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诗界震灾诗的特点及意义——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1
作者 王珂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4-112,共9页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新诗界出现了震灾诗热潮,很多新诗诗人放弃了个人化写作,把写震灾诗当成诗人特有的救灾方式。诗人博客、诗歌网站及各大门户网站和诗歌论坛与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极大地促进了震灾诗的创作与传播。新诗的抒情功能...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新诗界出现了震灾诗热潮,很多新诗诗人放弃了个人化写作,把写震灾诗当成诗人特有的救灾方式。诗人博客、诗歌网站及各大门户网站和诗歌论坛与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极大地促进了震灾诗的创作与传播。新诗的抒情功能和宣传功能受到高度重视,新诗在抚慰心灵、凝聚人心及宣传救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诗人的写作方式发现了巨变,出现了诗人与记者、诗歌与新闻互动现象。受情感和时效的影响,出现了情感性>艺术性>思想性的写作策略,诗人通常采用了"歌唱"和"直写"的方式,缩小了新诗与读者的距离,使新诗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也导致了一些震灾诗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不足。一些诗人在写作时间上的"滞后"和认真修改保证了震灾诗的质量。震灾诗运动提高了新诗和新诗诗人的声誉,也暴露了新诗存在的问题,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诗 平民化写作 人的职责 情感性 艺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