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沈自征“渔阳三弄”的悲剧性
- 1
-
-
作者
李薇
-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87-91,共5页
-
文摘
明代剧作家沈自征的“渔阳三弄”,以简短的故事抒发作家深沉的感叹。其中有较强的悲剧性:在故事内容上,三部杂剧的主角都控诉世道黑白颠倒,其倾听对象也非“常人”,主角的思想不被时人所理解,苦闷难以申述;在人物形象上,作家有意选取主角悲惨人生经历进行创作,并突出配角与主角的对立;在语言风格上,杂剧中多处借鉴和化用前人语言,以抒发悲愤之情;在思想表达上,作家吸收前人作品经验又融入自己见解,使戏曲整体的悲愤情绪一以贯之。
-
关键词
沈自征
“渔阳三弄”
《霸亭秋》
《鞭歌妓》
《簪花髻》
-
Keywords
Shen Zizheng
“Yuyang San Nong”
“Bating Qiu”
“Whiping Song Lady”
“Hairpin and Flower Bun”
-
分类号
I237.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明清杂剧中的写心剧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许金榜
-
出处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3-64,57,共3页
-
文摘
中国戏曲是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的产物。与重摹仿的西方古典美学不同,中国古典美学把情作为艺术的核心,并认为情要通过不同于生活形态的形式活跃、能动地表现出来。《毛诗序》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话。“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可以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思想。它表明情要通过言、诗、歌、舞等形式来表现。这一美学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周艺术的发展,也形成了中国戏曲重视抒情美的特点。有许多戏曲作品并不重在情节的曲折和快速进展,而是常常创造充满诗情画意的场面和意境,常有大段的抒情歌唱,舞蹈身段、器乐伴奏也大都是为突出感情服务的。《惊梦》、《情探》
-
关键词
清杂剧
《毛诗序》
中国古典美学
戏曲作品
中国戏曲
舞蹈身段
霸亭秋
沈炯
扯淡歌
鞭歌妓
-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聊斋志异》与科举文化
被引量:7
- 3
-
-
作者
林骅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01年第3期25-35,共11页
-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戏曲家
戏剧家
蒲松龄
科举文化
作家
《聊斋》
策论
司文郎
女开科传
八股科举
于去恶
考弊司
《鼓掌绝尘》
科举考试
霸亭秋
《西游补》
小说
科举题材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