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方药归经与靶器官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武密山 李恩 +2 位作者 赵素芝 白霞 李爱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归经与靶器官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4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健康SD雌性和雄性大鼠各70只。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分析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归经与靶器官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4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健康SD雌性和雄性大鼠各70只。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每组雌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喂正常饲料,自由饮水外,其余各组均喂饲低钙饲料,饮用蒸馏水,每周2次在大鼠大腿内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0.1mg/100g体质量,5周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喂养条件不变;补肾中药组将补肾方药总成分按0.8g/100g体质量灌喂给药,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膀胱经外贴组在膀胱经选肾俞、飞扬;肾经外贴组在肾经选太溪、大钟;非经非穴位外贴组在大腿内侧肌肉丰厚处选非经非穴位,具体的穴位选择参照《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和《大鼠穴位图谱的研制》。大鼠背部、下肢脱毛,清洗穴位,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剂,左右交替进行。观察16周后,各组大鼠处死,股动脉放血,与口服补肾方药比较治疗骨质疏松。以血清雌二醇、睾酮、骨密度、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比值,Ca、P、碱性磷酸酶,各组大鼠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LMP-1mRNA表达,各组雌性大鼠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为衡量指标,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雌二醇、睾酮、骨密度均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雌二醇、睾酮、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均<0.01)。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甲状旁腺素升高,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甲状旁腺素下降,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明显升高(P均<0.01)。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碱性磷酸酶升高(P<0.05),Ca、P差异均不显著;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碱性磷酸酶下降(P<0.05),Ca、P差异均不显著。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Ⅰ型胶原/β-actin和骨矿化相关蛋白/β-actin的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Ⅰ型胶原/β-actin和骨矿化相关蛋/β-actin的表达均上调(P均<0.05)。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均上调(P均<0.05)。结论:补肾方药通过两种不同途径给药后发挥“归经”作用,至少在骨和性腺两个靶点起作用,使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骨矿化相关蛋白表达上调,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上调,促进雌二醇、睾酮、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升高,结果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逆转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代谢 归经 受体 雌激素/代谢
下载PDF
绝经前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表达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超 刘志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5375-5376,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代谢 绝经前期 绝期后期 受体 雌激素/代谢 人类
下载PDF
针刺对MGH模型大鼠乳腺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卫华 赵娴 郭新荣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9-910,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对乳腺增生(MGH)模型大鼠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方法:将雌性未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自愈组(C组)和针刺治疗组(D组),观察针刺对大鼠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含量、乳腺组织中... 目的:研究针刺对乳腺增生(MGH)模型大鼠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方法:将雌性未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自愈组(C组)和针刺治疗组(D组),观察针刺对大鼠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含量、乳腺组织中的ER和PR的影响,从内分泌方面揭示针刺治疗本病的部分机理。结果:E2含量B组高于A组(P<0.05),C、D组明显低于B组(P<0.05);ER阳性表达积分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B、C组间无差异(P>0.05),D组明显低于C组(P<0.05);P含量各组间无差异,PR阳性表达积分B组极显著地高于其他三组(P<0.01),C组高于D组(P<0.05)。结论:针刺可调节雌激素含量,抑制ER、PR阳性表达,使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弱雌激素在靶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纤维囊性病/针灸疗法 雌激素受体/代谢 激素受体/代谢 大鼠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α在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文娟 赵蓓 +1 位作者 钟海珍 姚刚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肾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肾组织标本50例,其中IgA肾病45例,正常肾组织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α的表达,分析其与相关临床参数、肾小球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ERα在IgA...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肾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肾组织标本50例,其中IgA肾病45例,正常肾组织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α的表达,分析其与相关临床参数、肾小球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ERα在IgA肾病和正常肾组织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表达,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IgA肾病肾组织肾小球内ERα的表达逐渐减弱(P=0.001),且其表达与肾小球滤过(eGFR)、血肌酐(Scr)、IgA肾病的病理分级相关(r=0.876、-0.818、-0.736,P〈0.05);与非高血压组比较,IgA肾病高血压组肾小球内ERα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ERα在IgA肾病肾组织肾小球内的表达明显减少,并与肾损害程度相关,提示ERα可能在IgA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α/代谢 肾小球肾炎 免疫球蛋白A/代谢
原文传递
雌激素受体亚型α、β在结直肠癌表达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李勇 林锋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6期8879-8879,共1页
目的观察ERα、ERβ在结直肠癌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5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标本,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ERαERβ在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ERα、ERβ的表达率为35.4%和78.0%。癌旁组织表达率9.5%和60.5%... 目的观察ERα、ERβ在结直肠癌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5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标本,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ERαERβ在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ERα、ERβ的表达率为35.4%和78.0%。癌旁组织表达率9.5%和60.5%。癌组织ERβ的表达高于ERα(P<0.05),癌组织ERα的和ERβ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病理分级相关(P<0.05)。结论 ERα的和ERβ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代谢 受体 雌激素/代谢 人类
原文传递
绝经前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中ER、nm23-H1、c-erbB-2基因的表达及其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永红 林雪平 李继承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ER、nm23-H1和c-erbB-2基因在绝经前(premenopausal)和绝经后(postmenopausal)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ER、nm23-H1和c-erbB-2的表达。结果在绝经前乳腺癌... 目的探讨ER、nm23-H1和c-erbB-2基因在绝经前(premenopausal)和绝经后(postmenopausal)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ER、nm23-H1和c-erbB-2的表达。结果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中ER、nm23-H1及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为45.8%、50.0%和50.0%,而在绝经后患者中三者的阳性表达率为55.6%、77.8%和58.3%。在绝经后患者中乳腺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随着ER表达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明显的相关性(P=0.033),而在绝经前患者中两者无关(P=0.229)。在绝经后患者中显示nm23-H1基因的表达与转移呈明显相关(P=0.019),但在绝经前患者中该基因表达与转移无关(P=0.680)。在绝经后患者中ER呈阴性的乳腺癌组织的c-erbB-2表达明显增加,且两者的表达在统计学上存在明显相关性(P=0.028),然而在绝经前患者中ER与c-erbB-2表达之间并无相关性(P=0.688)。在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中ER、c-erbB-2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均没有相关性(分别为P=0.351、P=0.425和P=0.680、P=0.704)。nm23-H1和c-erbB-2两者无论在绝经前还是绝经后患者中都没有呈现统计学上的相关性(P=0.110和P=0.593)。另外,在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中ER、c-erbB-2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患者年龄及病变部位均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ER可能只在绝经后而不是在绝经前的乳腺癌患者中才明显地表现出对c-erbB-2表达的抑制作用和对nm23-H1表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α/代谢 绝经前期 绝经后期 基因表达 受体 erbB-2/生物合成
下载PDF
ERα和ERβ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内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彬 方志沂 +1 位作者 刘君 李强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检测ERα和ERβ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内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可手术乳腺癌97例和癌旁组织61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α、ERβ的表达。结果ERα、ERβ均在细胞核内表达。癌旁组织内ERβ阳性表达... 目的检测ERα和ERβ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内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可手术乳腺癌97例和癌旁组织61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α、ERβ的表达。结果ERα、ERβ均在细胞核内表达。癌旁组织内ERβ阳性表达率高于ERα(分别为91.8%和42.6%,P<0.0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ERβ在癌旁组织、腋窝淋巴结阴性(阳性率为81.6%)和阳性(阳性率为50.8%),三组中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ERβ在腋窝淋巴结阴性和阳性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ERα在三组内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Rβ、ERα均为细胞核受体。ERβ在癌旁和癌组织内广泛表达,且在癌旁组织内阳性表达率高于ERα。ERβ表达降低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因果关系;而ERα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 雌激素/生物合成 受体 雌激素/代谢
下载PDF
MAPK信号通路在ER阴性的乳腺癌ER再表达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8
作者 董力枫 陈益定 +4 位作者 周俊 余建伟 解磐磐 陈芳芳 郧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9-712,共4页
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十分相关。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应用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为50%-60%,而阴性者有效率低于10%。临床上,有30%-40%乳腺癌是雌激素受体阴性的。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往往对内分泌治疗耐... 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十分相关。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应用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为50%-60%,而阴性者有效率低于10%。临床上,有30%-40%乳腺癌是雌激素受体阴性的。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往往对内分泌治疗耐药,且手术复发率高。是否可以让ER再表达,使其对内分泌治疗有效从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成为了最近研究的热点。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在乳腺癌中,MAPK信号通路中的各个元件以及其上游的调控分子的表达上调,通常伴随的是ER的表达下调。使用MAPK通路中信号元件的抑制剂后,可以让ER阴性的乳腺癌细胞在转录和蛋白水平再表达出ER,并且再次表达的ER可以参与细胞的生长调控,从而对内分泌治疗敏感。这表明ER在乳腺癌细胞内的表达是可逆的,是动态的。同时这也给我们的临床治疗E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代谢 信号传导 受体 雌激素/代谢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预后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体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克皝 曹仁贤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94-498,共5页
常用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如抗雌激素药物——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可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而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能直接抑制雌激素的生成。随着体外细胞模型在乳腺癌耐药性研究中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常用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如抗雌激素药物——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可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而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能直接抑制雌激素的生成。随着体外细胞模型在乳腺癌耐药性研究中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内分泌耐药产生的内在机制,从而针对性地改进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TAM和AIs的耐药机制,并就以细胞模型为基础所进行的乳腺癌耐药性研究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选择合适的细胞模型,有利于了解各类乳腺癌的耐药机制,为TAM和AIs耐药性乳腺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乳腺肿瘤/酶学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雌激素/代谢 他莫昔芬/药理学 药物耐受性 芳香酶/遗传学 芳香酶抑制剂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HER-2、ER和PR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毅 王燕 +3 位作者 曹永献 曹明智 李玉军 梁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1462-1466,共5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TNBC)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ER-2、ER和PR的表达情况,将其...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TNBC)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ER-2、ER和PR的表达情况,将其分为:TN组(HER-2、ER和PR均为阴性)、HER-2组(HER-2阳性,ER和PR均为阴性)、HR组(ER阳性,PR和HER-2均为阴性或阳性),对照分析三组病理生物学特征和P53阳性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TN组为20.97%(69/329),HER-2组为34.04%(112/329),HR组为44.98%(148/329).TN组淋巴结阳性率为55.07%(38/69),高于HER-2组43.24%(64/148)和HR组42.86%(4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5).TN组P53阳性表达率、术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4.93%、27.54%和20.29%,均高于HER-2组(20.54%、16.07%、16.96%)和HR组(18.24%、12.84%、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8.36,P<0.05).比较三组乳腺癌的肿瘤≥5 cm、Ⅲ期、Ⅲ级和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8.79、9.23、8.48,P<0.05).三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36%、82.14%和85.14%;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12%、78.57%和8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5).结论 TNBC病理生物学特性为P53阳性表达率高,肿瘤侵袭性强,局部复发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远处转移早,5年无瘤生存率低,是影响TNBC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erbB-2/代谢 受体 雌激素/代谢 受体 孕酮/代谢 乳腺肿瘤/代谢/病理生理学 预后
原文传递
绝经前乳腺癌ER、PR、c-erbB-2的表达与血清E2水平及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清存 陈瑞英 杨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1期5047-5049,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前乳腺癌ER、PR、c-erbB-2表达与患者血清E2水平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84例ER、PR、c-erbB-2表达状态并与血清E2水平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PR、c-erbB-2表... 目的探讨绝经前乳腺癌ER、PR、c-erbB-2表达与患者血清E2水平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84例ER、PR、c-erbB-2表达状态并与血清E2水平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PR、c-erbB-2表达与E2无显著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分级、TNM分期均与ER、PR负相关(P<0.05);组织分级、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大小均与c-erbB-2正相关。结论绝经期前乳腺癌患者ER、PR、c-erbB-2表达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无关;可能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大小相关,可联合应用,作为绝经期前乳腺癌患者指导内分泌治疗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前期 乳腺肿瘤/代谢 受体 雌激素/代谢 基因 ERBB-2 人类 女(雌)性
原文传递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增生期子宫内膜ER、PR含量变化的研究
12
作者 张晶 施晓波 陈忠东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增生期子宫内膜ER、PR含量的变化,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PCOS不孕患者32例为实验组,选同期输卵管性不孕患者20例为对照组,在宫腔镜下取子宫内膜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子宫...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增生期子宫内膜ER、PR含量的变化,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PCOS不孕患者32例为实验组,选同期输卵管性不孕患者20例为对照组,在宫腔镜下取子宫内膜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增生早、中、晚期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的细胞核内的表达变化。结果PCOS组中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ER和PR的表达在增生早、中、晚期组的免疫组化积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ER和PR的表达随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生而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早期,ER、PR在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比较,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生中期,ER在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PCOS组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增生晚期,ER、PR在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PCOS组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PCOS患者的ER、PR缺乏周期性改变;子宫内膜增生中期ER和增生晚期ER、PR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 受体 雌激素/代谢 激素/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