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红”英译问题辨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耘 吴红梅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1期21-28,202,共9页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因"改红为绿"现象广为学者诟病,本文利用"《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细致比对原作前80回近500个"红"字以及霍克思译本的相应英译,发现霍克思译文并不存在很大问题。从不存在歧义的&...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因"改红为绿"现象广为学者诟病,本文利用"《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细致比对原作前80回近500个"红"字以及霍克思译本的相应英译,发现霍克思译文并不存在很大问题。从不存在歧义的"红"字到已不具本义的"红"字,再到目的语中无法理解的"红"字,霍氏针对不同情况做出了不同的处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万不得已才改译。"改红为绿"实际只出现在"怡红院""怡红公子"二词的翻译上,其背后的原因应是译者误读了"怡红"中"红"之所指及"怡红快绿"短语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霍克思译本 “红”字英译 “改红为绿” 误读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的“一点”英译研究--以霍克思、闵福德《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2
作者 张雳 赵秋野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汉语量词“点”表示不定小量,在历时演变中发生语义泛化。在“一点”量名结构中,“一点”较少突显名词所指事物的属性;而相应的英语表达可突显事物的多维属性。本文依据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以霍克思、闵福德《红... 汉语量词“点”表示不定小量,在历时演变中发生语义泛化。在“一点”量名结构中,“一点”较少突显名词所指事物的属性;而相应的英语表达可突显事物的多维属性。本文依据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以霍克思、闵福德《红楼梦》英译本中“一点”的英译为例,探究译者的认知过程。研究发现,在“现实—认知—语言”的翻译再建构中,译者对原文的语境内外关系进行重新评估(现实),按译语规约对名词所指事物的某种(些)属性进行有意识突显(认知),使译文(语言)有了新的认知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突显 一点 霍克思、闵福德《红楼梦》英译本
下载PDF
深度翻译视角下霍克思《楚辞》英译本的内副文本研究
3
作者 吴斐 季恩琼 唐娄飞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2期107-109,共3页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语言风格距今久远,外译十分困难,“深度翻译”观为此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将描述霍译《楚辞》内副文本中“深度翻译”的具体表征,探究霍克思选择“深度翻译”...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语言风格距今久远,外译十分困难,“深度翻译”观为此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将描述霍译《楚辞》内副文本中“深度翻译”的具体表征,探究霍克思选择“深度翻译”策略的缘由,并认为这是由霍克思翻译理念促成的,如“文本目的”追求、求真务实翻译精神、多种翻译技巧融合等,以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湖湘典籍的外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霍克思译本 内副文本 深度翻译观
下载PDF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比喻添加研究
4
作者 刘晓天 孙瑜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0-273,共14页
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语言表现形式,比喻能唤起联想、激发想象,能使晦涩的事物变得晓畅、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能给读者带来感知上的别出心裁、思想上的豁然开朗。文学巨著《红楼梦》深受人们喜爱,与其中俯拾皆是的比喻不无关系。霍克思... 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语言表现形式,比喻能唤起联想、激发想象,能使晦涩的事物变得晓畅、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能给读者带来感知上的别出心裁、思想上的豁然开朗。文学巨著《红楼梦》深受人们喜爱,与其中俯拾皆是的比喻不无关系。霍克思在对《红楼梦》进行英译的过程中,添加了一些比喻。它们的使用和喻体的选取自有译者的一番用心。结合译者对作者、读者、原作负责的翻译理念,从作品的审美、人物形象的塑造、认知理解、文化传递四个方面对译者添加的比喻进行剖析,认为这些比喻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作品的理解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霍克思译本 比喻
原文传递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初良龙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2-337,共16页
《红楼梦》中引用和借用了大量古诗词,但是目前学界对于这部分诗词的翻译策略尚缺少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霍克思译本中选取的例证,从增补诗人身份、诗词背景、语义空缺三个方面,可以分析霍克思译本使用的增译策略及原因,并探讨该策略对... 《红楼梦》中引用和借用了大量古诗词,但是目前学界对于这部分诗词的翻译策略尚缺少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霍克思译本中选取的例证,从增补诗人身份、诗词背景、语义空缺三个方面,可以分析霍克思译本使用的增译策略及原因,并探讨该策略对翻译工作者及中国文化外译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红楼梦 霍克思译本 古诗词 增译策略
原文传递
“归化”与霍克思《红楼梦》译本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丽耘 熊谊华 程丽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100,共6页
我国有关霍克思《红楼梦》英译全本的翻译批评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新世纪随着西方新兴翻译理论的东进,尤其是意大利裔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归化异化理论的影响,霍克思及其《红楼梦》译本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陷入了众说纷纭、褒贬... 我国有关霍克思《红楼梦》英译全本的翻译批评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新世纪随着西方新兴翻译理论的东进,尤其是意大利裔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归化异化理论的影响,霍克思及其《红楼梦》译本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陷入了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译论者忽视"归化"概念的中西差别,在进行翻译批评时混淆传统归化概念与韦努蒂特定论域中推出的归化概念,从而造成评价混乱。传统语言学视域中的归化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它与文化霸权意识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韦努蒂后殖民视域中的归化理论却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过于牵强。该理论自身存在的漏洞更使基于其上的译评结论岌岌可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 文化霸权 漏洞 霍克思译本 评价
原文传递
论霍克思、闵福德英译本《石头记》中秦可卿形象的消解
7
作者 王鹏飞 刘淳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3-306,共14页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她的命运却与整个贾家的兴衰紧密关联。曹雪芹塑造这一人物,对揭示整个文本主旨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在读者眼中,秦氏正邪两赋,是一个"谜"。然而当《红楼梦》踏上...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她的命运却与整个贾家的兴衰紧密关联。曹雪芹塑造这一人物,对揭示整个文本主旨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在读者眼中,秦氏正邪两赋,是一个"谜"。然而当《红楼梦》踏上跨语际之旅,以异国文字呈现给读者时,由于不同语言载体以及异质文化的差异性,秦可卿这一形象在霍、闵英译本中并没有很好地得以再现。译本不仅削弱了秦可卿的人物形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秦氏在整个文本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可卿 霍克思译本 石头记 人物形象 消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