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后心理援助应遵循正确的应激原则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六珍 张磊 胡文晶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0-10,共1页
地震等重大灾难发生后,亲朋伤亡、伤残痛苦、财产损失、生活艰难等会影响每一个亲历灾难的人。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相对较少,巨大灾难造成的生活变故会给其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及情绪损害。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 地震等重大灾难发生后,亲朋伤亡、伤残痛苦、财产损失、生活艰难等会影响每一个亲历灾难的人。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相对较少,巨大灾难造成的生活变故会给其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及情绪损害。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的报告指出,一旦经历地震,成人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概率为32%~80%,儿童发生PTSD的概率为2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原 震后心理 财产损失 灾难 地震
下载PDF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800-990-0195震后心理热线开通
2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3-593,共1页
关键词 震后心理 开通 心理救援
下载PDF
震后心理进入破灭期 北川1周年唐山33年地震心理观察
3
作者 岑伯宁 《新知客》 2009年第5期38-39,共2页
"5·12"地震一周年,灾区群众正处于特殊时刻。这个时期心理学将其称为破灭期,一般认为此时民众心态极具偏差,忍耐达到极限。
关键词 震后心理 心理观察
下载PDF
汶川小朋友的震后心理救助楼
4
作者 黄南 《科学24小时》 2009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震后心理
下载PDF
汶川震后心理危机的早期干预:文献综述与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钱革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134-137,共4页
汶川抗震救灾的经验表明:震后相当比例的人会出现心理应激障碍,对此应进行适当的早期心理干预,并以预防PTSD为主要目标,可采取心理急救、严重事件应激晤谈、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等方法进行。
关键词 震后早期心理干预 心理急救 严重事件应激晤谈 认知行为疗法 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
下载PDF
震后心理恢复的生态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靳宇倡 徐玖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7-91,共5页
汶川地震对受灾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对于震后心理恢复效果不强,且灾区迄今尚未形成动态的心理援助体系。有鉴于此,笔者拟就生态心理学对震后心理恢复的可行模式进行探讨,分析生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恢复,据... 汶川地震对受灾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对于震后心理恢复效果不强,且灾区迄今尚未形成动态的心理援助体系。有鉴于此,笔者拟就生态心理学对震后心理恢复的可行模式进行探讨,分析生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恢复,据此提出震后心理重建的生态心理模式:.基于"助人自助"的自我恢复生态模式、基于个体—社会动态平衡的生态模式、基于个体—环境统筹发展的生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心理 生态心理 生态模式 心理恢复
原文传递
震后民族地区居民心理健康认知度与接受度的调查与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奎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60-164,共5页
为了解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度,分析其与心理援助的接受度的关系,本研究于2009年6-2009年10月,采用自编问卷对灾后民族地区4125名居民进行心理健康认知度和接受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群体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度差异显著,受教育程度对人们... 为了解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度,分析其与心理援助的接受度的关系,本研究于2009年6-2009年10月,采用自编问卷对灾后民族地区4125名居民进行心理健康认知度和接受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群体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度差异显著,受教育程度对人们的心理健康认知度存在明显影响,心理健康认知度与对心理援助的接受度呈正相关.灾后心理援助必须立足实际,提高民族地区居民受教育水平,多途径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的认知度,科学持续推进心理重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心理援助 心理健康 民族地区
下载PDF
震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宜模式探析
8
作者 宁维卫 陈丽 董洁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117,共6页
以"5·12"汶川地震震区青少年学生为被试,对其心理问题的表现与成因、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时间对震后心理问题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构建和针对性干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中受地震影... 以"5·12"汶川地震震区青少年学生为被试,对其心理问题的表现与成因、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时间对震后心理问题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构建和针对性干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中受地震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敌对、躯体化、精神病性、焦虑和抑郁,干预时需针对成因采取适宜措施;震前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显著优于震后心理干预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卷入程度越高,震后心理应对能力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心理问题 SCL-90 青少年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干预技术
下载PDF
地震对丧亲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及其心理援助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学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0-24,共5页
5·12汶川大地震使很多青少年失去了亲人,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并在性格、情绪、情感和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异常变化。通过进行生命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们重塑积极性格,尽快恢复复原的能力,重新建立归属感、控制感,是震后对... 5·12汶川大地震使很多青少年失去了亲人,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并在性格、情绪、情感和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异常变化。通过进行生命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们重塑积极性格,尽快恢复复原的能力,重新建立归属感、控制感,是震后对丧亲青少年进行心理援助的重要内容;而完善震后心理援助体系,建立可以协调运作的社会支持系统,并制定相应的监督保障政策法规,注意本地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则是保证心理援助长期化、专业化、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丧亲青少年 震后心理援助体系 社会支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