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雨雾、雪雾共生天气气象要素分析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李宏宇
胡朝霞
魏香
-
机构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空军气象中心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3-852,共10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6BAC12B07
2006BAC12B04
-
文摘
利用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边界层风廓线仪及自动/人工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冬季北京地区雨雾和雪雾两次共生天气形成与维持过程中地面和高空气象要素伴随降雨、降雪过程的变化。结果显示:(1)高湿和小风是雨雾、雪雾生成并造成地面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条件。大雾形成与维持过程中,地面水平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反相关关系非常显著。能见度越低时,雾的含水量也越高。(2)较弱的降雨和降雪可以促使雾含水量减少,提高能见度,但降雨或降雪蒸发增湿又利于雾的维持。(3)雨雾在降雨过程中高层气温经历大幅增降,除可能受天气系统影响外,与云层中水汽凝结释放的大量潜热和含水量大幅度增加也有关系。雪雾在降雪过程中高层温度总体随着时间趋于降低且变化幅度较小。(4)在降雨、降雪过程中雨雾和雪雾低层一直存在水汽饱和层,且饱和层的顶部随降雨和降雪强度的加大而抬升,厚度不断加大,造成地面水平能见度进一步下降。结合催化剂人工消雾与共生雾降水(降雨或降雪)相似的原理,个例分析结果初步表明较弱的降雨或降雪过程对消除暖雾、冷雾的影响有限,对改善地面水平能见度并不显著,这对人工消雾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
关键词
雨雾/雪雾共生
气象要素
人工消雾
-
Keywords
fog mixed with rain/snow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fog dispersal
-
分类号
P42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