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农作物长势监测研究进展
1
作者 洪玉娇 张硕 李俐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1期46-62,共17页
[目的/意义]农作物长势监测能及时提供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信息,对于加强中国作物生产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大面积的作物长势监测提供了契机。然而,在雨热同期的作物生长旺季,光学遥感数据的获取经... [目的/意义]农作物长势监测能及时提供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信息,对于加强中国作物生产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大面积的作物长势监测提供了契机。然而,在雨热同期的作物生长旺季,光学遥感数据的获取经常受到天气的限制。因此,近年微波雷达遥感技术受到了广泛重视。[进展]梳理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进行农作物长势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农作物长势SAR遥感监测指标、农作物长势SAR遥感监测数据和农作物长势SAR遥感监测方法3个方面对基于SAR数据农作物长势监测研究进展与标志性成果进行总结。在分析常用于农作物长势监测的方法及其适用性的基础上,对它们在长势监测中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论/展望]提出了4个国内外SAR监测农作物长势所存在的问题:1)基于SAR数据的农作物长势监测方法研究整体较少;2)微波散射特征挖掘不够,特别是对极化分解参数的长势监测应用研究还有待深入;3)针对农作物长势监测中的雷达植被指数相对较少,其应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4)基于SAR散射强度的农作物长势监测主要采用经验模型,难以推广到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农作物上。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挖掘微波散射特征、利用SAR极化分解参数、发展和优化雷达植被指数以及深化散射模型来监测农作物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势监测 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植被指数 机理模型法
下载PDF
基于雷达植被指数的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估测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海燕 凌飞龙 +1 位作者 汪小钦 梁志锋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5-170,共6页
植被覆盖度是描述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指标。像元二分模型假设一个像元代表的信息来自土壤和植被2部分,植被信息占整个像元面积的百分比为植被覆盖度。对Radarsat-2数据进行极化分解,得到反映植被疏密程度的雷达植被指数,结合像元二分模... 植被覆盖度是描述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指标。像元二分模型假设一个像元代表的信息来自土壤和植被2部分,植被信息占整个像元面积的百分比为植被覆盖度。对Radarsat-2数据进行极化分解,得到反映植被疏密程度的雷达植被指数,结合像元二分模型估测植被覆盖度。将基于雷达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应用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并以高分辨率光学影像World View-2计算的植被覆盖度作为参考,结合无人机高分影像和实地考察资料对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估测结果与验证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8),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植被覆盖度的估测;完全基于雷达数据估测植被覆盖度的算法,克服了南方多云雨地区数据不易获取的困难,有助于对水土流失的连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雷达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模型 极化分解 长汀县
下载PDF
基于Freeman 分解和雷达植被指数的极化SAR图像分类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成绕 贾诗超 薛东剑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5期132-135,共4页
研究首先基于影像的相干矩阵提取特征参数,即雷达植被指数(RVI),再对影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Freeman分解,得到三种散射机制参数,分别为体散射、面散射和二面角散射。然后组合这些特征参数应用于支持向量机(SVM)中,对极化SAR图像进行分类,... 研究首先基于影像的相干矩阵提取特征参数,即雷达植被指数(RVI),再对影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Freeman分解,得到三种散射机制参数,分别为体散射、面散射和二面角散射。然后组合这些特征参数应用于支持向量机(SVM)中,对极化SAR图像进行分类,并与Wishart监督分类比较。结果表明,雷达植被指数有助于提高植被的分类精度,且该方法的分类精度明显高于Wishart监督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man分解 雷达植被指数 支持向量机 Wishart监督分类 极化SAR
下载PDF
基于雷达植被指数的冬小麦生物量反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岳继博 齐修东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86-92,共7页
雷达遥感可以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对地探测,其主动探测方式对作物长势全天候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3-2014年陕西杨凌区地面同步测量的43组冬小麦生物量、8组裸土土壤含水量和Radarsat-2全极化雷达数据,对冬小麦生物量进行了估... 雷达遥感可以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对地探测,其主动探测方式对作物长势全天候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3-2014年陕西杨凌区地面同步测量的43组冬小麦生物量、8组裸土土壤含水量和Radarsat-2全极化雷达数据,对冬小麦生物量进行了估算。利用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生物量和雷达植被指数数据进行回归,并分析了不同作物冠层覆盖条件和土壤含水量对雷达植被指数与作物生物量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冠层覆盖条件下雷达植被指数和冬小麦生物量相关关系较差,其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严重;高冠层覆盖条件下其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回归建模的决定系数(R^2)为0.51,均方根误差为267.61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植被指数 土壤含水量 生物量 冬小麦 RADARSAT-2 冠层覆盖度
下载PDF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质量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9
5
作者 杜牧云 刘黎平 +1 位作者 胡志群 余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4-768,共15页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车载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2011年在云南洱源的外场观测资料为例,通过雷达质量指数算法将影响雷达资料质量的主要因子——波束展宽、波束遮挡、地物杂波污染、电磁波衰减等,以距离库为...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车载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2011年在云南洱源的外场观测资料为例,通过雷达质量指数算法将影响雷达资料质量的主要因子——波束展宽、波束遮挡、地物杂波污染、电磁波衰减等,以距离库为单元按0-1的取值范围量化处理,以此对雷达资料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其中,质量指数越接近0就表示雷达资料受各因子影响越大,质量越差;质量指数越接近于1,表示雷达资料受各因子影响越小,质量越好。根据该定量评估结果可以直观地了解资料质量受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及其整体情况,并方便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来筛选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 资料质量分析 雷达质量指数 定量评估
下载PDF
X波段测雨雷达强度资料评估及改进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曹俊武 胡志群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7-243,共7页
利用测雨雷达进行降雨监测和面雨量计算具有时空分辨率的优势,可以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性,在现代水文研究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雷达强度资料质量是影响最终雨量计算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 利用测雨雷达进行降雨监测和面雨量计算具有时空分辨率的优势,可以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性,在现代水文研究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雷达强度资料质量是影响最终雨量计算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SCXD-03雷达2013年在淮河流域的外场试验观测资料为例,通过雷达质量指数算法将影响雷达强度资料质量的主要因子——波束展宽、波束遮挡、地物杂波、电磁波衰减等,以距离库为单元按0~1的取值范围量化处理,以此对雷达资料质量进行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雨雷达 雷达资料质量指数 资料评估 衰减订正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水稻物候期反演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宏宇 李坤 杨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4-414,共11页
基于多时相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radar,SAR)数据,对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附近地区水稻进行种类识别和关键物候期反演;通过提取分析水稻极化特征参数时序曲线变化特征,筛选出对水稻物候变化敏感的极化特征参数,构造出一... 基于多时相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radar,SAR)数据,对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附近地区水稻进行种类识别和关键物候期反演;通过提取分析水稻极化特征参数时序曲线变化特征,筛选出对水稻物候变化敏感的极化特征参数,构造出一个能体现水稻生长关键物候变化特征的雷达物候指数(radar phenologyindex,RPI),利用Savitzky-Golay(S-G)滤波重构后的雷达物候指数反演水稻关键物候期。结果表明:粳稻和籼稻在极化参数香农熵的响应方面差异较大,利用香农熵可将籼稻和粳稻较好地识别出来,识别精度分别为92.38%和95.10%,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利用曲线导数法提取水稻时序雷达物候指数曲线特征点,识别出水稻3个关键物候期,且识别出的水稻关键物候期日期与野外地面调查获得的日期相差全部在±16 d以内,说明利用雷达物候指数可以较准确地反演出水稻关键物候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水稻物候期反演 雷达物候指数
下载PDF
利用Sentinel-1A SLC影像光谱特征估算草地绿色生物量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森 任鸿瑞 张悦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5-961,共7页
草地绿色生物量是监测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高效高精度估算草地绿色生物量对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因方便快捷、成本较低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量估算,而传统光学遥感技术易受云层、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不适用于... 草地绿色生物量是监测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高效高精度估算草地绿色生物量对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因方便快捷、成本较低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量估算,而传统光学遥感技术易受云层、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不适用于高密度植被区。因此,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且具有一定穿透性的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生物量估算中得到了推广;但当前SAR技术多用于估算森林生物量与作物生物量,鲜有估算草地绿色生物量的研究。故选取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1A SLC影像提取后向散射系数、纹理特征、极化分解量共11种雷达指数,并根据已有雷达植被指数(σ0和σ′0)引入2种雷达植被指数(σ1和σ′1),结合草地绿色生物量实测数据分别对15种雷达指数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纹理特征中的均值、后向散射系数σVH为估算草地绿色生物量最佳雷达指数,其估算模型R^(2)分别为0.54和0.60,RMSE分别为47.3和44.3 g·m^(-2),此外,雷达植被指数σ0和σ1估算草地绿色生物量也可获得较高精度,其估算模型R^(2)分别为0.53和0.42,RMSE分别为47.6和53.0 g·m^(-2)。研究证明SAR技术在高效高精度草地绿色生物量估算中具有较强应用潜力,但在误差消除方面仍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绿色生物量 SAR 纹理特征 雷达指数
下载PDF
一种以资源消耗为标准的相控阵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
9
作者 胡小勐 邹兆录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07年第5期52-56,64,共6页
研究了一种以雷达资源消耗为标准的相控阵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根据雷达资源消耗的特点定义了雷达资源消耗指数,以雷达资源消耗指数来对相控阵雷达资源进行定量的描述,重点从原理上对雷达资源消耗指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推导。为了... 研究了一种以雷达资源消耗为标准的相控阵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根据雷达资源消耗的特点定义了雷达资源消耗指数,以雷达资源消耗指数来对相控阵雷达资源进行定量的描述,重点从原理上对雷达资源消耗指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推导。为了对雷达资源进行有效的计算,阐述了和雷达资源消耗指数相关的主要雷达参数。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以噪声干扰为例,模拟了资源消耗指数随噪声大小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反映出雷达资源消耗指数定义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雷达资源 雷达资源消耗指数 抗干扰效能评估
下载PDF
基于极化分解的极化特征参数提取与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庆 曾琪明 廖静娟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10,共8页
基于极化分解原理,获取了描述地物散射机制的特征参数,并组合成一些特征指数,如雷达植被指数等。这些特征指数具有反映体散射信息的能力,从而可间接获取植被长势、疏密程度及分布区域等信息。实验选择了鄱阳湖区Radarsat-2全极化数据,... 基于极化分解原理,获取了描述地物散射机制的特征参数,并组合成一些特征指数,如雷达植被指数等。这些特征指数具有反映体散射信息的能力,从而可间接获取植被长势、疏密程度及分布区域等信息。实验选择了鄱阳湖区Radarsat-2全极化数据,结合野外采集的样本数据,在分析该区植被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特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雷达植被指数与实地测量样本的生物量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4种特征参数对植被引起的随机散射的描述总体趋势是一致的,但随着植被覆盖密度的增大,不同特征指数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雷达植被指数最为准确,适用动态范围最大,并且与湿地植被生物量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可以定量地反映研究区的植被疏密及生物量差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相干分解 极化分解 散射机制 雷达植被指数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A双极化时序数据的甘蔗株高反演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盛 刘立露 +1 位作者 胡忠文 余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6-194,共9页
甘蔗株高为甘蔗品种与土壤、气象、水文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甘蔗长势监测与估产的重要指标。研究以华南地区气候与天气条件为基础,通过对覆盖甘蔗全生长期的23景时间序列Sentinel1A数据进行预处理、矩阵转换与CloudePottier分解,求得双... 甘蔗株高为甘蔗品种与土壤、气象、水文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甘蔗长势监测与估产的重要指标。研究以华南地区气候与天气条件为基础,通过对覆盖甘蔗全生长期的23景时间序列Sentinel1A数据进行预处理、矩阵转换与CloudePottier分解,求得双极化雷达植被指数(Dual-pol radar vegetation index,DPRVI)。分析了该指数与甘蔗长势参数(株高)随甘蔗不同生长期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4种经典的经验回归模型(线性、二次多项式、指数、对数),以分段函数形式对不同生长期的甘蔗株高进行反演,建立最佳反演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拟合模型在分蘖期前相关性最高,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效果最优,决定系数R^(2)与均方根误差分别达到了0.882与0.118 cm,对反演效果最好的分蘖期之前的二次函数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决定系数R^(2)达0.839,平均绝对偏差为7.4%,说明DPRVI反演甘蔗株高是有效的。将DPRVI与其他3种经典的反演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DPRVI的性能优于其他3种参数。通过分析可得,DPRVI可以较好地反演甘蔗生长前期的株高变化,反演的株高参数可供农业管理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数据 Sentinel1A 甘蔗 株高反演 双极化雷达植被指数
下载PDF
雷达植被指数与香农熵在GF-3影像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继超 郭伟 周沛希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8-54,共7页
针对当前雷达影像分类过程中极化特征组合可提高分类精度这一问题,该文探讨了极化特征组合在高分三号(GF-3)数据地物分类中的应用,以北京市昌平地区GF-3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为例,首先对数据进行最优极化分解选择,选取Cloude分... 针对当前雷达影像分类过程中极化特征组合可提高分类精度这一问题,该文探讨了极化特征组合在高分三号(GF-3)数据地物分类中的应用,以北京市昌平地区GF-3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为例,首先对数据进行最优极化分解选择,选取Cloude分解数据为最优数据;然后基于相干矩阵的特征值,提取特征参数雷达植被指数(RVI)与香农熵(SE);最后组合这些极化特征对影像进行决策树分类,并与传统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方法的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RVI与SE极化特征组合的决策树分类方法,较传统SVM分类方法的精度,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对旱地与有林地、城镇建筑用地与工业用地的区分,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三号 雷达植被指数 香农熵 极化特征组合 决策树分类 支持向量机
原文传递
环渤海主要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广帅 闫吉顺 +5 位作者 吴婷婷 王权明 蔡悦荫 李滨勇 商井远 于永海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70,共8页
为评价环渤海13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基于渤海195个监测站位2020年3月和5月的实测水质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总氮、活性磷酸盐、总磷和石油类物质作为评价因子,采用雷达图指数、内梅罗指数和主成分指数对环渤海主要城市近岸... 为评价环渤海13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基于渤海195个监测站位2020年3月和5月的实测水质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总氮、活性磷酸盐、总磷和石油类物质作为评价因子,采用雷达图指数、内梅罗指数和主成分指数对环渤海主要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渤海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总磷,其次为石油类物质;葫芦岛、秦皇岛、大连和烟台的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较好,而位于辽东湾北岸辽河口附近的盘锦、锦州、营口以及位于莱州湾西侧的滨州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较差;3类水质综合指数对海水中盐度和悬浮物浓度敏感性较强,且相互之间及其与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所选择的3类水质指数能够真实反映渤海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研究结果可为渤海水质评价与综合治理成效评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雷达指数 内梅罗指数 主成分分析 渤海海域
下载PDF
Analysis of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Radar Parameters about Hail Shooting and Heavy Convective Rainfall
14
作者 陈金敏 刁秀广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1期2434-2437,2441,共5页
[Objective] The paper is to analyze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radar parameter of hail shooting and heavy convective rainfall weather. [Method] Using radar data of Jinan station during 2002 and 2008, combined with soundi... [Objective] The paper is to analyze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radar parameter of hail shooting and heavy convective rainfall weather. [Method] Using radar data of Jinan station during 2002 and 2008, combined with sounding data, the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radar parameter of hail shooting and heavy convective rainfall weather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 The smaller Sl is conducive to the generation of hail weather. When K〉 35 ~C, the probability for occurrence of heavy rainfall weather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K〈20 ^(3, the probability for occurrence of heavy rainfall weather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en CAPE value is greater than 1 500 J/KG, the probability for occurrence of hail weather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e probability for occurrence of heavy rainfall weather is significantly in- creased. The possibility for occurrence of hail monomer is small when the wind shear is less than 5 m/s; and it is large while wind shear is greater than 20 m/s. The radar forecasting indexes of hail monomer is as follows: VIL value reaches 35 kg/m2 (May), 43 kg/m2 (June and July), the monomer height is greater than 9 km, the maximum reflectivity factor is larger than 60 dBz, strong center height reaches 3.3 km (May), 4.3 km (June) and 5.5 km (July); VlL value of heavy rainfall monomer generally is below 25 kg/m2. [Conclusion] The paper provides basis form prediction of hail and heavy 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L Heavy convective rainfall VIL Weather radar parameter
下载PDF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of a Nimbostratus over Jilin Province Provided by Airborne Observations
15
作者 ZHAO Zhen LEI Heng-Ch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09年第6期362-367,共6页
Airborne measurements were collected during a stepwise ascent within a nimbostratus cloud associated with a cold vortex depression over the Jilin Province on 21 June 2005 to study cloud structure and ice particle spec... Airborne measurements were collected during a stepwise ascent within a nimbostratus cloud associated with a cold vortex depression over the Jilin Province on 21 June 2005 to study cloud structure and ice particle spectra. The melting layer of the nimbostratus was clearly defined in the radar images. The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nimbostratus was elucidated by a King liquid water probe and 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s (PMS) probes aboard the research aircraft. The PMS 2-D images provided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ice crystal transformations. A thick layer of supercooled cloud was observed, and the high ice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3℃ to -6℃ were consistent with Hallett-Mossop ice multiplication. The shape of ice crystals from near the cloud top to the melting layer were in the form of columns, needles, aggregations, and plates. In addition, significant horizontal variability was evident on the scale of few hundred meters. Particle spectra in this cloud were adequately described by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cept (No) and slope (2) parameters of an exponential size distribution was well characterized by a power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S cloud structure ice multiplication particle spectr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