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期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成冰带及雪层剖面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向应 李忠勤 +3 位作者 尤晓妮 王飞腾 李传金 朱宇曼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4,共8页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成冰带20世纪60年代初,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成冰带;1988年,由于气候变暖,冰川上部的冷渗浸重结晶带消失,被渗浸带所取代.对近期1号冰川的成冰带进行了划分,并通过大量雪坑资料,研究论述了目前1号冰川雪层剖面的...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成冰带20世纪60年代初,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成冰带;1988年,由于气候变暖,冰川上部的冷渗浸重结晶带消失,被渗浸带所取代.对近期1号冰川的成冰带进行了划分,并通过大量雪坑资料,研究论述了目前1号冰川雪层剖面的层位特征.研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剖面特征和成冰带谱有由“冷”向“暖”的转化趋势.同时还发现,1号冰川东支顶部发生了强烈的消融现象,该处已由渗浸带转化为具有强烈消融特征的局部消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号冰川 成冰带 雪层剖面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不同时期雪层剖面及成冰带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传金 李忠勤 +1 位作者 王飞腾 尤晓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对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雪层剖面特征、成冰带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1号冰川雪层剖面厚度明显减薄,结构变得简单,各层界限变得模糊.成冰带类型及其分布发生了明显... 对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雪层剖面特征、成冰带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1号冰川雪层剖面厚度明显减薄,结构变得简单,各层界限变得模糊.成冰带类型及其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60年代存在于冷气候条件下的冷渗浸带,80年代被渗浸带所替代.21世纪初,1号冰川成冰带变化更为显著,尤其是东支,顶部已具有消融带特征.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源区气候变暖是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1号冰川 雪层剖面 成冰带 成冰年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东南极洲Lambert冰川流域西部地区的雪层剖面和积累速率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任贾文 秦大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4-282,共9页
近几年在Lambert冰川流域西部地区进行的大量雪芯、雪坑剖面观测表明,雪层的可见层位特征在积累速率较高时保存完好。但由于强烈下降风和微地形的影响,年积累量在短距离内变化较大,一个地点某一年份的积累量须由几个雪层剖面... 近几年在Lambert冰川流域西部地区进行的大量雪芯、雪坑剖面观测表明,雪层的可见层位特征在积累速率较高时保存完好。但由于强烈下降风和微地形的影响,年积累量在短距离内变化较大,一个地点某一年份的积累量须由几个雪层剖面对比才能确定;若用花杆测量只能经几年观测获得其平均值。在积累量较高地点将雪层剖面、δ ̄(18)O和固体电导率剖面结合起来确定的积累速率序列由早期考察结果得以验证。与其它地区(如WilkesLand和Mizuho高原)相比,该地区最显著的特点是靠近海岸地带的积累速率很低,这意味着近海水汽和低气流对本区降水量的影响很小。近50年来积累速率的总趋势是减小,这与报道较多的其它地区近几十年来呈增加趋势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雪层剖面 积累 速率变化 东南极洲
下载PDF
6000km横贯南极洲雪层剖面与表面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秦大河 任贾文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963-969,共7页
“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中国队员在横跨西、东南极洲5986 km的考察路线上,挖1.0—2.0m的雪坑106个。通过对雪坑的雪层剖面的观测研究,认识到大尺度南极冰盖浅表层的基本物理特征,沿途还进行了冰盖表面雪丘形态的观察和长轴方位的... “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中国队员在横跨西、东南极洲5986 km的考察路线上,挖1.0—2.0m的雪坑106个。通过对雪坑的雪层剖面的观测研究,认识到大尺度南极冰盖浅表层的基本物理特征,沿途还进行了冰盖表面雪丘形态的观察和长轴方位的测量。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西南极冰盖表面融水渗浸冻结作用较明显,年降雪量较大,其气候较东南极洲湿暖和湿润,深受南大洋气候影响。东南极冰盖雪层内大量发育的辐射壳说明,即使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由于阳光照射时间相对较长(夏季长时间的永昼现象),冰面在夏季仍有“融化”现象发生。南极内陆地区雪丘方位变化较小,其优势方位反映南极内陆存在南北向的盛行风向。东南极冰盖浅表层内的深霜层极为发育,有其独特的气候学及冰川学意义,但其形成机制需专文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洲 雪层剖面 冰川学
原文传递
东南极伊利莎白公主地LGB65点的雪层密度与剖面特征 被引量:23
5
作者 温家洪 康建成 +3 位作者 汪大立 孙波 李忠勤 李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对东南极冰盖伊利莎白公主地LGB6 5点的 5 0m雪芯及雪坑进行了雪层密度与剖面分析 ,结果表明 ,该处雪的密实化过程属冷型密实化类型 ,第一和第二临界密度深度分别为 10 4m和 6 0 4m .深霜不发育 ,雪层中为数不多的雏形深霜层厚度仅几... 对东南极冰盖伊利莎白公主地LGB6 5点的 5 0m雪芯及雪坑进行了雪层密度与剖面分析 ,结果表明 ,该处雪的密实化过程属冷型密实化类型 ,第一和第二临界密度深度分别为 10 4m和 6 0 4m .深霜不发育 ,雪层中为数不多的雏形深霜层厚度仅几厘米 ,多分布在冰壳层的上、下两侧 .16 0m以上 ,雪芯透光性的变化不明显 ,之下 ,透光性逐渐表现出韵律变化 .雪层中辐射壳和风壳频繁出现 ,其中辐射壳可作为划分年层的重要依据 .综合雪层内的各种层位特征 ,初步划分出LGB6 5雪芯的年层约为 2 43a,总的年平均积累率为 131 9mm .2 0世纪 6 0年代年积累率低于平均水平 ,70年代中期以后 ,积累率出现大幅度增加 .近 2 5 0a来该处的年积累率呈增大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层剖面 年积累率 东南极冰盖 密度
下载PDF
白色恶魔带来的灾难——漫谈雪崩
6
作者 欧阳军 《防灾博览》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雪崩形成主要由大风、暴风雪或暴风雨、大雨、大雪、暴晒、严寒、霜冻、地震等引起。人为原因是由于登山者缺乏经验,误入雪崩区,甚至由于人们在高山上大声呼叫等声浪震动,破坏了积雪环境的平衡也会导致突发雪崩。登山者修路横切雪层剖... 雪崩形成主要由大风、暴风雪或暴风雨、大雨、大雪、暴晒、严寒、霜冻、地震等引起。人为原因是由于登山者缺乏经验,误入雪崩区,甚至由于人们在高山上大声呼叫等声浪震动,破坏了积雪环境的平衡也会导致突发雪崩。登山者修路横切雪层剖面更容易引起上方积雪的不稳定等。按雪崩运动的方式又分点雪崩和面雪崩。从雪崩的本身类型又可分干雪雪崩和湿雪雪崩等。根据经验,雪崩一般多发生在坡度25度以上的雪坡;时间多发生在下午和晚间,阴雨和降雪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 登山者 人为原因 暴风雨 雪层剖面 暴风 恶魔
下载PDF
天山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和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成冰带与雪层pH值和电导率对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向应 丁永建 +1 位作者 刘时银 李忠勤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0-716,共7页
对天山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和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雪层剖面及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以渗浸-冻结成冰作用为主,一年成冰,成冰带由消融带和渗浸-冻结带组成,渗浸-冻结带的垂直高度... 对天山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和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雪层剖面及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以渗浸-冻结成冰作用为主,一年成冰,成冰带由消融带和渗浸-冻结带组成,渗浸-冻结带的垂直高度在60 m左右或者更大一点;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成冰作用以暖型为主,成冰带由消融带、渗浸-冻结带和渗浸带组成,渗浸-冻结带的垂直高度不大于70 m.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较高值一般出现在冰片和污化层附近,这与冰的阻碍、引起可溶性离子在冰面上部的高浓度值和可溶性离子的淋溶过程与污化物的迁移过程密切联系直接相关.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异于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由于雪坑的资料有限,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层剖面 PH值 电导率 庙尔沟平顶冰川 哈希勒根51号冰川
下载PDF
北极中心海域海冰特征、积雪及变质过程 被引量:5
8
作者 效存德 秦大河 任贾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9-296,共8页
根据我国首次北极地区的考察观测资料,分析了北冰洋88°N~90°N考察路段上海冰形态和雪层剖面特征,划分出3种海冰形态类型和相应的积雪分布形式,指出了不同积雪分布形式下雪深测量、雪层剖面观测以及雪坑采样的适宜... 根据我国首次北极地区的考察观测资料,分析了北冰洋88°N~90°N考察路段上海冰形态和雪层剖面特征,划分出3种海冰形态类型和相应的积雪分布形式,指出了不同积雪分布形式下雪深测量、雪层剖面观测以及雪坑采样的适宜性。海冰上覆积雪的积消过程表现为缓慢的积累和快速的消融,雪深空间分布与降水来源有极大的关系。遥感监测和雪层剖面观测证明北冰洋海冰上覆积雪无明显“年积累”大于“年消融”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海冰 雪层剖面 变质过程 海域
下载PDF
“白色恶魔”带来的灾难——漫谈雪崩
9
作者 欧阳军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雪崩是怎样发生的雪崩主要由大风、暴风雪或暴风雨、大雨、大雪、暴晒、严寒、霜冻、地震等引起。人为原因多是登山者缺乏经验,误入雪崩区,在高山上大声呼叫发出声浪,或修路时横切雪层剖面等操作引起上方积雪的不稳定,破坏了积雪的平衡... 雪崩是怎样发生的雪崩主要由大风、暴风雪或暴风雨、大雨、大雪、暴晒、严寒、霜冻、地震等引起。人为原因多是登山者缺乏经验,误入雪崩区,在高山上大声呼叫发出声浪,或修路时横切雪层剖面等操作引起上方积雪的不稳定,破坏了积雪的平衡。根据经验,雪崩一般多发生在坡角25度以上的雪坡,时间多发生在下午和晚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山者 人为原因 暴风雨 雪层剖面 暴风 恶魔
原文传递
冰川与冻土
10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06年第4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冻土温度 融水径流 海冰 南极冰盖 雪层剖面 冰流 多年冻土活动 格陵兰冰盖 高度效应
原文传递
冰川
11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2002年第1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冰川分布 第四纪冰川作用 冰川物质平衡 磨西 冰水沉积 贡嘎山 消融期 雪层剖面 冰川形态 测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