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固定床旁交接模式的沟通流程对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术后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丁晓丽 徐改萍 +1 位作者 雷丽红 刘宏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290-2293,共4页
目的 探究基于固定床旁交接模式的沟通流程对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科室113例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给予对照组(56例)常规交接班模式,给予观察组(57例)基于固定床旁交接模... 目的 探究基于固定床旁交接模式的沟通流程对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科室113例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给予对照组(56例)常规交接班模式,给予观察组(57例)基于固定床旁交接模式的沟通流程,对比两组患者交接班效果、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心境状态。结果 观察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评分、干预后观察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交接班缺陷率、简明心境问卷(POM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固定床旁交接模式的沟通流程对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术后患者干预,可有效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交接班效果,改善患者自护能力,降低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旁交接模式 沟通流程 侵袭霉菌性鼻窦炎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全身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例
2
作者 吕飞飞 高婕 +1 位作者 吕昌亮 张盼盼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期32-34,共3页
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药,通过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和氨基酸外漏,从而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本文对1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经支气管镜... 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药,通过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和氨基酸外漏,从而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本文对1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全身应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的病例进行讨论,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支气管肺泡灌洗 侵袭性肺曲霉菌
下载PDF
非粒细胞缺乏的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芳 孙傲 +2 位作者 许亚朋 范菲菲 王红民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49-653,664,共6页
目的 探究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对其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欧洲癌症/真菌病研究组织的标准收集了108例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者,并将他们分为非IPA组(n=76)、IPA组(n=32),其中临床诊... 目的 探究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对其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欧洲癌症/真菌病研究组织的标准收集了108例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者,并将他们分为非IPA组(n=76)、IPA组(n=32),其中临床诊断IPA组(n=14)和确诊IPA组(n=18),将IPA组分为存活组(n=22),死亡组(n=10),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组和非IPA组年龄、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与非IPA组相比,IPA组糖尿病发生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PA组的肺功能分级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P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I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PA组相比,IPA组血清IL-8、BALF IL-8和BALF半乳甘露聚糖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间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存活组与死亡组在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蛋白、血IL-8、BALF IL-8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存活组与死亡组白蛋白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当患者同时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BALF IL-8及BALF GM试验水平升高时更加提示COPD可能合并IPA。低白蛋白水平可能是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IPA的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菌 非粒细胞缺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危险因素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大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唐晓红 陈琳 +1 位作者 杨阳 邹勋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SD大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选择9只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B组经气管内滴注不同量曲霉菌孢子悬液,C组滴注生理盐水。结果A组接种后体重较接种前显著下降(P<0.05),B组接种后体重呈下降趋势但无... 目的探讨正常SD大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选择9只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B组经气管内滴注不同量曲霉菌孢子悬液,C组滴注生理盐水。结果A组接种后体重较接种前显著下降(P<0.05),B组接种后体重呈下降趋势但无差异显著性(P>0.05),C组接种后体重较接种前显著增加(P<0.05)。A组接种后第5、8天外周血白细胞数较接种前显著升高(P<0.05),B组白细胞数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白细胞数变化无显著性(P>0.05)。A、B组肺组织培养烟曲霉阳性且病理学表现为强烈的急性炎症反应,C组肺组织培养阴性且病理无急性炎症反应和曲霉菌丝及孢子。结论单次气道内滴注烟曲霉分生孢子悬液(浓度1×10^(9)cfu/mL,孢子量2×10^(8)/个)的方式可在正常免疫大鼠中稳定建立IP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侵袭性肺曲霉菌 动物模型 真菌感染
下载PDF
mNGS技术联合GM试验、血清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对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卓萍 胡小燕 +2 位作者 胡慧佳 张燚超 金军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观察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联合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血清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合并IPA的96例COPD患者... 目的观察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联合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血清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合并IPA的96例COPD患者,均行m NGS、GM试验和血清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根据“金标准”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IPA组(=40)和非IPA组(=56),比较各检测结果,分析血清GM值及烟曲霉Ig G抗体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IPA的诊断价值,分析三者联合诊断IPA与最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m NGS检出阳性44例,其中真阳性36例,阴性52例,其中真阴性48例。IPA组血清GM值及烟曲霉Ig G抗体水平均高于非IPA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GM值、烟曲霉Ig G抗体水平诊断IPA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64、77.32 k AU/L,对应的为0.804、0.807,联合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6.88%、92.19%、93.75%,与最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和血清烟曲霉Ig G抗体检测对COPD合并IP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侵袭性肺曲霉菌 mNGS GM试验 烟曲霉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胸腺肽α1联合伏立康唑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疗效及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张燚超 梁群 +3 位作者 朱炳峰 胡小燕 金军 胡慧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4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究胸腺肽α1联合伏立康唑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IPA)患者疗效及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8例COPD合并IPA... 目的探究胸腺肽α1联合伏立康唑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IPA)患者疗效及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8例COPD合并IPA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接受伏立康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比较2组疗效、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CD3^(+)淋巴细胞(CD3^(+))、CD4^(+)淋巴细胞(CD4^(+))、CD8^(+)淋巴细胞(CD8^(+))、CD4^(+)/CD8^(+)值]、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高于对照组(81.5%)(χ^(2)=4.594,P=0.032);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值分别为(62±7)%、(44±5)%、(2.4±0.6),高于对照组的(51±7)%、(37±5)%、(2.0±0.6)(t=8.190、7.254、3.290,均P<0.05),观察组CD8^(+)水平为(20±3)%,低于对照组的(27±3)%(t=10.658,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α水平为(27±4)ng/L、(31±6)ng/L、(45±6)ng/L,均低于对照组的(32±4)ng/L、(37±5)ng/L、(53±6)ng/L(t=7.117、6.981、6.586,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与14.8%,χ^(2)=0.787,P=0.37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伏立康唑序贯治疗较单伏立康唑序贯治疗COPD合并IPA患者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且临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侵袭性肺曲霉菌 胸腺肽Α1 伏立康唑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口服伏立康唑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治疗效果
7
作者 倪雅静 聂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经电子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口服伏立康唑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52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口服伏... 目的:分析经电子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口服伏立康唑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52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口服伏立康唑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伏立康唑)与观察组(电子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咳嗽咳痰改善时间、发热改善时间、肺部湿啰音改善时间、CRP、ESR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治疗期间,经电子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口服伏立康唑有助于患者影像学表现改善及临床症状及早减轻,改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菌 伏立康唑 电子支气管镜局部灌注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下载PDF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杜焰家 张华根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7期165-167,共3页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改善疾病预后。目前针对IPA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较多,但缺乏对该病...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改善疾病预后。目前针对IPA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较多,但缺乏对该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本文综合近几年的研究文献对IPA发病的基因易感因素、环境因素、合并疾病等危险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菌 危险因素 免疫缺陷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侵袭性毛霉菌致颅中窝底骨髓炎1例
9
作者 文亮 鲁毅 韩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4-944,共1页
患者女,35岁,头痛伴右眼视物模糊2个月,以右侧眼眶周围刺痛为主;6年前确诊肺结核,经18个月标准四联方案治愈,无头部外伤史。查体:右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右眼外展、上翻受限。实验室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31.70mg/L,红细胞沉降率44mm/h,白... 患者女,35岁,头痛伴右眼视物模糊2个月,以右侧眼眶周围刺痛为主;6年前确诊肺结核,经18个月标准四联方案治愈,无头部外伤史。查体:右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右眼外展、上翻受限。实验室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31.70mg/L,红细胞沉降率44mm/h,白细胞计数11.77×10^(9)/L;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脑脊液细菌真菌涂片培养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窝 骨髓炎 侵袭性毛霉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中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孙康德 虞中敏 严育忠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60例拟诊IPA患者和同期30例行整形美容手术的无真菌感染者(阴性对照)痰液样本和血液样本。采用... 目的分析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60例拟诊IPA患者和同期30例行整形美容手术的无真菌感染者(阴性对照)痰液样本和血液样本。采用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痰液样本中的真菌,检测患者血清GM水平。结果160例拟诊IPA患者中,传统培养方法阳性77例(48.1%),以烟曲霉为主(35.0%),其次为黄曲霉(8.1%)。GM试验、真菌培养和二者联合诊断IPA的敏感性分别为68.2%、56.5%和96.5%。连续检测80例确诊IPA的患者抗真菌治疗后血清GM,其中72例血清GM水平逐渐降低至阴性(<0.75μg/L)。结论临床有效的抗曲霉菌治疗能降低血清中GM的含量,连续检测血清GM水平有助于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肺曲霉菌 真菌培养 痰液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GM试验及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欣 李艳红 宋婵婵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77-279,284,共4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及血清GM试验对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将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30例纳为研究组,将同期本院收治的细菌性肺...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及血清GM试验对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将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30例纳为研究组,将同期本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30例纳为对照组,分别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M试验及血清GM试验。以支气管镜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上述各诊断方法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研究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BG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G试验与GM试验相结合进行诊断,对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准确度最高。G试验的诊断准确度高于GM试验,肺泡灌洗液GM试验诊断准确度高于血清GM试验。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和GM试验对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具有明确的早期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侵袭性曲霉菌 半乳甘露聚糖
下载PDF
不同免疫状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实验室指标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亚纳 张小菲 +2 位作者 洪亚妮 黄星花 郭瑞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11-2216,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免疫状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实验室指标表达状况。方法:选取树兰(杭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4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评价患者的基础免疫状况,根据免疫状态分为两组:免疫低下组(n=27... 目的:分析不同免疫状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实验室指标表达状况。方法:选取树兰(杭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4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评价患者的基础免疫状况,根据免疫状态分为两组:免疫低下组(n=27)、免疫正常组(n=17),对比不同免疫状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实验室指标表达情况。结果:经分析不同免疫状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实验室指标发现:与免疫正常组相比,免疫低下组CD3^(+)T细胞、CD4^(+)/CD8^(+)T细胞减少,IFN-γ、IL-6、IL-10、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D8^(+)T细胞、半乳甘露聚糖(GM)、(1,3)-β-D-葡聚糖(BG)水平升高(P<0.05)。结论:不同免疫状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免疫低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湿啰音等,实验室指标较免疫正常患者显著异常,患者预后大多不良,治愈率较低,且患者预后不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临床应针对不同免疫状态患者的疾病特征和预后状况,采用有效的措施干预,以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侵袭性肺曲霉菌 免疫状态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毛霉菌性鼻窦炎侵袭椎基底动脉致反复脑梗死1例报道
13
作者 陈露露 汪敬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5期583-586,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4岁,因“鼻塞、流涕、右侧头面部疼痛3天”于2019年7月31日就诊入院,无发热症状。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2.48×10^(9)/L,CRP水平23.73 mg/L。CT、MRI检查发现双侧上颌窦、蝶窦、筛窦炎症(图1A~C),鼻窦黏膜及病灶...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4岁,因“鼻塞、流涕、右侧头面部疼痛3天”于2019年7月31日就诊入院,无发热症状。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2.48×10^(9)/L,CRP水平23.73 mg/L。CT、MRI检查发现双侧上颌窦、蝶窦、筛窦炎症(图1A~C),鼻窦黏膜及病灶周边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少许强化(图1D)。高血压病史10年,无其他既往病史。住院期间阵发性剧烈头痛,一般止痛药无效,给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性鼻窦炎 侵袭性毛霉菌 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诊断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莹 张军昌 牟劲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与血清GM对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肝衰竭合并IPA患者34例(研究组),同期肝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非IPA)患者5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GM、BALF-GM...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与血清GM对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肝衰竭合并IPA患者34例(研究组),同期肝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非IPA)患者5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GM、BALF-GM试验及病原菌培养。结果:研究组BALF-GM和血清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BALF-GM用于诊断IPA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为0.845(0.758~0.932),最佳诊断界值为0.745,敏感度为0.706,特异度为0.909,约登指数为0.615;血清GM用于诊断IPA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为0.820(0.730~0.909),最佳诊断界值为0.560,敏感度为0.618,特异度为0.927,约登指数为0.545。BALF-GM和血清GM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结论:BALF-GM和血清GM对肝衰竭合并IPA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菌 肝衰竭 半乳甘露聚糖 血清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下载PDF
1例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致右肺上叶空洞形成致大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15
作者 田海彤 于潇杰 +8 位作者 刘振梅 杜春梅 邢月娇 林晓萌 姜文杰 王琮 张梦婕 陆可欣 赵亚楠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10期231-234,共4页
本文总结1例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导致右肺上叶空洞形成致大咯血患者的护理的经验。患入院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咯血护理、饮食护理、消毒隔离、咳嗽咳痰及氧疗护理、中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降低患者咯血风险,积... 本文总结1例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导致右肺上叶空洞形成致大咯血患者的护理的经验。患入院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咯血护理、饮食护理、消毒隔离、咳嗽咳痰及氧疗护理、中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降低患者咯血风险,积极控制血糖,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侵袭性肺曲霉菌 咯血 感染 血糖 中医护理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疗进展
16
作者 潘胜辉 孙江波 徐剑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5期1194-1200,共7页
侵袭性曲霉菌病是一种机会性真菌感染疾病,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在不断地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侵袭性曲霉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最多发生于肺部。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包括血清学检查、聚合酶链... 侵袭性曲霉菌病是一种机会性真菌感染疾病,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在不断地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侵袭性曲霉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最多发生于肺部。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包括血清学检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新一代测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侧流试验以及一些正在研究的新的标志物,使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更加明确。伏立康唑是治疗及预防侵袭性曲霉菌病的首选药物,随着越来越多耐药菌株的出现,免疫治疗可能会成为辅助治疗或单独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的方案。本文通过总结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疗进展,希望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侵袭性曲霉菌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 新一代测序 伏立康唑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侵袭性肺毛霉菌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17
作者 杜萌萌 刘巾玮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12期80-82,共3页
目的对1例侵袭性肺毛霉菌肺炎的抗感染治疗进行病例分析,探讨其治疗过程中抗感染治疗药物的选择,以期为临床针对侵袭性肺毛霉菌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此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情况探讨... 目的对1例侵袭性肺毛霉菌肺炎的抗感染治疗进行病例分析,探讨其治疗过程中抗感染治疗药物的选择,以期为临床针对侵袭性肺毛霉菌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此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情况探讨临床对侵袭性肺毛霉菌感染的治疗过程,并对其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进行分析,用药学思维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患者使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口服液3 d后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心前区不适,逐渐不能耐受,临床药师考虑可能为泊沙康唑不良反应,建议单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患者上述症状逐渐缓解,相关感染指标较前下降,提示抗感染有效,使用9 d后患者一般状态明显好转给予转诊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在侵袭性肺毛霉肺炎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可运用药学知识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进行动态调整,共同提高抗感染诊疗水平,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毛霉菌感染 两性霉素B 泊沙康唑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阻塞型气道侵袭性曲霉菌病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胡广成 李娟 +1 位作者 杨冬玉 程小宪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3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呼吸衰竭合并阻塞型气道侵袭性曲霉菌病患者应用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黄河三门峡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阻塞型气道侵袭性曲霉菌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 目的分析呼吸衰竭合并阻塞型气道侵袭性曲霉菌病患者应用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黄河三门峡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阻塞型气道侵袭性曲霉菌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单号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硬镜介入治疗;双号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气管狭窄程度、气促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气管狭窄程度评分、气促症状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管狭窄程度评分(21.35±2.07)分、气促症状评分(2.57±0.18)分及白细胞介素-6(4.07±1.25)pg/mL、肿瘤坏死因子-α(1200.20±24.26)pg/mL、C-反应蛋白(2050.70±80.1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50.18±3.27)分、(3.24±0.21)分、(10.18±1.64)pg/mL、(1860.27±37.28)pg/mL、(5150.84±120.24)μg/L,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6、9.617、9.284、8.293、8.247,χ^(2)=9.237,P<0.05)。结论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呼吸衰竭合并阻塞型气道侵袭性曲霉菌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阻塞型气道侵袭性曲霉菌 可弯曲支气管镜 介入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何丽蓉 况九龙 曾林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577-2580,2583,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诊治过程,提高对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复习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1月确诊1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诊治过程,提高对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复习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1月确诊1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时间、血清学、胸部影像学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胸部CT提示两肺多发结节影,晕轮征及多发空洞,肺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肺组织发现曲霉菌丝,明确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卡铂芬净联合伏立康唑补救治疗,患者临床治愈。结论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病死率高,临床医师需提高认识,充分结合患者危险因素、血清学及早期胸部影像学检查诊断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的联合运用可作为真菌感染的补救治疗方法,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菌 糖尿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胸腺肽α_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印华 王宝华 +3 位作者 唐明贵 刘建新 柴海霞 浦践一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中的临床疗效,为改善临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COPD合并IPA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胸腺肽组,胸腺肽组于常规治疗外加用胸腺肽α1,每日1次,共6周。两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中的临床疗效,为改善临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COPD合并IPA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胸腺肽组,胸腺肽组于常规治疗外加用胸腺肽α1,每日1次,共6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CD4+亚群比例、CD4+/CD8+比值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变化,观察两组人工气道保留时间,治疗第12周的治愈率、存活率。结果经治疗后,胸腺肽组CD4+、CD4+/CD8+、IFN-γ、IL-12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腺肽组人工气道保留天数少于常规组,而治愈率、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COPD并IPA的临床治疗上,除进行抢先抗真菌治疗外,提高免疫功能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Α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侵袭性肺曲霉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