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着故土:霍米·巴巴后殖民视域下的无国界艺术
1
作者 周冠林 李昕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霍米·巴巴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之一,他从其理论中“间隙”“边界”“无家性”“少数族”等核心概念出发,对当代“无国界”的艺术实践有过一番独到的解读。本文以美籍韩裔在英艺术家郑娜琏的艺术创作为线索,围绕霍米... 霍米·巴巴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之一,他从其理论中“间隙”“边界”“无家性”“少数族”等核心概念出发,对当代“无国界”的艺术实践有过一番独到的解读。本文以美籍韩裔在英艺术家郑娜琏的艺术创作为线索,围绕霍米·巴巴的“无家性”概念展开论述,试图展示当代“无国界艺术”从追寻身份到消解身份的“大流散”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娜琏 霍米·巴巴 无国界艺术 无家性 少数族
下载PDF
失败的第三空间建构:《孤独的人》的霍米·巴巴式解读
2
作者 喻可欣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8期33-35,共3页
《孤独的人》是维·苏·奈保尔的杰作之一。本文将借助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尤其是第三空间,对《孤独的人》主人公桑托什的文化身份进行探讨。桑托什初来美国坚守着自己的印度文化身份,但在受到文化冲击后采用模拟策略,... 《孤独的人》是维·苏·奈保尔的杰作之一。本文将借助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尤其是第三空间,对《孤独的人》主人公桑托什的文化身份进行探讨。桑托什初来美国坚守着自己的印度文化身份,但在受到文化冲击后采用模拟策略,在形成“几乎相同却不完全等同”与“小于一和二”的状态后打破了印美身份的二元对立,撕裂出第三空间雏形。但最后桑托什选择逃避发声,没有向外展示文化差异,导致第三空间构建失败并且迷失了文化身份。借助这个故事,奈保尔描绘了在异国他乡艰难生活的弱势移民群体,表达了对后殖民语境下移民身份定位困境的关注,并展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孤独的人》 桑托什 第三空间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杂合中建立第三空间——从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看谢默斯·希尼的《贝奥武甫》译本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成坚 邓红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的英译版《贝奥武甫》中的两种“杂合”现象:译者文化身份的杂合和语言的杂合,最终探讨了希尼版译文中“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译本...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的英译版《贝奥武甫》中的两种“杂合”现象:译者文化身份的杂合和语言的杂合,最终探讨了希尼版译文中“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译本中的杂合既是译者一种后殖民文化反抗的态度与策略,同时也指涉了当今北爱尔兰多元文化构成的特征。在异质文化间的相互尊重与彼此融合中重新定义爱尔兰性——建立第三空间,则是当代北爱尔兰文化发展的方向。作为当代爱尔兰文坛主将的希尼以其翻译实践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杂合 第三空间 谢默斯·希尼 《贝奥武甫》
下载PDF
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的特色和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法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5,共4页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强调了在文化互动中建构起来的理论本有的混杂本性。正因为理论的混杂,一方面,殖民者的强势话语呈现为成规,而被殖民者的弱势话语呈现为模拟,另一方面,两种话语都包含对立面于其中而相互换位。因此,在文化...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强调了在文化互动中建构起来的理论本有的混杂本性。正因为理论的混杂,一方面,殖民者的强势话语呈现为成规,而被殖民者的弱势话语呈现为模拟,另一方面,两种话语都包含对立面于其中而相互换位。因此,在文化互动中的交往叙述成为了一个相互渗入和相互绞缠的后现代逻辑。霍米.巴巴的理论为理解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对话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后殖民理论 混杂本性 文化互动 交往叙述
下载PDF
霍米·巴巴的“流亡诗学” 被引量:9
5
作者 生安锋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9-151,共3页
关键词 霍米·巴巴 “流亡诗学” 后殖民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 诗意
下载PDF
抵抗的文化政治: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 被引量:10
6
作者 章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9,共8页
巴巴通过分析殖民主义意图与其实际后果之间的错位,呈现殖民话语文化旅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颠覆殖民话语的霸权,并在殖民和被殖民的历史交错中开辟新的文化空间,重构被殖民者的主体性。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后殖民理论 文化混杂 文化抵抗 流亡诗学
下载PDF
建立翻译中的第三空间——论霍米·巴巴之“杂合”概念在翻译中的运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邓红 李成坚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年第2期84-87,共4页
本文旨在梳理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阐述它与翻译的紧密关联。本文认为翻译过程是一种源语、译语、异质文化及译者身份的杂合过程,“杂合”、“第三空间”的概念能够瓦解原文中心与译文中心、翻译策略中归化与... 本文旨在梳理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阐述它与翻译的紧密关联。本文认为翻译过程是一种源语、译语、异质文化及译者身份的杂合过程,“杂合”、“第三空间”的概念能够瓦解原文中心与译文中心、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的二元对立,从而开拓我们对翻译过程研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霍米·巴巴 杂合 第三空间
下载PDF
从《黑暗的心》管窥康拉德后殖民书写的矛盾性——一种霍米·巴巴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燕 李昌银 《梧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0-83,共4页
康拉德文化身份的混杂性和他的多元文化经历共同造就了其作品后殖民书写的矛盾性。以《黑暗的心》为例,该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混杂性揭示了殖民主义的虚伪性,同时反映了康拉德对殖民主义的矛盾态度以及西方话语对东方"他者"既爱... 康拉德文化身份的混杂性和他的多元文化经历共同造就了其作品后殖民书写的矛盾性。以《黑暗的心》为例,该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混杂性揭示了殖民主义的虚伪性,同时反映了康拉德对殖民主义的矛盾态度以及西方话语对东方"他者"既爱又恨的矛盾情感;《黑暗的心》所表征的殖民话语的含混性揭示了殖民地历史的复杂性,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既共谋又对抗的复杂关系消解了殖民权威;库尔兹的人生悲剧映射出殖民主义与生俱来的矛盾;"模拟"本来是殖民统治的策略,但最后却成为被殖民者反抗殖民压迫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 霍米·巴巴 混杂 含混 模拟
下载PDF
跨文化身份构建——基于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李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16期73-76,共4页
在全球化浪潮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根据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重新审视跨文化身份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混杂文化理论打破了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禁锢,文化身份不再是静止和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协商和交换中形成新旧文化... 在全球化浪潮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根据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重新审视跨文化身份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混杂文化理论打破了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禁锢,文化身份不再是静止和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协商和交换中形成新旧文化身份的转换更替。在混杂理论的指导下,混杂文化身份的构建其实就是一场话语权的博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身份 霍米·巴巴 混杂理论
下载PDF
巴赫金视角下的霍米·巴巴杂交性理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玉高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41-46,共6页
霍米.巴巴杂交性理论的直接来源是巴赫金的小说杂交话语理论。巴赫金发现,故意的杂交化策略有意使小说话语中存在多种声音,作者借此可以揭露权威话语的虚假与荒谬。巴巴通过例子证明,这一策略可以解决萨义德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的能动性缺... 霍米.巴巴杂交性理论的直接来源是巴赫金的小说杂交话语理论。巴赫金发现,故意的杂交化策略有意使小说话语中存在多种声音,作者借此可以揭露权威话语的虚假与荒谬。巴巴通过例子证明,这一策略可以解决萨义德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的能动性缺失问题,使被殖民者能够抵抗专制的殖民权力。巴巴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利用后结构主义的思想发掘了巴赫金无意识杂交的意义,不但为后殖民主义批评家提供了抵抗的新思路,也为理解巴赫金的思想发展过程提供了一个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巴赫金 杂交性理论
下载PDF
赛珍珠《水浒传》译本的霍米·巴巴式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荣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期188-189,共2页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理论出发,分析了赛珍珠《水浒传》译本中的模拟、含混、杂合现象,探讨了赛译水浒的文化意义。译本中的动态的双重模拟所达到的杂合状态不可避免地具有含混特质,这也正是赛译遭受诟病的原因之一,然而...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理论出发,分析了赛珍珠《水浒传》译本中的模拟、含混、杂合现象,探讨了赛译水浒的文化意义。译本中的动态的双重模拟所达到的杂合状态不可避免地具有含混特质,这也正是赛译遭受诟病的原因之一,然而赛译本的文化意义正体现在这含混的杂合之中。赛译水浒在模拟、含混、杂合中建立的第三空间承载了文化交流的重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水浒传》 霍米·巴巴 模拟 含混 杂合
下载PDF
霍米·巴巴的杂交性理论的拉康特色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玉高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32-36,共5页
霍米·巴巴的杂交性理论要解决的是萨义德理论中的能动性缺失问题。他把拉康对确定自我身份的解构运用于殖民主义语境中,从而解构了自我与他者,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反抗的能动性提供了一条解决思路。在他的批评中,殖... 霍米·巴巴的杂交性理论要解决的是萨义德理论中的能动性缺失问题。他把拉康对确定自我身份的解构运用于殖民主义语境中,从而解构了自我与他者,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反抗的能动性提供了一条解决思路。在他的批评中,殖民主义文本中显示的不是殖民者对权力的完全占有,而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人徒劳的重复和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呓语。巴巴杂交性的理论资源虽然很多,但却是拉康让他的杂交性理论获得最重要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杂交性 拉康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从赛义德到斯皮瓦克再到霍米·巴巴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丹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9期244-245,共2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格局上的不平等、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国际间文化的交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后殖民理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格局上的不平等、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国际间文化的交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后殖民理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流派为例,来系统分析后殖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赛义德 斯皮瓦克 霍米·巴巴 话语 文化批评
下载PDF
霍米·巴巴以殖民话语为媒介的精神分析
14
作者 康孝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1,共5页
在后殖民研究领域,霍米·巴巴以其对殖民关系所进行的复杂微妙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毁誉参半的影响。巴巴的精神分析是以殖民话语为媒介的,这与他受当代西方批评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为巴巴未能明确区分殖民话语与精神分析,致使他... 在后殖民研究领域,霍米·巴巴以其对殖民关系所进行的复杂微妙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毁誉参半的影响。巴巴的精神分析是以殖民话语为媒介的,这与他受当代西方批评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为巴巴未能明确区分殖民话语与精神分析,致使他的精神分析呈现出与殖民话语分析纠缠不清的特点,这使得他的精神分析的效果遭到质疑。巴巴的精神分析实际是为他的后现代文化方案做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殖民话语 陈规 精神分析
下载PDF
从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看徐冰的“烟草计划·达勒姆”
15
作者 郑海文 《科教文汇》 2014年第16期227-228,共2页
徐冰是当代最活跃的艺术家之一,作为一个受85新潮影响的特定时代的艺术家,徐冰不像有些艺术家那样全盘西化,走出一条更有创造和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大量地结合中西的文化形式,产生出一种矛盾和碰撞,引人反思。"烟草计划"是徐冰2... 徐冰是当代最活跃的艺术家之一,作为一个受85新潮影响的特定时代的艺术家,徐冰不像有些艺术家那样全盘西化,走出一条更有创造和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大量地结合中西的文化形式,产生出一种矛盾和碰撞,引人反思。"烟草计划"是徐冰2000年以来的作品,对于这个作品的解读可以是多角度的,就像是艺术家自己理解的那样:将解释权归给观众。笔者发现徐冰的"烟草计划"与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思想中的矛盾、混杂性非常契合,用此来解读也会很有意思。本文主要是通过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思想来解读徐冰的"烟草计划·达勒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后殖民理论 矛盾状态 混杂性 徐冰 烟草计划
下载PDF
书写的力量与记忆的召唤——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策略
16
作者 马征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在文化批评领域持续产生世界性影响。在解构殖民话语稳定性和同一性的书写策略下,霍米.巴巴揭示了西方现代性话语掩盖下的文化差异。霍米.巴巴的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批判性的话语实践,不断冲击殖民话语和殖民文化逻... 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在文化批评领域持续产生世界性影响。在解构殖民话语稳定性和同一性的书写策略下,霍米.巴巴揭示了西方现代性话语掩盖下的文化差异。霍米.巴巴的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批判性的话语实践,不断冲击殖民话语和殖民文化逻辑的同质化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书写 后殖民批评
下载PDF
论霍米·巴巴“第三空间”文化翻译
17
作者 王李霞 《英语教师》 2020年第22期61-64,共4页
概述翻译、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霍米·巴巴文化翻译的内涵。分析霍米·巴巴文化翻译的现实意义,如摒弃任何极端化的翻译策略、使译者由隐身走向显身等。认为译者显身并不意味着译者身份是明确的,显身的译者身份... 概述翻译、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霍米·巴巴文化翻译的内涵。分析霍米·巴巴文化翻译的现实意义,如摒弃任何极端化的翻译策略、使译者由隐身走向显身等。认为译者显身并不意味着译者身份是明确的,显身的译者身份仍是混杂、模棱两可的,译者身份是不断博弈的嬗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第三空间 文化翻译
下载PDF
霍米·巴巴翻译思想在我国翻译研究中的体现及产生的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芳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霍米·巴巴作为后殖民翻译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在该领域提出的"杂合性"和"第三空间"使他的后殖民翻译理论独具风格。自后殖民翻译思想被介绍到中国,该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对霍米·... 霍米·巴巴作为后殖民翻译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在该领域提出的"杂合性"和"第三空间"使他的后殖民翻译理论独具风格。自后殖民翻译思想被介绍到中国,该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对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翻译理论进行简要地介绍后,从翻译中的文化杂合、翻译中寻求"第三空间"以及翻译中文化身份的建构等角度分析了霍米·巴巴理论在我国翻译研究中的体现;然后从翻译研究的视角、策略、批评以及译介思路的提出总结了霍米·巴巴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产生的意义,以期能引起更多的重视,促进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后殖民理论 杂合性 第三空间 身份构建
下载PDF
基于霍米·巴巴杂糅理论的中国英语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鹭 吴庆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91-92,共2页
美国华裔作家在创作中大量运用杂糅语言,包括中国英语词汇、句法和修辞,把中国元素渗入作品中,从而生成了后殖民理论大师霍米.巴巴所阐述的"第三空间",在解构美国文化霸权的同时,重塑了自身的文化身份。
关键词 霍米·巴巴 杂糅 中国英语 美国华裔文学
下载PDF
混杂的意义——以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浅析《英国病人》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璇 《西安社会科学》 2009年第4期155-156,共2页
笔者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混杂概念,分析亚裔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名作《英国病人》中的混杂现象:以作者本身及作品中人文化身份的混杂性,最终探讨出作品中混杂现象的文化意义,作者将自身具备的混杂身份投注到作品... 笔者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混杂概念,分析亚裔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名作《英国病人》中的混杂现象:以作者本身及作品中人文化身份的混杂性,最终探讨出作品中混杂现象的文化意义,作者将自身具备的混杂身份投注到作品中人物身上,以身份的混杂投射文化的混杂,继而颠覆后殖民文化的统治地位,体现出其对后殖民文化的反抗态度与策略,其作《英国病人》对现代混杂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混杂 迈克尔·翁达杰 《英国病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