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山髭蟾蝌蚪形态学分析
1
作者 孟立霞 王召 +1 位作者 杨健 朱秀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8期96-102,共7页
为了解雷山髭蟾蝌蚪的形态学特征,2020年12月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格头村、仙女塘、康利水厂附近小溪采集雷山髭蟾蝌蚪,并测量其体重和形态指标;采用多变量形态学分析方法对74只雷山髭蟾蝌蚪的体重、全长、眼前头长、体高、尾长... 为了解雷山髭蟾蝌蚪的形态学特征,2020年12月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格头村、仙女塘、康利水厂附近小溪采集雷山髭蟾蝌蚪,并测量其体重和形态指标;采用多变量形态学分析方法对74只雷山髭蟾蝌蚪的体重、全长、眼前头长、体高、尾长等18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全长组蝌蚪的体重、吻肛距、全长等18项指标差异均极显著。在主成分分析中,有1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351%;体重、全长、眼间距、体宽、尾长等指标对其有较大的影响。进行聚类分析的74只雷山髭蟾蝌蚪可聚为3个大类,全长0~50 mm组和全长101~150 mm组的雷山髭蟾蝌蚪关系较远;全长51~100 mm组的蝌蚪处于生长发育的过渡阶段,与全长0~50 mm组的雷山髭蟾蝌蚪有较近的关系。雷山髭蟾蝌蚪外部形态分析可为雷山髭蟾的生物学特征研究积累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蝌蚪 形态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雷山髭蟾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孟立霞 朱秀芳 张文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为了解雷山髭蟾(Leptobrachium leishanense)的营养状况,对雷山髭蟾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雄性和雌性雷山髭蟾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80.84%和84.12%、17.09%和13.23%、1.25%和1... 为了解雷山髭蟾(Leptobrachium leishanense)的营养状况,对雷山髭蟾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雄性和雌性雷山髭蟾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80.84%和84.12%、17.09%和13.23%、1.25%和1.01%、0.66%和0.53%、0.25%和0.19%,能量分别为2.64 MJ/kg和2.06 MJ/kg。雄性和雌性雷山髭蟾肌肉中氨基酸组成一致,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占干样的87.659%和87.566%,其中必需氨基酸(EAA)7种,雄性和雌性分别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6.010%和35.86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84.70%和84.46%,接近(优于)FAO/WHO的理想模式(40%和60%);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7.345%和27.367%。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表明,雷山髭蟾肌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和赖氨酸;雄性和雌性雷山髭蟾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88.63和88.13。经卡方检验,雄性和雌性雷山髭蟾的各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leptobrachium leishanense)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雷山髭蟾外部形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孟立霞 王召 朱勋格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7-61,共5页
为了解雷山髭蟾的基本生物学特征,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在贵州省雷山县境内雷公山的仙女塘、康利水厂、交蜡干豆调、交蜡村等地溪流采集雷山髭蟾15只,并对其外部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将各项形态指标的测量值进行对数转换,再使用SPSS软件... 为了解雷山髭蟾的基本生物学特征,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在贵州省雷山县境内雷公山的仙女塘、康利水厂、交蜡干豆调、交蜡村等地溪流采集雷山髭蟾15只,并对其外部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将各项形态指标的测量值进行对数转换,再使用SPSS软件对各项形态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30个成分中,特征值大于1的有4个,其方差的累积方差贡献率是87.772%.体长、头宽、吻长、鼻吻距、鼻眼距、两眼前角距、两眼后角距、眼间距、鼓膜~眼距、前臂及手长、内掌突长、内掌突宽、后肢全长、径长、径宽、体重等形态指标对区分雷山髭蟾起到主要作用.然后用4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15只雷山髭蟾聚可为3大支,即第9、10、15、11、13、4、3、14、8、12、1、2只雷山髭蟾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聚为一个大支,第6只和第7只髭蟾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聚为另一个大支,第5只髭蟾与其它髭蟾的亲缘关系最远,单独成为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 形态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雷山髭蟾卵团自然状态下发育观察初报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扬 韩联宪 +3 位作者 杨绍军 韩奔 黄光旭 谢镇国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0-703,共4页
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在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对雷山髭蟾卵团的自然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区域位于海拔1500~1600m的中山地带。雷山髭蟾11月中旬在森林溪流水中交配产卵,共发现6个产卵场和23个卵团。参照赵尔宓的蛙类胚胎及蝌蚪发育分... 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在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对雷山髭蟾卵团的自然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区域位于海拔1500~1600m的中山地带。雷山髭蟾11月中旬在森林溪流水中交配产卵,共发现6个产卵场和23个卵团。参照赵尔宓的蛙类胚胎及蝌蚪发育分期,将雷山髭蟾卵团发育分为3个阶段。早期发育阶段,从产下卵到原肠胚晚期,此阶段肉眼不能辨别卵粒变化情况;中期发育阶段,即神经板期到鳃血循环期,肉眼能识别出卵粒变化;晚期发育阶段,即角膜透明期到蝌蚪下水自由游泳。观察结果表明:未受到冰雪冻凝卵团早期发育平均为60d,中期74d,晚期12d,总计146d。受到雪灾冻凝的卵团早期发育平均为109d,中期22d,晚期13d,总计144d。经t检验,非冻凝的卵团和冻凝的卵团在早期和中期发育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晚期和总的发育时间无差异,说明雷山髭蟾胚胎早期发育若因外界不利因素延迟,会在后期自动调节发育速度,加快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 卵团 自然状态下发育
下载PDF
雷山髭蟾繁殖生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继军 潘成坤 +2 位作者 王英 姚伦贵 杨书林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8-551,共4页
2014年10月—2016年6月,采用野外定点观察的方法系统观察雷山髭蟾Vibrissaphora leishanensis的繁殖生态习性。研究表明:雷山髭蟾求偶、交配、产卵均在水体中进行;繁殖期在每年的9月底至12月底,11月中旬最集中;雄性的体长和体质量均显... 2014年10月—2016年6月,采用野外定点观察的方法系统观察雷山髭蟾Vibrissaphora leishanensis的繁殖生态习性。研究表明:雷山髭蟾求偶、交配、产卵均在水体中进行;繁殖期在每年的9月底至12月底,11月中旬最集中;雄性的体长和体质量均显著大于雌性;繁殖行为包括筑"巢"、鸣叫求偶、抱对、产卵,雄蟾单个鸣叫,抱对时雄蟾主动。有共用一个"巢"穴抱对产卵的习性和集群产卵的行为。卵群直径65.13~100.47 mm,平均77.73 mm±9.47 mm(n=54);窝卵数162~394粒,平均226.79粒±7.89粒(n=54);卵径2.06~5.18 mm,平均3.82 mm±0.91 mm(n=270);孵化期为107~157 d,平均127.71 d±7.38 d(n=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 雷公山 繁殖生态
下载PDF
雷山髭蟾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立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5-88,共4页
为了解雷山髭蟾的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的营养价值,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雷山髭蟾肌肉的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雷山髭蟾肌肉(干样)中均检测出1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 为了解雷山髭蟾的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的营养价值,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雷山髭蟾肌肉的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雷山髭蟾肌肉(干样)中均检测出1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酸8种。雌性和雄性雷山髭蟾的ARA含量分别为6.09%和5.98%,未检测到EPA和DHA。测定9种矿物质元素,其中常量元素中Mg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Zn含量最高。经卡方检验,雌性和雄性雷山髭蟾的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角度来说,雷山髭蟾的营养价值比常见经济蛙类低。此研究可充实雷山髭蟾的营养学资料,为其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 脂肪酸 矿物质元素 营养品质评价
下载PDF
社区对雷山髭蟾的利用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永富 唐秀俊 杨晓兰 《中国林副特产》 2008年第2期73-75,共3页
采用乡村快速评估方法(PRA)对雷山髭蟾面临的利用人群、利用方式、危害程度及资源变化趋势进行调查。提出5点保护对策建议。
关键词 雷山 影响 保护对策
下载PDF
雷山髭蟾生活水体浮游生物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孟立霞 王茂蝶 杨再春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0年第10期23-26,30,共5页
为了了解雷山髭蟾生活水体的浮游生物和水质状况,2017年10月至12月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对各条溪流中发现雷山髭蟾的地方进行浮游生物调查和水体理化指标测定。调查结果显示,雷山髭蟾生活水体的浮游生物共63种(浮游植物60种、线虫1种、轮... 为了了解雷山髭蟾生活水体的浮游生物和水质状况,2017年10月至12月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对各条溪流中发现雷山髭蟾的地方进行浮游生物调查和水体理化指标测定。调查结果显示,雷山髭蟾生活水体的浮游生物共63种(浮游植物60种、线虫1种、轮虫类1种、桡足类1种),其中绿色微囊藻、水华微囊藻、平裂藻、棘刺囊裸藻、异极藻、鼓藻、新月藻、布纹藻、线虫为优势种。在浮游植物中,蓝藻门和硅藻门在各个样点所占的密度较大,甲藻门和金藻门密度较低。在游动物中,线虫在各个样点所占的密度较大,轮虫类和桡足类密度低。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37和1.85,浮游动物的H和D分别为1.03和1.46。根据浮游生物情况和水体理化指标可知,雷山髭蟾生活水体整体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类水质标准,营养程度为中营养型。此次调查结果可为雷公山溪流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和浮游生物后续演替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雷山髭蟾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 水环境 浮游生物 水质状况
下载PDF
浅谈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雷山髭蟾的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易娴 曾小科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0年第7期191-192,共2页
文章通过对雷公山国家级保护区内雷山髭蟾(Vibrssaphora Leishanensis Liu et Hu)分布数量调查,并了解到其一些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生活规律。就其数量的逐年减少,究其根源进行论述,提出了主要的一些保护措施,探讨该物种的减少对雷公... 文章通过对雷公山国家级保护区内雷山髭蟾(Vibrssaphora Leishanensis Liu et Hu)分布数量调查,并了解到其一些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生活规律。就其数量的逐年减少,究其根源进行论述,提出了主要的一些保护措施,探讨该物种的减少对雷公山保护区生物资源多样性发展产生的影响。从而敲响警钟,使区内群众及保护区工作人员产生对该物种濒临灭绝的强烈危机感和加强该物种的保护及研究与发展的紧迫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繁殖期雷山髭蟾性二态分析及求偶鸣声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仕泽 宋志红 +3 位作者 梁芬 徐宁 魏刚 陈继军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对32只繁殖期的雷山髭蟾(Vibrissphora leishanensis)的16项性状进行了测量,并对录到的3只雄性雷山髭蟾鸣叫声进行了分析。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法对雷山髭蟾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进行检验,依据各性状的校正值对各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并... 对32只繁殖期的雷山髭蟾(Vibrissphora leishanensis)的16项性状进行了测量,并对录到的3只雄性雷山髭蟾鸣叫声进行了分析。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法对雷山髭蟾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进行检验,依据各性状的校正值对各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其鸣叫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山髭蟾雌雄个体间除鼻间距、眼间距及眼径等3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余13个性状差异显著。聚类结果显示雷山髭蟾雌雄组间的性状聚类结果一致,16个性状聚为2大支4亚支;声谱分析显示,雷山髭蟾发出3种鸣叫声:2种单音节鸣叫a和c以及和1种多音节断奏鸣叫b。音节a持续时间为0.127±0.068(n=12),音节b持续时间为0.294±0.267s(n=12),音节c持续时间为0.085±0.205s(n=11);音节a最低频率为340±150.99Hz(n=12),最高频率为2760±480(n=12),音节b最小频率为460±242.49Hz(n=12),最高频率为2280±432.67Hz(n=12),音节c最低频率为420±84.85Hz(n=11),最高频率为3220±650.54Hz(n=11),对雷山髭蟾各音节参数T检验显示,不同音节间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推测其性二态差异与鸣叫行为可能和其繁殖策略有关,即大个雄体在配偶选择和护卵方面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 性二态 求偶鸣叫
下载PDF
哀牢髭蟾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云丽 刘家忠 +2 位作者 陈祯 杨利云 李红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86-89,共4页
通过野外生境调查和实验室人工饲养相结合,对哀牢髭蟾(Leptobrachium ailaonicum)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探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偏好的生境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哀牢髭蟾通常分布于地势平坦、地表枯枝落叶较多、地表相对湿度80... 通过野外生境调查和实验室人工饲养相结合,对哀牢髭蟾(Leptobrachium ailaonicum)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探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偏好的生境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哀牢髭蟾通常分布于地势平坦、地表枯枝落叶较多、地表相对湿度80%~92%、地表温度17~21℃、水温14~19℃、水体pH 6.1~7.0、水质较佳、远离大型水体(水库、河流、湖泊等)及居民点的小型水体(水沟、池塘、水坑)和(或)植被高度大于100 cm、盖度60%~80%的灌丛中。哀牢髭蟾偏好生境的变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特征(植被类型、高度及盖度)、空气(地表湿度及温度)、水体特征(深度、温度、流速、pH、离大型水体距离)、干扰强度(土地利用类型、离最近道路的距离、离最近农田的距离)、地形特征(地表基质类型、地形、坡向、坡位)是影响哀牢髭蟾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综合体现了哀牢髭蟾对温度、湿度、食物及安全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leptobrachium ailaonicum) 生境选择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雷山髭蟾生态初步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继军 潘成坤 +5 位作者 王英 姚伦贵 李莉 蒙春红 吴昌鞠 李宁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8-674,共7页
雷山髭蟾(Vibrissphora leishanensis)主要栖息在植被类型保存较好、水源充足,海拔在800~2 100 m的山间小溪附近。每年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溪流附近陆地上比较阴暗潮湿的环境。雌雄抱对产卵从11月初开始,到月底基本结束。雌雄抱对产卵一般... 雷山髭蟾(Vibrissphora leishanensis)主要栖息在植被类型保存较好、水源充足,海拔在800~2 100 m的山间小溪附近。每年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溪流附近陆地上比较阴暗潮湿的环境。雌雄抱对产卵从11月初开始,到月底基本结束。雌雄抱对产卵一般在午后和晚上,有集群产卵和雄蟾守窝护卵的现象。雷山髭蟾可能没有"冬眠"和"夏蛰"习性,即便有也可能很短暂。雷山髭蟾蝌蚪可能需要3年时间才发育成幼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雷公山 雷山 生态习性
原文传递
自然环境下雷山髭蟾卵群发育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继军 潘成坤 +4 位作者 蒙春红 王英 李莉 姚伦贵 吴昌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2-885,共4页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雷公山保护区内的雷公山工区对雷山髭蟾(Vibrissaphora leishanensis)在野外自然环境下卵群发育进行了观察。共发现产卵场14个,卵群54团。雷山髭蟾卵群从受精卵发育到鳃盖褶期的平均时间为(127.71±1.3...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雷公山保护区内的雷公山工区对雷山髭蟾(Vibrissaphora leishanensis)在野外自然环境下卵群发育进行了观察。共发现产卵场14个,卵群54团。雷山髭蟾卵群从受精卵发育到鳃盖褶期的平均时间为(127.71±1.38)d(107~157 d,n=54),产卵场的气温、水温和水深对胚胎发育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 雷公山 保护区
原文传递
雷公山生态亮点与生态扶贫
14
作者 杨少辉 余永富 《人与生物圈》 2019年第4期24-25,共2页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贵州东南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地带,总面积47300公顷,森林覆盖率92.34%。区内最高海拔苗岭主峰雷公山2178.8米,最低海拔650米。2007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生态亮点:雷山髭蟾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以其优越的地...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贵州东南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地带,总面积47300公顷,森林覆盖率92.34%。区内最高海拔苗岭主峰雷公山2178.8米,最低海拔650米。2007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生态亮点:雷山髭蟾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山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雷山 生态扶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