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辽宁省大连市2007年1月—2011年12月连续5 a的闪电监测数据,分析了大连地区闪电频数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雷电频次和强度构建雷电危险度综合指数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地区闪电高发期集中在6—8月,该段时间内闪电...本文利用辽宁省大连市2007年1月—2011年12月连续5 a的闪电监测数据,分析了大连地区闪电频数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雷电频次和强度构建雷电危险度综合指数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地区闪电高发期集中在6—8月,该段时间内闪电数超过全年闪电总数的80%;6、7月雷电明显集中于午后和夜间,而从8月开始雷电发生时间向凌晨时段集中,午后明显减少,夜间闪电次数略高于白天。大连地区大部分区域的平均雷击密度值低于10次·km-2,两个极大值中心位于长海县和普兰店市;大连地区大部分区域的平均雷击强度值介于5~30 k A之间,平均雷击强度的极大值中心位于主城区、金州区、瓦房店市西部及庄河市东部,最大可达98 k A。本文依据模糊函数法综合闪电频次与雷击电流,构造雷电危险度综合指数预测模型,并以2011年4月14日雷击灾害为例,预报雷电危险度等级为4级。该模型可对大连地区的雷电危险度等级进行预测并发布预警,更加直观、方便、高效地为公众提供气象服务信息。展开更多
以浙中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GIS平台实现浙中西地区历年地闪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的整合;基于Arc GIS Model Builder工具,建立雷电危险性分析模型,对地闪频次等因子进行评估,绘制雷电危险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雷电高危险区域主要分...以浙中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GIS平台实现浙中西地区历年地闪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的整合;基于Arc GIS Model Builder工具,建立雷电危险性分析模型,对地闪频次等因子进行评估,绘制雷电危险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雷电高危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南部、金华市辖区、武义县、义乌市、丽水市辖区、青田县和松阳县。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利用辽宁省大连市2007年1月—2011年12月连续5 a的闪电监测数据,分析了大连地区闪电频数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雷电频次和强度构建雷电危险度综合指数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地区闪电高发期集中在6—8月,该段时间内闪电数超过全年闪电总数的80%;6、7月雷电明显集中于午后和夜间,而从8月开始雷电发生时间向凌晨时段集中,午后明显减少,夜间闪电次数略高于白天。大连地区大部分区域的平均雷击密度值低于10次·km-2,两个极大值中心位于长海县和普兰店市;大连地区大部分区域的平均雷击强度值介于5~30 k A之间,平均雷击强度的极大值中心位于主城区、金州区、瓦房店市西部及庄河市东部,最大可达98 k A。本文依据模糊函数法综合闪电频次与雷击电流,构造雷电危险度综合指数预测模型,并以2011年4月14日雷击灾害为例,预报雷电危险度等级为4级。该模型可对大连地区的雷电危险度等级进行预测并发布预警,更加直观、方便、高效地为公众提供气象服务信息。
文摘以浙中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GIS平台实现浙中西地区历年地闪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的整合;基于Arc GIS Model Builder工具,建立雷电危险性分析模型,对地闪频次等因子进行评估,绘制雷电危险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雷电高危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南部、金华市辖区、武义县、义乌市、丽水市辖区、青田县和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