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瓜感染霜霉病菌叶片中一些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28
1
作者 李靖 利容千 袁文静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77-283,共7页
黄瓜抗病组合受霜霉病菌侵染的部位周围的叶组织内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增加高于中抗和感病组合,而中抗组合又高于感病组合;抗性和中抗组合的过氧化物酶(PO)活性的增加高于感病组合;抗性组合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增加高于中抗和... 黄瓜抗病组合受霜霉病菌侵染的部位周围的叶组织内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增加高于中抗和感病组合,而中抗组合又高于感病组合;抗性和中抗组合的过氧化物酶(PO)活性的增加高于感病组合;抗性组合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增加高于中抗和感病组合。抗性组合受侵后产生两条新的PPO同功酶带和两条新的PO同功酶带;中抗组合产生一条新的PPO同功酶带和一条新的PO同功酶带;感病组合只产生一条新的PO同功酶带,没有新的PPO同功酶带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菌 叶片 酶活性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韩秀英 马志强 +3 位作者 李红霞 王文桥 康立娟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6-79,共4页
从山东、河北、武汉等未使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的地区采集19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样本,采用叶盘漂浮法室内测定新药剂嘧菌酯(azoxystrobin)对该病菌的毒力,其EC50值范围为11.72×10-5~9.3... 从山东、河北、武汉等未使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的地区采集19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样本,采用叶盘漂浮法室内测定新药剂嘧菌酯(azoxystrobin)对该病菌的毒力,其EC50值范围为11.72×10-5~9.340×10-3μg/mL。在19个菌系中选择最为敏感的河北定兴菌系进行重复测定,将其EC50平均值2.317×10-4μg/mL确定为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毒力 敏感基线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飞散时空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于舒怡 刘长远 +2 位作者 王辉 刘丽 关天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92-1902,共11页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多雨潮湿地区常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研究旨在明确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孢子囊飞散的影响,确定孢子囊飞散与病情变化之间关系,揭示避雨栽培对病菌数量的控制...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多雨潮湿地区常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研究旨在明确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孢子囊飞散的影响,确定孢子囊飞散与病情变化之间关系,揭示避雨栽培对病菌数量的控制作用,推测避雨栽培下霜霉病的初侵染来源,为葡萄霜霉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生长季7—9月份,分别对沈阳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小区内葡萄霜霉病发病情况进行定株定枝系统调查,统计得到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应用SPSS19.0中回归曲线估计程序构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模型,获得能描述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发病动态的模型参数,并推导2种栽培模式下霜霉病流行时期和流行速率。通过对田间小区内的孢子囊飞散进行定期监测,对比不同栽培模式下孢子囊飞散时间动态差异,探索关键流行时期内病害流行速率与捕孢量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孢子囊水平、垂直方向飞散的影响,明确关键流行时期内孢子囊的主要来源和孢子囊飞散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避雨和露地栽培下葡萄霜霉病的季节流行曲线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典型的S形曲线。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露地和避雨栽培下病害流行时期:指数增长期分别为7月5—23日和8月18—30日,逻辑斯蒂增长期分别为7月23日至8月19日和8月30日至9月17日,衰退期分别为8月19日至葡萄生育末期和9月17日至葡萄生育末期。露地栽培下整个生长季孢子囊飞散表现为多峰曲线,当日降雨对孢子囊飞散有显著的冲刷作用。沈阳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下孢子囊飞散盛期分别为7—8月和8—9月。避雨栽培可明显降低空中孢子囊数量,从而减少孢子囊与避雨设施内葡萄叶片的接触概率,达到降低菌源基数的作用。避雨设施边行最早捕获孢子囊,且数量最多,随着逐渐向中心靠近,首次捕孢时间逐渐推迟,数量逐渐降低。葡萄叶幕对于孢子囊水平方向的飞散具有显著的阻隔效应。不同栽培模式下均以接近地面处的捕孢量最大,且随着高度增加,捕孢量逐渐减少。避雨设施对于接近棚顶处的孢子囊飞散有着显著的遮蔽作用。【结论】避雨栽培可推迟葡萄霜霉病始发时间和首次捕孢时间,缩短病害流行过程和孢子囊飞散周期,显著降低病害流行程度和孢子囊飞散数量。孢子囊飞散受到葡萄叶幕和避雨设施显著的阻隔效应。避雨栽培下葡萄霜霉病的初侵染主要为本地露地栽培下葡萄霜霉病病株上的病斑产生的孢子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菌 避雨栽培 孢子囊飞散 时空动态
下载PDF
六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朱书生 袁善奎 +3 位作者 范洁茹 王岩 刘敏 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用Calco fluor荧光染色和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胞形成、菌丝扩展、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 用Calco fluor荧光染色和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胞形成、菌丝扩展、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在0.07~5.98μg/mL和0.10~3.50μg/mL之间,而对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休止孢形成没有抑制作用;霜脲氰对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1.10和0.002μg/mL,对其他阶段无明显的抑制效果;腈嘧菌酯对休止孢萌发、菌丝扩展和孢囊梗产生无影响,对游动孢子释放、芽管伸长和附着胞形成的EC50值分别为0.018、0.008和0.010μg/mL;代森锰锌对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2.40、2.88和1.53μg/mL;甲霜灵对该菌的整个发育期均没有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供试菌株对甲霜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发育阶段 交互抗性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保存方法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艳菊 秦智伟 +3 位作者 周秀艳 徐生军 苏亚非 蔡宁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8-441,共4页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 M.A.Curtis)Rostovzev,the causal agent of cucumber downy mildew,is an obligate parasitic fungus.Up to now it can not be preserved on culture medium.In this study,the sporangia of P...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 M.A.Curtis)Rostovzev,the causal agent of cucumber downy mildew,is an obligate parasitic fungus.Up to now it can not be preserved on culture medium.In this study,the sporangia of P.cubensis were preserved in protective substances of 10% dimethyl sulfoxide plus 5% skim milk,10% dimethyl sulfoxide plus 10% skim milk,sterilized water and leaves in vitro,and stored at-20℃,-70℃,and preliminary freezing at-20℃ for 24 h prior to-70℃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orangia preserved in 10% dimethyl sulfoxide plus 5% skim milk,preliminary freezing at-20℃ for 24 h prior to-70℃ were still highly pathogenic after 12 months preservation.The percentage of germination of sporangia,incidence and disease index were 46%,50.0% and 40.0 respectively 9 d after inoculation.This method solved the problem of P.cubensis pre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菌 保存方法 霜霉病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若干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石延霞 李宝聚 刘学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研究了温、湿度条件对黄瓜霜霉病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35℃最适宜黄瓜霜霉病的发生,15/35℃的交替温度变化最有利于霜霉病菌的侵染,但35℃以上的高温对霜霉病菌具有杀伤作用;2h的湿度条件就足以引起侵染,一旦侵入寄主,环境湿度... 研究了温、湿度条件对黄瓜霜霉病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35℃最适宜黄瓜霜霉病的发生,15/35℃的交替温度变化最有利于霜霉病菌的侵染,但35℃以上的高温对霜霉病菌具有杀伤作用;2h的湿度条件就足以引起侵染,一旦侵入寄主,环境湿度条件对病害的发展影响不大.-20℃低温冷冻保存10个月和干燥放置7d的霜霉菌种仍具致病力.发病的黄瓜叶片可以连续产生孢子囊,但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产生孢子囊量逐渐减少.活体叶片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孢子囊量比离体叶片大,且显症天数与叶片单位面积产生孢囊量呈抛物线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霉病菌 温度 湿度 产孢潜能
下载PDF
葡萄霜霉病菌拮抗放线菌PY-1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梁春浩 臧超群 +4 位作者 安福涛 刘长远 白元俊 于舒怡 刘丽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1-929,共9页
为探讨暗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atratus PY-1液体摇瓶发酵条件,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抑制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PY-1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 为探讨暗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atratus PY-1液体摇瓶发酵条件,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抑制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PY-1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PY-1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50 g/L、葡萄糖5 g/L、蛋白胨5 g/L、氯化铵5 g/L、氯化钠0.5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5 d、初始p H 7.0、250 m L三角瓶装液量90 m L、接种量体积分数5%、摇床转速180 r/min。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PY-1发酵液抑菌率达到99.26%,抑菌能力提高8.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放线 发酵条件优化 正交试验 葡萄霜霉病菌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烯肟菌酯敏感基线的建立及其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岩 冯明鸣 +1 位作者 朱书生 刘西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29,共5页
为研究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及室内抗药性风险,采用叶碟保湿法测定了52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EC50(抑制中浓度)差异较小,平均EC50为(0.0101±0.0031)μg/mL。黄瓜霜霉病菌对烯... 为研究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及室内抗药性风险,采用叶碟保湿法测定了52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EC50(抑制中浓度)差异较小,平均EC50为(0.0101±0.0031)μg/mL。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这些病菌均为烯肟菌酯野生敏感菌株,因此可以采用其平均EC如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室内药剂驯化和紫外线诱变试验,获得了10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不同抗性水平的突变体,其EC50为1~5μg/mL,抗性指数为80~500倍,抗药性稳定,致病力、适合度、竞争力与亲本菌株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或优于亲本菌株。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表明,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具有较高的抗药性风险,预示田间自然情况下抗药性菌株可能形成优势菌群而导致药剂防治失败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烯肟 敏感基线 抗药性风险
下载PDF
霜霉病菌对葡萄细胞壁水解酶的诱导作用与寄主抗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9
作者 史娟 胡景江 +2 位作者 王红玲 满丽梅 张永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4,共3页
葡萄霜霉病菌能诱导葡萄叶片几丁质酶和 β- 1 ,3-葡聚糖酶的积累 ,但 2种酶在积累的速度上和幅度上 ,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有显著的差异。与感病品种乍娜、红提相比 ,抗病品种赤霞珠 2种酶活性不仅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 。
关键词 葡萄 霜霉病菌 几丁质酶 Β-1 3-葡聚糖酶 抗病性 细胞壁 水解酶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其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崔继敏 杨晓津 +7 位作者 赵建江 王文桥 孟润杰 闫磊 韩秀英 马志强 张金林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6-503,共8页
为建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评估其抗性风险,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未使用过羧酸酰胺类(CAAs)药剂地区的69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对黄瓜霜霉病菌抗双... 为建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评估其抗性风险,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未使用过羧酸酰胺类(CAAs)药剂地区的69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对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突变体的获得方法及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9株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平均EC50值为(0.358±0.144)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其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药剂驯化的方法未获得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而通过紫外诱导的方法获得了6个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5.74~22.96倍之间,突变频率为1.09×10^-7,适合度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且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双炔酰菌胺与甲霜灵、嘧菌酯、霜脲氰、氟吡菌胺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与烯酰吗啉之间有交互抗性关系。据此推测黄瓜霜霉病茵对双炔酰茵胺的抗性风险为低到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双炔酰 敏感性 紫外线诱变 抗性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与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席亚东 向运佳 +5 位作者 韩帅 张河庆 吴婕 李洪浩 刘波微 陈国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09-1714,共6页
科学利用抗性品种及抗性基因是控制黄瓜霜霉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文章对黄瓜霜霉病菌及其抗病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总结了黄瓜霜霉病菌的侵染和流行规律,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不同学者在接种和抗霜霉病性鉴定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论... 科学利用抗性品种及抗性基因是控制黄瓜霜霉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文章对黄瓜霜霉病菌及其抗病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总结了黄瓜霜霉病菌的侵染和流行规律,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不同学者在接种和抗霜霉病性鉴定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论述了抗病基因定位的主流方法和最新技术,指出控制霜霉病抗病基因目前尚存在单基因、多基因的不同结论。提出今后应加强轻简化和标准化的抗病性鉴定方法研究,明确霜霉病抗性基因,筛选和创制出更多、更优异的抗性品种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抗性鉴定 抗性基因 基因定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温度对黄瓜霜霉病菌产孢及孢子囊萌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虞皓 何自福 +2 位作者 方羽生 林思琪 吕燕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7-58,共2页
引起广东黄瓜霜霉病的古巴假霜霉菌,在饱和湿度下,5~40℃均能产生孢子囊,且产生的孢子囊也能萌发,但不同温度下其产孢率和萌发率有明显差异,其中产孢最适温度为15~20℃,孢子囊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
关键词 温度 黄瓜 霜霉病菌 产孢性 孢子囊萌发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抗氟吗啉菌株的适合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书生 王岩 +4 位作者 刘鹏飞 袁善奎 刘西莉 姜辉 刘亮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2-538,共7页
采用离体叶盘法和活体植株法,测定了从田间分离获得的对氟吗啉具有抗药性的黄瓜霜霉病菌菌株和通过室内紫 外线诱变获得的对氟吗啉及对照药剂烯酰吗啉和嘧菌酯产生抗药性的突变菌株的生存适合度。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诱导 获得的氟吗啉和... 采用离体叶盘法和活体植株法,测定了从田间分离获得的对氟吗啉具有抗药性的黄瓜霜霉病菌菌株和通过室内紫 外线诱变获得的对氟吗啉及对照药剂烯酰吗啉和嘧菌酯产生抗药性的突变菌株的生存适合度。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诱导 获得的氟吗啉和烯酰吗啉抗药性突变菌株的适合度明显低于敏感菌株和嘧菌酯抗药性突变体及田产氟吗啉抗药性菌株, 主要表现在菌株的侵染率、产孢能力和致病力的减弱。室内获得的氟吗啉和烯酰吗啉抗药性突变体和敏感菌株混合接种、 继代培养后,其抗药菌株的检出率在混合群体中逐渐降低,其中抗性突变体FR4和敏感菌株以2:8的比例混合接种、培养 7代后,其无性后代中检测不到抗药性菌株的存在,表明室内氟吗啉抗药性突变体竞争力弱于敏感菌株;而田间氟吗啉抗药 性菌株和室内嘧菌酯抗药性突变体则表现出和敏感菌株相似或更强的竞争力,预示田间自然情况下抗药性菌株存在着可 能形成优势菌群而导致药剂防治失败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剂抗药性 适合度 竞争力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岩 冯明鸣 +1 位作者 刘西莉 司乃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10-1816,共7页
【目的】研究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明确建立敏感性基线的生物测定方法。【方法】本研究以专性寄生菌黄瓜霜霉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凹玻片法和叶碟保湿法,测定了该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 【目的】研究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明确建立敏感性基线的生物测定方法。【方法】本研究以专性寄生菌黄瓜霜霉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凹玻片法和叶碟保湿法,测定了该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菌休止孢的萌发没有影响,对黄瓜霜霉病菌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芽管伸长、菌丝扩展、孢囊梗形成及孢子囊产生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芽管伸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游动孢子释放和芽管伸长EC50值分别为0.0250和0.0037μg·ml-1;并且当烯肟菌酯浓度为0.05μg·ml-1时能使游动孢子消解,抑制休止孢的形成;当药剂浓度为5μg·ml-1时,对病斑的扩展和孢子囊产生抑制率分别达到60.41%和92.10%,且对孢囊梗的产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综合考虑试验方法的可操作性和稳定、准确性,推荐使用叶碟保湿法测定烯肟菌酯对菌丝扩展的EC50,用以建立敏感基线并进行田间抗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肟 黄瓜霜霉病菌 发育阶段 敏感性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致病作用与两种细胞壁降解酶关系初探 被引量:20
15
作者 石延霞 李宝聚 刘学敏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5-466,共2页
从黄瓜发生霜霉病的叶片中提取到两种细胞壁降解酶 :羧甲基纤维素酶 (Cx)和 β -葡萄糖苷酶 ,二者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菌 致病作用 细胞壁降解酶 羧甲基纤维素酶 β-葡萄糖苷酶 侵染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敏感性及其抗药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岩 冯明鸣 +1 位作者 刘鹏飞 刘西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11-112,共2页
烯肟菌酯(enostrobilurin)是沈阳化工研究院 1997年开发的国内第一个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药剂杀菌谱广、活性高,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由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已申... 烯肟菌酯(enostrobilurin)是沈阳化工研究院 1997年开发的国内第一个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药剂杀菌谱广、活性高,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由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已申请中国(CN1191670)、美国、日本及欧洲专利, 2002年完成农药临时登记,登记的靶标对象为黄瓜霜霉病菌。我国目前尚无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敏感性及其抗药性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突变体 突变型 抗药性突变 抗药性风险 出发 原始 药剂处理 敏感性
下载PDF
生防菌株SY286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效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臧超群 赵奎华 +3 位作者 刘长远 梁春浩 刘丽 于舒怡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研究了生防细菌SY286菌株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Y286菌株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等抑菌代谢产物;SY286的发酵液成分可导致葡萄霜霉病菌菌丝及孢子囊出现皱缩、破裂等现象;SY286振荡培养3d,抑... 研究了生防细菌SY286菌株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Y286菌株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等抑菌代谢产物;SY286的发酵液成分可导致葡萄霜霉病菌菌丝及孢子囊出现皱缩、破裂等现象;SY286振荡培养3d,抑菌效果最大,达93.18%;60%的硫酸铵饱和度下提取的抑菌粗提蛋白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效果可达7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286 葡萄霜霉病菌 代谢产物 胞外蛋白 效果
下载PDF
不同寄主来源的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测定及孢子囊大小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晓庆 孔祥久 +4 位作者 孔繁芳 刘薇薇 王玉倩 王忠跃 张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8-182,214,共6页
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主栽葡萄品种‘红地球’、‘巨峰’及‘赤霞珠’上的12份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病原菌对感病葡萄品种‘奥迪亚无核’叶片的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其中... 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主栽葡萄品种‘红地球’、‘巨峰’及‘赤霞珠’上的12份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病原菌对感病葡萄品种‘奥迪亚无核’叶片的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及‘红地球’来源的病原菌致病性较强,明显大于‘赤霞珠’来源的病原菌致病力;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菌孢子囊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赤霞珠’来源的病原菌孢子囊明显大于‘巨峰’及‘红地球’来源的霜霉病菌孢子囊。上述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寄主的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菌 致病力 孢子囊大小
下载PDF
葡萄霜霉病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秦文韬 黄晓庆 +2 位作者 孔繁芳 王忠跃 张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2,108,共5页
通过对已测序和已报道的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Berket Curtis)Ber.et de Toni]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型2(cytochrome c oxidaseⅡ,cox2)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设计合成了一对用于P.viticola的检测引物FPv/R-Pv。利用该... 通过对已测序和已报道的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Berket Curtis)Ber.et de Toni]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型2(cytochrome c oxidaseⅡ,cox2)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设计合成了一对用于P.viticola的检测引物FPv/R-Pv。利用该引物对包括P.viticola在内的30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包括15种Plasmopara属真菌、8种葡萄常见致病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验证引物F-Pv/R-Pv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引物特异性强,仅P.viticola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的PCR扩增产物呈现一条600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参照菌株及阴性对照均无任何条带;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检测法可以检测出3.3pg/μL水平的P.viticola基因组DNA;应用该方法对来自全国不同葡萄产区的不同品种的78份葡萄霜霉病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法适用范围广,且检测准确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菌 COX2 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下载PDF
太原市郊区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检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鑫 赵晓军 周建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2-154,共3页
对太原市郊区黄瓜主要种植区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来自于8个不同地区的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均为100%。在检测的27个菌株中有2个中抗菌株,12个高抗菌株,13个特高抗菌株,无敏感菌株。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甲霜灵 抗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