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二醇及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对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及其PTEN、GSK3β、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磊 石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雌二醇(E2)与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作用后,对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及磷脂酰肌醇/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上蛋白表达的影响,明确E2及其受体抑制剂对SKOV3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普通培养液(对照组... 目的:探讨雌二醇(E2)与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作用后,对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及磷脂酰肌醇/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上蛋白表达的影响,明确E2及其受体抑制剂对SKOV3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普通培养液(对照组)、浓度为10-7mol/L的E2(E2组)和相同浓度E2与ICI182,780(E2+ICI182,780组)作用SKOV3细胞后不同时间段(24、48小时)SKOV3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E2与ICI182,780作用SKOV3细胞后不同时间段(0、1、2、6、12、24小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①E2组作用SKOV3细胞24、48小时后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2+ICI182,780组作用SKOV3细胞24、48小时后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E2上调SKOV3细胞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p-PTEN、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蛋白表达;ICI182,780在不同程度上拮抗以上的作用,但是二者对GSK3β蛋白表达均无影响。结论:E2激活SKOV3细胞内的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促使通路上蛋白磷酸化,最终抑制细胞凋亡;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可抑制E2对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作用,从而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卵巢癌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 780 细胞凋亡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细胞周期素D1
下载PDF
甲基Hispolon雌激素样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北燕 汪鋆植 +4 位作者 余海立 李湜 叶汪阳 李明 贺海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55-2859,共5页
目的:研究甲基hispolon的雌激素样作用,为寻找良好的雌激素替代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甲基hispolon的雌激素作用和抗雌激素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基hispolon对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处理的卵巢早衰SD大鼠血清中E_... 目的:研究甲基hispolon的雌激素样作用,为寻找良好的雌激素替代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甲基hispolon的雌激素作用和抗雌激素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基hispolon对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处理的卵巢早衰SD大鼠血清中E_2的影响,并考察其对子宫和卵巢组织病理学的研究。结果:计算机分子对接模拟甲基hispolon与雌激素受体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体外细胞增殖实验表明,10^(-8)~10^(-6)mol/L甲基hispolon能刺激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而对MAD-MB-231无明显影响;在10^(-8)~10^(-4)mol/L能抑制E_2诱导的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抗雌激素作用;ICI182,780能阻断甲基hispolon在10^(-7)~10^(-5)mol/L时对MCF-7细胞的增殖作用。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甲基hispolon在1.25~5 mg/kg能增加卵巢早衰SD大鼠血清中E_2的水平;病理检查结果表明,甲基hispolon能增加卵巢内正常卵泡的数量,改善卵巢早衰病理变化。结论:甲基hispolon有雌激素样作用,具有替代雌激素药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hispolon 雌激素 乳腺癌细胞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 卵巢早衰
下载PDF
环孢菌素A、雷洛昔芬及其联合应用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鲍文 陈宝安 +9 位作者 高峰 丁家华 许文林 沈惠玲 高冲 孙耘玉 程坚 王骏 赵刚 马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95-899,共5页
本研究探讨环孢菌素A(CsA)、雌激素受体抑制剂雷洛昔芬及其联合应用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采用甲基四唑蓝法(MTT)测定柔红霉素(DNR)的半数抑制量,RT-PCR法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FCM检测P-gp的表达和细胞内DNR浓度。结... 本研究探讨环孢菌素A(CsA)、雌激素受体抑制剂雷洛昔芬及其联合应用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采用甲基四唑蓝法(MTT)测定柔红霉素(DNR)的半数抑制量,RT-PCR法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FCM检测P-gp的表达和细胞内DNR浓度。结果表明:DNR对K562/A02和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23.51和0.29mg/L,雷洛昔芬(2.5mg/L)及CsA(1mg/L)单用和两药联合处理K562/A02细胞时,DNR的IC50值分别为5.98、8.15和3.68mg/L,两药对DNR作用K562细胞的IC50没有影响。CsA及雷洛昔芬单独作用后耐药株mdr1mRNA下调微弱,联合用药下调效果明显。CsA及雷洛昔芬均可降低P-gp蛋白的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还观察到逆转剂雷洛昔芬和CsA作用后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增加,两药联合作用时效果增强。结论:CsA及雷洛昔芬均可逆转耐药,且联合作用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菌素A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 雷洛昔芬 K562/A02细胞 多药耐药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延缓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杜丽根 阮云军 +1 位作者 王玉筵 陈恩平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衰老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氧化应激法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衰老模型,将10μmol/L大豆异黄酮及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1 h,再加入100μmol/LH_2O_2作用24 h,CCK-...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衰老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氧化应激法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衰老模型,将10μmol/L大豆异黄酮及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1 h,再加入100μmol/LH_2O_2作用24 h,CCK-8检测细胞活力,检测细胞ROS、MDA、SOD含量,β-糖苷酶染色显示衰老细胞,蛋白电泳检测衰老相关指标P-Rb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豆异黄酮干预后,细胞ROS水平减少,细胞活力改善,同时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减少;衰老相关蛋白P-Rb增加。当加入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大豆异黄酮的抗衰老作用受到抑制。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能通过雌激素受体抵抗氧化应激,延缓细胞衰老,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 血管内皮细胞 衰老
下载PDF
(芳甲酰基)(羟基)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5
作者 黄二芳 邢丽妍 +4 位作者 张庆光 张瑾 黄健 王金辉 胡春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36-441,共6页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芳甲酰基)(羟基)喹啉酮类化合物。方法分别以6-羟基喹啉酮和7-羟基喹啉酮为原料,与对甲氧基苯甲酰氯成酯,利用无水三氯化铝经Fries重排同时脱甲基,再经Williamson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乳腺癌...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芳甲酰基)(羟基)喹啉酮类化合物。方法分别以6-羟基喹啉酮和7-羟基喹啉酮为原料,与对甲氧基苯甲酰氯成酯,利用无水三氯化铝经Fries重排同时脱甲基,再经Williamson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乳腺癌细胞(MCF-7)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芳甲酰基)(羟基)喹啉酮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活性评价结果显示,该系列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4g,4j,4l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甲酰基)(羟基)喹啉酮类化合物 分子对接 合成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抑制剂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17β-雌二醇对人成骨肉瘤细胞CLCF1基因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谢丽华 《医学信息》 2021年第3期60-62,67,共4页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人成骨肉瘤细胞CLC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骨肉瘤细胞MG-63分为对照组、β-雌二醇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加入10-3mol/L DMSO,将17β-雌二醇用DMSO稀释后,分别加入β-雌二醇低、中、高剂量组,终浓度分别为10-10...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人成骨肉瘤细胞CLC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骨肉瘤细胞MG-63分为对照组、β-雌二醇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加入10-3mol/L DMSO,将17β-雌二醇用DMSO稀释后,分别加入β-雌二醇低、中、高剂量组,终浓度分别为10-10、10-9、10-8 mol/L,干预MG-63细胞24、48、72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MG-63细胞中CLCF1 mRNA的表达情况;构建CLC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采用10-8 mol/L 17β-雌二醇及雌激素受体抑制剂氟维司群(ICI)干预MG63细胞24 h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①干预24 h,β-雌二醇低、中、高剂量组CLCF1 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 h,仅β-雌二醇高剂量组CLCF1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2 h,β-雌二醇低组CLCF1 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雌二醇中、高剂量组CLCF1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17β-雌二醇高剂量组荧光素酶活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后,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7β-雌二醇可通过提高CLCF1启动子活性促进MG63细胞株CLCF1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人重组心肌营养素样细胞因子1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 荧光素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