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3·11”震灾后文学中的“反核”书写——以《神明2011》《晚年样式集》为例
1
作者 周婕 孙立春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44-146,共3页
东日本大地震和由其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催生了以“3·11”大地震、核泄漏危机为主题的震灾后文学。本文基于川上弘美《神明2011》、大江健三郎《晚年样式集》这两部作品的分析,指出这两部作品在主题阐发上,分别通过新旧“神明观... 东日本大地震和由其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催生了以“3·11”大地震、核泄漏危机为主题的震灾后文学。本文基于川上弘美《神明2011》、大江健三郎《晚年样式集》这两部作品的分析,指出这两部作品在主题阐发上,分别通过新旧“神明观”的转变、过去侵入现在的历史书写,表达共同的反核主题,揭示了核危机下现代人共同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文学 《神明2011》 《晚年样式集》 反核
下载PDF
中日新感觉派之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小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7-91,共5页
中日两国新感派小说各自存在的时间虽然都不长 ,但对文坛的影响却不可低估。由于所处背景不大相同 ,日本新感觉派有“震灾文学”之称 ,而中国新感觉派则被称为“洋场文学”。与日本新感觉派作家们所经常表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 中日两国新感派小说各自存在的时间虽然都不长 ,但对文坛的影响却不可低估。由于所处背景不大相同 ,日本新感觉派有“震灾文学”之称 ,而中国新感觉派则被称为“洋场文学”。与日本新感觉派作家们所经常表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样具有一定深度的作品不同 ,中国这一流派的作家们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描绘着 2 0世纪 30年代大上海这个现代都市形形色色的世态人情 ,着重暴露的是资产阶级男女醉生梦死、腐朽堕落的生活 ,其着眼点是都市文化的消极方面 ,却没有就此作出更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新感觉派 小说 比较研究 震灾文学
下载PDF
沼田真佑《影里》的灾难书写
3
作者 冯立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23-26,共4页
震灾书写是日本文学中的古老表现样式。沼田真佑以东日本大地震为背景创作的《影里》通过灾难文学书写中的灾难呈现、自然与人心的呼应、创伤与疗愈的叙事脉络,将难以预测的自然和隐秘复杂的人心结合起来,强调灾难将人性的丑恶彻底暴露... 震灾书写是日本文学中的古老表现样式。沼田真佑以东日本大地震为背景创作的《影里》通过灾难文学书写中的灾难呈现、自然与人心的呼应、创伤与疗愈的叙事脉络,将难以预测的自然和隐秘复杂的人心结合起来,强调灾难将人性的丑恶彻底暴露出来的事实,表现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抗争精神。地震及其衍生灾害改变了自然环境,也催化了人心的变化,此时道德法则对人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如此灾难成为一种文化反思和社会重建的媒介,灾难文学的书写意义便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文学 灾难书写 暗影 沼田真佑
下载PDF
日本震灾后文学中的“3·11”书写:川上弘美《神明2011》中的新“日常” 被引量:3
4
作者 时渝轩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即"3·11"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催生了以书写核泄漏危机为主的震灾后文学,深刻影响了当代日本文学。作为其开端,川上弘美的作品《神明2011》在并置震灾前后两种"日常"的基础上,以对核...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即"3·11"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催生了以书写核泄漏危机为主的震灾后文学,深刻影响了当代日本文学。作为其开端,川上弘美的作品《神明2011》在并置震灾前后两种"日常"的基础上,以对核泄漏的可视化呈现,实现了对震灾记忆的保存以及对近代以来"人类=神明"这一思维模式的批判。同时,小说关注在新"日常"下,被虚构的日本共同体所遮蔽的灾区留守群体于绝望中探寻自救的现实。《神明2011》不仅是日本文学界抵制官方"3·11"叙事、保存震灾记忆的起点,更是日本文学探寻近代文学功能回归、重返现实主义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文学 “3·11” 川上弘美 新“日常”
原文传递
新世纪日本文学发展进程——黑古一夫访谈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世华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76-82,共7页
日本文学在进入新世纪后呈现出了其独特性。笔者近期就日本文学在进入新世纪后的发展与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黑古一夫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访谈中,黑古一夫特别强调文学所起到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判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黑古还深入分析... 日本文学在进入新世纪后呈现出了其独特性。笔者近期就日本文学在进入新世纪后的发展与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黑古一夫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访谈中,黑古一夫特别强调文学所起到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判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黑古还深入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后大江健三郎文学创作的特点、"震灾文学"的特征以及年轻一代战争文学创作倾向、日本著名文学奖特点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成文学 黑古一夫 反战文学 震灾文学
原文传递
反思战争与关注现实——2015年日本文坛概观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世华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2015年的日本文坛可谓丰富多彩:日本战败70周年之际,经历过战争的老一辈战争文学作家大多已经离世,未经历战争的新生代作家创作了大量有关战争的文学作品;战后70年,曾经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做出贡献的战后一代已经进入老龄,老龄化及其所... 2015年的日本文坛可谓丰富多彩:日本战败70周年之际,经历过战争的老一辈战争文学作家大多已经离世,未经历战争的新生代作家创作了大量有关战争的文学作品;战后70年,曾经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做出贡献的战后一代已经进入老龄,老龄化及其所导致的家庭、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另一方面,"3·11"东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灾难和创伤使护理文学和震灾文学构成了当今日本社会文学的两大主流;当日本政府面对经济衰退、社会矛盾激化而急剧右倾、煽动民众盲目排外以及对外扩张以转化政治危机的背景下,政治题材的文学作品以针砭时弊、讽刺和警示的方式向社会提出了警告,而以学生为题材的面向未来的作品也成了日本文坛的年度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文学 震灾文学 护理文学 政治文学 学生文学
原文传递
池泽夏树《双头船》的空间释读
7
作者 吕斌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3,共5页
池泽夏树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头船》是东日本大震灾题材的反思现实力作,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小说通过双头渡船"岛波8号"向"樱花号""樱花半岛"和"樱花海上共和国"的空间演替着重对日本赈... 池泽夏树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头船》是东日本大震灾题材的反思现实力作,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小说通过双头渡船"岛波8号"向"樱花号""樱花半岛"和"樱花海上共和国"的空间演替着重对日本赈灾、生活重建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过程中的个人主体意识、国家社会责任、进路抉择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思考,其反思现实、深省问题、面向未来的鲜明特征对于感怀无常、深掘创伤等日本地震题材文学书写传统的更新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泽夏树 《双头船》 叙事空间 震灾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