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峰回路转诗律新——1924—1928年雪莱诗歌翻译的描写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尹穗琼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6-52,127,128,共9页
1924—1928年正值中国文学发生巨变、西方文艺思潮涌入之际,其间有9位译者发表了雪莱译诗12首,是文学革命时期雪莱诗歌翻译在诗体和语言上最多元的阶段。通过描写研究发现,首位译者顾彭年以无韵白话翻译,其译诗诗形和语言旧已破而新未立... 1924—1928年正值中国文学发生巨变、西方文艺思潮涌入之际,其间有9位译者发表了雪莱译诗12首,是文学革命时期雪莱诗歌翻译在诗体和语言上最多元的阶段。通过描写研究发现,首位译者顾彭年以无韵白话翻译,其译诗诗形和语言旧已破而新未立;此后历经数位译者的复古之路,雪莱诗歌翻译呈回归传统倾向,但白话译诗已势不可挡;朱湘和李惟健的翻译以牺牲原诗意义和诗行结构为代价,在诗形和格律上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国新诗引进了新因子和异质元素。译诗终于诀别诗歌传统形式,以崭新的面貌再创新诗格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莱诗歌翻译 描写研究 新格律
下载PDF
渡尽劫波,格律归来——1895-1928年雪莱诗歌翻译的描写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尹穗琼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95-102,共8页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翻译文学极度繁荣。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伴随中国新文学的起步,中国新诗运动也蓬勃发展。1895-1928年间的雪莱诗歌翻译事件的描写性研究真实反映了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中西文化交锋中的双方...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翻译文学极度繁荣。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伴随中国新文学的起步,中国新诗运动也蓬勃发展。1895-1928年间的雪莱诗歌翻译事件的描写性研究真实反映了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中西文化交锋中的双方力量消长和雪莱译诗的文化走向。文学革命前,目的语诗歌传统完胜;文学革命后,目的语诗歌传统尽失,原语诗歌影响崭露头角;1924-1928年,新旧传统交替前行,雪莱译诗完成了文学革命前式微的文言古诗到革命文学前夜圆润的白话新诗的华丽转身。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最终达成一致:格律回,面孔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莱诗歌翻译 描写性研究 格律
下载PDF
旧瓶新酒话心声——曼殊译雪莱的描写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尹穗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11-18,共8页
雪莱诗歌翻译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1911年苏曼殊以五言古体诗形式初译雪莱一首短歌。本文在吉迪奥.图里的描写译学原理和翻译常规框架内,对这一翻译事件进行描写性研究,重建当时制约翻译行为之常规。初始常规层面以目的语文化为主导,基... 雪莱诗歌翻译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1911年苏曼殊以五言古体诗形式初译雪莱一首短歌。本文在吉迪奥.图里的描写译学原理和翻译常规框架内,对这一翻译事件进行描写性研究,重建当时制约翻译行为之常规。初始常规层面以目的语文化为主导,基本常规层面文学功利胜诗学,操作常规层面西洋诗化身古体诗;这一现象又和中国当时尚处文化转折前夕、翻译文学在目标语文学中尚未获主要地位、翻译多带功利性以及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仍然居统治地位等因素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雪莱诗歌翻译 描写性研究 翻译常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