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雌雄成虫密度及性比对红彩瑞猎蝽繁殖力和寿命的影响
1
作者 游梓翊 夏长剑 +2 位作者 蒲小明 孙郑 邓海滨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75-80,共6页
在室内条件[温度(28±1)℃,相对湿度70%±7%,光照周期16 h(L)∶8 h(D)]下,测定不同雌雄成虫密度(雌∶雄=1∶1、2∶2、3∶3和4∶4)和不同性比(头/盒)(雌∶雄=1∶0、1∶2、1∶3、1∶4、2∶1、3∶1、3∶2和4∶1)对捕食性天敌红彩... 在室内条件[温度(28±1)℃,相对湿度70%±7%,光照周期16 h(L)∶8 h(D)]下,测定不同雌雄成虫密度(雌∶雄=1∶1、2∶2、3∶3和4∶4)和不同性比(头/盒)(雌∶雄=1∶0、1∶2、1∶3、1∶4、2∶1、3∶1、3∶2和4∶1)对捕食性天敌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 Fabricius)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孵化率、寿命和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成虫繁殖存在孤雌生殖现象,可产下有效卵。不同雌雄成虫密度和雌雄性比对红彩瑞猎蝽产卵前期和卵孵化率的影响不明显,对产卵期、产卵量、子代雌雄性比和雌雄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总产卵量随着配比中雌成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每雌产卵量和孵出若虫数量逐渐减少;雌成虫、雄成虫平均寿命均随着雌雄成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雌雄性比为2∶1的处理平均产卵期最长(39.5 d),平均每雌产卵量最高(136.40粒),每雌孵出若虫数最多(130.30头)。在交配过程中,红彩瑞猎蝽成虫密度过大会出现种内互残现象,基于研究结果中各项繁殖力和寿命参数结果,雌雄性比2∶1是人工饲养红彩瑞猎蝽成虫繁殖的较佳密度和性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 Fabricius) 性比 雌雄成虫密度 繁殖能力 寿命
下载PDF
不同引诱剂对柑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引诱效果
2
作者 金化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4期58-60,64,共4页
为开发出一种对柑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引诱效果好、雌虫比例高且持效期长的引诱剂,实现对柑橘小实蝇的绿色防控,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从不同配方引诱剂(ZZenjoyBD001、ZZenjoyBD002和ZZenjoyBD003)、不同来源引诱剂(广谱型实蝇双性饵剂、... 为开发出一种对柑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引诱效果好、雌虫比例高且持效期长的引诱剂,实现对柑橘小实蝇的绿色防控,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从不同配方引诱剂(ZZenjoyBD001、ZZenjoyBD002和ZZenjoyBD003)、不同来源引诱剂(广谱型实蝇双性饵剂、实蝇双性引诱剂、实蝇浓饵剂、实蝇诱杀剂、实蝇雌雄双诱引诱剂BD002)以及不同类型诱捕器(广谱型实蝇诱捕器、实蝇引诱剂诱捕器、实蝇桶型诱捕器、食诱型诱捕器和自制饮料瓶诱捕器)3个方面进行了柑橘小实蝇引诱效果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配方引诱剂中,以配方ZZenjoyBD002对柑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最佳;5种不同来源引诱剂中,广谱型实蝇双性饵剂和实蝇雌雄双诱引诱剂BD002的诱虫总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来源引诱剂,广谱型实蝇双性饵剂、实蝇双性引诱剂和实蝇雌雄双诱引诱剂BD002所诱雌虫比例显著高于实蝇浓饵剂和实蝇诱杀剂,广谱型实蝇双性饵剂引诱的杂虫比例最低;5种不同类型诱捕器中,广谱型实蝇诱捕器、实蝇桶型诱捕器和食诱型诱捕器可作为雌雄成虫引诱剂诱捕器推荐使用。柑橘小实蝇引诱剂搭配合适诱捕器可实现雌雄成虫的大量诱捕,适宜在果园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同时注意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应及时清理诱捕器内的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小实蝇 引诱剂 雌雄成虫 诱捕器 引诱效果
下载PDF
白背飞虱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组成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天梅 黄钰 +1 位作者 肖关丽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8-169,共12页
为弄清白背飞虱成虫肠道细菌组成及雌雄成虫之间的组成差异,本研究采用传统培养法,对云南省元江县水稻田白背飞虱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组成进行了分离培养,并采用形态及16S rDNA序列比对方法进行细菌的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白背... 为弄清白背飞虱成虫肠道细菌组成及雌雄成虫之间的组成差异,本研究采用传统培养法,对云南省元江县水稻田白背飞虱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组成进行了分离培养,并采用形态及16S rDNA序列比对方法进行细菌的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白背飞虱肠道内分离鉴定出细菌3门8科12属20种,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ides(50%),雌成虫肠道优势菌属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25%),优势菌种为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quirrel(25%);雄成虫肠道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22%)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22%),优势菌种为产左聚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laevaniforman(22%)。其中,雌性成虫肠道内共分离获得细菌3门8科8属12种,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 3种;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1种;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1种;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1种;泛菌属Pantoea 1种;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2种;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1种;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2种。雄性成虫肠道内分离细菌3门8科10属12种,其中梭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1种;假杆菌属Fictibacillu 1种;芽孢杆菌属Bacillus 3种;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1种;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1种;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1种;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1种;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1种;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1种;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1种。白背飞虱雌雄成虫肠道内细菌共同种类有4种,分别为松鼠葡萄球菌、乙酰微小杆菌、产左聚糖微杆菌和Acinetobacter soli。该研究将为深入研究白背飞虱肠道细菌功能和雌雄虫肠道细菌组成差异及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雌雄成虫 肠道细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云斑白条天牛雌雄成虫四个线粒体基因的序列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梅增霞 李建庆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6-334,共9页
【目的】比较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成虫雌雄个体的4个线粒体基因的序列差异,为研究种群个体分化和系统发育提供借鉴。【方法】以危害杨树云斑白条天牛种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并扩增云斑白条天牛雌雄成虫的线粒体DNA的COⅠ、C... 【目的】比较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成虫雌雄个体的4个线粒体基因的序列差异,为研究种群个体分化和系统发育提供借鉴。【方法】以危害杨树云斑白条天牛种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并扩增云斑白条天牛雌雄成虫的线粒体DNA的COⅠ、COⅡ、Cyt b、16S rRNA 4个基因。通过序列比对,分析比较4个线粒体基因序列在雌雄成虫个体间的差异。【结果】危害杨树云斑白条天牛雌雄成虫的4个线粒体基因存在差异。在碱基序列相似度方面,COⅡ基因雌雄成虫间差异最大,相似度为98.3%,在比较的650个碱基位点中,2个缺失碱基,8个不一致碱基;其次为COⅠ,相似度为98.6%,比较的714个碱基位点中,5个缺失碱基,2个不一致碱基;再次为Cyt b,相似度为98.9%,在比较的472个碱基位点中,4个不一致碱基;差异最小的为16S rRNA,相似度为99.2%,在比较的833个碱基位点中,2个缺失碱基,3个不一致碱基。在碱基含量方面,4个基因雌成虫A+T与C+G含量差值均高于雄成虫,Cyt b基因雌雄成虫A+T高出C+G含量的差值最高分别为40.84%和40.96%,16S rRNA差值其次分别为40.10%和40.70%,COⅡ差值再次分别为38.94%和38.22%,COⅠ差值最小分别为30.52%和30.16%。【结论】危害杨树云斑白条天牛雌雄成虫的mtDNA COⅠ、COⅡ、Cytb、16S rRNA在碱基序列相似度和碱基含量方面均存在差异,在分析种群个体分化和系统发育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区分云斑白条天牛雌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白条天牛 雌雄成虫 线粒体基因 差异比较
原文传递
交尾致雌雄叶蝉搜寻叶片和色彩行为差异的视频轨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薛婷 韩宝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4-544,545,546,547,548,549,550,共7页
使用基于Etho Vision XT11.5软件的视频轨迹分析仪检测了交尾和未交尾的雌、雄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对茶鲜叶和黄、白、绿色卡的搜寻行为,结果发现:(1)未交尾雌成虫从释放点缓慢地搜寻到叶片,大多时间在叶片之外区域活动;交尾雌成虫从释... 使用基于Etho Vision XT11.5软件的视频轨迹分析仪检测了交尾和未交尾的雌、雄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对茶鲜叶和黄、白、绿色卡的搜寻行为,结果发现:(1)未交尾雌成虫从释放点缓慢地搜寻到叶片,大多时间在叶片之外区域活动;交尾雌成虫从释放点较快地搜寻到叶片,较多时间在叶片上活动;(2)未交尾雄成虫从释放点较快地搜寻到叶片,大多时间在叶片上搜寻,轨迹长而复杂且速度快;交尾雄成虫较多时间在叶片之外区域搜寻,速度稍慢;(3)受到刺激时试虫就会展翅,致体翅面积增大,大于正常体翅面积60%、20%-60%、20%以下的运动状态分别称为“狂躁”、“活跃”和“静止”行为,交尾后雌、雄成虫“狂躁”历时均显著长于交尾前;(4)交尾前或交尾后,在黄色卡上雌成虫搜寻历时长于雄成虫,而在绿色卡上雄成虫搜寻历时长于雌成虫;(5)交尾之后,雌虫在黄卡区域出现频率和搜寻时间皆略有增加,在绿卡区域出现频率和搜寻时间皆明显减少;相应地,雄虫在黄卡、绿卡区域出现频率和停留时间皆略有减少。分析认为:交尾前,雄虫对茶叶的趋性强于雌虫;交尾后,雌虫对于叶片气味定向性增加,而雄虫对叶片气味的偏好性稍减弱;雄虫稍嗜好绿色,雌虫稍嗜好黄色;交尾稍增强了雌虫对黄色的嗜好,略降低了雄虫对于绿色的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尾 小贯小绿叶蝉 雌雄成虫 视频轨迹分析 趋性
下载PDF
饥饿对七星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邹运鼎 陈高潮 +2 位作者 孟庆雷 王公明 耿继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3-117,共5页
通过不同饥饿程度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捕食作用的研究,得出:①饥饿不能改变七星瓢虫雌、雄成虫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类型;②七星瓢虫雌、雄成虫间在各种饥饿条件下的捕食量差异均不显著;③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的捕... 通过不同饥饿程度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捕食作用的研究,得出:①饥饿不能改变七星瓢虫雌、雄成虫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类型;②七星瓢虫雌、雄成虫间在各种饥饿条件下的捕食量差异均不显著;③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的捕食量(Na)随着时间(t)的变化,其模型分别是Na=90/1+e0.94534-0.15745t和Na=90/1+e0.87285-0.12985t;④七星瓢虫雌、雄成虫之间在24h内的捕食速度(V)差异不显著,其与时间段(x)关系的模型分别为V=8.3559x-1.2460和V=4.3487x-0.5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七星瓢虫 雌雄成虫 捕食作用
下载PDF
栗山天牛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家全 唐桦 +1 位作者 姜国胜 王晓东 《辽宁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为进一步搞清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成虫的生物、生态学习性,围绕成虫补充营养、雌雄成虫简易区别方法及行为学等方面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成虫喜食酸甜的水果,嗜食性程度按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桃>梨=李=杏>苹果。栗山... 为进一步搞清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成虫的生物、生态学习性,围绕成虫补充营养、雌雄成虫简易区别方法及行为学等方面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成虫喜食酸甜的水果,嗜食性程度按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桃>梨=李=杏>苹果。栗山天牛雄虫具有2型现象:第1种类型体形较大,长约40 mm,鞘翅满被污黄色绒毛,体色较黄;第2种类型体形较小,长约30 mm,鞘翅满被黄黑色绒毛,体色较黑;雌虫均为第一种类型,大小及体色与雄虫相似。栗山天牛成虫具有多次交尾的习性,其产卵习性也很特殊,不咬刻槽,而是直接将卵产在树皮裂缝中,并分泌胶状物将卵包埋,只露出椭圆形胶块,因而在野外不易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山天牛 补充营养 交尾习性 产卵习性 雌雄成虫鉴别
下载PDF
Morphology of Kuwania bipora Borchsenius (Hemiptera:Coccoidea:Margarodidae)
8
作者 武三安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7-214,共8页
In this paper the morphology of adult female of Kuwania bipora Borchsenius, 1960 is redescribed. The morphologies of adult male and all immature stages of both sexes are firstly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A key to all... In this paper the morphology of adult female of Kuwania bipora Borchsenius, 1960 is redescribed. The morphologies of adult male and all immature stages of both sexes are firstly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A key to all stages of K. bipora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wania bipora MORPHOLOGY adult male adult female immature stag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