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观抑或忧郁?--青年叔本华《旅行日记》的哲学发生学解读
1
作者 卓洪峰 《德国哲学》 2024年第1期105-118,269,270,共16页
对叔本华早年《旅行日记》的流行解读认为,在旅途中的苦难见闻引发了他强烈的悲观情绪,因此《旅行日记》是其悲观主义思想的源头。然而,这种“悲观情绪论”的解读值得商榷。首先,旅行是对“世界之书”的阅读,这种直观世界的经验所带来... 对叔本华早年《旅行日记》的流行解读认为,在旅途中的苦难见闻引发了他强烈的悲观情绪,因此《旅行日记》是其悲观主义思想的源头。然而,这种“悲观情绪论”的解读值得商榷。首先,旅行是对“世界之书”的阅读,这种直观世界的经验所带来的是“持续的精神愉悦”,而非悲观情绪;其次,叔本华明确反对“悲观”,并自称“忧郁”,后者是由于旅行之后的其父自杀事件(1805年),而非旅途中的苦难见闻;最后,死亡问题所引发的“忧郁”并未发展为悲观心理主义的“抑郁”。相反,在青年叔本华对山巅体验的生存论阐释中,这种“忧郁”作为一种站立于山巅把人间视为泪谷的形而上学目光,呈现为一种具有哲学反思性的、内含希望维度的“天才的忧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叔本华 《旅行日记》 天才的忧郁 形而上学需求 直观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