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部磨溪气田中三叠统雷一1气藏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1
作者 李祖兵 李顺 +2 位作者 欧家强 易劲 王小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6-1080,共15页
为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中部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的储层空间分布特征,以支撑该气藏下步的稳产挖潜和有利目标区域的优选,本文综合应用该气藏内65口取心井的岩心、11口井648个岩化分析、282块岩心的物性测试、416张铸体薄片、368个电镜扫描... 为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中部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的储层空间分布特征,以支撑该气藏下步的稳产挖潜和有利目标区域的优选,本文综合应用该气藏内65口取心井的岩心、11口井648个岩化分析、282块岩心的物性测试、416张铸体薄片、368个电镜扫描及82块高压压汞等资料,探究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磨溪雷一1段储层发育于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砂屑云岩和云质灰岩中,储层主要分布于上亚段的中部、中亚段的底部和顶部;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但以溶蚀作用形成的各类溶蚀孔隙为主;储层总体表现为中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具有粗孔细喉、中孔微喉、微孔微喉等类型,但以中孔微喉和微孔微喉为主。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控制。沉积过程形成的粗结构岩性的物性要好于细结构的岩性,胶结作用使先期形成的孔隙度减少了5%~95%,溶蚀作用使先期形成的孔隙空间增加3%~20%,白云化程度越高其物性较好。构造作用形成的低角度裂缝数量占绝对优势,未充填或部分充填的裂缝较完全被充填的裂缝多。未充填或部分充填的裂缝对储层发育的贡献较大,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一1 气藏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中三叠统 磨溪气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西缘雷一1亚段油气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欣 陈文 +2 位作者 汪华 杨雨然 林祉鑫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年第1期14-16,7-8,共3页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雷一段天然气资源探明率较低,除川东卧龙河、川中磨溪雷一1气藏外,盆地其余地区尚未在雷一段获得规模储量,剩余资源量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泸州古隆起西缘地区雷一1亚段为颗粒滩相沉积,经过混合水白云石化和溶蚀作...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雷一段天然气资源探明率较低,除川东卧龙河、川中磨溪雷一1气藏外,盆地其余地区尚未在雷一段获得规模储量,剩余资源量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泸州古隆起西缘地区雷一1亚段为颗粒滩相沉积,经过混合水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晶间(溶)孔和粒间(溶)孔;中三叠世末,印支运动形成的泸州古隆起,造成该区雷一1期滩相储层经历表生岩溶作用形成优质储层,而且使雷一1储层与上覆须家河组烃源岩形成对接,有利于油气侧向运移。该区断层、裂缝较为发育,可沟通二叠系烃源层和上三叠统烃源层,为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区内圈闭众多,圈闭面积较大,闭合度高,有利于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泸州古隆起西缘 雷一1亚段 油气成藏 有利勘探区带
下载PDF
川西北中三叠统雷一^1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东 李红亮 +2 位作者 蒋静萍 石学文 汪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2,共6页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资源量大,除勘探早期发现卧龙河、磨溪雷一1气藏外,其余地方尚未在雷一段获得规模储量。随着川西地区海相层系勘探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川西北地区勘探程度的深入,雷一1逐渐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在川西北雷口坡组地层厘...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资源量大,除勘探早期发现卧龙河、磨溪雷一1气藏外,其余地方尚未在雷一段获得规模储量。随着川西地区海相层系勘探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川西北地区勘探程度的深入,雷一1逐渐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在川西北雷口坡组地层厘定的基础上,根据野外剖面、岩屑样品、钻井和试油等资料,认为川西北地区雷一1储层有着与川中磨溪、川东卧龙河相似或者相当的储集性能,均属于受滩相控制的储层。与此同时,该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构造圈闭、断层发育,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综合分析后认为,龙门山前缘中北段的中坝—双鱼石以及米仓山前缘的梅树铺—九龙山一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厘定 储集性能 滩相 运移聚集 雷一^1 川西北
下载PDF
四川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地面集输系统腐蚀监测现状
4
作者 张华利 山江洪 沈小军 《全面腐蚀控制》 2014年第6期69-72,共4页
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地面生产系统依据"区域性、代表性、系统性"的腐蚀监测的建点原则下,结合气田生产流程建立科学系统的腐蚀监测网络。通过两期系统腐蚀监测评价后,初步明确了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地面生产系统的腐蚀现状及发生... 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地面生产系统依据"区域性、代表性、系统性"的腐蚀监测的建点原则下,结合气田生产流程建立科学系统的腐蚀监测网络。通过两期系统腐蚀监测评价后,初步明确了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地面生产系统的腐蚀现状及发生严重腐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一^1气藏 集输管线 腐蚀监测系统 回注水腐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