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和县埔坪林氏与台湾“雾峰林家”的血脉情缘
1
作者 林丽红 《福建史志》 2018年第1期35-37,共3页
在中国农村,人们大多以族群聚居为主,每个村庄都有一个属于自己族群的宗祠。宗祠不仅凝结着族人的眷恋和乡愁,更记录着家族的血脉延续和辉煌族史。本文从台湾"雾峰林家"与漳州市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林氏宗亲世世代代不曾中断... 在中国农村,人们大多以族群聚居为主,每个村庄都有一个属于自己族群的宗祠。宗祠不仅凝结着族人的眷恋和乡愁,更记录着家族的血脉延续和辉煌族史。本文从台湾"雾峰林家"与漳州市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林氏宗亲世世代代不曾中断的往来说起,揭示以埔坪村为祖籍地的海峡两岸林氏族人共同守护的乡愁情缘与心灵默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雾峰林家 平和县埔坪村 林氏宗祠
下载PDF
乙未割台后雾峰林家的发展探析
2
作者 鄢姿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4-48,共5页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台湾地区被日本割占,社会震动。近代社会突变背景下,雾峰林家一分为二:一脉内渡,在探求新生活的同时,积极参加闽南护法斗争,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一脉留守台湾,守住家业,图求发展并倡导非武装抗日运动。乙未割台...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台湾地区被日本割占,社会震动。近代社会突变背景下,雾峰林家一分为二:一脉内渡,在探求新生活的同时,积极参加闽南护法斗争,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一脉留守台湾,守住家业,图求发展并倡导非武装抗日运动。乙未割台后,雾峰林家在海峡两岸,分别参与到民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洪流中,彰显其家族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雾峰林家 反帝反封建 爱国运动
下载PDF
雾峰林家:沧海百年 丹心不改
3
作者 陈键兴 杜斌 韩淼 《两岸关系》 2014年第12期56-60,共5页
古朴却不失华美的福州式戏台,已听不到当年的弦歌。站在回廊下,望着空无一人的大花厅,难免生出悠悠怀古之情。
关键词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雾峰林家:沧海百年 丹心不改》 两岸关系
原文传递
剧变之下的身份认同变迁——以日据前后“台湾五大家族”为中心
4
作者 王建红 陈曦 陈惠兰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7-56,共10页
清末民初,从传统汉文化族、国认同,转向突出台湾地区本地归属感与“本土”身份认同,是台湾地区大家族群体在历史转折之际的重大抉择,这一代表性的意识观念改变,构成近代以来台湾地区国家身份认同异化并对中华大历史认知移位的思想底色... 清末民初,从传统汉文化族、国认同,转向突出台湾地区本地归属感与“本土”身份认同,是台湾地区大家族群体在历史转折之际的重大抉择,这一代表性的意识观念改变,构成近代以来台湾地区国家身份认同异化并对中华大历史认知移位的思想底色。《马关条约》后日本割占台湾地区,台岛群情愤怨,孤绝无依、自励求存的无奈选择,幽暗转换了原乡内地源自中华“传统”的自我文化确定与身份认同。有主动迎合日本殖民,放弃中华身份者;有立场摇摆,随时俯仰者;也有坚持传统文化,但中华“国家”认同趋弱者。“祖国”外壳之下,实际转向台湾地区本土立场确认。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本地化”进程,复杂文化情感与相悖历史话语的结合,台湾地区大家族呈现出缺少确定、充满矛盾且取向各异的本土化身份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峰林家 本地化 本省人
下载PDF
试论梁启超辛亥年游台之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许俊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2-163,共12页
1911年梁启超访问台湾,与台湾雾峰林家以及栎社诗人有广泛接触和交流,对殖民地台湾的政治、文化、文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根据新近发现的一批梁启超与林献堂往来书札中所发现的相关新材料,证之两者间的影响所在:政治上鼓励台湾文士的... 1911年梁启超访问台湾,与台湾雾峰林家以及栎社诗人有广泛接触和交流,对殖民地台湾的政治、文化、文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根据新近发现的一批梁启超与林献堂往来书札中所发现的相关新材料,证之两者间的影响所在:政治上鼓励台湾文士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具体对抗策略,文化上强调祖国文化的传统和联系,文学上推广诗界革命的理论与具体的写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日据时代台湾 雾峰林家 栎社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