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露湿漆斑菌胆红素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友勋 马富英 +3 位作者 熊征 颜克亮 吴航军 张晓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露湿漆斑菌产生的胆红素氧化酶粗酶液通过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dex G-100纯化,得到纯化152.54倍胆红素氧化酶,得率19.14%;用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活性电泳证实该单一蛋白质组分为胆红素氧化酶,SDS-PAGE证明该酶... 露湿漆斑菌产生的胆红素氧化酶粗酶液通过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dex G-100纯化,得到纯化152.54倍胆红素氧化酶,得率19.14%;用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活性电泳证实该单一蛋白质组分为胆红素氧化酶,SDS-PAGE证明该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000。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以胆红素为底物时最适pH值为7.5,而以ABTS为底物时最适pH值为4,该酶在pH 3-8之间都能够检测到酶活。以胆红素为底物,胆红素氧化酶的Km值和Vmax分别为552.06μmol/L和38.91μmol/(L.min);而以ABTSA为底物,胆红素氧化酶的Km值和Vmax分别为631.84μmol/L和12.79μmol/(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湿漆斑菌 胆红素氧化酶 纯化 性质
下载PDF
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威振 谭国慧 +4 位作者 潘清灵 李浩华 严寒静 谭毓治 章卫民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 Myrothecium roridum)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 Myrothecium roridum)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啤酒甾醇(1)、麦角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吡咯烷酮(3)、大黄酚(4)、尿嘧啶核苷(5)。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露湿漆斑菌 内生真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露湿漆斑菌胆红素氧化酶的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彬彬 赵晓瑜 +1 位作者 杨茂华 乔环宇 《邢台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8-120,共3页
通过胆红素平板溶圈活性实验和聚丙烯酰胺活性电泳鉴定出露湿漆斑菌(MTR)为产胆红素氧化酶的菌株,通过活化菌种、摸索最佳发酵条件和加入诱导剂等方法来提高酶活,通过回收电泳、SDS-PAGE和等电聚焦初步分析得知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 通过胆红素平板溶圈活性实验和聚丙烯酰胺活性电泳鉴定出露湿漆斑菌(MTR)为产胆红素氧化酶的菌株,通过活化菌种、摸索最佳发酵条件和加入诱导剂等方法来提高酶活,通过回收电泳、SDS-PAGE和等电聚焦初步分析得知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为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湿漆斑菌 胆红素氧化酶(BOD) 聚丙烯酰胺电泳
下载PDF
印度大豆不同株龄接种露湿漆斑菌所致病害的产量损失估计 被引量:2
4
作者 Sriv.,SK 赵云芬 《植物医生》 1998年第1期42-42,共1页
印度大豆不同株龄接种露湿漆斑菌所致病害的产量损失估计S.K.Srivastava等印度的大豆(Glycinemax(L.)Meril)种植面积约为360万公顷,产量为280吨,因此是一种很重要的油料作物,在该类作物中... 印度大豆不同株龄接种露湿漆斑菌所致病害的产量损失估计S.K.Srivastava等印度的大豆(Glycinemax(L.)Meril)种植面积约为360万公顷,产量为280吨,因此是一种很重要的油料作物,在该类作物中名列第三。侵染大豆的众多病原物可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露湿漆斑菌 病害 产量损失
下载PDF
漆斑菌发酵产胆红素氧化酶及其对酸性靛蓝脱色的研究
5
作者 刘友勋 黄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9-651,共3页
[目的]提高漆斑菌(Myrothecium sp.IMER1)产胆红素氧化酶产量,并研究其酶液对酸性靛蓝脱色性能。[方法]筛选合适的产酶培养基,研究外加碳源、温度、pH值等条件对产酶量的影响。提取粗酶液并对酸性靛蓝进行了脱色研究,用紫外-可见分光... [目的]提高漆斑菌(Myrothecium sp.IMER1)产胆红素氧化酶产量,并研究其酶液对酸性靛蓝脱色性能。[方法]筛选合适的产酶培养基,研究外加碳源、温度、pH值等条件对产酶量的影响。提取粗酶液并对酸性靛蓝进行了脱色研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其在200~800 nm波长的变化。[结果]漆斑菌在PD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且产酶量最大;当以PDB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时,葡萄糖是其产酶的最适外加碳源,该菌最适产酶的温度和pH值分别是28℃和7.0。该酶在2 h内对酸性靛蓝脱色率可达到82%,酸性靛蓝降解液的扫描光谱图证实了染料分子的结构受到了破坏。[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胆红素氧化酶产量提供了试验依据,证实了该酶在印染废水的脱色净化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氧化酶 露湿漆斑菌 酸性靛蓝 脱色
下载PDF
稗草生防菌BC-1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健 李美 +2 位作者 高兴祥 房锋 董连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4-171,共8页
为了能够获得低毒且高效的生物除草剂,本研究以苹果园感病稗草为材料,从中分离得到菌株BC-1,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后,确认该菌株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菌株BC-1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和PS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 为了能够获得低毒且高效的生物除草剂,本研究以苹果园感病稗草为材料,从中分离得到菌株BC-1,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后,确认该菌株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菌株BC-1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和PS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最适生长pH值为6-7;光照强度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室内生防试验表明,该菌株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稗草生防效果最佳,接菌21d后稗草发病率为100%,鲜重防效达93.7%;对马唐、狗尾草、播娘蒿和反枝苋的生防效果相对较差,鲜重抑制率仅为33.7%,28.3%,-3.2%,16.8%。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该菌株的分生孢子液对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安全。综上所述,菌株BC-1有开发成商品化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生物学特性 露湿漆斑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番茄漆斑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活性筛选 被引量:4
7
作者 霍建飞 郝永娟 +4 位作者 杨秀荣 姚玉荣 孙淑琴 刘春艳 王万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6-1301,共6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在天津市植保所武清创新基地温室番茄上一种叶部病害,明确了引起该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方法】运用形态学与对病菌核糖体DNA的ITS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平皿法测定... 【目的】本文研究了在天津市植保所武清创新基地温室番茄上一种叶部病害,明确了引起该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方法】运用形态学与对病菌核糖体DNA的ITS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平皿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病菌的形态学特征与已报道的引起番茄漆斑病的病原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ro ridum的形态学特征相一致,病菌ITS区序列与M.roridum的ITS区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99%,进一步确定引起番茄叶斑病的病菌为露湿漆斑菌M.roridum。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41.7%氟吡菌酰胺SC、250g/L嘧菌酯SC、250g/L吡唑醚菌酯EC和80%多菌灵WP对该菌菌丝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0.094、0.781、1.041和1.396μg/mL。【结论】以上4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番茄漆斑病的有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漆斑 露湿漆斑菌 病原鉴定 药剂筛选
下载PDF
产胆红素氧化酶菌种筛选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淑贤 苏风岩 +7 位作者 王竹 李维光 张惠文 王显明 刘学成 宋风茹 罗军 苏跃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6-19,共4页
选出一株产胆红素氧化酶的菌种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r oriclum,简称MTR89—403。此菌产酶最适培养基:40—80%的马铃薯浸出液100ml、葡萄糖1g,pH6.0。培养条件:500ml三角瓶装100ml培养基,在27℃、200rpm旋转摇床培养84h,得到的最高... 选出一株产胆红素氧化酶的菌种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r oriclum,简称MTR89—403。此菌产酶最适培养基:40—80%的马铃薯浸出液100ml、葡萄糖1g,pH6.0。培养条件:500ml三角瓶装100ml培养基,在27℃、200rpm旋转摇床培养84h,得到的最高酶活为1300u/L,比活为12.3u/mg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氧化酶 露湿漆斑菌 种筛选
下载PDF
铁皮石斛圆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防菌筛选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梅蓉 陈兴全 +4 位作者 郑亚强 袁祖龙 李立雷 陈斌 李凡 《植物医生》 2020年第2期28-36,共9页
在云南普洱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铁皮石斛圆斑病发病率为30%左右.为探明引起铁皮石斛圆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对该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生防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铁皮石斛感病植株叶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依... 在云南普洱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铁皮石斛圆斑病发病率为30%左右.为探明引起铁皮石斛圆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对该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生防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铁皮石斛感病植株叶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依据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型检测,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鉴定确定病原菌分类地位;此外,采用对峙培养方法,进行生防菌的筛选.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圆斑病菌(编号YPE-SH9)的形态学特征与已报道的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相符合;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菌株YPESH9的rDNA-ITS与露湿漆斑菌(AJ301995,AJ302001)在同一个分支上,同源性达100%;铁皮石斛接种露湿漆斑菌后均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相同,说明铁皮石斛圆斑病是由露湿漆斑菌引起.对峙培养试验结果发现,分离自铁皮石斛的内生真菌YPESH-1,对露湿漆斑菌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明确YPESH-1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圆斑病 病原鉴定 露湿漆斑菌 生防
下载PDF
西葫芦根腐和茎基腐病新病原-露湿拟漆斑菌Paramyrothecium roridum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苏琴 文朝慧 +3 位作者 张广荣 白滨 荆卓琼 马忠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3-690,共8页
2013年12月,甘肃省白银市水川镇日光温室中的西葫芦发生了严重的根腐和茎基腐,部分棚室病株率达50%,从病根和病茎上分离得到拟漆斑菌属真菌3株,病株分出率27.3%。采用胚根和茎基部接种法测定了菌株FG-62对西葫芦的致病性:茎基部接种后27... 2013年12月,甘肃省白银市水川镇日光温室中的西葫芦发生了严重的根腐和茎基腐,部分棚室病株率达50%,从病根和病茎上分离得到拟漆斑菌属真菌3株,病株分出率27.3%。采用胚根和茎基部接种法测定了菌株FG-62对西葫芦的致病性:茎基部接种后27 d,植株开始出现凋萎;接种后40 d,两种接种法的西葫芦苗均呈现严重根腐和茎基腐症状,茎基部接种的西葫芦凋萎株率达30%;从病根和病茎上均可再分离出原接种菌。菌株FG-62在PDA平板上25℃培养14 d,产生大量墨绿色至黑色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无色至淡榄黑色,单胞,杆状或腰鼓状,两端钝圆,大小为(7.04~9.15)μm×(1.97~2.46)μm,聚集的分生孢子呈黑色。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菌株FG-62(GenBank登录号MK252098)的rDNA-ITS序列与露湿拟漆斑菌Paramyrothecium roridum分离物E-469(GenBank登录号KY582183.1)和CBS 357.89(源自模式材料,GenBank登录号NR_145077.1)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99.65%和96.83%。依据病原菌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将其鉴定为露湿拟漆斑菌P.roridum(Basionym:Myrothecium roridum)。这是露湿拟漆斑菌引起西葫芦根腐和茎基腐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根腐 茎基腐 湿漆斑
原文传递
文心兰叶片褐斑病病原物鉴定及生防菌筛选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培育 张婧 +3 位作者 张春柳 江胜滔 叶炜 郑世仲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79-182,共4页
通过组织分离法,运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于文心兰褐斑病的病原物进行鉴定,并测定不同生防菌剂对该菌的平板抑制效果,筛选生防菌.实验结果表明,露湿漆斑菌(TY31)可导致文心兰褐斑病;芽孢杆菌LV5与哈茨木霉菌HG可用于该菌的生... 通过组织分离法,运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于文心兰褐斑病的病原物进行鉴定,并测定不同生防菌剂对该菌的平板抑制效果,筛选生防菌.实验结果表明,露湿漆斑菌(TY31)可导致文心兰褐斑病;芽孢杆菌LV5与哈茨木霉菌HG可用于该菌的生物防治,芽孢杆菌LV5、哈茨木霉菌HG对病原物露湿漆斑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2.10%和7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兰 褐斑病 病原物 生防 露湿漆斑菌 芽孢杆 哈茨木霉
下载PDF
从进境美国苜蓿草中检出4种漆斑菌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瑞芳 王卫芳 +2 位作者 温庆秋 于璇 姜子德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文作者从广东口岸进境的美国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中检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查氏漆斑菌(Myrothecium lachastrae)、禾谷漆斑菌(Myrothecium gramineum)。在我国,至今尚未有... 本文作者从广东口岸进境的美国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中检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查氏漆斑菌(Myrothecium lachastrae)、禾谷漆斑菌(Myrothecium gramineum)。在我国,至今尚未有上述4种漆斑菌在苜蓿草的发生危害的记录。本文对上述4种漆斑菌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以期为口岸对进境苜蓿草漆斑菌的检疫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真 分类 露湿漆斑菌 疣孢漆斑 查氏漆斑 禾谷漆斑
原文传递
瑞典常春藤漆斑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贲海燕 李宝聚 +1 位作者 刘学敏 石延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3-558,共6页
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的方法对引起瑞典常春藤漆斑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PCR技术扩增病菌rDNA-ITS基因,获得一长度为523bp的DNA片段,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序列与GenBank已有的露湿漆斑菌序列的同源性... 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的方法对引起瑞典常春藤漆斑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PCR技术扩增病菌rDNA-ITS基因,获得一长度为523bp的DNA片段,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序列与GenBank已有的露湿漆斑菌序列的同源性达到了99%。综合两种方法鉴定结果,露湿漆斑菌是引起瑞典常春藤漆斑病的致病菌,露湿漆斑菌为该寄主上的真菌新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典常春藤 瑞典常春藤漆斑 露湿漆斑菌 ITS-rDNA测序
原文传递
山药漆腐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飞 刘红彦 +3 位作者 文艺 刘玉霞 高素霞 鲁传涛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2-978,共7页
在河南山药(Dioscorea opposita)主产品种‘铁棍山药’生产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田间发病株率为6.6%。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植株下部叶片,病斑圆形褐色,具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产生大量黑色孢子堆。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 在河南山药(Dioscorea opposita)主产品种‘铁棍山药’生产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田间发病株率为6.6%。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植株下部叶片,病斑圆形褐色,具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产生大量黑色孢子堆。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和柯赫氏法则验证。其分生孢子座碗状或浅盘状,分生孢子梗呈笤帚状分枝,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棒状产孢细胞;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棒形、长卵形或梨形,透明无色,不分隔,两端钝圆,大小为1.7~2.5μm×4.9~6.8μm。病原菌菌落白色绒毛状,产生大量墨绿色胶质状分生孢子团,呈环状排列。用ITS通用引物对病原菌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测序(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KY369166),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其与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的一致性达到99%,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露湿漆斑菌。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pH 5~10之间该菌生长良好,光暗(12 h/12 h)交替最有利于病原菌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为乳糖和丙氨酸,产孢的最适碳氮源为果糖和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漆腐叶斑病 露湿漆斑菌
原文传递
铁皮石斛轮纹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6
15
作者 沈伟东 赵玲琳 +3 位作者 王国荣 邱春英 王翔 楼兵干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6-892,共7页
为明确近年来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叶片及茎秆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轮纹病的病原菌及筛选其有效防治药剂,通过分离物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了11种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 为明确近年来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叶片及茎秆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轮纹病的病原菌及筛选其有效防治药剂,通过分离物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了11种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从铁皮石斛病样中分离到的菌株TPLW01在致病性试验中表现出的症状与其田间自然感病症状一致,证明菌株TPLW01为铁皮石斛轮纹病的致病菌。该病原菌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初期为白色、绒毛状,后期菌落上长出同心环状排列的暗绿色至黑色的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无色,圆柱形,有3~5轮分枝;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5.0~7.5μm×1.5~2.5μm;形态特征与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一致。该菌rDNA-ITS序列的Gen Bank登录号为MF939638,与露湿漆斑菌(登录号KX421205.1)同源性为100.0%,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露湿漆斑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 500倍液、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达到100.0%,表明这4种药剂可用于铁皮石斛轮纹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轮纹病 露湿漆斑菌 春雷霉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