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社会心态的境遇及理路
1
作者 薛玲艳 《文教资料》 2023年第1期79-81,共3页
青年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具创造力和最具生机活力的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无比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然比任何时候更呼吁青年接好时代的接力棒。然而,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青年社会心态变迁... 青年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具创造力和最具生机活力的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无比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然比任何时候更呼吁青年接好时代的接力棒。然而,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青年社会心态变迁尤其是青年网络行为的复杂性,使得共青团工作引领成效受到一定的挑战,亟须高校共青团厘清理论遵循,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加以改革,引领青年社会心态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青年社会心态 政治引领 改革
下载PDF
“丧文化”解读与青年社会心态透视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淑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4-98,共5页
“丧文化”的源流可追溯至2008年出现的“囧文化”。从“丧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丧文化”既不是青年亚文化的突变,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文化符号,而是青年社会心态的映射。“丧”是“丧文化”的显著风格,“丧”式文本和“丧”式表情包是... “丧文化”的源流可追溯至2008年出现的“囧文化”。从“丧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丧文化”既不是青年亚文化的突变,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文化符号,而是青年社会心态的映射。“丧”是“丧文化”的显著风格,“丧”式文本和“丧”式表情包是“丧文化”表达的主要载体,而反转、重构和篡改则是“丧文化”的主要建构方式。“丧文化”折射出的青年社会心态主要表现为中国式焦虑、消极悲观、仪式抵抗、自我赋能和自我反讽。尽管“丧文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但“丧”式吐槽是青年群体一种表达与沟通的渠道,其建构了个人与社会的关联。因此,不应妖魔化“丧文化”,更不应给青年贴上“丧”的标签,而应辩证看待“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文化” 青年社会心态 消极悲观 自我反讽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话语维度的青年社会心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润峰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3-17,共5页
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心态,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视角去解读近十年的网络流行语所折射的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可以看出当代青年群体通过语言表达的过度泛化、负面语义的淡化以及大量的含混表达等,来实现身份认同的构建和自... 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心态,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视角去解读近十年的网络流行语所折射的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可以看出当代青年群体通过语言表达的过度泛化、负面语义的淡化以及大量的含混表达等,来实现身份认同的构建和自我价值的表达,功利性的幻想和述说式的排遣是其虚拟释放的两条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青年社会心态 身份认同 自我价值
下载PDF
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的特征、影响因素及积极社会心态培育
4
作者 冯娜 孙祎 +1 位作者 周亮 胡维芳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9-104,共6页
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文化背景和时空环境下形成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对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对青年的社会心态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个人与社会层面提出培育青年积极社会心... 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文化背景和时空环境下形成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对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对青年的社会心态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个人与社会层面提出培育青年积极社会心态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心态 青年社会心态特征 社会心态培育
下载PDF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中心化”:认知、行动与结构——基于“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2009—2021)”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郑雯 陈李伟 桂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207,共9页
依托“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2009—2021)”基于监督型机器学习(SVM)的大数据分析,探索青年亚文化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网络文化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网络亚文化在青年群体内部形成更加统一的认知框架;在外部行动中更加主动地冲击主流文... 依托“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2009—2021)”基于监督型机器学习(SVM)的大数据分析,探索青年亚文化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网络文化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网络亚文化在青年群体内部形成更加统一的认知框架;在外部行动中更加主动地冲击主流文化,论争性、对抗性增强;其参与者具有较为集中的身份指征、相对稳定的群体结构,构成了中国网络青年亚文化以教育程度聚类的独特景观。认知一致性、行动对抗性和结构聚集性推动网络青年亚文化不断“中心化”,推动网络文化结构整体转型,在“心灵港湾”和“赛博战场”的龃龉中与主流文化持续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网络亚文化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 监督型机器学习(SVM) 大数据分析
下载PDF
“丧文化”现象背后的青年消极社会心态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消解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东坡 徐钰祯 《新东方》 2023年第3期38-43,共6页
“丧文化”现象背后暗含的社会心态问题是社会系统性问题在青年人中的具体体现。“丧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分支,其之所以形成本质上是消极社会心态滥觞的结果。消极社会心态悲观的情感特征形成了“丧文化”的语言风格、同质效应催生... “丧文化”现象背后暗含的社会心态问题是社会系统性问题在青年人中的具体体现。“丧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分支,其之所以形成本质上是消极社会心态滥觞的结果。消极社会心态悲观的情感特征形成了“丧文化”的语言风格、同质效应催生了“丧文化”群体、极化影响形成了以“丧”为特征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点,凸显了青年人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期形成的亚健康心理状态。“丧文化”现象背后的青年社会心态问题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是因为群体性焦虑感加剧、对社会公平感和信任感感知减弱以及成就感和幸福感降低。通过深入分析“丧文化”现象流行的实质以及凸显的社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有助于消解青年人在高强度压力下形成的“丧情绪”和负面心态,对于塑造青年人积极社会心态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文化 青年社会心态 治理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