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的编制 被引量:6
1
作者 白洁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通过对青少年个体行为的研究来探讨青少年危险行为的构成要素。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等基础上,编制了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不同年级的初步常模,为青少年危险行为的评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 通过对青少年个体行为的研究来探讨青少年危险行为的构成要素。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等基础上,编制了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不同年级的初步常模,为青少年危险行为的评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危险行为 量表的编制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的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基于家庭风险的视角
2
作者 周嘉雯 王明怡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8-1341,共14页
新冠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激增,但随着生活逐渐恢复,其影响仍在持续。新冠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屏幕使用时间过长、身体活动骤减、久坐时间增加、饮食单一、饮食不规律、晚睡更晚起等方面,本文构... 新冠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激增,但随着生活逐渐恢复,其影响仍在持续。新冠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屏幕使用时间过长、身体活动骤减、久坐时间增加、饮食单一、饮食不规律、晚睡更晚起等方面,本文构建疫情背景下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家庭风险框架以解释健康危险行为变化的内在机制,这一框架结合生命史理论可为儿童青少年后疫情时代健康危险行为的持续提供解释。未来研究需长期追踪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展轨迹,并加强家庭风险、生命史理论与儿童青少年健康风险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为类似重大突发性事件、自然灾害等提供处理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的普遍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健康危险行为 儿童青少年 家庭风险 生命史理论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申红 陈兆红 季金杰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6期135-139,共5页
目的根据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共200例为训练集,选择本院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共50例为验证... 目的根据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共200例为训练集,选择本院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共50例为验证集,统计训练集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患者例数,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合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模型对验证集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风险实施评估,检验其预测效果。结果训练集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患者共46例,发生率为23.00%;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影响因素有抑郁程度、童年创伤/校园欺凌经历、存在睡眠障碍、同伴排斥/歧视、强冲动性、青少年生活事件中重度影响(P<0.05);结合回归分析拟合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回归方程,Hosmer-Lemeshow检验(H-L检验)显示,P=0.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为0.872~0.924,当最佳风险截断值达到48.39%时,模型灵敏度为0.827,特异度为0.884,约登指数为0.711;外部验证显示,模型准确预测值为84.0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92%、86.49%,Kappa系数值为0.604。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风险较高,且其发生危险因素复杂,研究构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风险,可实现对高危患者的有效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
4
作者 纪燕辉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7期3337-3339,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病人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105例青少年抑郁症病人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出现NSSI行为将病人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收集两组基础资料,先行单因...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病人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105例青少年抑郁症病人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出现NSSI行为将病人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收集两组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病人NSSI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5例病人共43例发生NSSI行为,发生率为40.95%(43/1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人病程、童年受到虐待、家庭功能、父母婚姻状况、近期发生重大应激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3年(OR=14.667)、童年受到虐待(OR=10.440)、家庭功能低水平(OR=8.116)、父母离异或再婚(OR=9.925)、近期发生重大应激事件(OR=10.913)为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病人NSSI行为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病人NSSI行为发生风险高,与病程≥3年、童年受到虐待、家庭功能低水平、父母离异或再婚、近期发生重大应激事件关系密切,还需加以重视,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保障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文炳龙 吴柳 +2 位作者 杨春娟 马青艳 高成阁 《西部医学》 2023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1例抑郁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收集贫血因子三项、血脂八项、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等生化指标,根据是否出现非自杀... 目的探讨影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1例抑郁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收集贫血因子三项、血脂八项、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等生化指标,根据是否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分为有自伤行为组(163例)和无自伤行为组(12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无自伤行为组比较,有自伤行为组患者伴有更多的创伤史及诱发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自伤行为组相比,有自伤行为组患者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自伤行为组患者HDL-C水平低于无自伤行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铁蛋白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OR=1.014,95%CI:1.004~1.025,P=0.006);HDL-C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OR=0.204,95%CI:0.995~1.027,P=0.011)。结论社会心理因素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铁蛋白、HDL-C有望成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住院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燕婷 韩柏 王彦芳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975-1980,共6页
目的探究住院抑郁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中重度青少年抑郁症病人120例,分为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29),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 目的探究住院抑郁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中重度青少年抑郁症病人120例,分为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29),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组(n=65),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组(n=26)。使用自制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病人的情绪状态;使用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期虐待问卷(CTQ)、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网络成瘾测试(IAT)评估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结果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SSI组、SA组抑郁、焦虑的得分逐渐增高,SA组HAMD与HAMA得分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27.6±4.54)分比(22.83±4.80)分;(20.3±4.14)分比(17.21±4.60)分,均P<0.05];NSSI组和SA组CTQ总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神经质、精神质、ASLEC总分、人际关系、受惩罚、IAT得分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SSI组及SA组内外向及SES得分显著低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37.33±3.10)分比(35.98±2.34)分比(39.70±3.37)分;22.00(18.50,24.00)分比17.50(15.00,22.00)分比26.00(23.00,29.50)分,均P<0.001)];SA组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其他、IAT得分高于NSSI组[(9.00(8.00,10.25)分比8.00(7.00,9.00)分;14.50(13.00,17.00)分比13.00(12.00,14.00)分;8.00(7.00,10.00)分比6.00(6.00,8.00)分;55.00(54.00,56.00)分比53.00(51.00,54.00)分,均P<0.001)];NSSI组学习压力得分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11.68±5.29)分比(8.72±5.33)分,P<0.05],以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质、IAT为NSSI的危险因素,SES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青少年抑郁症病人NSSI行为的患病率较高,精神质、网络成瘾是自伤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自尊的程度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精神质 网络成瘾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因素调查分析
7
作者 义捷 柳红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97-0100,共4页
分析导致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进行两组分组:对照组(未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共38例)、观察组(已出现... 分析导致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进行两组分组:对照组(未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共38例)、观察组(已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共2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既往史、心理状况等,比较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学习压力大、经历校园凌霸、家庭关系、单亲家庭、合并焦虑、抑郁症程度、经历童年虐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学习压力大、曾经历校园凌霸、家庭关系较差、单亲家庭、合并焦虑、重度抑郁症、曾经历童年虐待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学习压力大、合并焦虑、重度抑郁症、单亲家庭、家庭关系不和、校园凌霸、童年虐待等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临床在实施干预时要从上述方面了解、疏导,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况,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危险因素 重度抑郁症
下载PDF
体育运动对宁夏南部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张皓 哈瑾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当前社会全方位的高速发展,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受到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变化。青少年在成长以及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除学习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外,健康发展这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现代社...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当前社会全方位的高速发展,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受到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变化。青少年在成长以及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除学习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外,健康发展这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好与坏的影响,特别是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极易受到影响,再加上青春期,青少年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容易引起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如吸烟、饮酒、故意伤害、自残等。这些行为不仅危害了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健康,也相应地影响到家庭的安宁以及学校、社会的和谐。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发育和成长的重要阶段,但是一些不良的、危害健康的行为,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较大,引导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寻找自我价值,是改变青少年学生心态的一种有效方式。自我价值和心态是改变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关键。当前,关于西部贫困地区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及其对策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而宁夏南部地区是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值得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宁夏南部地区 青少年 健康危险行为 对策
下载PDF
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68
9
作者 王孟成 蚁金瑶 +4 位作者 蔡琳 胡牡丽 王瑜萍 朱熊兆 姚树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目的:编制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前期实证研究结果,确定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6个维度。在长沙、苏州、成都和银川四地以班级为单位,共调查普通中学初一至高三的学生5755名(其... 目的:编制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前期实证研究结果,确定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6个维度。在长沙、苏州、成都和银川四地以班级为单位,共调查普通中学初一至高三的学生5755名(其中男生2997名);另外方便抽取长沙附近3所特训学校学生323名[平均年龄(15±2)岁,男生256名]。采用Zuckerman-Kuhlman人格量表(ZKPQ)中的冲动感觉寻求(ISS)和攻击敌意(AH)两个分量表以及Barratt冲动量表(BIS)作为效标。从普通中学学生样本中,分别抽取329人和347人间隔4周和8周后进行重测。结果:通过项目分析确定38个条目,每个分量表5~10个。除健康妥协行为的Cronbachα系数为0.40外,其他5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均在0.75以上。全量表及各分量表间隔4周和8周的重测系数分别在0.55~0.80和0.53~0.76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二阶单因子模型的各拟合指标分别为S-Bχ2=3933.23,df=623,NNFI=0.88,CFI=0.89,RM SEA(90%CI)=0.029(0.029,0.031)。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显示攻击暴力、破坏纪律和吸烟饮酒得分与效标间的相关系数在0.06~0.43之间,而无保护性行为、自杀自残和健康妥协与效标间的相关系数在-0.06~0.27之间。特训学校学生在所有6个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普通中学学生(Cohen's d值在0.67至2.88之间)。结论:本研究编制的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包含38个条目测查6个方面的危险行为,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相关危险行为 问题行为 青少年 信效度 问卷编制
下载PDF
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 被引量:51
10
作者 孙莉 朱鸿斌 +3 位作者 张成云 李俊康 赵萍 唐明钢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为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0405名城市大、中学生,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中学生中,偏食率为38.5%~40.0%;过去1周每天吃甜...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为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0405名城市大、中学生,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中学生中,偏食率为38.5%~40.0%;过去1周每天吃甜食1次以上者有22.2%-35.4%,每天吃早餐者仅11.7%~12.8%,每天喝1杯以上牛奶者仅4.7%~6.4%;过去30d进行减肥者有27.6%~29.0%;过去1周经常参加运动者仅24.8%~50.8%,每天看电视2h以上者有35.6%~42.4%.每天做课外作业4h以上者有12.1%~21.3%;过去30d内骑车违规发生率为39.0%~46.8%;过去1a严重受伤发生率为35.7%~53.9%,斗殴发生率为15.2%~42.0%,学习压力重报告率为21.5%~31.0%,抑郁报告率为18.5%~22.4%,离家出走意念报告率为23.0%~38.7%,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8.8%~27.5%;过去30d目前吸烟率为12.6%~25.2%.目前饮酒率为26.1%~48.0%;10.8%~13.1%的人曾使用过镇静催眠药物;网络成穗者有9.6%~12.6%;高中和大学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8%和18.9%,各种健康危险行为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差异大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较为普遍,学校应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行为 饮食习惯 创伤和损伤 青少年
下载PDF
中国青少年骑车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被引量:35
11
作者 陈天娇 季成叶 +2 位作者 星一 胡佩瑾 宋逸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骑车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关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全国18省市初一~大四学生共205438名,进行“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自填。分析相关报告率,检验差异。结果骑车违... 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骑车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关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全国18省市初一~大四学生共205438名,进行“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自填。分析相关报告率,检验差异。结果骑车违规行为的报告率为44.8%。骑车各相关危险行为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相互追逐打闹、骑车逆行、骑车带人和闯红灯乱穿马路的报告率分别为11.4%,5.5%,11.2%,15.4%,31.2%和12.2%。骑车带人是最常见的危险行为。各项危险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基本随年级升高而降低;核心家庭儿童的各项危险行为报告率较低;不同经济水平的城市,报告高发的危险行为不同。结论青少年骑车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发生与个体、家庭、社会等因素有关,应根据各自特点,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外机动车 危险行为 青少年 中国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 被引量:37
12
作者 王智雄 刘靖 +3 位作者 李雪 边云 林晨 刘彦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0-305,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方法:纳入符合ICD-10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78例,以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43例。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评定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同...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方法:纳入符合ICD-10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78例,以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43例。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评定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同时抑郁症组被试家长完成AHRBI父母版(AHRBI-P)评定。结果:抑郁症组的AHRBI总分、破坏纪律和自杀自伤行为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抑郁症组AHRBI总分、攻击暴力、破坏纪律和自杀自伤行为因子分均高于AHRBI-P相应评分(均P<0.05)。AHRBI自杀自伤行为因子分女性高于男性,AHRBI-P攻击暴力和破坏纪律行为因子分女性均低于男性(均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多于正常青少年,并存在性别差异。父母可能低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健康相关危险行为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全国10~15岁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情况调查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巧玲 孙菲 +3 位作者 李君 严杰 关鹏 景汇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4-996,1002,共4页
目的了解10-15岁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情况,以期为纠正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习惯及教育部门和家庭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检验分析、处理数据,并用STATA软件和SPSS软件... 目的了解10-15岁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情况,以期为纠正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习惯及教育部门和家庭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检验分析、处理数据,并用STATA软件和SPSS软件实现。结果除了出入舞厅,喝酒及抽烟,居住地为城市和乡村的儿童青少年的其他危险行为人数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好朋友喝酒、抽烟和有早恋行为的青少年更容易有上述行为(P〈0.001)。结论处于青春期的儿童青少年容易在同伴影响下养成各种习惯,也就是存在“同伴效应”;卫生、教育部门应针对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不同地区的青少年制定相关政策,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健康危险行为 早期干预
下载PDF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慧 周娱菁 +6 位作者 刘靖 李雪 杨文 齐军慧 何书平 田野 刘静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3-368,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年龄13~18岁,同时纳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对照180例...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年龄13~18岁,同时纳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对照180例,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评定。分别对AHRBI量表各因子分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精神分裂症患者各维度危险行为的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AHRBI总分和健康妥协行为、破坏纪律行为、无保护性行为、自杀自伤行为、吸烟饮酒行为5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如总分,51.5(0,130)vs.47(38,7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与健康妥协行为因子、破坏纪律行为因子、无保护性行为因子、自杀自伤行为因子关联(均P〈0.05);破坏纪律行为是攻击与暴力行为(OR=1.57,95%CI:1.13~2.19)、无保护性行为(OR=1.32,95%CI:1.08~1.61)的危险因素,吸烟与饮酒行为是健康妥协行为(OR=2.79,95%CI:1.01~8.33)、无保护性行为(OR=1.83,95%CI:1.29~2.58)的危险因素,攻击与暴力行为是自杀自伤行为(OR=1.39,95%CI:1.15~1.68)的危险因素,抗精神病药物是自杀自伤行为(OR=0.12,95%CI:0.14~0.95)的保护因素,急性发病次数是吸烟饮酒行为(OR=0.95,95%CI:0.90~0.99)的保护因素,无保护性行为是吸烟饮酒行为(OR=2.38,95%CI:1.11~5.13)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多于正常青少年,各危险行为间有一定关联。抗精神病药物是自杀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急性发病次数是吸烟饮酒行为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健康相关危险行为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危险行为调查 被引量:39
15
作者 石晓燕 余小鸣 +4 位作者 段春明 王嘉 游新 高素红 李游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为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结构式问卷调查547名校外青少年,所得资料采用Epi Data3.1录入,SPSS 11.5统计分析。结果82.4...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为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结构式问卷调查547名校外青少年,所得资料采用Epi Data3.1录入,SPSS 11.5统计分析。结果82.4%的校外青少年知道艾滋病是性病。仅有22.0%的人了解国家规定的8种性病;仅有11.5%的调查对象能完全答对UNGASS指标中的5项指标;仅有32.6%的校外青少年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HIV),有将近50%的人认为与感染者共餐会感染HIV;有8.9%的校外青少年回应"曾发生过性行为"。结论校外青少年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严重不足,危险行为较高,在控制艾滋病工作中应特别关注校外青少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青少年 艾滋病 危险行为
下载PDF
上海市青浦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被引量:18
16
作者 冯秀英 黄耀峰 +1 位作者 付玉美 李燕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0-241,共2页
目的了解青浦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学校健康教育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2 584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健康危险行为在该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94.3%的青少年至少存在1种健康危险行为。在各种危... 目的了解青浦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学校健康教育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2 584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健康危险行为在该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94.3%的青少年至少存在1种健康危险行为。在各种危险因素中,吸烟率为19.23%,饮酒率为50.08%,有15.02%的学生考虑过自杀。大多数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职校和中专学生高于高中学生,并有随年级升高而上升的趋势。结论应加强健康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整体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行为 自杀 横断面研究 青少年
下载PDF
流出地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霄 朱广荣 +1 位作者 季成叶 王真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9-374,共6页
目的:了解流出地15~24岁未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对此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县某所劳务培训和输出机构所有15~24岁未婚校外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以理性行为理论... 目的:了解流出地15~24岁未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对此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县某所劳务培训和输出机构所有15~24岁未婚校外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设计结构式问卷,匿名,在调查员的指导下填写后当场装入信封回收。共收回问卷1 800份,有效问卷1 712份。利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流出地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为18.0%,其中过去3个月中性行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占27.3%,有多性伴者占30.8%,有过商业性行为者占31.0%,有过使用毒品经历占9.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25.1%;同伴环境较差;(2)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与艾滋病知识得分、性关系中能谈论安全套相关;发生多性伴行为与年龄、朋友中有多性伴者、对多性伴的态度、主观规范相关;发生商业性行为与艾滋病知识得分、家庭住址、朋友中有发生商业性行为、主观规范、商业性行为意向相关;静脉吸毒与年龄、艾滋病知识得分、朋友吸毒、主观规范、吸毒意向相关;(3)理性行为理论框架中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对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发生影响较大。结论:流出地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关知识和应对不良的伙伴压力的能力,应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外出打工前期是对校外青少年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的"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危险行为 青少年 流动人口 危险因素
下载PDF
555例危险行为高危青少年的心理干预:来自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的效果对照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微 江光荣 +5 位作者 陈佳 贺金波 朱旭 鲍远纯 陶甜 鲁艳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本研究对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危人群进行结构化的个体与团体心理干预,评估两种干预的即时效果和六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等量表对16所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初步筛查和咨询师面询,最终555名高危被试参与了本研... 本研究对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危人群进行结构化的个体与团体心理干预,评估两种干预的即时效果和六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等量表对16所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初步筛查和咨询师面询,最终555名高危被试参与了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个体干预组被试的危险行为水平、心理健康以及抑郁和焦虑情绪均获得显著改善,并且6个月的预后效果依然明显,而接受团辅干预组仅在抑郁指标上有所改善,在危险行为评分、焦虑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均没有明显的改善。研究认为,对危险行为易感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应以经过良好设计的个体心理干预为主、团体干预为辅的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行为高危青少年 个体辅导 团体辅导
下载PDF
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浅析 被引量:65
19
作者 彭宁宁 罗春燕 +2 位作者 朱蔚 周月芳 高根娣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163-167,共5页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 [方法] 2002年4-6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105所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一、高一学生9 246名,进行知、信、行(KAP)问卷调查。 [结果] 1周内学生中步行乱穿马路、骑车违反交...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 [方法] 2002年4-6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105所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一、高一学生9 246名,进行知、信、行(KAP)问卷调查。 [结果] 1周内学生中步行乱穿马路、骑车违反交通规则、乘车不系安全带和1年内打架、到非泳区游泳等危险行为发生率分别为40.7%、48.4%、42.0%、17.7%和9.8%;19.0%的学生在过去的1年中曾感到非常悲伤和无望并持续2周以上;13.2%的学生在过去的1年中曾想过自杀,5.1%的学生制订过自杀计划,1.2%的学生在过去的1年中曾有自杀行为;5.0%的学生目前吸烟,4.9%的学生在13周岁前就吸过1整支香烟。1.3%的学生经常吸烟;17.8%的学生近期饮酒;4。4%的学生承认曾经服用可引起依赖的药物。0.9%的学生承认对服用的药物有依赖;在1周的饮食中有44.6%的学生不能做到每天喝1杯牛奶.有42.0%的学生不能做到平均每天吃2次以上蔬菜,有25%以上的学生每天喝1杯以上含糖饮料;不能保证每天体育锻炼1 h的学生有69.6%;中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比例为49.3%。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为18.5%,高中阶段学生曾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2.3%。各项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在不同地区、类别学校和性别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青少年 健康 危险行为 现状 分层整群抽样 调查方法
下载PDF
静安区2001与2004学年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亚文 周祖华 +2 位作者 何永频 刘洪雷 张泓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3-735,共3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报告率、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01和2004学年在静安区开展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4与2001学年比较:(1)饮食行为方面,报告率上升的有每天吃1... 目的了解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报告率、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01和2004学年在静安区开展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4与2001学年比较:(1)饮食行为方面,报告率上升的有每天吃1次及以上甜点、每天不喝或不足1杯牛奶或奶制品、为控制体重而节食24h或更长、为控制体重而吃减肥药;下降的有每天喝1次及以上饮料。(2)体育锻炼和涉水行为方面,上升的有每天活动不到1h。(3)道路交通行为方面,上升的有骑车时互相追逐打闹、骑车带人、行走时曾经乱穿马路;下降的有闯红灯。(4)校园暴力行为方面,上升的有感觉不安全而不上学;下降的有曾经与人打架。(5)心理状况方面,上升的有想过自杀、想过离家出走、尝试离家出走。(6)吸烟、饮酒等物质成瘾行为方面,上升的有尝试吸烟、抽完一整支烟、吸过烟、通常每天吸烟1支或以上、喝过酒、曾因喝酒太多而感到头晕;下降的有没有医生指导使用安定等镇静催眠类药物。(6)性行为和艾滋病知信行方面,上升的有学校有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下降的有看过色情制品。(7)2004学年监测存在有网络成瘾、校园暴力、性行为等危险行为。结论现阶段学校开展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工作是有效的,但学生在合理饮食行为、积极锻炼、心理健康、安全的道路交通等行为的形成还有待加强,校园网络成瘾、性行为和艾滋病的监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行为 对比研究 青少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