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蓝根霜霉病防治药剂田间筛选试验
1
作者 陈思 张树权 +11 位作者 陈晶 刘岩 武琳琳 尹伟平 李岑 胡莹莹 田礼君 潘晓宁 周淑荣 张丽华 殷曼 陈亿兵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为筛选低毒、安全、高效的杀菌剂用以防治板蓝根霜霉病,选取了6种药剂在田间验证了其对板蓝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对作物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均可获得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防治效果较好的为1%申嗪霉素悬浮剂、8%嘧啶核... 为筛选低毒、安全、高效的杀菌剂用以防治板蓝根霜霉病,选取了6种药剂在田间验证了其对板蓝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对作物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均可获得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防治效果较好的为1%申嗪霉素悬浮剂、8%嘧啶核苷可湿性粉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每667 m2推荐剂量分别为100~120 m L、800~1 500倍液、50~90 m L、30~50 g,所有药剂均对板蓝根生长安全、无药害。该研究为生产上防治板蓝根霜霉病提供了用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霉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小麦新品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琪琪 刘方方 +4 位作者 万映秀 曹文昕 李炎 李耀 张平治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7-576,共10页
为创制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效率,2022年在小麦扬花期利用喷洒孢子液的方法对81份抗赤霉病高代品系和4份对照品种在濉溪柳湖试验基地开展了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与4个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紧密... 为创制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效率,2022年在小麦扬花期利用喷洒孢子液的方法对81份抗赤霉病高代品系和4份对照品种在濉溪柳湖试验基地开展了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与4个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紧密连锁的6个标记对供试小麦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供试81份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整体较好,平均病小穗率为27.95%,其中13份自育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扬麦20;携带单个或多个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品系共有60份,Fhb1、Fhb2、Fhb4、Fhb5检出频率分别为64.20%、12.35%、20.99%、34.57%;携带单个抗病基因Fhb1、Fhb4、Fhb5的小麦品系分别为18份、3份、2份;有45.68%品系同时携带2~3个赤霉病抗性基因。携带抗性基因的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不含抗性基因的品系;聚合多个抗赤霉病基因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霉病 品种 抗性基因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8s的小麦小穗赤霉病检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时雷 杨程凯 +4 位作者 雷镜楷 刘志浩 王健 席磊 熊蜀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0-289,共10页
为实现大田复杂背景下小麦小穗赤霉病快速准确识别,构建了包含冬小麦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3个生育期共计640幅的小麦赤霉病图像数据集,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s的小麦小穗赤霉病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全维动态卷积ODConv替换主干网... 为实现大田复杂背景下小麦小穗赤霉病快速准确识别,构建了包含冬小麦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3个生育期共计640幅的小麦赤霉病图像数据集,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s的小麦小穗赤霉病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全维动态卷积ODConv替换主干网络中的标准Conv,提高网络对目标区域特征的提取;然后,在Neck网络使用改进Efficient RepGFPN特征融合网络实现低层特征与高层语义信息的融合,使模型能够提取更丰富的特征信息;最后,采用EIoU损失函数替换CIoU损失函数,加快模型收敛速度,进一步提高模型准确率,实现对小麦小穗赤霉病的快速、准确识别。在自建的数据集上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模型(OCE-YOLO v8s)对小麦小穗赤霉病的检测精度达到98.3%,相比原模型提高2个百分点;与Faster R-CNN、CenterNet、YOLO v5s、YOLO v6s、YOLO v7模型相比分别提高36、25.7、2.1、2.6、3.9个百分点。提出的OCE-YOLO v8s模型能有效实现小麦小穗赤霉病精确检测,可为大田环境下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目标检测 YOLO v8 全维动态卷积 Neck网络 EIoU
下载PDF
中国防治果蔬灰霉病的杀菌剂应用及防控关键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建江 路粉 +4 位作者 吴杰 毕秋艳 刘翔宇 韩秀英 王文桥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2期33-38,共6页
由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 spp.)引起的果蔬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病害,采收前及采收后均能对果蔬产生危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介绍了我国果蔬灰霉病的发生与为害、杀菌剂应用现状、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防控关键技术,以期为灰霉病的科... 由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 spp.)引起的果蔬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病害,采收前及采收后均能对果蔬产生危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介绍了我国果蔬灰霉病的发生与为害、杀菌剂应用现状、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防控关键技术,以期为灰霉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病 杀菌剂 化学防治 应用现状 抗药性
下载PDF
我国小麦赤霉病流行与化学防控现状及控病降毒关键技术理论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段亚冰 周明国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概述了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现状,深入剖析了该病流行危害的原因,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控历程,综述了化学防控及其抗药性发生的现状,并总结了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此外,对小麦赤霉病控病降毒关键技术... 概述了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现状,深入剖析了该病流行危害的原因,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控历程,综述了化学防控及其抗药性发生的现状,并总结了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此外,对小麦赤霉病控病降毒关键技术理论创新与应用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展望了小麦赤霉病精准防控的科学用药技术方案,并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阐释。旨在为小麦赤霉病的精准选药、科学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保障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进而推动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化学防控 抗药性 DON毒素 抗病降毒
下载PDF
0.2%白藜芦醇可溶液剂防治黄瓜灰霉病和番茄叶霉病效果评价
6
作者 刘燕 朱建伟 +4 位作者 徐向荣 陈爱端 魏凤彪 周琳 张富龙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5期86-90,共5页
通过室内活性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评价了0.2%白藜芦醇可溶液剂对黄瓜灰霉病和番茄叶霉病的抑菌活性和防治效果,为其推广使用提供支持。试验结果表明,0.2%白藜芦醇可溶液剂300倍液对灰霉病菌和叶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通过室内活性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评价了0.2%白藜芦醇可溶液剂对黄瓜灰霉病和番茄叶霉病的抑菌活性和防治效果,为其推广使用提供支持。试验结果表明,0.2%白藜芦醇可溶液剂300倍液对灰霉病菌和叶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3.5%和86.2%;田间试验中,0.2%白藜芦醇可溶液剂1800 mL/hm^(2)对黄瓜灰霉病和番茄叶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达21 d,最高防效分别为90.7%和80.3%。0.2%白藜芦醇可溶液剂的防治效果与浓度相关,但其1500 mL/hm^(2)、1800 mL/hm^(2)处理的田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2%白藜芦醇可溶液剂 霉病 霉病 室内活性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丙硫菌唑与丙环唑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宏州 王兵兵 +5 位作者 王陈斌 张新建 杨红福 徐超 张建华 朱凤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为研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丙硫菌唑、丙环唑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优选配比制剂对赤霉病、籽粒DON毒素、白粉病和叶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丙环唑配比为1:1... 为研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丙硫菌唑、丙环唑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优选配比制剂对赤霉病、籽粒DON毒素、白粉病和叶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丙环唑配比为1:1时增效系数为2.4375,增效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40%丙硫菌唑·丙环唑可分散油悬浮剂(OD)60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籽粒DON防效分别为93.46%和91.26%,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和叶锈病病指防效分别为93.50%和93.19%,均高于常规药剂戊唑醇和多菌灵,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40%丙硫菌唑·丙环唑OD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和叶锈病兼治效果优良,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丙硫菌唑 丙环唑 联合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基于矮败小麦分子育种策略培育黄淮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轮选20
8
作者 买春艳 刘易科 +5 位作者 刘宏伟 李洪杰 杨丽 吴培培 周阳 张宏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719-3729,共11页
【目的】针对黄淮冬麦区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短缺问题,开展产量与赤霉病抗性协同改良,为该麦区培育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种源。【方法】以苏麦3号为供体亲本(抗源),以矮败周麦16、周麦16、轮选136和轮选6号为受体亲本,利用骨干亲本矮败小麦结... 【目的】针对黄淮冬麦区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短缺问题,开展产量与赤霉病抗性协同改良,为该麦区培育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种源。【方法】以苏麦3号为供体亲本(抗源),以矮败周麦16、周麦16、轮选136和轮选6号为受体亲本,利用骨干亲本矮败小麦结合Fhb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技术(简称矮败小麦分子育种策略)快速获得DH系,并对这些稳定品系进行株高、抽穗期和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评价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共获得51份半冬性、矮秆、白粒且携带Fhb1的DH系。在2个环境(2020河南和2020北京)下,51份DH系平均病小穗数分别为5.7和7.3,平均严重度分别为27.7%和35.2%,与中感对照淮麦20无显著差异;平均每公顷产量为8.3 t,略低于对照品种周麦18(8.5 t)。结合赤霉病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结果,选择DH116(轮选20)作为重点系进一步进行赤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鉴定。单花滴注接种鉴定发现,轮选20在4个环境下均达到中抗-高抗对照抗性水平;每公顷产量在2个环境下均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每穗小穗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比对照抽穗更早、植株更矮(P<0.05)。轮选20两年区试分别比对照百农207增产4.6%和1.7%,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3.5%;区试利用喷雾和单花滴注2种接种方法综合评价轮选20为中感-中抗赤霉病。分子标记检测发现,轮选20携带半矮秆基因Rht-D1b;在已知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D1位点均携带隐性等位基因。通过小麦660K SNP芯片分析显示,轮选20与4个亲本有64.7%SNP是一致的,亲本周麦16、轮选136、轮选6号和苏麦3号对轮选20的直接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9.8%、12.6%、6.1%和11.5%。【结论】利用矮败小麦分子育种策略,实现了小麦高产和赤霉病抗性协同提高,培育出符合黄淮冬麦区生态类型的高产抗赤霉病小麦品种轮选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霉病 Fhb1 矮败小麦 双单倍体 黄淮冬麦区
下载PDF
湖北省66份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鉴定与分子检测
9
作者 徐晴 郑丹 +5 位作者 许甫超 秦丹丹 董建辉 葛双桃 朱展望 董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2-441,共10页
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穗部病害,严重危害小麦生产,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是减轻其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湖北省不同时期审定的59个小麦品种和选育的7份优异品系为材料,采用喷雾接种对其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抗性基... 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穗部病害,严重危害小麦生产,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是减轻其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湖北省不同时期审定的59个小麦品种和选育的7份优异品系为材料,采用喷雾接种对其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抗性基因Fhb1功能性分子标记和主效抗性基因(Fhb2、Fhb4、Fhb5和QFhs.crc-2DL)连锁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检测,分析其遗传分布和利用状况;同时分析湖北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株高和小穗密度等性状年代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6份供试材料赤霉病抗性水平达到中抗,占比24.2%,以810619品系抗性最好,病情指数略低于苏麦3号;42份材料达到中感,占63.6%。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仅鄂T45048携带Fhb1;鄂麦11、鄂麦18和810619等29份材料(43.9%)可能携带Fhb5和QFhs.crc-2DL单个或2个抗性基因,说明这2个抗性基因在湖北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中得到了较多应用。赤霉病抗性与株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近15年湖北小麦品种株高持续降低,但其与赤霉病抗性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明确湖北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水平和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霉病抗性鉴定 分子检测 株高
下载PDF
55个小麦主栽及后备品种抗赤霉病评价与籽粒DON毒素含量分析
10
作者 史文琦 刘美玲 +4 位作者 郑磊 张强 喻大昭 龚双军 杨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2-269,320,共9页
为发掘赤霉病的抗性种质资源,评估小麦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与赤霉病抗性内在联系,本研究分别以‘华麦1169’‘小偃22’‘郑9023’和‘苏麦3号’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赤霉病对照品种,于2021年春季对生产上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16个... 为发掘赤霉病的抗性种质资源,评估小麦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与赤霉病抗性内在联系,本研究分别以‘华麦1169’‘小偃22’‘郑9023’和‘苏麦3号’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赤霉病对照品种,于2021年春季对生产上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16个主栽品种和湖北的39个主栽和后备品种,采用双花滴注接种法开展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对供试材料用与Fhb1、Fhb2、Fhb4、Fhb5和Fhb7和QFhs.crc-2DL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并对55个小麦品种测定其收获后籽粒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5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有21个表现为中抗赤霉病。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发现,抗性鉴定为中抗的21个小麦品种中,16个品种未检测出目标抗赤霉病基因,推测其可能含有其他未知或未检测的抗赤霉病基因;55个小麦中仅‘华麦169’携带Fhb1,平均病小穗率22.34%;‘新麦18’‘扬麦11’和‘西农979’等5个品种携带Fhb2,平均病小穗率为28.34%~45.92%;‘偃展4110’‘衡观35’和‘烟农19’等5个品种携带Fhb4,平均病小穗率为26.73%~65.59%;‘良星99’‘华麦1123’和‘襄麦35’等13个品种携带QFhs.crc-2DL,平均病小穗率为32.96%~70.81%;未检测到携带Fhb5的品种。籽粒DON毒素测定结果表明,田间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21个品种中,其籽粒DON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超过最低的8倍,有8个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超过3500μg/kg,田间鉴定为中感赤霉病的13个品种中,DON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超过最低的4倍,除‘扬麦13’‘鄂麦352’和‘荆麦66’这3个品种DON毒素含量低于3500μg/kg,其余10个均高于3500μg/kg。这些检测结果充分说明对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筛选来说,田间抗病鉴定取得的信息量远远不够,即使田间鉴定为中抗,也有必要对品种的籽粒DON毒素进行测定,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品种的综合抗赤霉病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霉病 抗性 分子标记 DON含量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脐橙果实抗青霉病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11
作者 陈明 郑致远 +6 位作者 王印宝 郭越 蒋海燕 付永琦 曾教科 陈金印 向妙莲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55-2566,共12页
【目的】通过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诱导脐橙果实采后抗青霉病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为MeJA应用于控制果实采后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纽荷尔和龙回红脐橙果实为试材,在温度(26±1)℃、湿度85%~95%的环境下... 【目的】通过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诱导脐橙果实采后抗青霉病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为MeJA应用于控制果实采后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纽荷尔和龙回红脐橙果实为试材,在温度(26±1)℃、湿度85%~95%的环境下,使用浓度为50μmol·L^(-1) MeJA密闭熏蒸处理24 h后,接种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1.25×10^(6) spores·mL^(-1))20µL,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另设100μmol·L^(-1)水杨苷异羟肟酸(salicyhydroxamic acid,SHAM)喷施处理,测定脐橙果实活性氧代谢相关指标并分析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50μmol·L^(-1) MeJA熏蒸处理显著提高2个脐橙品种果实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以及对应酶基因CsGR、CsAPX、Cu-ZnSOD、CsCAT、CsMDHAR、CsDHAR3的相对表达量,在纽荷尔中MeJA处理分别为对照的1.10、1.16、1.12、1.69、1.21、1.43、1.16、1.42、1.56、1.36、1.58、2.32倍,在龙回红中MeJA处理分别为对照的1.13、1.49、1.02、1.41、1.26、1.79、2.98、1.59、1.10、1.79、1.57、1.31倍;同时,显著提高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降低了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延缓了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结论】使用MeJA于接种前24 h熏蒸脐橙果实,能提高柑橘果实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增强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果实 茉莉酸甲酯 霉病抗性 活性氧代谢
下载PDF
葡萄灰霉病生物源农药筛选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查倩 殷向静 +3 位作者 简攀煜 奚晓军 孙鹏鹏 蒋爱丽 《果农之友》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葡萄灰霉病是危害葡萄生产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对灰霉病绿色防治方法进行探索可为优质安全葡萄果品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实践基础。通过对阳光玫瑰葡萄进行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进而探索生物源药剂的防... 葡萄灰霉病是危害葡萄生产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对灰霉病绿色防治方法进行探索可为优质安全葡萄果品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实践基础。通过对阳光玫瑰葡萄进行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进而探索生物源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较对照而言,生物源药剂(绿地康3号、苦参碱和棕榈精油)可以阻止葡萄叶片灰霉病病斑面积的扩大,其中苦参碱的防治效果最佳。所以,设施葡萄灰霉病绿色防治方法中建议优先使用苦参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灰霉病 生物源 农药药效
下载PDF
132份葡萄种质资源叶片对灰霉病的抗性鉴定
13
作者 刘勇 何华平 +7 位作者 王富荣 王会良 艾小艳 朱炜 张杨 甘志猛 龚林忠 张必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0,205,共6页
为明确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以132份葡萄种质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鉴定其对灰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对灰霉病表现高抗(highly resistant,HR)的种质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 为明确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以132份葡萄种质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鉴定其对灰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对灰霉病表现高抗(highly resistant,HR)的种质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51%;表现抗(resistant,R)的种质14份,占总数的10.61%;表现中抗(middle resistant,MR)的种质89份,占总数的67.42%;表现感病(susceptible,S)的种质22份,占比16.67%;表现高感(highly susceptible,HS)的种质5份,占比3.79%。未发现对灰霉病完全免疫的葡萄种质,其中圆叶葡萄较抗病;其次为美洲种、欧美杂种;欧亚种易感病。此外,地方种质资源郧西葡萄对灰霉病表现良好的抗性。研究结果为抗灰霉病葡萄新品种选育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优异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种质资源 霉病 抗病性 鉴定
下载PDF
青花菜霜霉病响应基因BoiWRKY2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4
作者 蒋明 何佳薇 +3 位作者 方宇洁 尹龙飞 郑德伟 张慧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3-1450,共8页
WRKY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明确BoiWRKY25在霜霉病抗性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青花菜为材料,利用PCR法克隆该基因,在序列分析和表达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过量表达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Boi... WRKY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明确BoiWRKY25在霜霉病抗性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青花菜为材料,利用PCR法克隆该基因,在序列分析和表达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过量表达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BoiWRKY25的基因组全长为1 395 bp,有4个内含子。BoiWRKY25的编码区全长为1 086 bp,编码36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0.4 kDa,等电点为6.98。BoiWRKY25的平均亲水性指数为-0.857,是一种亲水蛋白。BoiWRKY25具2个WRKY结构域,每个结构域由1个WRKYGQK七肽和1个C2H2型锌指结构组成,锌指结构可分别用C-X4-C-X22-H-X1-H和C-X4-C-X23-H-X1-H表示。基因表达结果表明,BoiWRKY25的表达受霜霉菌的诱导,表达量在72 h时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4.6倍;过量表达植株对霜霉病的抗性显著降低,同时病程相关蛋白基因BoiPR1的表达量降低,表明BoiWRKY25在霜霉病抗性反应中起负调控作用。转录因子基因BoiWRKY25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为后续开展青花菜霜霉病抗性机理研究及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霉病 BoiWRKY25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芽胞杆菌JZB30-1的鉴定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作用
15
作者 赵娟 左文杰 +2 位作者 张殿朋 秦文韬 卢彩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75,202,共12页
为获得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芽胞杆菌,采用对峙培养、双层平板以及生防相关特性检测等方法筛选高活性拮抗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多基因测序进行菌株种类鉴定,通过离体果实和盆栽试验明确供试菌株的防病促生效果。... 为获得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芽胞杆菌,采用对峙培养、双层平板以及生防相关特性检测等方法筛选高活性拮抗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多基因测序进行菌株种类鉴定,通过离体果实和盆栽试验明确供试菌株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芽胞杆菌JZB30-1对番茄灰霉病菌等10余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该菌株具有合成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肽类物质,分泌铁载体、生长激素及溶磷等特性,经鉴定其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JZB30-1无菌发酵滤液50倍液喷施处理,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效为95.0%,发酵液10倍稀释液灌根,番茄株高、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25.7%和28.4%。相关结果为利用解淀粉芽胞杆菌JZB30-1进行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解淀粉芽胞杆菌 抑菌活性 功能基因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和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16
作者 吴晓丽 李朝苏 +4 位作者 刘淼 李明 李式昭 熊涛 汤永禄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13-20,共8页
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耕作措施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以及赤霉病防控效果的影响。2019-2022年,设置2种耕作方式(深旋+秸秆旋埋和免耕+秸秆覆盖)、3种药剂(对照、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以及5个小麦品种,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利用方式下,小麦赤霉... 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耕作措施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以及赤霉病防控效果的影响。2019-2022年,设置2种耕作方式(深旋+秸秆旋埋和免耕+秸秆覆盖)、3种药剂(对照、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以及5个小麦品种,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利用方式下,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药剂防治效果以及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2022年赤霉病发生较2020年重,主要与花后的降雨量有关;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产量较深旋+秸秆旋埋处理高11.76%~58.82%,主因是穗数较高,免耕+秸秆覆盖的土壤禾谷镰刀菌含量和病籽率明显低于旋耕处理,但病穗率和子囊壳数量显著高于深旋+秸秆旋埋处理;在赤霉病发生较轻年份,生防制剂防控效果最佳,其次是化学药剂处理,但在赤霉病发生偏重年份,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略优于生防制剂;‘绵麦902’产量高但易感染赤霉病,‘川麦618’产量较高且赤霉病抗性好。总体来看,免耕秸秆覆盖产量高,选用抗性品种和合理运用药剂能够有效抑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生防制剂 小麦赤霉病 病穗率 子囊壳
下载PDF
灰霉病早期胁迫下花椰菜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高光谱研究
17
作者 王凯 薛建新 +1 位作者 李尧迪 张明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4-541,共8页
利用高光谱技术实现灰霉病早期胁迫下花椰菜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快速无损检测。为了使预测效果更好,在900~1700 nm光谱范围内采集253个健康花椰菜样本及257个染病花椰菜样本的光谱信息,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法对样本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 利用高光谱技术实现灰霉病早期胁迫下花椰菜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快速无损检测。为了使预测效果更好,在900~1700 nm光谱范围内采集253个健康花椰菜样本及257个染病花椰菜样本的光谱信息,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法对样本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对健康及染病花椰菜样本PPO活性均值进行分析,发现健康花椰菜PPO活性均值(10.257 U·g^(-1))小于染病花椰菜PPO活性均值(12.324 U·g^(-1))。利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SPXY)算法对样本进行校正集(健康样本193个,染病样本197个)和预测集(健康样本60个,染病样本60个)的划分,对划分后的样本集进行六种单一预处理(卷积平滑算法SG、去趋势算法DT、中值滤波MF、归一化处理NOR、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基线校正Baseline)。利用相关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发现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其中健康样本经NOR预处理后的预测集建模效果最好;染病样本经DT预处理后的预测集建模效果最好。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与回归系数法(RC)提取特征波长,建立PPO活性值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及BP神经网络三种预测模型,探究不同特征波长提取方法对模型精度的影响,比较不同建模方式对花椰菜PPO活性预测的准确度。结果说明提取特征波长可以优化光谱信息,SPA和RC对两种样本提取的波长个数分别为9,12,7和11,其中SPA优化后的光谱数据对健康样本PPO活性预测效果较好,RC优化后的光谱数据对染病样本PPO活性预测效果较好。对比分析模型效果,发现LS-SVM模型对两种样本和其对应的酶活性产生了很好的拟合效果。最终发现,SPA-LS-SVM模型对于健康花椰菜PPO活性预测效果较好,其预测相关系数(Rp)为0.832,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676;RC-LS-SVM模型对于染病花椰菜PPO活性预测效果较好,其Rp为0.848,RMSEP为1.156。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技术可以实现灰霉病早期胁迫下花椰菜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为快速检测花椰菜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便携式仪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霉病 多酚氧化酶 高光谱 无损检测
下载PDF
不同植物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18
作者 韩艳丽 陈岑 +2 位作者 陈姝毓 燕雨萌 盛嫣冉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为筛选出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植物精油,采用熏蒸法,研究茶树精油、牛至精油等6种植物单方精油及其复配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1-辛烯-3-醇和茶树精油,其抑菌效果明显... 为筛选出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植物精油,采用熏蒸法,研究茶树精油、牛至精油等6种植物单方精油及其复配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1-辛烯-3-醇和茶树精油,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肉桂精油、桉叶精油和茉莉酸甲酯;茶树精油、1-辛烯-3-醇和牛至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100、100 mg/L;茶树精油与牛至精油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二者以质量比1∶4进行熏蒸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综上,牛至精油、1-辛烯-3-醇、茶树精油及茶树精油与牛至精油复配(质量比1∶4)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较优。该研究结果可为新型草莓保鲜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草莓灰霉病 体外抑菌 复合精油
下载PDF
老年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合并毛霉病1例报告
19
作者 林丽 李双月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0期1384-1385,共2页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最常见的白血病亚型,占白血病的51.7%,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发病中位年龄68~70岁[1-2]。毛霉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感染,是一种起病急、病死率高及诊断困难的罕见病[3]。本文...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最常见的白血病亚型,占白血病的51.7%,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发病中位年龄68~70岁[1-2]。毛霉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感染,是一种起病急、病死率高及诊断困难的罕见病[3]。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AML合并毛霉病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以总结该病的诊治特点,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罕见病 诊治特点 霉病 白血病亚型 老年患者 毛霉目
下载PDF
设施番茄灰霉病与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20
作者 王胤 付思蕊 +6 位作者 王四维 王帅宇 李云龙 胡彬 曹金娟 张小利 张爱环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1期96-98,共3页
番茄和黄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设施农业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番茄和黄瓜的生长周期,补充了淡季蔬菜供应。但设施内环境高温高湿,连年种植会导致病害发生严重,其中番茄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是设施蔬菜生产中常见的两... 番茄和黄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设施农业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番茄和黄瓜的生长周期,补充了淡季蔬菜供应。但设施内环境高温高湿,连年种植会导致病害发生严重,其中番茄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是设施蔬菜生产中常见的两种病害,若防治不及时会严重影响蔬菜品质和产量,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该文总结了设施番茄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为防治以上两种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黄瓜霜霉病 病害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