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三段颗粒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丁熊 谭秀成 +3 位作者 李凌 罗冰 唐青松 马华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7,共8页
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和同生期岩溶型储层是研究区雷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主要成因类型;残余... 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和同生期岩溶型储层是研究区雷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主要成因类型;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管状喉道和缩颈喉道发育,较好的孔喉配置关系使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储渗能力较好的特征;同生期岩溶型储层以孤立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喉道欠发育,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低渗、渗透性偏低的特征;分别形成于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的颗粒碳酸盐岩为两种颗粒滩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早期物质基础;单滩体的厚度直接控制着两种颗粒滩储层的储渗形式;成岩演化是两种颗粒滩储层定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粒间孔 同生期岩溶型 储层 雷口坡组三段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源储特征及配置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阮蕴博 周刚 +5 位作者 霍飞 孙豪飞 郭佩 罗涛 蒋华川 文华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51,共13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岩石热解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分析结果,对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雷三段)的烃源岩和储层特征以及二者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岩石热解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分析结果,对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雷三段)的烃源岩和储层特征以及二者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雷三段2亚段发育一套以页岩和泥质灰岩为主的烃源岩,厚度为20~100 m,页岩平均TOC值为1.08%,最高可达4.01%,泥质灰岩平均TOC值为0.40%,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Ⅰ型次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早期阶段,生烃潜力较好。②研究区雷三段3亚段发育一套以粉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为主的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和粒间溶孔,平均孔隙度为4.05%,平均渗透率为1.1 mD,具有低孔中渗的特征。③雷三段2亚段烃源岩与3亚段储层形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可形成“下生上储”“、自生自储”型油气藏,裂缝系统既为油气运移通道,也是重要的储集空间,上覆雷四段膏盐岩和须家河组一段泥岩均为有效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白云岩 源储配置 下生上储 自生自储 雷口坡组三段 叠统 川中地区
下载PDF
川中雷口坡组台地潟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本健 孙豪飞 +5 位作者 罗强 曾汇川 徐亮 李莉 霍飞 文华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9,共15页
2020年底,CT1井在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二亚段(以下简称雷三2亚段)泥质石灰岩和灰质泥岩段首次获得高产油气流。该套非常规储层夹杂于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之中,岩性组合复杂、非均质性强,加之对其... 2020年底,CT1井在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二亚段(以下简称雷三2亚段)泥质石灰岩和灰质泥岩段首次获得高产油气流。该套非常规储层夹杂于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之中,岩性组合复杂、非均质性强,加之对其研究程度偏低,致使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页岩“甜点”厘定难度大的问题。为了明确川中雷三2亚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在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页岩有机质丰度(TOC)、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Ro)以及天然气组分、凝析油气轻烃组成、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雷三2亚段烃源岩主要为一套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的泥页岩与泥质石灰岩,TOC介于0.11%~4.00%、平均值为0.88%,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型—偏腐泥混合型,生烃潜力较好;②CT1井天然气主要为成熟—高成熟阶段的干酪根降解气,主要来自于雷三2亚段自身烃源岩;③CT1井雷三2亚段凝析油并非源于上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而是源于其自身烃源岩;④CT1井雷三2亚段天然气具有相对低的伽马蜡烷含量,显示较弱的还原环境。结论认为,该区雷三2亚段天然气具有自生自储的成藏特点,其来源主要为自身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 叠统雷口坡组三段二亚 页岩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气来源 自生自储
下载PDF
川西南莲花山地区雷三段储层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潜力
4
作者 刘柏 王旭丽 +4 位作者 辛荣跃 樊仕海 孙志昀 田云英 唐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年第1期27-31,52,共6页
为了扩大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范围,以川西南部莲花山地区雷口坡组三段(以下简称雷三段)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描述和薄片鉴定,结合地球物理资料,从沉积相、储层特征及源储匹配关系等... 为了扩大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范围,以川西南部莲花山地区雷口坡组三段(以下简称雷三段)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描述和薄片鉴定,结合地球物理资料,从沉积相、储层特征及源储匹配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雷口坡组沉积期受周围古陆交替崛起和海底隆起的影响,川西南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水体能量有限,其中雷三段水体能量较高,颗粒滩发育,岩性为砂屑、藻屑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和晶间溶孔,储集性能优越,局部发育的微裂缝为天然气的运聚提供了良好的渗流通道;②构造控制面积大,提供了良好的油气聚集场所,发育的断层有利于下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段生成的天然气侧向运移至上盘雷三段中聚集成藏;③上覆雷四段发育的膏岩为天然气在雷三段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结论认为,莲花山地区雷三段储层厚度大、源储匹配关系好、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可控资源丰富,为川西南部雷口坡组有利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南部 莲花山地区 叠统 雷口坡组三段 储层特征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