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爆破震动规律模型的选择
1
作者 刘景全 唐廷宇 《矿业工程》 CAS 2005年第6期43-45,共3页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提出的有关爆破震动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公式)的理论分析,结合爆破震动观测数据的计算机回归分析,优选出合适的数学模式(公式)。
关键词 爆破 震动规律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宽频带混合法的跨断层地震动模拟研究
2
作者 陈何煜 陈力波 +2 位作者 栗怀广 金洋 谷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8,共14页
跨断层区域地震动(跨断层工程结构所在极近断层区域的地震动,以下简称跨断层地震动)与近场地震动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存在显著差异,而跨断层地震动记录匮乏导致跨断层结构抗震研究难以开展。文中简要介绍了宽频带混合法模拟地震动的基本... 跨断层区域地震动(跨断层工程结构所在极近断层区域的地震动,以下简称跨断层地震动)与近场地震动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存在显著差异,而跨断层地震动记录匮乏导致跨断层结构抗震研究难以开展。文中简要介绍了宽频带混合法模拟地震动的基本理论,并以则木河断层为工程背景进行跨断层地震动的模拟,系统研究了跨断层地震动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模拟的跨断层地震动符合断层滑动模式,并且存在显著的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和滑冲效应,总体上模拟的跨断层地震动强度符合一定的衰减规律,但受断层破裂的影响会导致不规律甚至反规律。同时,实际地表破裂位置与断层破裂大滑移区对跨断层地震动分布规律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宽频带混合法人工模拟的跨断层地震动时间序列能解决跨断层地震动实测记录不足的问题,为跨断层结构抗震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地震动 左旋逆走滑断层 震动分布规律 宽频带混合法 断层破裂模型
下载PDF
地震动输入能量衰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公茂盛 谢礼立 章文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24,共10页
对所收集到的266条强震记录,将其按场地条件分类,计算了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延性系数下的“绝对”和“相对”输入能量反应谱,然后利用两步回归法,得出了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动“绝对”和“相对”两种输入能量的衰减规律,分析了场地条件、... 对所收集到的266条强震记录,将其按场地条件分类,计算了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延性系数下的“绝对”和“相对”输入能量反应谱,然后利用两步回归法,得出了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动“绝对”和“相对”两种输入能量的衰减规律,分析了场地条件、延性系数、震级及距离等参数对地震动能量谱的影响,并对两种输入能量衰减规律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输入能量衰减规律 重大工程抗震设计 地震工程学 场地条件 延性系数 震级 距离
下载PDF
矿震震动传播与响应规律 被引量:8
4
作者 杜涛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8-425,共8页
针对距离震源不同距离的采掘区域冲击地压显现响应程度不同的问题,采用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PASAT-M便携式微震监测系统和冲击地压多参量过程监测系统开展了矿震发生与响应过程规律研究,并通过井下爆破激发震动试验研究了震动传播... 针对距离震源不同距离的采掘区域冲击地压显现响应程度不同的问题,采用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PASAT-M便携式微震监测系统和冲击地压多参量过程监测系统开展了矿震发生与响应过程规律研究,并通过井下爆破激发震动试验研究了震动传播衰减规律。结果表明:(1)冲击地压多参量过程监测系统监测到矿震的单参量(煤体应力)、多参量(煤体应力、围岩位移及锚杆受力)的响应过程,实现了震动与响应信号捕捉与记录;(2)矿震单参量响应规律,响应时间短(368 ms),响应过程引起距震源75 m的煤体应力最大升高0.9 MPa,响应终值为煤体应力升高0.5 MPa,矿震的响应并非都是多参量同时响应;(3)矿震引起多参量响应规律,响应时间不同步,响应时间几百毫秒至几分钟不等,响应过程引起距震源150 m的煤体应力整体降低0.7~0.8 MPa、锚杆受力降低7~8 k N、顶煤位移增加4 mm,且捕捉到矿震发生10 h前的岩层位移信息,持续时间1000 ms,位移量最大24 mm,可作为矿震前兆信息;(4)矿井围岩介质中震动能量传播呈指数E=E0eηD关系衰减,距震源200 m范围能量衰减快;震动主频的衰减变化规律也呈指数f=f0eηD关系。距离震源200 m范围的采场、巷道对矿震响应比较显著,与矿震诱发冲击显现区域比较吻合。矿震发生至响应的传播衰减过程的定量关系研究,对进一步提高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 冲击地压 震动响应过程 震动衰减规律
下载PDF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中冲击震动传播规律及应用研究
5
作者 邱骏伟 李彰明 《建筑技术开发》 2007年第4期32-34,111,共4页
在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淤泥软基时进行场地震动加速度的原位测试,分析了该条件下冲击震动加速度的传播衰减规律及求得夯击安全距离,并利用该规律确定收锤标准以及提供夯后淤泥软基处理效果评估依据。
关键词 淤泥软土地基 静动力排水固结 震动规律 试验及分析
下载PDF
土体-博物馆-展柜-文物全系统中地震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维国 葛家琪 +3 位作者 李斌斌 王萌 刘佩 邹晓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7-255,共9页
为得到作用在文物上真实的地震动特性,建立土体-博物馆-展柜-文物全系统模型和刚性地基(博物馆-展柜-文物)全系统模型,选取3条地震波调幅进行时程分析,通过加速度、位移和文物转角等参数分析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 为得到作用在文物上真实的地震动特性,建立土体-博物馆-展柜-文物全系统模型和刚性地基(博物馆-展柜-文物)全系统模型,选取3条地震波调幅进行时程分析,通过加速度、位移和文物转角等参数分析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的影响。以Ⅱ类场地为例,分析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下从土体到文物的震动传递规律,为判别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对结构而言,考虑SSI使算出的地震响应偏小。对展柜和文物而言,小震下考虑SSI使算出的地震响应偏小。但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考虑SSI效应时展柜和文物的响应存在较多比刚性地基响应大的情况。基于保护文物的角度,在地震分析尤其是大震分析时应考虑SSI的影响。对Ⅱ类场地和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考虑SSI影响,在地震波从土体传递到文物这一过程中,大震下结构进入塑性,文物的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值为5.70(含土体、结构、展柜的动力放大系数),最大滑移量129.69 mm,出现倾覆现象。各个传递环节频谱成分均有一定差别,结构、展柜及文物都会对地震波频谱产生影响,分析时应将每部分的影响都考虑进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全系统模型 土-结构相互作用(SSI) 刚性地基 震动传递规律
下载PDF
利用参考区地震记录估计荆州长江大桥场址区地震动衰减规律的转换方法
7
作者 何晓鸣 徐条凤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由于强震观测记录缺乏,难以得到某一研究区的地震动衰减规律,从而无法为工程抗震设防提供有效的数字依据。选择既有强震资料,又有烈度资料的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区,估计出荆州长江大桥地区地震动衰减规律,为大桥抗震...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由于强震观测记录缺乏,难以得到某一研究区的地震动衰减规律,从而无法为工程抗震设防提供有效的数字依据。选择既有强震资料,又有烈度资料的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区,估计出荆州长江大桥地区地震动衰减规律,为大桥抗震设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区 地震记录 研究区 震动衰减规律 抗震设防
下载PDF
四川地区中小地震地震动衰减规律研究
8
作者 康兰池 金星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84-84,共1页
地震动衰减关系是估计地震动参数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可为灾区重建的抗震设防工作提供相关的地震动参数。在汶川地震当中,四川区域台网记录到了大量的地震观测数据,本文就是利用这些记录来进行衰减规律的研究。选取四川省数字地震监... 地震动衰减关系是估计地震动参数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可为灾区重建的抗震设防工作提供相关的地震动参数。在汶川地震当中,四川区域台网记录到了大量的地震观测数据,本文就是利用这些记录来进行衰减规律的研究。选取四川省数字地震监测台网中27个基岩台站从2008年5月12日至7月27日获得的震级从3.0-6.4级,震中距从26-462km,共计135个地震的10935条宽频带速度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衰减规律 四川地区 中小地震 地震监测台网 震动衰减关系 震动参数 地震观测数据 抗震设防
下载PDF
工程爆破场地地震动强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于海英 于双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2-129,共8页
本文介绍了爆破地震动强度的预测方法和该领域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以岭澳核电站场地为例,利用该场地土石方工程爆破时实监测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分析,提出了一种估计(折算)爆破药量的方法,给出预测爆破地震动加速度、速度、的... 本文介绍了爆破地震动强度的预测方法和该领域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以岭澳核电站场地为例,利用该场地土石方工程爆破时实监测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分析,提出了一种估计(折算)爆破药量的方法,给出预测爆破地震动加速度、速度、的经验公式。按此地震动衰减规律并结合时实监测数据指导爆破,确保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运行。这种折算爆破药量的方法和预测爆破地震动强度的经验公式对指导工程爆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爆破 爆破地震动强度 统计回归分析 震动衰减规律
下载PDF
隧道爆破开挖产生地表震动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海军 李业闻 +1 位作者 赵晓全 魏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1-466,共6页
为了研究隧道在爆破开挖过程中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对地表的影响,依托辽宁省丹东市郊附近的爱民山隧道,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经过动力计算得到地表一些特殊点的震速波形图,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隧道爆破开挖产生的地表震动效... 为了研究隧道在爆破开挖过程中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对地表的影响,依托辽宁省丹东市郊附近的爱民山隧道,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经过动力计算得到地表一些特殊点的震速波形图,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隧道爆破开挖产生的地表震动效应.结果表明:隧道上方地表的最大震速为32.3 mm/s,小于规定数值,所以地面建筑物是安全的;由于纵波在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X方向的震速峰值较Y方向出现滞后性,滞后约100 ms;由于空洞效应的存在,导致处于隧道已开挖区的地表震动速度大于未开挖区的地表震动速度,在距离爆源15~30 m处空洞放大效应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开挖 震动规律 三维模型 爆破荷载 数值模拟 传播速度 震速峰值 空洞效应
下载PDF
井下中深孔爆破震动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米继武 李永辉 李向东 《采矿技术》 2015年第3期88-89,共2页
东坪金矿井下中深孔爆破产生的震动对地表建筑物会产生一定的破坏,造成矿区与附近村民的矛盾。为了避免爆破对地表建构筑物产生的破坏,进行了爆破震动测试,在矿区附近6个影响较大的地方布置测点,采用TDTS380型振动测仪记录中深孔爆破的... 东坪金矿井下中深孔爆破产生的震动对地表建筑物会产生一定的破坏,造成矿区与附近村民的矛盾。为了避免爆破对地表建构筑物产生的破坏,进行了爆破震动测试,在矿区附近6个影响较大的地方布置测点,采用TDTS380型振动测仪记录中深孔爆破的数据,并对爆破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东坪金矿的爆破震动规律及最大单响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震动规律 单响药量 监测点
下载PDF
浙江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及历史地震等震线分析
12
作者 华毓江 《江西建材》 2015年第8期225-225,共1页
地震动哀减规律的研究对于重大工程抗震设计和地震小区划具有重要意义。就工程应用而言,地震动哀减规律的研究主要采用统计方法。历史的证缺乏足够加速度记录的地区,现在普遍采用的地震动估计途径有二,一为烈度法,一为地震动法。地震动... 地震动哀减规律的研究对于重大工程抗震设计和地震小区划具有重要意义。就工程应用而言,地震动哀减规律的研究主要采用统计方法。历史的证缺乏足够加速度记录的地区,现在普遍采用的地震动估计途径有二,一为烈度法,一为地震动法。地震动法以前提假定不同,又可分为烈度距法和烈度震级法。本文以烈度震级法估算地震动衰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衰减规律 地震烈度 历史地震等震线
下载PDF
微差爆破地震波特性及在矿山爆破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立平 姜德义 何朝远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1年第6期20-21,23,共3页
通过对微差爆破地震动实测波的分析,研究了微差爆破地震动规律,经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微差爆破地震动最大峰值速率经验公式,并将其应用于矿山爆破设计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 微差爆破 震动规律 爆破设计 矿山
下载PDF
不同地震水准反应谱之间的关系和罕遇地震作用设计反应谱的确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英民 白绍良 赖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6,共8页
不同地震作用水准的设计反应谱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各水准谱形完全一致的假定。这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结论不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此作出了修订。本文基于设计反应谱的三参数标定模型推导了罕遇和多遇地震作用设计... 不同地震作用水准的设计反应谱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各水准谱形完全一致的假定。这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结论不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此作出了修订。本文基于设计反应谱的三参数标定模型推导了罕遇和多遇地震作用设计反应谱的关系,指出两者谱值之比在高频、中频和低频段分别对应于峰值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之比。引入地震动衰减规律进行了罕遇和多遇地震作用设计谱关系的近似估计,提出了基于多遇地震作用设计谱确定罕遇地震作用设计谱的调整方案,验证了现行规范将反应谱特征周期适当延长以得到罕遇地震作用设计谱的做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地震作用水准 设计反应谱 震动衰减规律
下载PDF
工程爆破地震安全问题 被引量:21
15
作者 于双久 《工程爆破》 1995年第2期71-77,共7页
本文论及与工程爆破地震安全有关的问题,主要包括瀑破地震动衰减规律、爆破地震动与爆破减震设计、分段爆破与地震动叠加、爆破地震动持续时间等。与安全相关的爆破地震动参数主要包括地震动幅值、频谱和持续时间等。为减小爆破地震的... 本文论及与工程爆破地震安全有关的问题,主要包括瀑破地震动衰减规律、爆破地震动与爆破减震设计、分段爆破与地震动叠加、爆破地震动持续时间等。与安全相关的爆破地震动参数主要包括地震动幅值、频谱和持续时间等。为减小爆破地震的影响,爆破减震设计常采用分没爆破和预裂爆破的方法。分段爆破会产主地震动的叠加,叠加系数直接关系到等效药量的计算。瀑破地震动持续时间与叠加系数的关系甚大,对持续时间的试验与研究对爆破减震设计和工程安全都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爆破 震动衰减规律 减震设计 震动叠加 震动持续时间 地震安全 分段爆破
下载PDF
青川Ms6.4级地震加速度记录与衰减关系研究
16
作者 刘旭宙 张建武 +1 位作者 张元生 周民都 《高原地震》 2012年第1期11-15,共5页
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后,甘肃省地震局在甘川交界地区布设了多个强震动流动观测站,2008年5月25日记录到了1次最大余震,震级为Ms6.4。27个强震动台站共获得了81条记录。这次强余震记录到的最近震中距为12 km,最远为485 km,其中最大加速度... 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后,甘肃省地震局在甘川交界地区布设了多个强震动流动观测站,2008年5月25日记录到了1次最大余震,震级为Ms6.4。27个强震动台站共获得了81条记录。这次强余震记录到的最近震中距为12 km,最远为485 km,其中最大加速度峰值为367.6 cm/s2,最小加速度峰值为0.8 cm/s2。相比较汶川地震的强震动记录,由于流动观测台站的布设使得本次地震的记录具有更好的线性分布,震中距也更为丰富,因而更利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利用统计方法获得了加速度峰值随震中距的衰减关系,基本服从幂函数衰减关系。这一结果对甘肃东南部地区震害研究和抗震设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川Ms6.4级地震 震动台网 震动衰减规律 震动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均质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詹志发 祁生文 +2 位作者 何乃武 郑博文 葛传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6-954,共9页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强震诱发边坡失稳作为地震中最为常见的次生灾害,致使我国的地震滑坡灾害数量位居全世界之首,针对强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动力响应问题,采用铁粉、重晶石粉、石英砂、石膏、水作为相似材料,开展了均质岩质边坡振动...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强震诱发边坡失稳作为地震中最为常见的次生灾害,致使我国的地震滑坡灾害数量位居全世界之首,针对强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动力响应问题,采用铁粉、重晶石粉、石英砂、石膏、水作为相似材料,开展了均质岩质边坡振动台试验。详细分析了均质边坡模型在不同频率和幅值地震波输入下的地震动响应特征,发现当频率较低时,沿坡表水平距离方向上监测点的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是单调增大的,坡肩处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达到最大值,当频率进一步增大接近或者超过模型自振频率时,边坡模型不再呈现出典型的放大现象;相同幅值不同频率加载条件下,均质边坡模型的自振频率变化整体不太明显,而输入加速度幅值的变化对自振频率的影响更为显著,低频成分对模型损伤不明显,高频及自振频率附近频段对均质边坡的损伤更为强烈,导致模型的自振频率显著下降。该问题的研究对强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地震动响应及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作用 均质岩质边坡 振动台试验 震动响应规律
下载PDF
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鼎亮 郭明珠 《河南科技》 2019年第14期142-146,共5页
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任务之一。危险性分析方法分为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本文主要概述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总结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三个重要方面,即地震活动性模型、地震地面运动衰减规律和潜在震源... 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任务之一。危险性分析方法分为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本文主要概述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总结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三个重要方面,即地震活动性模型、地震地面运动衰减规律和潜在震源识别,以期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活动性模型 震动衰减规律 潜在震源识别
下载PDF
Analysis of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ies before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in Northeast China
19
作者 Li Yongzhen Jiang Jinzheng Liang Yongduo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3年第3期382-390,共9页
13 earthquakes with M 〉 5.0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since 1970, among which eight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are independent in space and time. Studies of seismicity before these eight medi... 13 earthquakes with M 〉 5.0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since 1970, among which eight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are independent in space and time. Studies of seismicity before these eight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show that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was enhanced before the occurrences. Though seismicity increas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northeast China region, we have difficulty in predicting the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by this phenomenon alone. In order to predict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through se|smicity increase, this paper tries to propose a new method that calculates small earthquake frequency through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northeast China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e can get the obvious anomaly frequency of small earthquakes before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through the new method, and can obtain a medium to short term anomaly index for the northeast China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um-strong earthquake Northeast China region Small earthquakeactivity Medium to short term anomaly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斜坡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刘汉香 许强 +2 位作者 周飞 杨峥 王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4-1005,共12页
斜坡中的软弱夹层往往控制着其变形破坏模式。在地震作用下,软弱夹层与地震波的复杂作用机制使得该类斜坡的地震响应特征很难被充分了解。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开展4个含软弱夹层斜坡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旨在通过与均质斜坡模型响应进行比... 斜坡中的软弱夹层往往控制着其变形破坏模式。在地震作用下,软弱夹层与地震波的复杂作用机制使得该类斜坡的地震响应特征很难被充分了解。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开展4个含软弱夹层斜坡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旨在通过与均质斜坡模型响应进行比较,揭示含软弱夹层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并观察软弱夹层在这一响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为:(1)4个含软弱夹层模型的水平分量(PHA)和竖直分量(PVA)加速度响应均呈现出高程放大效应,且主要体现在夹层以上部位。在夹层以下部位,水平分量加速度放大系数始终保持在1.5以内。(2)与均质模型响应的比值表明,在夹层以上部位,夹层的存在对2个加速度分量的影响与夹层特征和激振强度密切相关。当激振强度较弱(≤0.3 g)时,厚夹层和薄夹层的存在都能对PHA和PVA响应起到增强作用。当激振作用增强时,厚夹层表现出了隔震作用,在坡顶,PHA和PVA响应相对均质模型分别减弱50%和70%。(3)与加速度响应一致,坡表水平向位移响应也呈现出了高程放大特征,且在坡顶最大。然而,与均质斜坡模型的初始变形出现在坡顶这一现象不同的是,含夹层模型的变形最早出现在夹层以上、坡顶以下的部位。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可能原因在于,当激振强度较大时,含夹层模型相对于均质模型在该部位的水平向响应强度显著增强,而夹层的挤压变形也可能造成初始变形部位更靠近夹层。(4)含软弱夹层模型的最终破坏部位和破坏程度,与夹层的厚度和倾角密切相关,表现为含水平夹层模型的破坏部位高于含反倾夹层模型,而含薄夹层模型的破坏程度高于含厚夹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软弱夹层 振动台试验 震动响应规律 动力变形破坏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