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偏振薄膜对露天石质文物进行保护 被引量:2
1
作者 孟振庭 王君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2-395,共4页
基于强光照射常常会加剧露天文物风化、胀裂、酸、碱、盐腐蚀等化学损害和物理损害 ,提出了一种利用双层偏振片消光原理 ,给露天石质文物敷贴偏振薄膜的方法 ,这样可以减少和避免强烈的阳光对露天石质文物的损害 。
关键词 露天石质文物 偏振光 偏振片 偏振薄膜 文物保护 消光原理
下载PDF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海英 李强 +1 位作者 张秉坚 胡瑜兰 《石材》 2020年第8期18-23,47,共7页
由于常年暴露在日晒雨淋中,露天石质文物更容易受到风化影响,其中生物是最主要的破坏因素之一,尤其在我国南方温暖潮湿地区。在各种生物中,苔藓是引起露天石质文物生物腐蚀的关键类群,它主要以假根钻入的物理作用和有机酸腐蚀的化学作... 由于常年暴露在日晒雨淋中,露天石质文物更容易受到风化影响,其中生物是最主要的破坏因素之一,尤其在我国南方温暖潮湿地区。在各种生物中,苔藓是引起露天石质文物生物腐蚀的关键类群,它主要以假根钻入的物理作用和有机酸腐蚀的化学作用侵蚀石质文物。这种侵蚀会改变岩石成分,降低石材表面强度,另外还有助于其它生物的入侵,从而造成进一步的破坏。但是,当其他环境因素,例如暴晒、暴雨和酸雨等对石质文物造成快速破坏时,苔藓的覆盖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研究是文物保护和建筑保护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其中一些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思路和新技术,希望能够为绿色、环保、经济、可持续地防治和处理石质文物表面的苔藓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石质文物 苔藓植物 认知 防治技术
下载PDF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防护材料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泽远 颜明俊 章豪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8期24-26,57,共4页
我国拥有大量的石质文物遗产,它们承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然而,这些文物一般分布在野外,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正遭受较为严重的腐蚀风化。本文首先简单讨论了露天石质文物的危害因素和防护原则,然后重点探讨了三类石质文物表面防... 我国拥有大量的石质文物遗产,它们承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然而,这些文物一般分布在野外,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正遭受较为严重的腐蚀风化。本文首先简单讨论了露天石质文物的危害因素和防护原则,然后重点探讨了三类石质文物表面防护材料(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新型仿生材料),最后对石质文物表面防护材料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石质文物 文物保护 危害机理 防护材料 仿生材料
下载PDF
露天碑刻类文物保护和展示方法探究
4
作者 许轶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8期22-25,共4页
碑刻是对中国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文化的记录,也是对古代文法技艺及书法艺术的展示,可以将其看作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露天碑刻类文物本身处于室外环境下,因受自然环境风化以及人为扰动的影响,容易出现损坏,保护难度较大,文物... 碑刻是对中国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文化的记录,也是对古代文法技艺及书法艺术的展示,可以将其看作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露天碑刻类文物本身处于室外环境下,因受自然环境风化以及人为扰动的影响,容易出现损坏,保护难度较大,文物展示的效果也相对较差。文章从露天碑刻类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出发,结合苏州文庙四大平定碑的保存现状,对露天碑刻类文物保护与展示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碑刻类文物 保护 展示
下载PDF
重庆地区露天石刻早期封护材料老化产物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柯曾波 杨小刚 +3 位作者 叶琳 黄悦 邢惠萍 金普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29-3234,共6页
重庆市市委会办公大楼旧址前有一组露天存放的清代砂岩石狮子,表面覆盖着黑色硬壳状物质,发生大面积脱落,起翘和卷曲。为了揭示黑色硬壳状结构组成,研究其形成过程及对文物产生的影响,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 重庆市市委会办公大楼旧址前有一组露天存放的清代砂岩石狮子,表面覆盖着黑色硬壳状物质,发生大面积脱落,起翘和卷曲。为了揭示黑色硬壳状结构组成,研究其形成过程及对文物产生的影响,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黑色硬壳及文物表层砂岩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黑色硬壳断面Mapping元素分布图显示其分为底漆层,中间层和表层,系石刻早期封护层的老化产物;中间层含有立德粉(硫化锌和硫酸钡),黑色外观源于表层中含铅颜料(铅白)变色形成黑色硫化铅及树脂碳化所致;红外光谱与光电子能谱显示出黑色硬壳中含有强的羟基(—OH)特征峰,说明封护层中有机物老化后形成了大量羟基,从而增强了自身亲水性,造成易吸水溶胀与干燥收缩情况,导致大面积脱落,起翘和卷曲现象;黑色硬壳起翘和卷曲部位与下层石刻表面之间形成了易于积水的微空隙,能够聚集雨水中的有害物质,造成石刻表层岩石发生腐蚀,例如黑色硬壳背面及下层岩石表面中高含量硬石膏(CaSO4),经生水化作用后转化为石膏(CaSO4·2H2O),发生体积膨胀造成岩石表面松动和酥粉。因此,当露天文物表面上封护层已老化时,及时地进行清除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文物 石质文物 砂岩 风化 封护层 硫化铅 硫酸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