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防震避难场所及其相关技术研究探讨——以南宁市人民公园防震避难场所作为示范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群英 《广西城镇建设》 2009年第7期93-95,共3页
本文借鉴已有的防震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经验,针对南宁市的实际情况,以南宁市人民公园的防震避难场所为示范点,探讨建立城市防震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设计指南以及相应的避震疏散模型。
关键词 震避难场所 规划设计 疏散模型
下载PDF
谈谈地震避险中的神话——“生命三角” 被引量:2
2
作者 肖蕊 《防灾博览》 2016年第6期72-75,共4页
但凡提起地震避险,有一种方法不得不说,那就是所谓的"生命三角"避震法。据说,地震时采用这种方法避险,可获得90%的生存率,可谓地震避险中的"神话"。然而,也有不少奋起反驳这种方法的人士,呼吁"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避险方法。那... 但凡提起地震避险,有一种方法不得不说,那就是所谓的"生命三角"避震法。据说,地震时采用这种方法避险,可获得90%的生存率,可谓地震避险中的"神话"。然而,也有不少奋起反驳这种方法的人士,呼吁"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避险方法。那么,地震中,究竟采取什么方法来避震?今天,我们就来细致地探讨一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 生命 神话 生存率
下载PDF
如何做好城市防震避险工作
3
作者 陈江驰 《防灾博览》 2007年第6期31-32,共2页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来说,当遇到有感地震和破坏性地震时该如何识别、避险和逃生尤为重要。
关键词 城市 有感地 破坏性
下载PDF
地震现象及地震避震
4
作者 杨美荐 《江苏安全生产》 2008年第9期39-40,共2页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运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波发源的...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运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它的表面震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 源深度 地球表层 地面振动 浅源地 破坏性地 地球内部
下载PDF
加强学校防震应急管理 提高师生避震避险能力
5
作者 魏明霞 《大众标准化》 2017年第2期14-15,共2页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加强学校的防震应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孩子的安全和幸福。5.12汶川地震血的教训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山西省地方标准《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的实施,使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的评价有标可依,...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加强学校的防震应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孩子的安全和幸福。5.12汶川地震血的教训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山西省地方标准《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的实施,使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的评价有标可依,但在标准未出台前,作为基层防震减灾的一线人员,多年来我们从强化师生防范意识,加强预案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线人员 地方标准 应急预案 汶川地 迎泽区 减灾工作 学习成绩 校本教材 后应急
下载PDF
考虑主动辅助避震系统的推杆式悬架设计研究
6
作者 王孝鹏 吴龙 刘乔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5-220,共6页
通过设计避震器纵置式推杆悬架模型,采用悬架传力模型精确计算出悬架刚度及匹配阻尼特性;整车稳定性工况计算表明:使用纵置避震器弹簧推杆悬架结构的FSAE整车存在严重侧滑与摆尾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在旋转支架摆臂反方向增加主动辅... 通过设计避震器纵置式推杆悬架模型,采用悬架传力模型精确计算出悬架刚度及匹配阻尼特性;整车稳定性工况计算表明:使用纵置避震器弹簧推杆悬架结构的FSAE整车存在严重侧滑与摆尾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在旋转支架摆臂反方向增加主动辅助避震器系统的设计思路、模型结构及双模糊控制算法,此设计的原理是通过抑制旋转支架摆臂的运动范围进而改变车身的振动特性,同时辅助避震器系统设计还可起到横向稳定杆的作用;均方根值显示:车身俯仰角加速度性能提升89.3%,侧倾角加速度性能提升79.3%,横摆角加速度性能提升12.1%,垂向加速度性能提升5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刚度 器阻尼 稳定性工况 主动辅助系统
下载PDF
基于可靠性分析的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评价
7
作者 王晴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城市避震疏散通道的震后通达性直接关系到能否在第一时间安全转移受灾群众及顺利开展救灾工作。以济南市杆石桥街道为研究对象,考虑到震中沿街建筑的倒塌影响,借助空间句法进行道路系统的抗震可靠性和通达性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经分析... 城市避震疏散通道的震后通达性直接关系到能否在第一时间安全转移受灾群众及顺利开展救灾工作。以济南市杆石桥街道为研究对象,考虑到震中沿街建筑的倒塌影响,借助空间句法进行道路系统的抗震可靠性和通达性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经分析,杆石桥街道建筑密度较高,高层建筑多布局于道路交叉口,均对街区道路的避震疏散功能有一定威胁,且老城区本身避震疏散网络规划不足、存在较多救灾“死角”。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更新,大多中心城区的规划年代久远,原有避震疏散网络已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中心城区的避震疏散通道亟待进行整体评价及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散通道 空间句法 通达性评价 可靠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位置分配模型的避震疏散最优路径规划
8
作者 李玉堂 赵竞争 +2 位作者 王民水 叶应辉 王明常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8-2028,共11页
在地震易发区科学规划避震疏散路径,对人口聚集、密度大的高等学校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和相关资料的调查,利用位置分配(location allocation,LA)模型、迪杰斯特拉(Dijkstra... 在地震易发区科学规划避震疏散路径,对人口聚集、密度大的高等学校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和相关资料的调查,利用位置分配(location allocation,LA)模型、迪杰斯特拉(Dijkstra)最优路径算法,结合服务域分析、最优路径分析等方法实现了对研究区白天、夜间两种模拟情景避震疏散路径的科学规划。结果表明:在高等学校中做避震疏散计划时,可直接将运动场、室外篮球场、广场、空旷草地、部分面积较大的停车场作为备用避震场所;在疏散方向不交汇、不冲突、避震场所可容纳人数较多时,LA模型、Dijkstra算法均能够满足避震疏散规划的需求。针对校园内存在的避震安全场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均衡空旷场地分布、增加避震疏散设施、加强避震疏散技能等完善高等学校地震逃生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发区 疏散 大学校园 需求 最优疏散路径 位置分配模型
下载PDF
震后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9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58-458,共1页
地震来临,公众该如何在震时避险避震、震中自救互救、震后防护防疫?请收下这份指南。一、震时避险避震1.一旦发生地震,应尽量保持镇静。在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就近躲避。在不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尽量及时逃往空旷地带。2.采取正确的... 地震来临,公众该如何在震时避险避震、震中自救互救、震后防护防疫?请收下这份指南。一、震时避险避震1.一旦发生地震,应尽量保持镇静。在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就近躲避。在不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尽量及时逃往空旷地带。2.采取正确的避震姿势,包括趴下、蹲下或坐下,尽量使身体的重心降低,保护头、颈、眼睛、口鼻等身体的重要部位。3.地震时,不应靠近炉灶、燃气管道、窗户及建筑外墙;不停留在吊灯、吊扇等悬挂物之下,不躲进大衣柜里;不乘坐电梯,不继续驾驶车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救互救 能力 个人防护 燃气管道 悬挂物 空旷地带
下载PDF
基于GIS的社区居民避震疏散区划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黄静 叶明武 +3 位作者 王军 许世远 陈振楼 刘耀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4-210,共7页
在快速城市化和地震灾害频发的背景下,灾前人群紧急疏散区划成为防灾减灾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当前城市应急疏散设施布局现状,立足于社区夜间避震疏散需求,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应急疏散需求分布、疏散空间可达性、疏散优化归... 在快速城市化和地震灾害频发的背景下,灾前人群紧急疏散区划成为防灾减灾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当前城市应急疏散设施布局现状,立足于社区夜间避震疏散需求,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应急疏散需求分布、疏散空间可达性、疏散优化归属3方面逐步构建居民避震疏散区划方法,并选择上海市内人群和建筑相对密集的陆家嘴街道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避难设施优化布局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提供科学适用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疏散区划 GIS 陆家嘴街道
下载PDF
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费文君 王浩 史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5-130,共6页
城市绿地在地震灾难发生过程中以及对灾后重建、城市复兴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城市绿地的避震减灾功能,分析了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框架内,以城市抗震防灾等规划为指导,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布局结构为依托的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 城市绿地在地震灾难发生过程中以及对灾后重建、城市复兴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城市绿地的避震减灾功能,分析了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框架内,以城市抗震防灾等规划为指导,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布局结构为依托的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笔者认为,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主要是城市防灾中避难疏散及短暂生活场所、进行紧急救援的场所和保障灾后重建和成复兴的据点,规划时应遵循城乡总体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空间层次相互衔接,逐级控制,并结合城市绿地的人口服务辐射能力,科学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减灾 规划
下载PDF
城市绿地避震减灾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费文君 王浩 +2 位作者 史莹 张凯云 胡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96,共5页
城市绿地有一定的避震减灾功能,但由于其内部及外部相关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并非所有城市绿地都能发挥该功能。因此,如何根据城市的自身条件、地震及其二次灾害的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避震减灾功能的适宜绿地是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 城市绿地有一定的避震减灾功能,但由于其内部及外部相关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并非所有城市绿地都能发挥该功能。因此,如何根据城市的自身条件、地震及其二次灾害的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避震减灾功能的适宜绿地是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的基础工作。笔者从城市绿地避震减灾的适宜性概念出发,基于城市绿地的整体布局形态、连通度、安全格局到个体绿地的安全性、可达性、避难设施完善度、有效避难面积等方面,对市域、规划区和建成区3个层次的城市绿地避震减灾适宜性进行分析,旨在为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减灾 适宜性分析
下载PDF
成都市避震疏散公园绿地面积指标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古琳 陈辉 +3 位作者 黎燕琼 郑绍伟 刘军 慕长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76-5883,共8页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避震疏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5.12汶川大地震灾害对成都市中心城的影响为例,通过计算地震后避难人数和避震疏散所需公园绿地面积,从而探讨研究区现有公园绿地面积是否满足避震疏散需求...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避震疏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5.12汶川大地震灾害对成都市中心城的影响为例,通过计算地震后避难人数和避震疏散所需公园绿地面积,从而探讨研究区现有公园绿地面积是否满足避震疏散需求。研究结果显示,成都市中心城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长期避难人数为30.92万人,所需紧急、固定避震疏散场所总面积分别为441.82hm2、77.31hm2,所需紧急、固定避震疏散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300.85hm2、46.26hm2。研究区现有不同规模的公园绿地表现出景观分布格局差异。除高新区和武侯区外,其余4个区的公园绿地面积均不能满足紧急避震疏散需求,而6个区可作为固定避震疏散公园绿地的面积均能满足长期避震需求。研究结果体现了避震疏散公园绿地面积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此作为城市建设和公园绿地规划的参考,在提高城市绿地率的同时也满足避震疏散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大地 疏散场所 公园绿地 面积指标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城市避震疏散规划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单宝艳 郭金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89,共4页
基于济南市部分区域全景遥感影像,采用GIS的基于网络的服务区分析、邻近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等技术,研究确定合理的城市避震疏散规划方案。
关键词 GIS 疏散规划 服务区 叠加分析
下载PDF
电动车后避震疲劳损坏概率估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陆勇星 陈怀海 贺旭东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5年第4期296-298,共3页
针对电动车后避震的疲劳失效损坏,提出疲劳损坏概率估计。通过研究随机信号峰值分布的规律,导出单位时间内峰值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结合后避震上参考点的功率谱密度与S-N疲劳强度曲线,根据Pa lm gren-M iner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推导... 针对电动车后避震的疲劳失效损坏,提出疲劳损坏概率估计。通过研究随机信号峰值分布的规律,导出单位时间内峰值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结合后避震上参考点的功率谱密度与S-N疲劳强度曲线,根据Pa lm gren-M iner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推导出后避震达到疲劳破坏时的实际寿命(均值)与疲劳损坏概率。最后对两种不同车型(KBS,KCS)的后避震进行试验,根据所得的试验数据估计出后避震的疲劳损坏概率,结果表明其估计值与实际的疲劳损坏概率的统计值是相符的,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 疲劳损坏 随机信号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玉田县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费文君 王浩 苏同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3,共5页
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基于城市绿地的避震减灾功能,文章从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概念出发,在玉田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依托于玉田县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布局以及层... 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基于城市绿地的避震减灾功能,文章从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概念出发,在玉田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依托于玉田县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布局以及层次,结合地震及其二次灾害发生时序、灾民避灾特征以及玉田县受灾防灾减灾特点等,初步研究规划建立城乡并重、逐级控制、多因素结合、安全选址、有序可达、平灾结合及具有玉田县城市针对性的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内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减灾 体系规划 玉田县
下载PDF
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评价方法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史莹 费文君 +1 位作者 王丹宁 白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5-220,共6页
在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影响因子确立的情况下,根据影响因子状况,进行科学、客观、有效的适宜性评价,为综合公园避震减灾的针对性建设提供发展依据和数据支撑。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评价分3步进行:确定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影响... 在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影响因子确立的情况下,根据影响因子状况,进行科学、客观、有效的适宜性评价,为综合公园避震减灾的针对性建设提供发展依据和数据支撑。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评价分3步进行:确定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影响因子体系中各因子的权重关系;对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影响因子体系各因子界定赋分标准;通过权重叠加分析得出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的最后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减灾 适宜性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莹 王浩 费文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8-162,共5页
从避震减灾公园基本概念入手,对影响综合公园避震减灾功能发挥的因子进行了确立与分析。根据综合公园避震减灾功能发挥特征,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归纳得出其影响因子的确立方法及因子内容,并根据因子功能、特性,对影响因子进行分类型、系... 从避震减灾公园基本概念入手,对影响综合公园避震减灾功能发挥的因子进行了确立与分析。根据综合公园避震减灾功能发挥特征,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归纳得出其影响因子的确立方法及因子内容,并根据因子功能、特性,对影响因子进行分类型、系统性罗列,从而构建出具有体系性的城市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影响因子表。在因子确立完成基础上,对各个影响因子的作用和内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明确了各个因子在避震减灾中的具体职能和协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综合公园 减灾 适宜性影响因子
下载PDF
公共设施区位理论视角下的避震空间体系规划——以常熟市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晨璟 翟国方 +1 位作者 姚凤君 吴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3-49,共7页
避难空间是城市面对灾害时为居民提供防御场所的重要公共设施,其选址及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灾难来临时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从公共设施服务于居民的思路去关注避难空间体系的规划建设。为此,研究提出了一种... 避难空间是城市面对灾害时为居民提供防御场所的重要公共设施,其选址及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灾难来临时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从公共设施服务于居民的思路去关注避难空间体系的规划建设。为此,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共设施区位选择的理论,构建从紧急避难场所到固定避难场所再到中心避难场所的避震空间体系规划方法。该方法的运用可以高效地进行避难空间选址,其所形成的避难空间系统在灾后的不同阶段均可以满足人群的避难需求。研究结合常熟市地震避难场所规划,明确避震空间体系布局,划分各等级场所的服务范围,以期为未来的城市避震空间体系规划及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体系规划 公共设施 常熟市
下载PDF
基于平灾转换的城市避震减灾公园绿地规划研究——以河北滦县公园绿地规划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洁楠 王浩 费文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4-208,共5页
平灾结合是保证城市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能充分发挥其避震减灾功能的主要方法,合理有效的平灾转换模式是避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以河北滦县公园绿地规划为例,探讨城市公园绿地平灾转换总体规划与单个绿地平灾转换设计的方法,从而为... 平灾结合是保证城市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能充分发挥其避震减灾功能的主要方法,合理有效的平灾转换模式是避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以河北滦县公园绿地规划为例,探讨城市公园绿地平灾转换总体规划与单个绿地平灾转换设计的方法,从而为构建一个布局合理、形态丰富、功能完善、连结通畅的城市避震减灾公园绿地的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灾转换 减灾 城市公园绿地 规划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