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粹”与“杂色”的变奏——重读《青春万岁》 被引量:6
1
作者 金理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3-207,共15页
《青春万岁》的复杂性,需要置放到作家创作整体流程和文学史背景中予以细读和落实。围绕作品主人公杨蔷云及两大核心情节——阅读革命与蔷云游春,可以发现文本内外“纯粹”与“杂色”的变奏。变奏与越轨的笔致,首先彰显出审美结构的意义... 《青春万岁》的复杂性,需要置放到作家创作整体流程和文学史背景中予以细读和落实。围绕作品主人公杨蔷云及两大核心情节——阅读革命与蔷云游春,可以发现文本内外“纯粹”与“杂色”的变奏。变奏与越轨的笔致,首先彰显出审美结构的意义,这是历史形势、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学文本之间重要的调节力量;其次提示历史过程中动态而细微的变化与可能性,丰富我们对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认知;再次呈现文学史上青春想象的辩证性:在接受社会训导的同时释放出潜在的、不可驯服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 越轨 青春想象
原文传递
还我少年,再造中华——百年来中华文学中的“少年中国叙事”鸟瞰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德威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126,共6页
将笔触延伸到中国近现代史中,循着历史的踪迹,"少年中国"的由来以及"少年"与"中国"这两个词汇之间的内在精神、历史关联得以梳理出来。"少年"作为初入世事的生命群体,其在青春懵懂和爆发期中... 将笔触延伸到中国近现代史中,循着历史的踪迹,"少年中国"的由来以及"少年"与"中国"这两个词汇之间的内在精神、历史关联得以梳理出来。"少年"作为初入世事的生命群体,其在青春懵懂和爆发期中对理想、教育、婚恋、精神、心理诸多方面所做出的现实选择,其实负载着深厚的文明、革命、启蒙等深刻涵义,也暗合着"少年中国"的沉睡与觉醒、衰落或兴盛。从"五四"至当下,"少年"作为作家想象现代、叙述中国的叙述策略,铺展开了文学的精美图卷。从这一视角出发,读者能够以更加从容、开阔的视阈触摸《少年中国》系列丛书中十五位当代作家的文本,感知他们年少时代的书写,潜入中国少年的真实生活,期待、寻找蓬勃待发的少年"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中国” 现当代叙事文学 青春想象 梁启超 中华复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