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若尔盖湿地青海沙蜥红原亚种线粒体ND4-tRNA^(leu)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莉
郭宪光
王跃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研究了青海沙蜥红原亚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分布于四川若尔盖辖曼(XM)、红原(HY)和甘肃玛曲(MQ)这3个地理单元7个居群的ND4-tRNAleu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72个序列比对得到785bp的片断,含变异位点7个,定义...
研究了青海沙蜥红原亚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分布于四川若尔盖辖曼(XM)、红原(HY)和甘肃玛曲(MQ)这3个地理单元7个居群的ND4-tRNAleu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72个序列比对得到785bp的片断,含变异位点7个,定义了9种单倍型。结果显示7个居群总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低(0.00231±0.00016),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806±0.024);就单个居群而言,MQa、MQb、XMb的遗传多样性低,XMc相对较高。各居群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小(0.001—0.005),最大遗传距离出现在MQa和XMa之间,XM单元各居群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但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3个单元间出现了显著差异(P<0.0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理单元间,占62.61%。除MQ单元形成一支,单倍型网络图没有显示出单倍型和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XM各居群以及HY混杂在一起。XM单元单倍型的不配对分布(Mismatch distribution)为明显左移的单峰,同时Fu’sFstest得到负值(Fs=-2.21937),这都暗示XM单元可能经历了近期种群扩张,这是其单倍型多样性较高和核苷酸多样性较低的原因。MQ单元遗传多样性低而与其他单元显著分化,推测与黄河在若尔盖玛曲之间贯通有关。近期沼泽的形成对XMb的隔离时间短,使得其遗传多样性低但还不足以形成大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
遗传多样性
序列变异
若尔盖湿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的骨骼系统解剖及分类意义探讨
被引量:
4
2
作者
熊晔
王跃招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1-238,共8页
采用透明骨骼染色法,观测到了青海沙蜥红原亚种雌体比较完整的骨骼系统,为沙蜥属的分类及演化提供骨骼方面的资料。其特征是高颅型头骨,眼窝完整;颈椎8枚,躯椎13枚,荐椎2枚,尾椎多于21枚。我们第1次详细描述了眶间隔,鼻甲软骨,耳柱骨软...
采用透明骨骼染色法,观测到了青海沙蜥红原亚种雌体比较完整的骨骼系统,为沙蜥属的分类及演化提供骨骼方面的资料。其特征是高颅型头骨,眼窝完整;颈椎8枚,躯椎13枚,荐椎2枚,尾椎多于21枚。我们第1次详细描述了眶间隔,鼻甲软骨,耳柱骨软骨部分等结构,并且在硬骨系统中也对以往的沙蜥骨骼系统有所补充:在前肢肱骨与尺骨间的韧带内,存在1块小骨,这块骨对应于后肢髌骨的位置,我们暂时称之为肘骨。在前肢腕骨与掌骨的腹面,有1块平面方形的骨骼,位于连接腕骨与各掌骨的韧带中间,我们暂时称之为垫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
骨骼解剖
肘骨
垫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成体腹部和尾尖腹面色斑两性异形与季节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万宏富
齐银
+1 位作者
郭宪光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8,F0002,共6页
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高寒生境中的青海沙蜥红原亚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成体腹部和尾尖腹面色斑的两性异形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份(繁殖季节),雄性腹部色斑显著大于雌性(t41,7...
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高寒生境中的青海沙蜥红原亚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成体腹部和尾尖腹面色斑的两性异形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份(繁殖季节),雄性腹部色斑显著大于雌性(t41,74=-2.309,P=0.023),而尾尖腹面色斑在两性间差异不显著(Z=-0.939,P=0.347)。雄性在非繁殖季节(4月初)腹部色斑显著大于繁殖季节(5月份)(t38,41=5.312,P<0.000),而尾尖腹面色斑在4、5月间无显著变化(t38,41=-1.734,P=0.087)。成体腹部色斑大小与体重(r=-0.07,P=0.39,n=154)和肥满度(r=-0.05,P=0.53,n=154)无显著相关性,尾尖腹面色斑与体重(r=0.09,P=0.27,n=154)和肥满度(r=0.1,P=0.24,n=154)也无显著相关性。气象资料表明若尔盖4月份气温低于5月份,推测雄性青海沙蜥红原亚种腹部色斑大小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对温度适应的结果,而雄性尾尖腹面色斑大小随季节无显著变化,推测该特征可能与环境变化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
两性异形
腹部色斑
尾尖色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若尔盖湿地青海沙蜥红原亚种线粒体ND4-tRNA^(leu)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莉
郭宪光
王跃招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252)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2005DKA2140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CIB-2007-LYQY-Q01)
文摘
研究了青海沙蜥红原亚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分布于四川若尔盖辖曼(XM)、红原(HY)和甘肃玛曲(MQ)这3个地理单元7个居群的ND4-tRNAleu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72个序列比对得到785bp的片断,含变异位点7个,定义了9种单倍型。结果显示7个居群总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低(0.00231±0.00016),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806±0.024);就单个居群而言,MQa、MQb、XMb的遗传多样性低,XMc相对较高。各居群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小(0.001—0.005),最大遗传距离出现在MQa和XMa之间,XM单元各居群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但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3个单元间出现了显著差异(P<0.0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理单元间,占62.61%。除MQ单元形成一支,单倍型网络图没有显示出单倍型和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XM各居群以及HY混杂在一起。XM单元单倍型的不配对分布(Mismatch distribution)为明显左移的单峰,同时Fu’sFstest得到负值(Fs=-2.21937),这都暗示XM单元可能经历了近期种群扩张,这是其单倍型多样性较高和核苷酸多样性较低的原因。MQ单元遗传多样性低而与其他单元显著分化,推测与黄河在若尔盖玛曲之间贯通有关。近期沼泽的形成对XMb的隔离时间短,使得其遗传多样性低但还不足以形成大的遗传差异。
关键词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
遗传多样性
序列变异
若尔盖湿地
Keywords
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
Genetic diversity
Sequence variation
Zoige Wetland
分类号
Q953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的骨骼系统解剖及分类意义探讨
被引量:
4
2
作者
熊晔
王跃招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出处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1-23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252
3007009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SCX2-1-09)资助项目.
文摘
采用透明骨骼染色法,观测到了青海沙蜥红原亚种雌体比较完整的骨骼系统,为沙蜥属的分类及演化提供骨骼方面的资料。其特征是高颅型头骨,眼窝完整;颈椎8枚,躯椎13枚,荐椎2枚,尾椎多于21枚。我们第1次详细描述了眶间隔,鼻甲软骨,耳柱骨软骨部分等结构,并且在硬骨系统中也对以往的沙蜥骨骼系统有所补充:在前肢肱骨与尺骨间的韧带内,存在1块小骨,这块骨对应于后肢髌骨的位置,我们暂时称之为肘骨。在前肢腕骨与掌骨的腹面,有1块平面方形的骨骼,位于连接腕骨与各掌骨的韧带中间,我们暂时称之为垫骨。
关键词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
骨骼解剖
肘骨
垫骨
Keywords
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 skelecton, like-patella, cushiony
分类号
Q954.5 [生物学—动物学]
Q959.6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成体腹部和尾尖腹面色斑两性异形与季节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万宏富
齐银
郭宪光
王跃招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8,F000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0252
30700062)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博士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项目(KSCX2-YW-Z-005)
文摘
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高寒生境中的青海沙蜥红原亚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成体腹部和尾尖腹面色斑的两性异形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份(繁殖季节),雄性腹部色斑显著大于雌性(t41,74=-2.309,P=0.023),而尾尖腹面色斑在两性间差异不显著(Z=-0.939,P=0.347)。雄性在非繁殖季节(4月初)腹部色斑显著大于繁殖季节(5月份)(t38,41=5.312,P<0.000),而尾尖腹面色斑在4、5月间无显著变化(t38,41=-1.734,P=0.087)。成体腹部色斑大小与体重(r=-0.07,P=0.39,n=154)和肥满度(r=-0.05,P=0.53,n=154)无显著相关性,尾尖腹面色斑与体重(r=0.09,P=0.27,n=154)和肥满度(r=0.1,P=0.24,n=154)也无显著相关性。气象资料表明若尔盖4月份气温低于5月份,推测雄性青海沙蜥红原亚种腹部色斑大小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对温度适应的结果,而雄性尾尖腹面色斑大小随季节无显著变化,推测该特征可能与环境变化关系不大。
关键词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
两性异形
腹部色斑
尾尖色斑
Keywords
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
sexual dimorphism
belly patch
tail-tip badge
分类号
Q954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若尔盖湿地青海沙蜥红原亚种线粒体ND4-tRNA^(leu)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刘莉
郭宪光
王跃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的骨骼系统解剖及分类意义探讨
熊晔
王跃招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成体腹部和尾尖腹面色斑两性异形与季节变化的初步研究
万宏富
齐银
郭宪光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