴露与女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查询筛选合格的PCBs与人类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全文13篇(1999~2003年)。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对具有同质性的资料采用M-H法估计总效应和95%CI,对异质性的资料采... 目的综合分析人体内多氯联苯(PCBs)暴露与女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查询筛选合格的PCBs与人类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全文13篇(1999~2003年)。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对具有同质性的资料采用M-H法估计总效应和95%CI,对异质性的资料采用D-L法估计总效应和95%CI。按生物样品种类、病例的绝经状态和易感基因分型3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13项研究结果一致性检验统计量Q=23.33>χ2(0.05,12),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05),用D-L计算出OR综合=1.05,95%CI=0.99~1.20。非绝经组OR综合=1.40,95%CI=1.01~1.96;突变基因组的OR综合=1.89,95%CI=1.21~2.97。结论在非绝经妇女中PCBs高暴露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携带雌激素代谢酶CYP1A1突变基因型的人群可能是PCBs高暴露致乳腺癌的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1999~2003年 META分析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 PCBs CYP1A1 雌激素代谢酶 女性乳腺癌 人类乳腺癌 结果一致性 综合分析 基因分型 危险因素 绝经妇女 易感人群 异质性 暴露 人体内 同质性 统计量 OR 基因组 癌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