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侯淑梅
俞小鼎
张少林
刘畅
王俊
万明波
-
机构
山东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9-836,共1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44)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3CB430103)
+1 种基金
山东省气象局课题(2012sdqx04
2014sdqxm21)
-
文摘
基于山东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多年资料,首先提出后向发展雷暴的概念,并规定了普查标准。通过普查2005—2012年8年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选取了75个后向发展雷暴个例,分析了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的统计特征,给出了常见的3种后向发展雷暴概念模型。选取典型个例,分别对3种类型后向发展雷暴的演变方式及其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的生成和演变提供了初步的认识。结果表明:(1)后向发展雷暴主回波以带状为主,生命史1—5 h,最大反射率因子在50 dBz以上,移动路径有西—西北、西南、原地新生3种类型;(2)新回波初生时间发生在16—17时(北京时)最多,初生地点在鲁西北和鲁中山区一带,强度一般在30 min内超过40 dBz,生命史在1 h以上,74.7%的新生回波与主回波合并或连接;(3)山东省中西部具有后向发展特征的对流系统产生的灾害性天气以冰雹和雷暴大风为主,很少伴随暴雨灾害;(4)新回波的源地特征可以分为随主回波移动、沿同一方向延伸以及位于两雷暴群之间3种类型;多个雷暴群共存时,新回波的源地介于两个回波带之间,使二者逐渐趋为一体;(5)当主回波传播方向与其长轴相交时,其长轴方向转向,距离新回波较远的一侧减弱;当主回波传播方向与其长轴方向一致,新回波源地位于主回波长轴的延长线上时,主回波加强;(6)天气尺度系统为后向发展雷暴提供了条件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和丰富的水汽,地面辐合线和冷池前沿阵风锋是产生新雷暴的主要抬升触发机制;适当的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新雷暴持续产生并加强;地形的阻挡使新回波源地在同一地点停滞,冷池阵风锋在低层风引导下沿地形向下游移动,新回波源地也随之移动。
-
关键词
后向发展雷暴
山东中西部
时空分布
雷达回波演变分类
新雷暴生成模态
物理机制
-
Keywords
Back-development thunderstorms
Midwestern part Shandong Provinc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Classification of radar echo evolution
Modes of new thunderstorm genesis
Physical mechanisms
-
分类号
P968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