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鼢鼠的震动通讯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金钢 王廷正 +1 位作者 何建平 闵一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54,152,共3页
关键词 甘肃鼢鼠 震动通讯 频谱分析
下载PDF
地下啮齿类的震动通讯不需要特殊传导装置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娜 李晓晨 +1 位作者 张慧 苏丽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为了确定终生在地下生活的斯氏鼢鼠(Myospalaxsmithi)和棕色田鼠(Microtusman darinus)中耳内的听觉传导是否通过特殊结构来实现震动通讯。方法 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斯氏鼢鼠、棕色田鼠的中耳结构,利用公式ITR=[A/[2/3(Ad)]]×... 目的 为了确定终生在地下生活的斯氏鼢鼠(Myospalaxsmithi)和棕色田鼠(Microtusman darinus)中耳内的听觉传导是否通过特殊结构来实现震动通讯。方法 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斯氏鼢鼠、棕色田鼠的中耳结构,利用公式ITR=[A/[2/3(Ad)]]×[Li/Lm]2和公式T=[4(Zd/41.5)]/[1+Zd/41.5]计算它们中耳的声波转换效率,观察头骨与下颌骨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与地上生活的大鼠、家猫和猕猴的中耳进行比较。结果 斯氏鼢与棕色田鼠中耳内不存在特殊的声波传导结构,曾被认为与震动通讯有关的假关节窝的功能是用来防止下颌脱臼,砧骨短脚与鼓室壁间的连接关系同样见于大鼠、家猫和猕猴中斯氏鼢鼠的中耳对声波的转换效率低于棕色田鼠。结论 斯氏鼢鼠和棕色田鼠的震动通讯不需要特殊的中耳传导装置,借助于头骨的一般结构就能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鼢鼠 棕色田鼠 中耳 震动通讯 转换效率 传导装置
下载PDF
穴居啮齿动物震动信号的意义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飞宇 周建伟 花立民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4-471,共8页
穴居啮齿动物一般生活在黑暗、复杂的地下洞道环境中。营地下生活的特殊栖息环境使其进化出了与环境相适应的震动通讯,用来实现个体或社群间的信息联系。震动通讯是动物界中一种独特的信息传递方式,穴居啮齿动物的震动通讯已成为行为生... 穴居啮齿动物一般生活在黑暗、复杂的地下洞道环境中。营地下生活的特殊栖息环境使其进化出了与环境相适应的震动通讯,用来实现个体或社群间的信息联系。震动通讯是动物界中一种独特的信息传递方式,穴居啮齿动物的震动通讯已成为行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了解震动信号发生和接收的部位、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对于完善和发展穴居啮齿动物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对于穴居啮齿动物来说,其独特的地下栖息生活方式增加了解读震动信号的难度。这些挑战导致穴居啮齿动物震动通讯方面研究进展缓慢、科研文章较少。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穴居啮齿动物震动通讯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具有震动通讯特征的穴居啮齿动物种类、分布,震动信号发生和接收部位,震动信号的作用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震动信号在鼠害防控、医疗等领域应用的可能性。本文旨在为今后研究穴居啮齿动物震动通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震动通讯 震动信号
下载PDF
雄性稻绿蝽对雌性鸣唱反应的物种特异性(英文)
4
作者 Nika HRABAR Meta VIRANT-DOBERLET Andrej■OKL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6-575,共10页
雌性稻绿蝽的鸣唱开始了在基质中产生的通讯并引起雄性不同的特定反应。在两种自然情况下 ,我们检验了雄性稻绿蝽对N viridula ,Thyantapallidovirens和Thyantacustatoraccerra个体鸣唱刺激反应的物种特异性水平 ,并对反应强度和同种及... 雌性稻绿蝽的鸣唱开始了在基质中产生的通讯并引起雄性不同的特定反应。在两种自然情况下 ,我们检验了雄性稻绿蝽对N viridula ,Thyantapallidovirens和Thyantacustatoraccerra个体鸣唱刺激反应的物种特异性水平 ,并对反应强度和同种及异种刺激性鸣唱的时间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 ,证明雄性求偶鸣唱的发送和震动源的定位是最具物种特异性的反应。然而 ,即便是在这个水平上 ,雄性稻绿蝽不能将同种雌性个体的鸣唱与T .custatoraccera的第二个雄性个体的鸣唱区分开来 ,后者与前者有相似的脉冲持续时间和重复时间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绿蝽 震动通讯 植物 交配行为 鸣唱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