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面叠合装配式管廊侧墙面外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密 石少华 +2 位作者 李广帆 程小卫 钟紫蓝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为研究采用螺旋箍筋套筒底节点连接的预制双面叠合式管廊侧墙在面外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性能,对2个采用该节点连接的足尺侧墙试件进行了不同轴压比下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并与对应2个现浇试件作对比,初步揭示了螺旋箍筋套筒底节点和竖向... 为研究采用螺旋箍筋套筒底节点连接的预制双面叠合式管廊侧墙在面外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性能,对2个采用该节点连接的足尺侧墙试件进行了不同轴压比下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并与对应2个现浇试件作对比,初步揭示了螺旋箍筋套筒底节点和竖向轴压比对管廊侧墙面外抗震受力变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件滞回曲线均较为饱满,具有良好的抗震耗能能力,满足装配式结构抗震变形设计要求;叠合装配试件上部区域剪切变形均高于现浇试件,且裂缝遍布整个墙体高度范围,具有良好的面外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侧墙 综合管廊 拟静力试验 外加载 螺旋箍筋套筒底节点
下载PDF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构建与实现
2
作者 张静 丛洪莲 蒋高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工艺结构复杂多变,现有系统在进行设计开发时难以直观地展示出织物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实现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模拟,本文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移圈线圈几...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工艺结构复杂多变,现有系统在进行设计开发时难以直观地展示出织物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实现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模拟,本文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移圈线圈几何结构模型,接着分析了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结构特征,并在传统弹簧-质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弹簧-质点模型,然后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Velocity-Verlet数值积分法求解了多层弹簧-质点模型的最终位置,最终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结构模拟的算法流程。本文建立的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能够反映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 移圈 弹簧-质点模型 结构模拟 线圈几何结构模型
下载PDF
高校青年学生“双面”状态的辨析、引导与转化
3
作者 刘喜要 闫韶华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第6期68-74,共7页
当前,两个大局相互激荡,科学技术和发展动能迭代升级不断提速,网络空间对现实世界的挑战、造成的危机不断加剧。部分青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低动能”的“淡淡综合征”,但在网络空间却表现出“高动能”的“网络上瘾症”,呈现出在... 当前,两个大局相互激荡,科学技术和发展动能迭代升级不断提速,网络空间对现实世界的挑战、造成的危机不断加剧。部分青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低动能”的“淡淡综合征”,但在网络空间却表现出“高动能”的“网络上瘾症”,呈现出在现实与网络的“双面”状态。引导青年大学生客观认识上述“双面”状态,走出网络生活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异鸿沟,实现自我突破和发展,成长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常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辨析 引导 转化
下载PDF
7075-T6铝合金双面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朱海 王文龙 +2 位作者 曾涛 樊稳 晏小龙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2,共8页
用2.5 mm针长搅拌工具对4 mm厚的7075-T6铝合金轧制薄板进行正、反面各一道次的双面搅拌摩擦焊(DSFSW)试验。研究不同焊接方向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硬度、拉伸性能、断裂形貌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成形良好,焊核区为均... 用2.5 mm针长搅拌工具对4 mm厚的7075-T6铝合金轧制薄板进行正、反面各一道次的双面搅拌摩擦焊(DSFSW)试验。研究不同焊接方向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硬度、拉伸性能、断裂形貌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成形良好,焊核区为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组织,从焊接接头上表面至下表面焊核区晶粒尺寸先减后增,在焊核重叠区由于受到两次热力-耦合作用,重叠区晶粒较其他NZ更为细小,约为1.5μm。不同焊接方向的接头横截面硬度呈“W”型分布,焊接接头发生软化,硬度最低值出现在热机影响区与热影响区的交界处。因同向焊接接头的焊核区整体晶粒尺寸更细小,使其焊接接头的硬度更优异。拉伸试验中双面搅拌摩擦焊接头抗拉强度最高可达母材的90%。在相同热输入条件下,同向焊接头的抗拉强度明显优于异向焊接头,且断裂方式主要为韧性断裂。在弯曲试验中,双面搅拌摩擦焊接头在面弯与背弯试验时都能承受较大弯曲角度,使焊接接头具备更出色的塑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T6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接头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协同双面搅拌摩擦焊接技术
5
作者 李文亚 唐益爽 +1 位作者 邹阳帆 王卫兵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19,共6页
协同双面搅拌摩擦焊接(SDS-FSW)作为搅拌摩擦焊接技术的一种新的改进形式,显著改善了传统搅拌摩擦焊接变形大、焊接效率低等问题,对焊接质量也有提升作用,适用于大尺寸、大厚度的板材或型材的焊接。但目前SDS-FSW仍处于初始研发阶段,相... 协同双面搅拌摩擦焊接(SDS-FSW)作为搅拌摩擦焊接技术的一种新的改进形式,显著改善了传统搅拌摩擦焊接变形大、焊接效率低等问题,对焊接质量也有提升作用,适用于大尺寸、大厚度的板材或型材的焊接。但目前SDS-FSW仍处于初始研发阶段,相关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较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6061铝合金上。本文主要介绍SDS-FSW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与典型研究结果及应用前景,以期为SDS-FSW技术的发展及实际工程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接(FSW) 协同双搅拌摩擦焊接(SDS-FSW) 铝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新旧混凝土界面双面直剪性能尺寸效应试验研究
6
作者 吴二军 刘谦 胡雨晴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以界面处理方式、横向约束形式、混凝土强度、界面尺寸为变量,开展了8组50个新旧混凝土界面试件双面直剪试验研究,得到界面受剪破坏形态和抗剪强度-滑移曲线,分析界面抗剪强度的尺寸效应规律,拟合得到新旧混凝土双面直剪试件极限应力尺... 以界面处理方式、横向约束形式、混凝土强度、界面尺寸为变量,开展了8组50个新旧混凝土界面试件双面直剪试验研究,得到界面受剪破坏形态和抗剪强度-滑移曲线,分析界面抗剪强度的尺寸效应规律,拟合得到新旧混凝土双面直剪试件极限应力尺寸效应的换算系数,建立受剪承载力计算表达式。结果表明:在剪力作用方向上,新旧混凝土界面受剪极限应力存在明显的随界面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尺寸效应现象;开裂应力、裂通应力以及滑移的尺寸效应不明显;施加横向约束可提升界面裂通应力和极限应力;施加预压应力可显著提升试件的裂通应力,并有效限制试件的极限滑移。无横向约束条件下,凿毛形式对极限应力影响显著,相比整浇混凝土试件,机械凿毛的同强度新旧混凝土双面直剪极限应力减少至整浇试件的0.22以下,而人工凿毛试件的折减系数在0.34~0.37之间。有横向约束条件下,同凿毛粗糙界面相比,规则齿槽试件的开裂应力、裂通应力以及滑移表现优势突出;约束下强度折减系数提高到无约束同等条件试件的2~2.5倍以上,最大可达到整浇试件强度的0.97倍。新旧混凝土强度提高可增加试件裂通应力和极限应力,但提升幅度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混凝土界 受剪性能 尺寸效应 直剪
下载PDF
双面棱镜现场检校和标定技术研究
7
作者 罗刊 叶继昭 +1 位作者 严健 冯树波 《铁道勘察》 2024年第4期97-100,共4页
全站仪组网监测项目中,控制网精度决定监测精度,为解决全站仪组网监测控制网精度较差的问题,对传递控制坐标设备双面棱镜装配结构及测量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标定双面棱镜左右侧常数来保证双面棱镜中心唯一,以... 全站仪组网监测项目中,控制网精度决定监测精度,为解决全站仪组网监测控制网精度较差的问题,对传递控制坐标设备双面棱镜装配结构及测量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标定双面棱镜左右侧常数来保证双面棱镜中心唯一,以减少坐标传递误差,从而提高整个监测控制网精度。另外,由于双面棱镜制造精度较差,对全站仪测量中双面棱镜的角度、距离误差进行理论研究,提出一种采用全站仪对双面棱镜测量常数进行现场检校、标定的方法,该方法对外部测量环境要求低,操作简单,现场实际标定常数较厂家提供常数的精度有大幅提高,并在某地铁监测项目进行验证,全站仪组网监测精度提高约1 mm,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变形监测 棱镜 常数标定 组网自动化
下载PDF
L型带边缘构件的双面叠合剪力墙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雷杰 《建筑科技》 2024年第8期43-46,52,共5页
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竖向连接节点分别是传递竖向荷载和水平剪力、协同边缘构件与预制墙身的关键部位,其水平连接、竖向连接钢筋均与叠合剪力墙内分布钢筋形成间接搭接的形式。开展L型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和现浇节点在... 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竖向连接节点分别是传递竖向荷载和水平剪力、协同边缘构件与预制墙身的关键部位,其水平连接、竖向连接钢筋均与叠合剪力墙内分布钢筋形成间接搭接的形式。开展L型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和现浇节点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L型带边缘构件的双面叠合剪力墙的破坏形态、混凝土及钢筋的应力分布、剪力墙的最大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L型带边缘构件的双面叠合剪力墙的裂缝首先出现在L型边缘构件的上部及下部的外侧;在弯矩、剪力作用下混凝土及钢筋的应力分步基本相同;钢筋桁架能使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协同工作,双面叠合剪力墙最大承载力略大于现浇剪力墙,可按照等同现浇的原则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剪力墙 抗震性能 静力推覆 等同现浇
下载PDF
考虑楼板作用的双面叠合剪力墙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雷杰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3期53-56,60,共5页
为了保证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由上、下两层墙体和中间楼板组成的双面叠合剪力墙构件模型及现浇对比模型,并进行基于Abaqus软件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双面叠合剪力墙整体位移、混凝土及钢筋的应力分... 为了保证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由上、下两层墙体和中间楼板组成的双面叠合剪力墙构件模型及现浇对比模型,并进行基于Abaqus软件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双面叠合剪力墙整体位移、混凝土及钢筋的应力分布、最大承载力、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在小震弹性阶段,带楼板的双面叠合墙板与现浇对比试件的刚度一致;在大震作用下,带楼板的双面叠合墙板的耗能能力低于现浇对比试件,但总体耗能能力都较好。因此,合理设计下的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剪力墙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加载 耗能能力
下载PDF
浅谈正交异性钢箱梁面板U肋内焊和组焊成套技术
10
作者 程斌 林贤光 《四川水泥》 2024年第11期211-214,共4页
开展正交异性钢箱梁面板U肋内焊和组焊成套技术研究对于确保U肋焊接质量、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某桥梁开裂状况进行分析,明确了U肋开裂病害情况,提出采用U肋内部智能化焊接技术、U肋组焊技术,将U肋与桥面板之间的连接焊... 开展正交异性钢箱梁面板U肋内焊和组焊成套技术研究对于确保U肋焊接质量、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某桥梁开裂状况进行分析,明确了U肋开裂病害情况,提出采用U肋内部智能化焊接技术、U肋组焊技术,将U肋与桥面板之间的连接焊缝由单侧角焊缝改变为双侧角焊缝形式。研究表明,U肋内焊技术及U肋组焊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梁体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解决了正交异性板结构桥梁U肋内部空间狭小不能施焊、内部存在焊接缺陷的问题,为正交异性钢箱梁桥面板U肋焊接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钢箱梁 U肋内焊 U肋组焊 角焊缝
下载PDF
一种采用柔性缓冲垫块的双面散热SiC MOSFET双向开关模块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靖 曹君临 +1 位作者 陆国权 梅云辉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随着功率模块朝着高温、高功率、高密度方向发展,这对模块的封装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较传统的引线键合结构,双面散热结构由于具有高散热能力和低寄生电感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双面散热结构材料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使之承受较大的热... 随着功率模块朝着高温、高功率、高密度方向发展,这对模块的封装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较传统的引线键合结构,双面散热结构由于具有高散热能力和低寄生电感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双面散热结构材料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使之承受较大的热-机械应力,降低了功率模块的可靠性。因此,为设计具有低热-机械应力双面散热双向开关,本研究首先使用仿真分析了芯片布局对模块散热性能以及寄生电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低杨氏模量的柔性缓冲垫块,综合仿真及试验初步证明其降低热-机械应力、提高模块可靠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 双向开关SiC模块 热-机械应力 杨氏模量
下载PDF
双面散热SiC功率模块温度均匀性和开关特性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淑华 周锦源 +1 位作者 李敏 雷光寅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碳化硅MOSFET因其材料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高频和高功率密度场合。在考虑双面水冷散热过程,往往忽略芯片布局间距对于散热以及芯片温度均匀性的影响,未考虑芯片温度均匀性对于多芯片并联电流均匀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 碳化硅MOSFET因其材料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高频和高功率密度场合。在考虑双面水冷散热过程,往往忽略芯片布局间距对于散热以及芯片温度均匀性的影响,未考虑芯片温度均匀性对于多芯片并联电流均匀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双面水冷的封装结构,分析不同芯片布局间距对芯片温度均匀性的影响,分析不同结温及不同芯片布局对寄生参数及开关特性的影响,并针对不同芯片布局间距和不同液冷工况,采用大量仿真及响应面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SiC功率模块封装对芯片温度均匀性及开关特性的影响提供技术方法指导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双水冷模块 芯片布局 温度均匀性 开关特性
下载PDF
双面冷却熔盐堆组件热工分析程序开发与验证
13
作者 胡思勤 周翀 +3 位作者 朱贵凤 邹杨 余笑寒 薛帅钰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134,共14页
新型液态燃料熔盐堆双面冷却组件相比传统熔盐堆组件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和更短的石墨导热距离,因而具有更低的石墨温度热点,然而由于其不同的几何结构特征和熔盐自发热特性,组件内存在独特的热量分配和冷却剂流量分配的问题。为准确高... 新型液态燃料熔盐堆双面冷却组件相比传统熔盐堆组件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和更短的石墨导热距离,因而具有更低的石墨温度热点,然而由于其不同的几何结构特征和熔盐自发热特性,组件内存在独特的热量分配和冷却剂流量分配的问题。为准确高效评估新型组件的热安全边界,有必要开发新的计算分析工具。本研究基于MATLAB开发了适用于熔盐堆双面冷却组件的一维稳态热工分析程序THDA-MSR(Thermal-Hydraulic Analysis Code for Dual Cooled Assembly-Molten Salt Reactor),考虑熔盐自发热的特点,建立了组件内外流道内熔盐的一维温度分布模型和熔盐石墨对流换热模型以及石墨导热模型,根据并联通道压损相等原则建立流量分配模型,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对程序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初步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组件最大熔盐出口温度和石墨温度热点的影响。THDA-MSR的计算结果与CFD结果吻合较好,压损偏差小于4.84%,石墨温度热点偏差小于0.15%,分析结果发现:外通道截面积占总流道截面积比是影响最大熔盐出口温度和石墨温度热点的关键参数。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自编程序能很好地预测组件流量分布、组件压损、熔盐温度分布和石墨温度热点。THDA-MSR能够应用于熔盐堆双面冷却组件热工水力性能分析评估,对于组件选型设计有较大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燃料 熔盐堆 冷却组件 热工性能 流量分配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双面散热功率模块本构热阻建模与表征
14
作者 梁钰茜 孙鹏 +2 位作者 牛富丽 梁森浩 曾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095-6109,I0022,共16页
双面散热(double-sided cooling,DSC)功率模块的结-壳热阻,是其电热设计、状态监测与失效分析的关键性能指标。然而,现有的结-壳热阻模型及其测试标准,仅针对单通道传热的功率模块,难以匹配多通道传热的DSC功率模块,无法识别DSC功率模... 双面散热(double-sided cooling,DSC)功率模块的结-壳热阻,是其电热设计、状态监测与失效分析的关键性能指标。然而,现有的结-壳热阻模型及其测试标准,仅针对单通道传热的功率模块,难以匹配多通道传热的DSC功率模块,无法识别DSC功率模块的本构热阻信息。首先提出DSC功率模块的本构热阻模型,阐释DSC功率模块本构热阻的物理意义,分析重构单通道传热本构热阻的可行性和唯一性;其次,评估所提本构热阻与传统测试热阻的本质差异。基于商业化DSC功率模块,采用多物理场分析方法,构建DSC功率模块的热阻数据库;然后,基于神经网络学习方法和所构建的数据库,建立DSC功率模块的本构热阻模型,并通过大量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交叉验证及多款DSC功率模块的实测结果,验证神经网络重构本构热阻的泛化能力和兼容能力,为多通道散热功率模块的热阻建模与表征,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模块 散热 本构热阻 多物理场分析 神经网络
下载PDF
Q235低碳钢板V形坡口平对接单面焊双面成形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一龙 杨新华 +1 位作者 王艳芳 徐广胜 《焊接技术》 2024年第5期122-125,共4页
介绍了焊条电弧焊平对接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操作过程,从焊前准备、试件组装、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焊接操作等方面介绍了单面焊双面成形操作过程,详细阐述了打底层焊接、填充层焊接、盖面层焊接3个阶段的注意事项。重点讨论了接头的连... 介绍了焊条电弧焊平对接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操作过程,从焊前准备、试件组装、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焊接操作等方面介绍了单面焊双面成形操作过程,详细阐述了打底层焊接、填充层焊接、盖面层焊接3个阶段的注意事项。重点讨论了接头的连接、焊接熔池的辨别,焊接质量评价,对采用焊条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焊接出优质接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条电弧焊 平焊 打底焊 焊双成形 操作技巧
下载PDF
双面共体反射镜结构优化设计与分析
16
作者 马霖 谭双龙 +3 位作者 闫磊 马思宇 吴洪波 张新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了满足某同轴四反红外光学系统中主四双面共体反射镜的性能要求,需要镜体在高轻量化率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刚度,保持两个镜面面形稳定。该文采用拓扑优化的方法,以刚度最大为优化目标,约束设计域体积分数的方式对双面共体反射镜初始模型... 为了满足某同轴四反红外光学系统中主四双面共体反射镜的性能要求,需要镜体在高轻量化率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刚度,保持两个镜面面形稳定。该文采用拓扑优化的方法,以刚度最大为优化目标,约束设计域体积分数的方式对双面共体反射镜初始模型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主镜面与四镜面通过以光轴为中心呈辐射形排列的筋板连接时刚度较高;通过自由尺寸优化获得主、四镜面和筋板的最佳尺寸参数;参考优化结果设计主、四共体反射镜,最终方案轻量化率达到82.4%。对主四反射镜模态及1g重力对面形RMS的影响进行分析,求得一阶频率达到417 Hz;1g重力作用下反射镜面形变化最大为λ/22(λ=632.8 nm)。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镜体刚度足够,且具有较好的抵抗重力变形能力。按照优化后的设计方案进行反射镜的加工和测试,主、四镜面形RMS实测结果均约λ/7,满足红外光学系统的性能要求,证明了本文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为双面共体反射镜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体反射镜 拓扑优化 自由尺寸优化 高轻量化
下载PDF
CFRP层合板双面挖补补片设计及性能分析
17
作者 张弘强 陈栋 李成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基于三维Hashin准则,借助有限元方法(FEM),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双面挖补修补模型。引入一种只挖去破损部位,留下有锥度的孔但未覆盖胶层及补片的挖补模型,分别论述修补效果中挖补后母板的剩余强度和胶层补片提升的强度,得到了双面挖补... 基于三维Hashin准则,借助有限元方法(FEM),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双面挖补修补模型。引入一种只挖去破损部位,留下有锥度的孔但未覆盖胶层及补片的挖补模型,分别论述修补效果中挖补后母板的剩余强度和胶层补片提升的强度,得到了双面挖补修理的损伤过程和最佳挖补角度。结果表明:双面挖补拉伸强度恢复率为50%~80%,能够通过更小的挖补面积实现与单面挖补相同的修复效果,对母板的损伤更少,适用场景更多;双面挖补修理效果随着挖补角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挖补角度为6°时修补效果最佳,强度恢复率达到78%;采用T300/7901材料作为母板和补片材料,通过试验验证了试件失效载荷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良好,误差率小于15%,可以证明建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有限元分析 挖补 承载性能
下载PDF
钯-铂基双面神微马达的运动行为研究
18
作者 魏敬武 张铭辉 +2 位作者 林金卫 许蕾蕾 官建国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0-516,共7页
为了研究双金属基微马达的驱动机制,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聚苯乙烯(PS)@钯Pd-铂Pt双面神微马达,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表征该微马达的结构、形貌和运动行为,并通过对比实验和数值模拟推测验证该微马达驱动机制。结果表明:PS@Pd... 为了研究双金属基微马达的驱动机制,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聚苯乙烯(PS)@钯Pd-铂Pt双面神微马达,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表征该微马达的结构、形貌和运动行为,并通过对比实验和数值模拟推测验证该微马达驱动机制。结果表明:PS@Pd-Pt微马达由Pd、 Pt双金属层在PS微球表面半包覆形成,具有双面神结构,直径约为2μm;PS@Pd-Pt双面神微马达在过氧化氢H_(2)O_(2)溶液中一开始朝着PS侧正向运动,随后速度逐渐减小,然后发生自发转向朝着Pd-Pt双金属侧反向运动;该微马达正向运动的驱动机制为Pt催化H_(2)O_(2)产生的非离子型自扩散泳以及Pt层厚度不均匀导致的自电泳共同作用,反向运动的机制为外部Pt与内部Pd双金属形成的自电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马达 神结构 驱动机制 自电泳 自扩散泳
下载PDF
光学元件双面抛光加工面型预测模型
19
作者 米智恺 聂凤明 +1 位作者 黄思玲 薛枫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针对双面抛光难以建立稳定去除函数进行加工面型预测这一问题,基于双面抛光加工原理,采用坐标变换法推导出元件上下表面相对速度分布方程,然后运用ANSYS软件仿真元件上下表面静态压力分布,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将仿真数据导入Matlab软件拟... 针对双面抛光难以建立稳定去除函数进行加工面型预测这一问题,基于双面抛光加工原理,采用坐标变换法推导出元件上下表面相对速度分布方程,然后运用ANSYS软件仿真元件上下表面静态压力分布,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将仿真数据导入Matlab软件拟合出元件上下表面压力分布随时间变化公式。根据Preston方程推导修正系数K表达式,通过4组抛光实验数据计算出修正系数K值为2.588×10^(-15),构建双面抛光加工面型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加工实验验证该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预测PV值误差占元件实际加工后面型PV值的1.07%~7.4%,预测模型与实际加工后的面型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 预测模型 实验验证
下载PDF
基于双面平行带线的全空间扫描漏波天线
20
作者 王亨辉 孙胜 +1 位作者 刘能武 刘元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5-712,共8页
为了实现从后向端射到前向端射的连续波束扫描天线,该文基于双面平行带线结构提出了一种具有全空间扫描能力的漏波天线。天线单元由双面平行带线传输线和一对反向加载的开路枝节组成,两个开路枝节分别位于传输线的上导带和下导带。加载... 为了实现从后向端射到前向端射的连续波束扫描天线,该文基于双面平行带线结构提出了一种具有全空间扫描能力的漏波天线。天线单元由双面平行带线传输线和一对反向加载的开路枝节组成,两个开路枝节分别位于传输线的上导带和下导带。加载的反向开路枝节等效为一个偶极子,使得天线单元具有全向辐射性能,作为整个全空间扫描漏波天线的基础单元。为了抑制周期漏波天线中的开阻带问题,又在天线基础单元上加载了一对平衡槽以实现频率平衡条件,还加载了一对匹配槽以匹配周期结构的阻抗。最后实现了一款天线原型,经仿真与实验验证,该天线能够在7.6 GHz到14.0 GHz的频率范围内,实现从后向端射,经侧向辐射,然后到前向端射的全空间扫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波天线 全空间波束扫描 Bloch阻抗 开阻带抑制 平行带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