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天然地震识别与震相自动拾取技术进展
被引量:
8
1
作者
孙印
潘素珍
刘明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620,共15页
震相拾取是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步骤之一。在传统的人工拾取技术不能满足庞大的地震数据处理需求的情况下,震相自动拾取技术从产生到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回顾并总结了震相自动拾取技术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长短时窗...
震相拾取是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步骤之一。在传统的人工拾取技术不能满足庞大的地震数据处理需求的情况下,震相自动拾取技术从产生到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回顾并总结了震相自动拾取技术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长短时窗法、赤池准则法、模板匹配技术、基于自相关盲搜索的FAST法、S波偏振分析法、人工智能方法等,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多频率震相识别、全波形叠加、二次方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同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相自动拾取
长短时窗
赤池准则
模板匹配
神经网络
FP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深度学习和台阵策略的震相自动拾取方法APP++及其在川滇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蒋一然
宁杰远
李春来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2期1-9,55,共10页
在APP方法的基础上,使用U-net++模型,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算法APP++用于台阵下的震相到时自动拾取,测试结果显示,APP++模型在具有和APP相当的拾取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避免误识别,且具有跨区域泛化能力;将该方法用于川滇地区的固定台...
在APP方法的基础上,使用U-net++模型,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算法APP++用于台阵下的震相到时自动拾取,测试结果显示,APP++模型在具有和APP相当的拾取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避免误识别,且具有跨区域泛化能力;将该方法用于川滇地区的固定台网和流动台阵上,扫描了2014—2019年6年的连续数据,检测到了73291条地震,发现很好地符合G-R关系,完备震级在1/5~2级之间;地震的空间分布和该区域的断层有很好的一致性;由此计算得到的b值分布图也显示出和当地断层形态、应力状况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很好地展示了APP++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台阵
震相自动拾取
川滇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检测与震相自动拾取研究
被引量:
11
3
作者
蒋策
吴建平
房立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7,共13页
针对微震事件易受噪声干扰等特点,本文将STA/LTA方法和基于方差的AIC方法(varAIC)相结合,在震相到时初步拾取的基础上,使用台站的德洛内(Delaunay)三角剖分及台站间最大走时差约束来减少噪声干扰的影响.利用到时进行地震定位之后,根据...
针对微震事件易受噪声干扰等特点,本文将STA/LTA方法和基于方差的AIC方法(varAIC)相结合,在震相到时初步拾取的基础上,使用台站的德洛内(Delaunay)三角剖分及台站间最大走时差约束来减少噪声干扰的影响.利用到时进行地震定位之后,根据台站预测到时,在设定的时间窗内对地震震相进行更精细的分析.特别是针对微震事件信噪比低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偏振分析的拾取函数,根据窗内STA/LTA方法和var-AIC方法的拾取结果自动选择合适的值作为震相到时.最后,对西昌流动地震台阵2013年304个单事件波形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地震事件检测能力和更高的震相拾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
震
检测
STA/LTA
偏振分析
var-AIC
德洛内三角剖分
地
震
定位约束
震
相
到时
自动
拾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于地震预警的P波震相到时自动拾取
被引量:
71
4
作者
马强
金星
+3 位作者
李山有
陈绯雯
廖诗荣
韦永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13-2321,共9页
P波震相的自动拾取可用于地震预警中地震事件判别和地震定位,是实现基于地震台网地震预警的首要条件.针对地震预警中P波震相拾取的特点,本文发展了一套基于长短时平均(STA/LTA)和池赤准则(AIC)算法的多步骤P波自动拾取技术,应用Delauna...
P波震相的自动拾取可用于地震预警中地震事件判别和地震定位,是实现基于地震台网地震预警的首要条件.针对地震预警中P波震相拾取的特点,本文发展了一套基于长短时平均(STA/LTA)和池赤准则(AIC)算法的多步骤P波自动拾取技术,应用Delaunay三角剖分提出了一种非几何相关的干扰信号剔除方法,并应用福建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目前方法已经用到了福建省地震预警试验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
震
预警
P波
震相自动拾取
长短时平均
AIC准则
Delaunay三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自动识别及震相自动拾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18
5
作者
刘翰林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0-1007,共8页
微小地震事件的研究工作应用领域广泛,在诱发地震监测、地颤动低频地震监测、地震预警等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微震事件的自动识别以及震相的自动拾取的研究则是后期微震数据处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地震定位、地震成像、震源机制反演...
微小地震事件的研究工作应用领域广泛,在诱发地震监测、地颤动低频地震监测、地震预警等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微震事件的自动识别以及震相的自动拾取的研究则是后期微震数据处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地震定位、地震成像、震源机制反演等工作.本文就目前各类地震事件自动识别及震相拾取方法的原理起源与大致分类应用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三大类方法:第一类是基于振幅(能量)判据的长短时窗比、震源扫描叠加等事件识别以及震相拾取系列方法;第二类是基于波形互相关技术的事件识别方法;第三类是基于波形自相关的盲搜索技术.最后还列举了几类较为前沿的综合性方法及其应用分析,并与传统搜索和拾取方法进行了比对,认为各类单一传统方法各有利弊,不具有普适性,应就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
震
地
震
事件
自动
识别
震相自动拾取
长短时窗比
震
源扫描叠加
波形互
相
关
波形自
相
关
原文传递
基于优化参数的地震P、S波震相到时自动拾取及质量评估
被引量:
7
6
作者
杨旭
李永华
+1 位作者
苏伟
孙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90-4299,共10页
准确拾取P、S波震相到时是深入开展地震波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改进了自动拾取参数优化函数算法和质量评估方案,引入了拾取到时优化方案,使用基于参数优化的频带-带宽拾取算法、AICD拾取算法和峰度拾取算法对腾冲地区7个宽频带地震台站...
准确拾取P、S波震相到时是深入开展地震波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改进了自动拾取参数优化函数算法和质量评估方案,引入了拾取到时优化方案,使用基于参数优化的频带-带宽拾取算法、AICD拾取算法和峰度拾取算法对腾冲地区7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资料开展了地震P、S波到时自动拾取,对拾取结果进行了优化和质量判定.结果表明:经参数优化、拾取优化后,采用3种方法自动拾取的P、S波到时与人工拾取到时的时差在0.1.s内的记录占比分别达到74.66%、70.98%.这些参数值均优于算法改进前的同类参数,证明了优化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相自动拾取
拾取
参数优化
质量评估
频带-带宽
拾取
算法
AICD
拾取
算法
峰度
拾取
算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余震自动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7
作者
李力
张建国
李盛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余震识别自动化对地震监测、灾后应急、确定发震构造、分析预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和分析了余震自动识别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首先,总结单台震相到时自动拾取方法及其特征函数,包括单特征方法、互相关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
基于余震识别自动化对地震监测、灾后应急、确定发震构造、分析预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和分析了余震自动识别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首先,总结单台震相到时自动拾取方法及其特征函数,包括单特征方法、互相关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其次,分别总结基于震相走时的常规识别方法和基于特征函数的偏移叠加方法。最后,对余震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认为偏移叠加方法的性能改进将成为未来余震识别的重点发展方向,深度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新技术,将在包括震相拾取和余震识别在内的地震数据处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
震
自动
识别
震相自动拾取
走时定位
偏移叠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腾冲地区三维地震定位
被引量:
2
8
作者
杨旭
李永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134,I0001,共15页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测震台网和流动台站的地震资料,基于参数优化的AICD自动拾取算法和质量评估方案得到了高质量的震相到时,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一维、三维定位方法对腾冲地区的799次地震事件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结果显示:水平方向上,一维...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测震台网和流动台站的地震资料,基于参数优化的AICD自动拾取算法和质量评估方案得到了高质量的震相到时,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一维、三维定位方法对腾冲地区的799次地震事件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结果显示:水平方向上,一维、三维重定位结果相差较小;深度方向上,三维定位的震源成丛分布比一维定位结果更加密集,地震主要位于地壳内低速层之上。分别利用一维、三维定位方法对典型地震、人工震源进行定位,结果表明,三维定位的精度明显优于一维定位,其在水平、深度方向上的平均绝对定位误差分别为0.7 km和1.3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
震
定位
震相自动拾取
震
源深度
腾冲火山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然地震识别与震相自动拾取技术进展
被引量:
8
1
作者
孙印
潘素珍
刘明军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出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620,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4070)
驻马店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震相拾取是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步骤之一。在传统的人工拾取技术不能满足庞大的地震数据处理需求的情况下,震相自动拾取技术从产生到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回顾并总结了震相自动拾取技术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长短时窗法、赤池准则法、模板匹配技术、基于自相关盲搜索的FAST法、S波偏振分析法、人工智能方法等,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多频率震相识别、全波形叠加、二次方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同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关键词
震相自动拾取
长短时窗
赤池准则
模板匹配
神经网络
FP方法
Keywords
Automatic seismic phase picking up
STA-LTA method
AIC method
Matched filter technique
Neural network
Filter Picking method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深度学习和台阵策略的震相自动拾取方法APP++及其在川滇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蒋一然
宁杰远
李春来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河北红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2期1-9,55,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项目“川滇交界东部地区断层精细结构”(2019CSES01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2018YFC1503400)。
文摘
在APP方法的基础上,使用U-net++模型,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算法APP++用于台阵下的震相到时自动拾取,测试结果显示,APP++模型在具有和APP相当的拾取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避免误识别,且具有跨区域泛化能力;将该方法用于川滇地区的固定台网和流动台阵上,扫描了2014—2019年6年的连续数据,检测到了73291条地震,发现很好地符合G-R关系,完备震级在1/5~2级之间;地震的空间分布和该区域的断层有很好的一致性;由此计算得到的b值分布图也显示出和当地断层形态、应力状况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很好地展示了APP++方法的实用性。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台阵
震相自动拾取
川滇地区
Keywords
deep learning
seismic array
seismic phase automatic picking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分类号
P315.63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检测与震相自动拾取研究
被引量:
11
3
作者
蒋策
吴建平
房立华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7,共13页
基金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508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97)联合资助
文摘
针对微震事件易受噪声干扰等特点,本文将STA/LTA方法和基于方差的AIC方法(varAIC)相结合,在震相到时初步拾取的基础上,使用台站的德洛内(Delaunay)三角剖分及台站间最大走时差约束来减少噪声干扰的影响.利用到时进行地震定位之后,根据台站预测到时,在设定的时间窗内对地震震相进行更精细的分析.特别是针对微震事件信噪比低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偏振分析的拾取函数,根据窗内STA/LTA方法和var-AIC方法的拾取结果自动选择合适的值作为震相到时.最后,对西昌流动地震台阵2013年304个单事件波形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地震事件检测能力和更高的震相拾取精度.
关键词
地
震
检测
STA/LTA
偏振分析
var-AIC
德洛内三角剖分
地
震
定位约束
震
相
到时
自动
拾取
Keywords
earthquake detection
STA/LTA
polarization analysis
var-AIC
Delaunay triangulation
earthquake location
automatic arrival picking
分类号
P315.63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于地震预警的P波震相到时自动拾取
被引量:
71
4
作者
马强
金星
李山有
陈绯雯
廖诗荣
韦永祥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福建省地震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13-2321,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09BAK55B01)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804011)资助
文摘
P波震相的自动拾取可用于地震预警中地震事件判别和地震定位,是实现基于地震台网地震预警的首要条件.针对地震预警中P波震相拾取的特点,本文发展了一套基于长短时平均(STA/LTA)和池赤准则(AIC)算法的多步骤P波自动拾取技术,应用Delaunay三角剖分提出了一种非几何相关的干扰信号剔除方法,并应用福建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目前方法已经用到了福建省地震预警试验系统中.
关键词
地
震
预警
P波
震相自动拾取
长短时平均
AIC准则
Delaunay三角
Keywords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Automatic P-arrival detection
STA/LTA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Delaunay triangulation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自动识别及震相自动拾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18
5
作者
刘翰林
吴庆举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0-100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88
41474074)资助
文摘
微小地震事件的研究工作应用领域广泛,在诱发地震监测、地颤动低频地震监测、地震预警等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微震事件的自动识别以及震相的自动拾取的研究则是后期微震数据处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地震定位、地震成像、震源机制反演等工作.本文就目前各类地震事件自动识别及震相拾取方法的原理起源与大致分类应用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三大类方法:第一类是基于振幅(能量)判据的长短时窗比、震源扫描叠加等事件识别以及震相拾取系列方法;第二类是基于波形互相关技术的事件识别方法;第三类是基于波形自相关的盲搜索技术.最后还列举了几类较为前沿的综合性方法及其应用分析,并与传统搜索和拾取方法进行了比对,认为各类单一传统方法各有利弊,不具有普适性,应就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综合应用.
关键词
微
震
地
震
事件
自动
识别
震相自动拾取
长短时窗比
震
源扫描叠加
波形互
相
关
波形自
相
关
Keywords
microseism
earthquake detection
seismic phases picking
STA/LTA
source scanning algorithm
waveform cross-correlation
waveform auto-correlation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优化参数的地震P、S波震相到时自动拾取及质量评估
被引量:
7
6
作者
杨旭
李永华
苏伟
孙莲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观测与地球物理成像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90-429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4108,41474072,41674064)资助
文摘
准确拾取P、S波震相到时是深入开展地震波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改进了自动拾取参数优化函数算法和质量评估方案,引入了拾取到时优化方案,使用基于参数优化的频带-带宽拾取算法、AICD拾取算法和峰度拾取算法对腾冲地区7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资料开展了地震P、S波到时自动拾取,对拾取结果进行了优化和质量判定.结果表明:经参数优化、拾取优化后,采用3种方法自动拾取的P、S波到时与人工拾取到时的时差在0.1.s内的记录占比分别达到74.66%、70.98%.这些参数值均优于算法改进前的同类参数,证明了优化方法的可靠性.
关键词
震相自动拾取
拾取
参数优化
质量评估
频带-带宽
拾取
算法
AICD
拾取
算法
峰度
拾取
算法
Keywords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phase
Optimization of picking parameters
Assessment of picker performance
Frequency-band method
AICD method
Kurtosis method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余震自动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7
作者
李力
张建国
李盛乐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云南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IS201726169)资助
文摘
基于余震识别自动化对地震监测、灾后应急、确定发震构造、分析预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和分析了余震自动识别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首先,总结单台震相到时自动拾取方法及其特征函数,包括单特征方法、互相关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其次,分别总结基于震相走时的常规识别方法和基于特征函数的偏移叠加方法。最后,对余震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认为偏移叠加方法的性能改进将成为未来余震识别的重点发展方向,深度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新技术,将在包括震相拾取和余震识别在内的地震数据处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余
震
自动
识别
震相自动拾取
走时定位
偏移叠加
Keywords
aftershocks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utomatic phase picking
travel time location
migra-tion stack
分类号
P315.61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腾冲地区三维地震定位
被引量:
2
8
作者
杨旭
李永华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地震局震源物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134,I0001,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4108,41474072)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测震台网和流动台站的地震资料,基于参数优化的AICD自动拾取算法和质量评估方案得到了高质量的震相到时,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一维、三维定位方法对腾冲地区的799次地震事件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结果显示:水平方向上,一维、三维重定位结果相差较小;深度方向上,三维定位的震源成丛分布比一维定位结果更加密集,地震主要位于地壳内低速层之上。分别利用一维、三维定位方法对典型地震、人工震源进行定位,结果表明,三维定位的精度明显优于一维定位,其在水平、深度方向上的平均绝对定位误差分别为0.7 km和1.3 km。
关键词
三维地
震
定位
震相自动拾取
震
源深度
腾冲火山区
Keywords
3D earthquake locatio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phase
focal depth
Tengchong volcanic area
分类号
P315.63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天然地震识别与震相自动拾取技术进展
孙印
潘素珍
刘明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深度学习和台阵策略的震相自动拾取方法APP++及其在川滇地区的应用
蒋一然
宁杰远
李春来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震检测与震相自动拾取研究
蒋策
吴建平
房立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用于地震预警的P波震相到时自动拾取
马强
金星
李山有
陈绯雯
廖诗荣
韦永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地震自动识别及震相自动拾取方法研究进展
刘翰林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8
原文传递
6
基于优化参数的地震P、S波震相到时自动拾取及质量评估
杨旭
李永华
苏伟
孙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余震自动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李力
张建国
李盛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云南腾冲地区三维地震定位
杨旭
李永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