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维“雪里芭蕉”研究综论
1
作者 李良中 刘路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12,共4页
《后汉书》中"袁安卧雪"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我国古代诗文及绘画作品常常用到这个典故。王维的《袁安卧雪图》里有"雪里芭蕉",围绕它的争论主要有"雪里芭蕉"是否失真、是否蕴含禅理、是否具有象征三个维... 《后汉书》中"袁安卧雪"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我国古代诗文及绘画作品常常用到这个典故。王维的《袁安卧雪图》里有"雪里芭蕉",围绕它的争论主要有"雪里芭蕉"是否失真、是否蕴含禅理、是否具有象征三个维度。众多学者各执一词,未能深中肯綮。研究者探讨这个问题时,应该回归到艺术审美范畴;不能割裂整个画面;同时应充分考虑到,《袁安卧雪图》的散佚会对研究结论的正确性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里芭蕉 失真 禅意 象征
下载PDF
“雪里芭蕉”与“意趣神色”
2
作者 徐燕琳 《大舞台》 2008年第2期20-22,共3页
"意趣神色"是汤显祖论曲的关键。对于这一理论的解读,可以通过对他多次提到的王维《雪里芭蕉图》的研究来进行。其理论内涵是:艺术不是现实生活刻板的反映。经过艺术家的艺术性思维加工,作品已经超越了它的生活原型,成为充盈... "意趣神色"是汤显祖论曲的关键。对于这一理论的解读,可以通过对他多次提到的王维《雪里芭蕉图》的研究来进行。其理论内涵是:艺术不是现实生活刻板的反映。经过艺术家的艺术性思维加工,作品已经超越了它的生活原型,成为充盈了创作者丰富思想感情的主题思想的外化物,因此,"当以神会,难以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趣神色 雪里芭蕉 戏曲 绘画
下载PDF
独喜芭蕉容我俭 自舒晴叶待题诗——论古典文学中的“芭蕉”意象 被引量:3
3
作者 殷红梅 廖汪洋 《科技经济市场》 2007年第3期215-,共1页
在古人对自然万象的观照中,芭蕉以其独特魅力占据着古代文人们一方审美视野,与梅兰竹松荷同功,被赋予雅趣和禅意。“芭蕉”构建了沟通音乐、书画、佛教等领域的独特意象系统。本文着意全方位展现中国古典诗词及书画中频频出现的“芭蕉... 在古人对自然万象的观照中,芭蕉以其独特魅力占据着古代文人们一方审美视野,与梅兰竹松荷同功,被赋予雅趣和禅意。“芭蕉”构建了沟通音乐、书画、佛教等领域的独特意象系统。本文着意全方位展现中国古典诗词及书画中频频出现的“芭蕉”意象,探微古人以蕉叶代纸题留诗文的雅俗,并以王维《袁安卧雪图》中一景“雪里芭蕉”管窥其与佛教之渊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蕉 蕉叶题诗 雪里芭蕉
下载PDF
雪域仙山秘境长 无人踏雾揽苍茫——西域水墨雪山渊源与传承之我见
4
作者 王书峰 《现代艺术》 2020年第6期32-33,共2页
自中国画发展起来至今,有山水、花鸟、人物三种类别,其实山水、花鸟、人物本乎一家,区别是形式的,本质却是一致的。在山水画中,雪山画法是其一支,其特别的一点便是雪山精神。王维《雪溪图》雪薄而萧瑟,与文人隐居山林心境相宜,其《袁安... 自中国画发展起来至今,有山水、花鸟、人物三种类别,其实山水、花鸟、人物本乎一家,区别是形式的,本质却是一致的。在山水画中,雪山画法是其一支,其特别的一点便是雪山精神。王维《雪溪图》雪薄而萧瑟,与文人隐居山林心境相宜,其《袁安卧雪图》颇有"雪里芭蕉"之意味;五代南唐赵干《江行初雪图》把江边树叶与芦苇,骑驴与捕鱼人融为冬天萧瑟景象,再加以下雪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发展 溪图》 山水画 赵干 雪里芭蕉 《袁安卧图》 江行初
原文传递
文物中的芭蕉图--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品为例
5
作者 彭冰 《收藏家》 2022年第5期57-62,共6页
芭蕉,又名甘蕉、绿天、扇仙、甘露树等,是常绿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性喜温暖,耐寒性弱。它原产中国南部,在长江以南地区广为种植,日本及东南亚亦有栽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品中,有着大量的芭蕉题材,诸如“蕉窗夜雨”“雪里芭蕉”“未展芭... 芭蕉,又名甘蕉、绿天、扇仙、甘露树等,是常绿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性喜温暖,耐寒性弱。它原产中国南部,在长江以南地区广为种植,日本及东南亚亦有栽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品中,有着大量的芭蕉题材,诸如“蕉窗夜雨”“雪里芭蕉”“未展芭蕉”“雨打芭蕉”“蕉叶题诗”等。文人笔下的芭蕉,不仅是浓荫翠绿、秀美可爱的庭院绿植,还是风雅冲逸、寄托作者审美情思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打芭蕉 中国传统文学 雪里芭蕉 长江以南地区 审美情思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风雅 耐寒性
原文传递
从传统文人画到现代水墨画 被引量:1
6
作者 舒士俊 《国画家》 2020年第4期51-53,共3页
传统文人画在进入近现代之后,便开始遭到了猛烈的抨击,其中最突出的言论来自康有为和陈独秀。康有为在1917年手书的《万木草堂藏画目》中说:"中国近世以禅入画,自王维作《雪里芭蕉》始,后人误尊之。苏、米拨弃形似,倡为士气。元明... 传统文人画在进入近现代之后,便开始遭到了猛烈的抨击,其中最突出的言论来自康有为和陈独秀。康有为在1917年手书的《万木草堂藏画目》中说:"中国近世以禅入画,自王维作《雪里芭蕉》始,后人误尊之。苏、米拨弃形似,倡为士气。元明大攻界画为匠笔而摈弃之。夫士大夫作画安能专精体物?势必写逸气以鸣高,故只写山川,或间写花竹,率皆简率荒略,而以气韵自矜。此为别派则可,若专精体物,非匠人毕生专诣为之,必不能精。既摈画匠,此中国近世画所以衰败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人画 藏画 界画 体物 雪里芭蕉 康有为 专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