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山地震窗”小震检测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汪小厉 周冬瑞 +3 位作者 李玲利 张炳 柳建 李军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安徽霍山地震窗作为地震预测效能评价较好的指标(R>R_(0),R=0.26,R_(0)=0.204),对安徽及邻区震情形势研判具有重要作用。历史震例总结显示,当霍山地震窗3个月内M_(L)≥1.0地震累计频次超过40次时,出现开窗异常,该异常对未来一年内地... 安徽霍山地震窗作为地震预测效能评价较好的指标(R>R_(0),R=0.26,R_(0)=0.204),对安徽及邻区震情形势研判具有重要作用。历史震例总结显示,当霍山地震窗3个月内M_(L)≥1.0地震累计频次超过40次时,出现开窗异常,该异常对未来一年内地震窗中心点周边100 km范围内的M_(S)3.5地震、 250 km范围内的M_(S)4.0地震、 500 km范围内的M_(S)5.0地震、 500 km以外的M_(S)6.0及以上地震具有预测意义。自1970年以来,使用该指标漏报地震7次,其中,在2018年河南固始M_(S)3.6地震与2019年湖北应城M_(S)4.9地震发震前,霍山地震窗区域内小震活动增强,并且3个月内ML≥1.0地震累计频次接近异常阈值。霍山地震窗区域内小震密集,可能存在小震波形相互交叠干扰而无法被识别的情况。本研究利用匹配定位(M&L)法对2017年4月与2019年4—9月霍山地震窗区域的小震进行检测,以获取更为完整的地震目录,并重新分析了霍山地震窗的预报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小震检测后更为完整的地震目录,霍山地震窗开窗异常未漏报2018年河南固始M_(S)3.6地震与2019年湖北应城M_(S)4.9地震,计算得到R>R_(0)(R=0.30,R_(0)=0.196),该项异常对应地震优势发震时间为开窗后9个月内。本研究说明M&L法在霍山地震窗小震检测中具有实用性,可在后续霍山地震窗跟踪中作为一种常规的处理方法,以期获取更为完整的小震目录,为震情跟踪研判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地震 小震检测 累计频次 地震预测
下载PDF
“霍山地震窗”小震序列运动学参数时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宇卫 张军 +2 位作者 庆梅 王行舟 章兵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2,共7页
利用安徽及邻近地区的数字化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霍山地震窗口”小震序列的构造环境背景应力和视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境应力值和视应力值不仅能反映震“源”区的应力背景强弱,在距未来强震震中比较远的特殊构造部位,即素有“地... 利用安徽及邻近地区的数字化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霍山地震窗口”小震序列的构造环境背景应力和视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境应力值和视应力值不仅能反映震“源”区的应力背景强弱,在距未来强震震中比较远的特殊构造部位,即素有“地震活动穴位”的地震窗口的小地震,同样能较客观反映出孕震区附近应力环境的信息,在华东中强地震前后应力状态的差异性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地震窗口 环境应力 视应力 华东地区中强震
下载PDF
关于1917年霍山地震波及武汉市的烈度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江华 《地震学刊》 CSCD 1998年第4期33-39,共7页
以震害重现性评价、烈度平均增量统计、武汉软地基地震反应特点及共振条件综合评价1917年霍山地震波及武汉市的影响烈度为5度强。为历史地震波及烈度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武汉市 地震烈度 霍山地震 地震
下载PDF
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法在安徽“霍山地震窗”小震序列判定中的应用
4
作者 汪小厉 刘泽民 +2 位作者 倪红玉 周冬瑞 李玲利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262-264,共3页
1研究背景安徽“霍山地震窗”(31°-31.9°N,115.7°-116.5°E)(下文简称“霍山窗”)位于大别山隆起块体与华北拗陷块体接触带附近的北大别山沉降带南缘,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和1970年以来小震活动较为频繁。郑兆... 1研究背景安徽“霍山地震窗”(31°-31.9°N,115.7°-116.5°E)(下文简称“霍山窗”)位于大别山隆起块体与华北拗陷块体接触带附近的北大别山沉降带南缘,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和1970年以来小震活动较为频繁。郑兆苾等(1999)研究结果显示,霍山窗内M_(L)≥1.0地震3月累积频次异常(≥40次)对华东地区中强震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振幅相关系数 霍山地震 趋势判定
下载PDF
2014年安徽霍山M4.3地震异常特征及预测过程总结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俊 王行舟 +5 位作者 周振贵 李军辉 何康 郑海刚 王雪莹 徐如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9-357,共9页
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4.3地震前地震预测意见和预测依据进行了回顾总结。自2013年10月开始,安徽地区小震活跃,相继出现地震条带、地震频度、“霍山地震窗”开窗等3项地震学异常;前兆异常位于震中200km范围内,包括流动重力、流动地磁... 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4.3地震前地震预测意见和预测依据进行了回顾总结。自2013年10月开始,安徽地区小震活跃,相继出现地震条带、地震频度、“霍山地震窗”开窗等3项地震学异常;前兆异常位于震中200km范围内,包括流动重力、流动地磁,蒙城台地电阻率、肥东台定点短水准、地下流体等13项。中期阶段,前兆异常月频次不断增加,具有协调性特征;短临阶段,中期异常趋于结束或测值反向,地下流体异常突出,且异常由外围逐渐向震中迁移;临震阶段,异常月频次转折下降。由此可见,霍山地震前异常特征明显,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协调性特征;空间上具有迁移性特征,异常形态具有重复性特征,为地震三要素预测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霍山M4.3地震 霍山地震窗” 地震前兆
下载PDF
运用小波-超限率方法提取霍山M_(L)4.7级地震体应变异常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海刚 李军辉 +3 位作者 王雪莹 何康 王俊 李玲利 《华南地震》 2021年第1期9-15,共7页
以安徽省钻孔体应变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小波分析法对体应变观测数据进行了细节分析,选择小波分析结果进行超限率计算,获得了合肥、嘉山、滁州和六安台的强度超限率和数量超限率。并将超限率变化与2012年以来安徽省发生的M_(L)4.0级以... 以安徽省钻孔体应变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小波分析法对体应变观测数据进行了细节分析,选择小波分析结果进行超限率计算,获得了合肥、嘉山、滁州和六安台的强度超限率和数量超限率。并将超限率变化与2012年以来安徽省发生的M_(L)4.0级以上地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014年4月20日霍山M_(L)4.7级地震前合肥、六安、滁州和嘉山台体应变小波分析结果的强度超限率和数量超限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超限率 霍山地震 体应变 异常提取
下载PDF
2014年4月20日霍山M_S4.3地震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泽民 黄显良 +3 位作者 倪红玉 张炳 骆佳骥 王琐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2-410,共9页
2014年4月20日安徽省霍山发生MS4.3地震,是霍山地区41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本文首先基于安徽省及周边省份的地震台站资料,采用Hypo2000、CAP和PTD方法反演得到该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km;然后采用Hypo2000和HypoDD方法联合对主震和余震序... 2014年4月20日安徽省霍山发生MS4.3地震,是霍山地区41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本文首先基于安徽省及周边省份的地震台站资料,采用Hypo2000、CAP和PTD方法反演得到该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km;然后采用Hypo2000和HypoDD方法联合对主震和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呈北东向分布,绝大部分余震分布在主震的西南侧;最后分别采用FOCMEC方法和CAP方法反演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获得的反演结果非常接近,节面Ⅰ与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135°/70°/-30°与230°/60°/-160°.此外该地震的椭圆等烈度线呈北东向展布,结合该地区的历史地震和地震构造,认为该地震与北东向的落儿岭—土地岭断裂活动有关.已有震源机制解资料表明该地区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的方位角为267°,倾角为5°,最小主压应力轴的方位角为358°,倾角为4°,结合震源机制解和发震构造,认为该地震是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落儿岭—土地岭断裂发生的一次右旋张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MS4.3地震 发震构造 震源机制 落儿岭—土地岭断裂 应力场
下载PDF
综合研究2014年霍山M_S4.3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变化过程 被引量:10
8
作者 倪红玉 刘泽民 +2 位作者 洪德全 汪小厉 赵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4-1019,共16页
综合利用震源一致性参数、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单台的P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研究2013年10月以来霍山MS4.3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变化过程,进而科学判定该序列的类型,探索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别方法。结果表明,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前,霍... 综合利用震源一致性参数、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单台的P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研究2013年10月以来霍山MS4.3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变化过程,进而科学判定该序列的类型,探索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别方法。结果表明,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前,霍山地震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低于多年均值,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在0.9附近波动、持续处于高值状态,单台的P波初动总体优势分布明显、振幅比较为一致,均显示霍山MS4.3地震前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一致,为前震序列;霍山MS4.3地震后,序列的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在0.6附近波动,单台的P波初动、振幅比较为紊乱,表明霍山MS4.3地震后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紊乱,为余震序列,后续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霍山MS4.3地震前后震源区的震源机制经历了散乱—一致—散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一致性参数 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 初动 振幅比 霍山M_s4.3地震
下载PDF
基于双差定位法的“霍山窗”中小地震精定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厚林 陆栋梁 +4 位作者 陶方宇 应允翔 周志 刘浩 龙剑锋 《科技资讯》 2020年第27期52-55,共4页
基于地震双差定位法,对霍山区域测震台网所记录的2011—2015年期间,本地59次Ml≥1.0地震进行重新精定位,得到了57条地震定位结果。精定位结果显示:一方面提高了地震的定位精度,从精定位结果来看,其分布更加集中;另一方面震源深度分布更... 基于地震双差定位法,对霍山区域测震台网所记录的2011—2015年期间,本地59次Ml≥1.0地震进行重新精定位,得到了57条地震定位结果。精定位结果显示:一方面提高了地震的定位精度,从精定位结果来看,其分布更加集中;另一方面震源深度分布更精准、科学、合理,原定位震源深度多位于5.0~7.0km之间,精定位震源深度分布于5.5~6.5km之间,近似正态分布。最后,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变化较大的震例,呈现向青山~晓天断裂和北东向落儿岭~土地岭断裂靠近的现象,体现了断裂带的运动构造特征,地震活动更加符合断裂带分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法 霍山地震 地震精确定位 震源深度 地震构造
下载PDF
2014年安徽霍山MS4.3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俊 黄显良 +5 位作者 刘朝君 李军辉 何康 郑海刚 王雪莹 杨源源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9,共13页
通过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S4.3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流体异常特征。结果显示,在时间上,流体异常具有配套性、阶段性特征,震前11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渐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段,震前1.5个月,... 通过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S4.3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流体异常特征。结果显示,在时间上,流体异常具有配套性、阶段性特征,震前11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渐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段,震前1.5个月,部分异常结束,异常月频次转折下降;在空间上,流体异常主要集中在震中200km范围内,且外围流体异常主要表现为趋势上升或低值,震中附近流体异常表现为突升。震前流体异常还与测项有关,水温、水化测项映震效果较好,水氡、氢气突升异常短临意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MS4.3地震 流体异常 迁移 加速性
下载PDF
匹配定位方法在2014年霍山M_(L) 4.3地震序列中的应用
11
作者 汪小厉 周冬瑞 +1 位作者 刘泽民 李玲利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259-261,共3页
1研究背景安徽“霍山地震窗”(31°-31.9°N,115.7°-116.5°E)(下文简称霍山窗)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地处地质构造复杂的北大别地区。从地震活动性来看,历史上安徽省共发生23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9次发生在霍山窗地区,包括2... 1研究背景安徽“霍山地震窗”(31°-31.9°N,115.7°-116.5°E)(下文简称霍山窗)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地处地质构造复杂的北大别地区。从地震活动性来看,历史上安徽省共发生23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9次发生在霍山窗地区,包括2次6级以上地震。自1970年有小震记录以来,该区域内小震活动频繁。郑兆苾等(1999)的研究结果显示,霍山窗内M_(L)≥1.0地震3月累积频次(≥40次)异常对华东地区中强震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定位方法 霍山M_(L)4.3地震序列 遗漏地震检测
下载PDF
东大别山构造带六安—英山地磁剖面观测与地震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毅 陈宇卫 +4 位作者 黄显良 顾春雷 徐如刚 余勇 王雷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7-213,共7页
本文以东大别构造带内六安—英山地磁剖面磁异常数据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地质学和地震学研究成果,反演给出研究区域居里面埋深及地下介质磁性结构模型.通过对磁异常变化特征曲线、介质磁性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东大别构造带北部磁异常较强... 本文以东大别构造带内六安—英山地磁剖面磁异常数据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地质学和地震学研究成果,反演给出研究区域居里面埋深及地下介质磁性结构模型.通过对磁异常变化特征曲线、介质磁性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东大别构造带北部磁异常较强且波动较大、地下磁性结构特征相对复杂,北淮阳地区磁异常较弱、地下介质结构成叠瓦状形态分布,合肥盆地磁异常曲线变化平缓、埋深较深,为连续均匀的磁性基底,结果较好地反应了合肥盆地、北淮阳、东大别构造带北部之间的差异;"霍山地震窗"地壳下方6~12km处存在显著地磁性差异,结合东大别构造带内70年代以来地震和历史强震,对"霍山地震窗"地震活动性与地下构造、场源关系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其动力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别构造带 磁性构造 居里面 霍山地震 地震活动性 反演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cent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Huoshan Seismic Window” Region 被引量:1
13
作者 Ni Hongyu Liu Zemin +3 位作者 Hong Dequan Li Lingli Zheng Xianjin Xu Xi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3年第4期467-478,共12页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62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since 1980 in the " Huoshan seismic window" region are calculated with the method developed recently by Snoke, combining the use of the first motion of P, SV and...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62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since 1980 in the " Huoshan seismic window" region are calculated with the method developed recently by Snoke, combining the use of the first motion of P, SV and SH waves with their amplitude ratios. Based on these abundant focal mechanisms, the mean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Huoshan seismic window" region is inverted with the average stress tensor method,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uoshan seismic window" region is horizontally compressed in the near EW direction and horizontally dilated in the near NS direction, which is in accord with statistical results of focal mechanism parameters. We estimate the difference (also referred to as consistency parameter 0) between the force axis direction of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the mean stress tensor, then further analyze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0 versus tim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east China reg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0 in the " Huoshan seismic window" region is in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East China region. When 0 is lower than the mean value, corresponding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may occur in the East China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Consistency parameter Tectonic stress field The"Huoshan seismic window" East China reg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