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复杂地形下北京雷暴新生地点变化的加密观测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张文龙
崔晓鹏
黄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5-837,共13页
2008年8月14日北京发生了雷暴群形式的局地暴雨,雷暴新生地点复杂多变,形成了多个γ中尺度的强降水中心。本文利用近年来北京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加密地面自动站、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仪、微波辐射计等多种新型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及...
2008年8月14日北京发生了雷暴群形式的局地暴雨,雷暴新生地点复杂多变,形成了多个γ中尺度的强降水中心。本文利用近年来北京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加密地面自动站、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仪、微波辐射计等多种新型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及雷达四维变分同化系统(VDRAS)反演资料,通过精细分析地面(边界层)风场、温度场等的演变特征,讨论了雷暴新生地点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复杂地形与雷暴冷池出流作用相结合,主导了雷暴新生地点的变化,进而影响γ中尺度强降水中心的变化;天气尺度高低空涡、槽的配合不一致,并且系统移动缓慢,以及对流层低层的弱的环境垂直风切变,是雷暴冷池结合复杂地形发挥雷暴新生地点主导作用的重要前提;复杂地形使得冷空气在一定范围内流动,在边界层产生碰撞和辐合,起到触发和增强对流作用,并使得对流风暴的形态和走向与地形呈现出紧密相关性;一定强度的冷池出流、边界层前期的暖湿空气和对流不稳定能量的积累,是冷池出流触发雷暴新生和演变的必要条件;北京周边地区的雷暴,通过其雷暴冷池出流沿着沟谷地形或向平原地区流动,与北京山谷或城区的边界层暖湿空气形成辐合抬升机制,触发雷暴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冷池出流
雷暴新生
地面辐合
局地暴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杂地形下北京一次局地雷暴新生和增强机制初探
被引量:
37
2
作者
黄荣
王迎春
张文龙
《暴雨灾害》
2012年第3期232-241,共10页
利用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结合多普勒雷达观测、地面自动站、风廓线仪、加密探空等非常规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2011年8月9日局地雷暴的新生和增强机制进行了较精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一次发生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的局地强对...
利用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结合多普勒雷达观测、地面自动站、风廓线仪、加密探空等非常规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2011年8月9日局地雷暴的新生和增强机制进行了较精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一次发生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的局地强对流雷暴大风过程,环境场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CAPE达2 798 J.㎏-1),地面高比湿带(>20 g.kg-1)在山前聚集,城区西部山前存在一较强γ中尺度热辐合中心,前期大气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对流发生发展;上游移进北京的强雷暴受地形强迫作用影响,其产生的冷池出流被抬高,冷空气叠加在地面γ中尺度热辐合中心之上,使山前局地大气层结更不稳定,另一方面,强冷池出流产生的边界层高层偏北风与近地面弱的偏南风构成有利于对流新生的垂直风切变,地面热辐合中心、边界层热力和动力不稳定的增强共同作用是局地雷暴新生的主要机制;上游冷池出流边界(阵风锋)伴有的强温度梯度和边界层辐合上升运动是原有局地新生雷暴显著增强的主要原因;多单体雷暴相互碰撞合并产生的辐合上升运动是局地雷暴得以持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
雷暴新生
γ中尺度热辐合中心
冷池出流
阵风锋
复杂地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境场条件对雷暴传播运动影响实例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侯淑梅
孙鹏程
+2 位作者
杨璐瑛
颜海帆
杨晓霞
《海洋气象学报》
2018年第4期58-70,共13页
通过对一个明显后向传播雷暴和一个无明显传播特征雷暴的环境场进行对比,分析环境场条件对雷暴传播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高空均受冷涡后部西北气流控制,有中空急流,低层受暖温度脊影响,气温较高,傍晚前后受短波槽影响,在鲁西北地...
通过对一个明显后向传播雷暴和一个无明显传播特征雷暴的环境场进行对比,分析环境场条件对雷暴传播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高空均受冷涡后部西北气流控制,有中空急流,低层受暖温度脊影响,气温较高,傍晚前后受短波槽影响,在鲁西北地区产生对流天气;后向传播雷暴的环境场水汽条件较好,大气斜压特征明显,近地面层高温高湿,θse锋区位于对流层中层,中层干空气与低层冷空气入侵,二者共同作用是雷暴的产生机制;无明显传播特征雷暴的环境场水汽条件较差,θse锋区位于850 hPa以下,对流层低层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绥是雷暴的产生机制;雷暴易发生在水汽通量散度中心北侧梯度较大的区域,主回波后部大气为不稳定层结且具有辐合中心、相对湿度较大的特征,这是产生新对流单体的关键;若雷暴区有湿平流,雷暴的下游方向有水汽辐合中心,且辐合中心具有斜压特征,有利于雷暴新生,反之,则不利于雷暴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传播
雷暴
环境场特征
斜压
雷暴新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商洛金丝峡“6.26”极端短时强降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嘉慧敏
潘留杰
+3 位作者
郭大梅
屈丽玮
吉庆
郑然
《暴雨灾害》
2023年第6期659-669,共11页
受河套低槽和低涡切变的共同影响,2022年6月26日12∶00-13∶00(北京时,下同)陕西商洛境内商南县西部的金丝峡出现了极端短时强降水(简称“6.26”过程),小时雨强高达108.3 mm·h^(-1),是一次典型的由中尺度新生雷暴引发的局地强降水...
受河套低槽和低涡切变的共同影响,2022年6月26日12∶00-13∶00(北京时,下同)陕西商洛境内商南县西部的金丝峡出现了极端短时强降水(简称“6.26”过程),小时雨强高达108.3 mm·h^(-1),是一次典型的由中尺度新生雷暴引发的局地强降水过程。局地性和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降水强度大,各家业务模式均出现漏报。本文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此次短时强降水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该过程发生在500 hPa河套低槽配合700 hPa低涡切变缓慢东移的环流背景下,商南地区动力抬升条件和能量条件较好,对流发生前K指数达到42.83℃。(2)局地充沛的水汽加之低层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可将水汽迅速向上输送,有利于在金丝峡形成极端短时大暴雨。(3)金丝峡附近热力非均匀下垫面造成的局地环流和变压风引起的局地流场之间形成的中小尺度地面辐合线是导致金丝峡极端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金丝峡特殊的河谷地形,一方面有利于触发对流,另一方面阻挡了低层东南气流沿山爬坡抬升,进一步加强了金丝峡上空大气的辐合,促使暴雨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雨
新生
雷暴
中尺度辐合线
地形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形、冷池出流和暖湿空气相互作用造成北京一次局地强降水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
32
5
作者
章翠红
夏茹娣
王咏青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利用地面和探空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5年8月7日发生于北京的一次伴随有闪电和冰雹的突发性局地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发生在强层结不稳定环境中,对流层中层低槽配合低层切变线...
利用地面和探空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5年8月7日发生于北京的一次伴随有闪电和冰雹的突发性局地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发生在强层结不稳定环境中,对流层中层低槽配合低层切变线,促进河北西北部对流发展,并向东南方向移动,形成北京西北部短时强降水;北京中部地区强降水的直接制造者则是新生的局地性雷暴单体,由雷暴冷池出流和暖湿空气在边界层交绥和辐合所触发。北京西北部地形促使冷池出流下山速度加快、冷池出流高度抬高,以及偏东暖湿气流的辐合抬升作用,则是局地雷暴新生的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新生
复杂地形
冷池出流
暖湿气流
局地暴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香山“7.29”γ中尺度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
16
6
作者
陈双
王迎春
张文龙
《暴雨灾害》
2016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基于加密自动站、风廓线、微波辐射计等多种稠密观测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反演的对流层低层热力动力场,对2009年7月29日发生在北京香山地区的局地暴雨过程(简称"7.29"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
基于加密自动站、风廓线、微波辐射计等多种稠密观测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反演的对流层低层热力动力场,对2009年7月29日发生在北京香山地区的局地暴雨过程(简称"7.29"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一次典型的局地新生雷暴引发的γ中尺度局地大暴雨过程,其发生发展突然、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降水强度大;降水环境场上,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使得新生雷暴的触发不需要太强的辐合抬升机制;北京北部山区雷暴冷池出流形成的300 m左右厚度的边界层偏北风与环境场偏南风的辐合,对香山雷暴的新生起到关键触发作用,有利的局地水汽条件为香山雷暴产生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香山雷暴发生后,由于缺乏雷暴冷池出流与环境低层垂直风切变的相互作用,导致香山雷暴难以获得有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在其发展成熟后很快消亡;复杂地形在对流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雷暴新生前期通过山前辐合抬升起到触发机制作用,另一方面对大气垂直上升运动起到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雨
新生
雷暴
对流系统
冷池出流
低层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杂地形下北京雷暴新生地点变化的加密观测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张文龙
崔晓鹏
黄荣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5-837,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MCS椭圆形暴雨云团的组织化机理研究"4107504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44140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京津冀城市群高影响天气预报中的关键技术研究"2008BAC37B01
文摘
2008年8月14日北京发生了雷暴群形式的局地暴雨,雷暴新生地点复杂多变,形成了多个γ中尺度的强降水中心。本文利用近年来北京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加密地面自动站、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仪、微波辐射计等多种新型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及雷达四维变分同化系统(VDRAS)反演资料,通过精细分析地面(边界层)风场、温度场等的演变特征,讨论了雷暴新生地点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复杂地形与雷暴冷池出流作用相结合,主导了雷暴新生地点的变化,进而影响γ中尺度强降水中心的变化;天气尺度高低空涡、槽的配合不一致,并且系统移动缓慢,以及对流层低层的弱的环境垂直风切变,是雷暴冷池结合复杂地形发挥雷暴新生地点主导作用的重要前提;复杂地形使得冷空气在一定范围内流动,在边界层产生碰撞和辐合,起到触发和增强对流作用,并使得对流风暴的形态和走向与地形呈现出紧密相关性;一定强度的冷池出流、边界层前期的暖湿空气和对流不稳定能量的积累,是冷池出流触发雷暴新生和演变的必要条件;北京周边地区的雷暴,通过其雷暴冷池出流沿着沟谷地形或向平原地区流动,与北京山谷或城区的边界层暖湿空气形成辐合抬升机制,触发雷暴新生。
关键词
复杂地形
冷池出流
雷暴新生
地面辐合
局地暴雨
Keywords
Complex terrain
Cold pool outflow
Thunderstorm initiation
Surface convergence
Local rainstorm
分类号
P44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杂地形下北京一次局地雷暴新生和增强机制初探
被引量:
37
2
作者
黄荣
王迎春
张文龙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北京市气象局
出处
《暴雨灾害》
2012年第3期232-24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5047)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2008BAC37B01)
文摘
利用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结合多普勒雷达观测、地面自动站、风廓线仪、加密探空等非常规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2011年8月9日局地雷暴的新生和增强机制进行了较精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一次发生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的局地强对流雷暴大风过程,环境场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CAPE达2 798 J.㎏-1),地面高比湿带(>20 g.kg-1)在山前聚集,城区西部山前存在一较强γ中尺度热辐合中心,前期大气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对流发生发展;上游移进北京的强雷暴受地形强迫作用影响,其产生的冷池出流被抬高,冷空气叠加在地面γ中尺度热辐合中心之上,使山前局地大气层结更不稳定,另一方面,强冷池出流产生的边界层高层偏北风与近地面弱的偏南风构成有利于对流新生的垂直风切变,地面热辐合中心、边界层热力和动力不稳定的增强共同作用是局地雷暴新生的主要机制;上游冷池出流边界(阵风锋)伴有的强温度梯度和边界层辐合上升运动是原有局地新生雷暴显著增强的主要原因;多单体雷暴相互碰撞合并产生的辐合上升运动是局地雷暴得以持续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局地
雷暴新生
γ中尺度热辐合中心
冷池出流
阵风锋
复杂地形
Keywords
genesis local thunderstorm
warm meso- γ scale convergence centre
cold pool outflow
gust front
complex terrain
分类号
P457.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场条件对雷暴传播运动影响实例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侯淑梅
孙鹏程
杨璐瑛
颜海帆
杨晓霞
机构
山东省气象台
海阳市气象局
山东省气象局
出处
《海洋气象学报》
2018年第4期58-70,共13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DM20)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8-041)
+2 种基金
山东省气象局科研项目(2016sdqxz01
2014sdqxm21)
2016年中国气象局预报预测核心业务发展专项(CMAHX20160208)
文摘
通过对一个明显后向传播雷暴和一个无明显传播特征雷暴的环境场进行对比,分析环境场条件对雷暴传播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高空均受冷涡后部西北气流控制,有中空急流,低层受暖温度脊影响,气温较高,傍晚前后受短波槽影响,在鲁西北地区产生对流天气;后向传播雷暴的环境场水汽条件较好,大气斜压特征明显,近地面层高温高湿,θse锋区位于对流层中层,中层干空气与低层冷空气入侵,二者共同作用是雷暴的产生机制;无明显传播特征雷暴的环境场水汽条件较差,θse锋区位于850 hPa以下,对流层低层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绥是雷暴的产生机制;雷暴易发生在水汽通量散度中心北侧梯度较大的区域,主回波后部大气为不稳定层结且具有辐合中心、相对湿度较大的特征,这是产生新对流单体的关键;若雷暴区有湿平流,雷暴的下游方向有水汽辐合中心,且辐合中心具有斜压特征,有利于雷暴新生,反之,则不利于雷暴新生。
关键词
后向传播
雷暴
环境场特征
斜压
雷暴新生
Keywords
back-propagation thunderstorm
environmental field conditions
baroclinic
thunderstorm initiation
分类号
P458.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洛金丝峡“6.26”极端短时强降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嘉慧敏
潘留杰
郭大梅
屈丽玮
吉庆
郑然
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
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灾害性天气研究与应用中心
四川省气候中心
出处
《暴雨灾害》
2023年第6期659-669,共11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JQ-279)
中国气象局复盘总结专项(FPZJ2023-129)。
文摘
受河套低槽和低涡切变的共同影响,2022年6月26日12∶00-13∶00(北京时,下同)陕西商洛境内商南县西部的金丝峡出现了极端短时强降水(简称“6.26”过程),小时雨强高达108.3 mm·h^(-1),是一次典型的由中尺度新生雷暴引发的局地强降水过程。局地性和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降水强度大,各家业务模式均出现漏报。本文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此次短时强降水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该过程发生在500 hPa河套低槽配合700 hPa低涡切变缓慢东移的环流背景下,商南地区动力抬升条件和能量条件较好,对流发生前K指数达到42.83℃。(2)局地充沛的水汽加之低层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可将水汽迅速向上输送,有利于在金丝峡形成极端短时大暴雨。(3)金丝峡附近热力非均匀下垫面造成的局地环流和变压风引起的局地流场之间形成的中小尺度地面辐合线是导致金丝峡极端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金丝峡特殊的河谷地形,一方面有利于触发对流,另一方面阻挡了低层东南气流沿山爬坡抬升,进一步加强了金丝峡上空大气的辐合,促使暴雨增幅。
关键词
局地暴雨
新生
雷暴
中尺度辐合线
地形作用
Keywords
local heavy rain
newly-born thunderstorm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topographical action
分类号
P45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形、冷池出流和暖湿空气相互作用造成北京一次局地强降水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
32
5
作者
章翠红
夏茹娣
王咏青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中心气象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441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1530427)
文摘
利用地面和探空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5年8月7日发生于北京的一次伴随有闪电和冰雹的突发性局地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发生在强层结不稳定环境中,对流层中层低槽配合低层切变线,促进河北西北部对流发展,并向东南方向移动,形成北京西北部短时强降水;北京中部地区强降水的直接制造者则是新生的局地性雷暴单体,由雷暴冷池出流和暖湿空气在边界层交绥和辐合所触发。北京西北部地形促使冷池出流下山速度加快、冷池出流高度抬高,以及偏东暖湿气流的辐合抬升作用,则是局地雷暴新生的重要影响因子。
关键词
雷暴新生
复杂地形
冷池出流
暖湿气流
局地暴雨
Keywords
thunderstorm initiation
complex terrain
cold pool outflow
warm moist air
local rainstorm
分类号
P4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58.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香山“7.29”γ中尺度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
16
6
作者
陈双
王迎春
张文龙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北京市气象局
出处
《暴雨灾害》
2016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051)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Z-1501)
中央级院所专项(IUMKY201301PP0101)
文摘
基于加密自动站、风廓线、微波辐射计等多种稠密观测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反演的对流层低层热力动力场,对2009年7月29日发生在北京香山地区的局地暴雨过程(简称"7.29"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一次典型的局地新生雷暴引发的γ中尺度局地大暴雨过程,其发生发展突然、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降水强度大;降水环境场上,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使得新生雷暴的触发不需要太强的辐合抬升机制;北京北部山区雷暴冷池出流形成的300 m左右厚度的边界层偏北风与环境场偏南风的辐合,对香山雷暴的新生起到关键触发作用,有利的局地水汽条件为香山雷暴产生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香山雷暴发生后,由于缺乏雷暴冷池出流与环境低层垂直风切变的相互作用,导致香山雷暴难以获得有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在其发展成熟后很快消亡;复杂地形在对流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雷暴新生前期通过山前辐合抬升起到触发机制作用,另一方面对大气垂直上升运动起到增幅作用。
关键词
局地暴雨
新生
雷暴
对流系统
冷池出流
低层垂直风切变
Keywords
local heavy rain
newly-born thunderstorm
convective system
cold outflow
low-level vertical wind sheary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复杂地形下北京雷暴新生地点变化的加密观测研究
张文龙
崔晓鹏
黄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复杂地形下北京一次局地雷暴新生和增强机制初探
黄荣
王迎春
张文龙
《暴雨灾害》
2012
3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环境场条件对雷暴传播运动影响实例分析
侯淑梅
孙鹏程
杨璐瑛
颜海帆
杨晓霞
《海洋气象学报》
2018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商洛金丝峡“6.26”极端短时强降水成因分析
刘嘉慧敏
潘留杰
郭大梅
屈丽玮
吉庆
郑然
《暴雨灾害》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地形、冷池出流和暖湿空气相互作用造成北京一次局地强降水的观测分析
章翠红
夏茹娣
王咏青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北京香山“7.29”γ中尺度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陈双
王迎春
张文龙
《暴雨灾害》
2016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