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化对石家庄市区雨洪径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翠琴 朱学思 郝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A01期59-61,共3页
随着石家庄市区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0.75和1.8倍。城市人口和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了城市化的水文效应,城市暴雨出现频次呈现增加趋势,雨洪径流影响明显,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日... 随着石家庄市区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0.75和1.8倍。城市人口和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了城市化的水文效应,城市暴雨出现频次呈现增加趋势,雨洪径流影响明显,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日趋严重。通过采用北京试验小区雨洪模型,对石家庄市区的雨洪径流进行分析。随着城市水文工作的开展,水文部门在市区设立了2处水文站和12处雨量站,为城市水文研究提供可靠的实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雨洪径流 内涝
下载PDF
庆阳市雨洪径流集蓄利用的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兴义 范正印 李林虎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0,共2页
庆阳市是黄土高原地区董志塬上的一座新兴城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规模扩大,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为控制城市水土流失而兴建雨洪径流集蓄利用工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庆阳市在雨洪径流集蓄利用方面的实践进行分析可知,... 庆阳市是黄土高原地区董志塬上的一座新兴城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规模扩大,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为控制城市水土流失而兴建雨洪径流集蓄利用工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庆阳市在雨洪径流集蓄利用方面的实践进行分析可知,庆阳市的五湖工程,尤其是已建成的天湖工程在变雨洪危害为雨洪资源,促进旱塬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径流 集蓄利用 天湖工程 庆阳市
下载PDF
不同生物滞留填料组合对城市雨洪径流污染净化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亚杰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年第4期22-25,共4页
文章对比了不同生物滞留填料组合对辽宁铁岭市雨洪径流污染的净化效果,分析适合北方地区最优的生物滞留填料组合比例。结果表明:就单料而言,火山岩、沸石、活性炭以及珍珠岩的总体污染净化能力最佳,当土壤、沸石、活性炭、火山岩的组合... 文章对比了不同生物滞留填料组合对辽宁铁岭市雨洪径流污染的净化效果,分析适合北方地区最优的生物滞留填料组合比例。结果表明:就单料而言,火山岩、沸石、活性炭以及珍珠岩的总体污染净化能力最佳,当土壤、沸石、活性炭、火山岩的组合比例为4∶3∶2∶1时,其对城市雨洪径流污染净化能力最优,可用于水体污染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填料组合 组合比例 污染净化 城市雨洪径流 辽宁铁岭地区
下载PDF
河道雨洪径流资源引蓄及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功强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 2003年第B09期65-66,共2页
为解决水资源紧缺,利用河道工程引蓄河系雨洪径流资源,制定引水规划和管理办法,是切实可行的。经科学调度和引蓄,既充分利用了河道雨洪径流资源,又减少了地下水开采,可有效解决沿河市县农业用水。
关键词 径流 水资源 河道工程 引蓄河系雨洪径流 利用
下载PDF
建议一个雨洪径流计算公式
5
作者 王本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1983年第4期143-147,共5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东部湿润地区若干流域雨前出口断面时段平均流量与前期影响雨量之间关系,然后在一些假定的基础上推导出所建议的予报雨洪径流系数的计算公式,并以几个地区的资料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计算公式 流域 平均 产流 雨洪径流 待定参数 复相关
下载PDF
基于源汇景观格局的洞庭湖流域洪涝风险评估及雨洪径流过程响应
6
作者 张凌暄 焦胜 +1 位作者 卢洁 牛彦合 《生态学报》 2025年第1期395-405,共11页
源汇景观格局是影响流域雨洪径流过程与洪涝风险的重要因素,探索一种基于源汇景观格局的流域洪涝风险评估方法对流域洪涝风险防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修正并运用源汇景观模型评估各年份流域洪涝风险,揭... 源汇景观格局是影响流域雨洪径流过程与洪涝风险的重要因素,探索一种基于源汇景观格局的流域洪涝风险评估方法对流域洪涝风险防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修正并运用源汇景观模型评估各年份流域洪涝风险,揭示洪涝风险时空演变规律及成因;而后利用SCS⁃CN模型与局部等体积法模拟分析各年份雨洪径流过程特征,并基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探究雨洪径流过程与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的相关关系,以此验证新模型运用于洪涝风险评估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40年间源景观建设用地的扩张最为显著,汇景观持续减少,以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为主,源景观空间上集中于环洞庭湖与湘江流域。(2)40年间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流域洪涝风险逐渐提高,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其中湘江与环洞庭湖流域洪涝风险较高,资水流域洪涝风险次之,澧水与沅水流域洪涝风险较低。(3)40年间平均径流量、淹没深度及各风险区占比整体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雨洪径流过程加剧使得洪涝风险不断上升,传统模型模拟结果与源汇景观模型评估结果相吻合。(4)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与雨洪径流过程各特征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源汇景观在高程、坡度及距离上的空间格局对于雨洪径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运用源汇景观模型评估流域洪涝风险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可为流域洪涝风险定量评估提供耦合格局与过程的新方法,为合理配置流域景观格局、保障雨洪安全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模型 涝风险评估 源汇景观格局 雨洪径流过程 洞庭湖流域
下载PDF
下凹式草地对降雨径流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7
作者 裴青宝 张建丰 吴书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36,40,共4页
城市雨洪径流中污染物是城市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为了控制城市雨洪造成的污染,采用草坪覆盖的垂直替流式人工湿地,处理收集到的马路径流雨洪中的污染物,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湿地对NH3-N、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80%... 城市雨洪径流中污染物是城市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为了控制城市雨洪造成的污染,采用草坪覆盖的垂直替流式人工湿地,处理收集到的马路径流雨洪中的污染物,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湿地对NH3-N、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80%、40%~80%;并且随着草坪湿地含水率的增加对NO3--N的去除率也随之升高。同时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通过草坪湿地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将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相关性分别达到0.955 2和0.989 9,表明在预测本次试验所设计的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效果时,该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凹草坪 城市雨洪径流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华北平原有咸水区雨洪控制利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方生 代文元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8-43,共6页
华北平原有咸水区,水资源短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生态环境恶化。在这个地区开发利用咸水,腾出地下库容,能够减少潜水蒸发与雨洪径流,增大降雨入渗,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该文总结了农村用微咸水灌溉,抗旱增... 华北平原有咸水区,水资源短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生态环境恶化。在这个地区开发利用咸水,腾出地下库容,能够减少潜水蒸发与雨洪径流,增大降雨入渗,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该文总结了农村用微咸水灌溉,抗旱增产,调控地下水埋深,增大雨洪回灌,淡化地下水质的经验。提出了城区雨洪控制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咸水区 咸水开发利用 调控地下水埋深 减少雨洪径流 增大降入渗
下载PDF
城市感潮河网应对内涝的水位控制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磊磊 贺晓红 +2 位作者 吕永鹏 梁小光 邹伟国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29,共4页
针对感潮河网城市现状防汛排涝的迫切需求,基于EPASWMM模型,通过对评估城市河网排涝能力,探索性提出可应对城市内涝的水位控制条件。结果表明,控制水位设为1.80~1.90m,除局部边界节点外,河网水系的排涝能力可由不足以承受10年... 针对感潮河网城市现状防汛排涝的迫切需求,基于EPASWMM模型,通过对评估城市河网排涝能力,探索性提出可应对城市内涝的水位控制条件。结果表明,控制水位设为1.80~1.90m,除局部边界节点外,河网水系的排涝能力可由不足以承受1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复核计算结果也表明降雨基本可实现6h内顺利排出,表明以1.80m作为当地河网控制水位基本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河网 雨洪径流排涝能力 SWMM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池窖联蓄系统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智汉 冉大川 +1 位作者 闫晓玲 邱宇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7,21,共3页
对黄土高原地区坡面雨洪径流优化集存技术———池窖联蓄系统的研究背景、基本涵义、设计思路、系统组成、功能特点及设计要点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试验证明:本系统具有充分拦蓄、有效分离、分区贮存... 对黄土高原地区坡面雨洪径流优化集存技术———池窖联蓄系统的研究背景、基本涵义、设计思路、系统组成、功能特点及设计要点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试验证明:本系统具有充分拦蓄、有效分离、分区贮存雨洪径流和泥沙的显著优点,是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多沙粗沙区实现雨洪资源化、提高雨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为黄土高原乃至整个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充分、优质、高效开发利用雨洪资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 池窑联蓄系统 坡面雨洪径流
下载PDF
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水文问题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养龙 赵凯 +1 位作者 金林 全国强 《山西水利科技》 2001年第4期86-88,共3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城市区域越来越大 ,人口更加密集 ,空气污染和水环境改变等 ,都使城市水文问题愈来愈突出。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并初步提出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可作为城市建设。
关键词 城市水文 水质 雨洪径流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晓西 李英 刘伟 《河南科技》 2011年第4期75-,共1页
中国现今水资源被污染的状况不容乐观。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来保障,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水资源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关键词 水资源 北方地区 重度 水资源紧缺指标 雨洪径流
下载PDF
城市化引起的水问题
13
作者 单志学 索惠霞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9年第2期92-93,共2页
结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分析了城市化引起的降雨、雨洪径流、地下水和水质问题,对这些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关键词 城市化 雨洪径流 地下水 水质
下载PDF
Influence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on Storm Runoff—A Case Study of Xitiaoxi River Basin in Upstream of Taihu Lake Watershed 被引量:8
14
作者 WAN Rongrong YANG Guish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4期349-356,共8页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is one of the main boundary conditions which influence many hydrologic processes.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Taihu Lake Watershed in China and the urgency of discovering the impacts of L...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is one of the main boundary conditions which influence many hydrologic processes.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Taihu Lake Watershed in China and the urgency of discovering the impacts of LUCC on storm runoff, two flood events under five land cover scenarios in the Xitiaoxi River Basin of the upstream of Taihu Lake watershed were simulated by distributed hydrologic modeling system HEC-HMS. The influences of each land cover on storm runoff were discuss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under the same rainstorm the ascending order of runoff coefficient and peak flow produced by the 5 different land covers were woodland, shrub, grassland, arable land, and built-up land;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swelling time were woodland, shrub, grassland, arable land, and built-up land. Scenario of built-up land was the first to reach peak flow, then arable land, grassland, shrub, and woodland. There were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unoff coefficients produced by the 5 different land covers. The degrees of impacts on runoff coefficient of land cover change modes were sorted by descending: woodland to built-up land, shrub to built-up land, grassland to built-up land, arable land to built-up land, woodland to arable land, shrub to arable land, arable land to grassland, shrub to grassland, grassland to arable land, and woodland to shrub. Urbanization will contribute to flood disaster, while forestation will mitigate flood disas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use/cover change (LUCC) storm runoff flood events hydrologic model Xitiaoxi River Basin
下载PDF
暴雨作用下透水混凝土路面快速堵塞试验模拟 被引量:44
15
作者 崔新壮 张炯 +2 位作者 黄丹 金青 侯飞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19,共12页
为了研究暴雨作用下透水路面的快速堵塞机理,研发了一种与电导率测试相结合的实时渗透性测试系统,基于该测试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堵塞模拟试验;为了使饱水的透水混凝土试件内形成电路,方便测量电阻率变化,在透水混凝土试件上方均匀喷洒NaC... 为了研究暴雨作用下透水路面的快速堵塞机理,研发了一种与电导率测试相结合的实时渗透性测试系统,基于该测试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堵塞模拟试验;为了使饱水的透水混凝土试件内形成电路,方便测量电阻率变化,在透水混凝土试件上方均匀喷洒NaCl溶液模拟暴雨过程;水深达到要求深度后,微型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形成不同水平流速;将筛分后的河砂作为堵塞材料均匀撒入透水混凝土试件上表面,以模拟道路堵塞过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了透水混凝土孔隙率、泥砂粒径、地表径流深度以及径流速度对孔隙堵塞引起的透水路面渗透性降低的影响。结果表明:堵塞过程经历了孔隙快速堵塞、部分恢复和渐进堵塞3个阶段;当透水混凝土孔隙率较大、堵塞泥砂级配良好、雨洪径流较深时,透水路面更容易发生堵塞;水平径流流速的增大只能延缓透水混凝土堵塞的发展过程,但不影响其最终的堵塞程度;透水混凝土电导率的变化能够准确反映透水混凝土的堵塞过程;基于柯兹尼-卡曼方程得到了透水路面快速堵塞预测模型,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和评价透水混凝土堵塞提供重要方法,并有助于透水混凝土路面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透水混凝土路面 试验模拟 雨洪径流 孔隙堵塞 渗透性
原文传递
Flood routing model incorporating intensive streambed infiltra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CHENG Liang WANG ZongZhi +3 位作者 HU SiYi WANG YinTang JIN JuLiang ZHOU YuLi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718-726,共9页
Flood routing models are critical to flood forecasting and confluence calculations. In the streams that dry up and disconnect from groundwater, the streambed infiltration is intensive 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f... Flood routing models are critical to flood forecasting and confluence calculations. In the streams that dry up and disconnect from groundwater, the streambed infiltration is intensive 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flood wave movement. Streambed infiltr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lood routing. A flood routing model incorporating intensive streambed infiltration is proposed. In the model a streambed infiltration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soil infiltration theory is developed. In this method the Horton equation is used to calculate infiltration capacity. A trial-and-error method i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infiltration rate and determine whether the flood wave can travel downstream. A formula is derived to calculate infiltration flow per unit length. The Muskingum-Cunge method with streambed infiltration flow as lateral outflow is used for flood routing. The proposed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stream from the downstream of the Yuecheng Reservoir to the Caixiaozhuang Hydrometric Station in the Zhangwei River of the Haihe River Basi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is high, and the infiltration simulation method can represent infiltration processes well. The proposed model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for flood simulation and forecasting, and can be used in river confluence calculations in a rainfall-runoff model for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 simulation flood forecasting flood routing streambed inf'dtration Muskingum-Cunge method Haihe River Bas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