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氏七鳃鳗LDH与SOD同工酶的电泳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金建丽 杨春文 +1 位作者 金志民 安文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41-1742,共2页
[目的]为对圆口纲动物雷氏七鳃鳗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的生理生化指标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雷氏七鳃鳗肌肉、肠、生殖腺、肝4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位点及其酶谱表型... [目的]为对圆口纲动物雷氏七鳃鳗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的生理生化指标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雷氏七鳃鳗肌肉、肠、生殖腺、肝4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位点及其酶谱表型进行了研究。[结果]雷氏七鳃鳗不同组织中LDH同工酶呈二带型分布,肌肉和生殖腺中有2条带,而肠和肝中只呈现1条带;不同组织中SOD同工酶的谱带分布特点是:肌肉10条,肠10条,生殖腺9条,肝12条。[结论]SOD和LDH同工酶在雷氏七鳃鳗4种组织中表达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七鳃鳗 乳酸脱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同工酶 电泳
下载PDF
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消化系统组成及消化液主要组分的鉴定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庆伟 冯波 +3 位作者 陈立勇 吴芬芳 苏鹏 赵春晖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38-240,共3页
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隶属于圆口纲(Cycolostomata),是最原始的无颌类脊椎动物.这种特殊的进化地位使其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对幼体雷氏七鳃鳗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分泌物进行了研究.解剖学分析表明,其消化系统由口、食道、肝... 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隶属于圆口纲(Cycolostomata),是最原始的无颌类脊椎动物.这种特殊的进化地位使其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对幼体雷氏七鳃鳗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分泌物进行了研究.解剖学分析表明,其消化系统由口、食道、肝脏、胆囊和肠组成,胃退化.对胆汁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质谱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烯醇酶,能够调节糖酵解,促进其对糖的消化.雷氏七鳃鳗消化系统的这些特点与其特殊的进化地位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将为研究脊椎动物的起源与进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七鳃鳗 消化系统 烯醇酶
下载PDF
嫰江雷氏七鳃鳗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雌雄形态性状差异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庆华 李军 +5 位作者 徐磊 刘怀秀 刘欣 逄越 韩英伦 李庆伟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28,共10页
本文通过测量313成体尾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全长(X_1)、尾长(X_2)、头长(X_3)、吻长(X_4)、口长(X_5)、眼径(X_6)、眼后头长(X_7)、背鳍前长(X_8)、鳃长(X_9)、眼鳃间距(X_(10))和泄殖孔长(X_(11))11个形态形状和体质量(Y),运... 本文通过测量313成体尾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全长(X_1)、尾长(X_2)、头长(X_3)、吻长(X_4)、口长(X_5)、眼径(X_6)、眼后头长(X_7)、背鳍前长(X_8)、鳃长(X_9)、眼鳃间距(X_(10))和泄殖孔长(X_(11))11个形态形状和体质量(Y),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整个群体及雄性群体和雌性群体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建立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探讨雷氏七鳃鳗成体形态形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及雌雄群体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整个群体及雄、雌性群体体质量均呈正态分布检验;各个形态性状分别与体质量呈正相关(P<0.01)。偏回归方程检验表明,整个群体全长、头长和泄殖孔长与体质量呈极显著水平(P<0.01),其通径系数分别为0.807、0.142和0.061;雄性群体全长和泄殖孔长与体质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通径系数分别为0.903和0.068;雌性群体全长和头长与体质量呈极显著水平(P<0.01),其通径系数分别为0.793和0.202。以全长、头长和泄殖孔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建立雷氏七鳃鳗整个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0.804X_1+0.808X_3+1.905X_(11)-9.176;计量性状分析显示,雌雄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分别建立雄性群体与雌性群体各自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以雄性群体全长和泄殖孔长2个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0.837X_1+2.13X_(11)-7.308;以雌性群体全长和头长2个形态性状为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0.838X_1+1.21X_3-10.298。本研究可为雷氏七鳃鳗的优良亲本人工选育和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七鳃鳗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方程
下载PDF
嫩江上游甘河河段雷氏七鳃鳗生态学特征资料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天才 徐柱林 +2 位作者 李宪明 董崇智 孟令博 《黑龙江水产》 2004年第4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雷氏七鳃鳗 嫩江上游 捕捞群体 河段 雌性个体 甘河 生态学
下载PDF
雷氏七鳃鳗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晓光 于伟君 +7 位作者 李军 石俊艳 魏宏祥 宣明春 寇凌霄 齐鹤 刘勇 吴瑞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在不同温度下,分别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雷氏七鳃鳗变态前后及以规格为标准分类的大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成鳗大)、小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成鳗小)、大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大)和小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 在不同温度下,分别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雷氏七鳃鳗变态前后及以规格为标准分类的大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成鳗大)、小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成鳗小)、大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大)和小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小)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成鳗大(8.59g±0.20 g)、成鳗小(5.42 g±0.10 g)和幼鳗小(5.27 g±0.17 g)的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其中成鳗大的最高耗氧率(0.167 mg/g.h±0.022 mg/g.h)、最低耗氧率(0.035 mg/g.h±0.003 mg/g.h)与成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92 mg/g.h±0.036 mg/g.h)、最低耗氧率(0.051 mg/g.h±0.016 mg/g.h)均出现在8:00和16:00;幼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19 mg/g.h±0.027 mg/g.h)和最低耗氧率(0.038mg/g.h±0.013 mg/g.h)分别出现在18:00和14:00。在1~20℃时,雷氏七鳃鳗的耗氧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成鳗大(10.45 g±0.13 g)的关系式为Y大=0.0254X0.9115(R2=0.8516),成鳗小(4.65 g±0.07 g)的关系式为Y小=0.0272X0.9406(R2=0.8840);而幼鳗小(5.92 g±0.05 g)的耗氧量、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波浪式上升。在1~15℃时,成鳗大(10.67 g±0.18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其关系式为Y大=0.2224X-0.3945(R2=0.9710),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移,窒息点曲线呈"V"字型;在1~10℃时,成鳗小(5.46 g±0.12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降低,关系式为Y小=0.4427X-0.6561(R2=0.8866),在10~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1~15℃时,幼鳗小(5.74±0.83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关系式为Y幼=0.3008X-0.4003(R2=0.8581)(P〈0.05)。体质量不同的成鳗大(10.10 g±0.13 g)与成鳗小(4.79 g±0.08 g)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不同的幼鳗大(7.60 g±0.15 g)与幼鳗小(4.79 g±0.09 g)的耗氧量和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七鳃鳗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