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对青海祁连山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戴升 保广裕 +6 位作者 祁贵明 马占良 白文蓉 余迪 冯晓莉 杨延华 时盛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3-1066,共14页
利用青海祁连山区极端气候要素和青海湖、哈拉湖及主要河流的水文资料,研究表明:冷夜日数(10%)呈显著减少趋势,暖夜日数(90%)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大风日数显著减少;年降水量21世纪初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并发生突变,降水量增加幅度中西段大于... 利用青海祁连山区极端气候要素和青海湖、哈拉湖及主要河流的水文资料,研究表明:冷夜日数(10%)呈显著减少趋势,暖夜日数(90%)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大风日数显著减少;年降水量21世纪初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并发生突变,降水量增加幅度中西段大于东段;≥5 mm、≥10 mm、≥25 mm年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进入21世纪后更为明显,而≥0.1 mm年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与湖泊水位、河流流量变化呈负相关,大风天气的减少,可以缓解湖面和土壤因蒸发而导致的水分损失,对植被的改善可增加径流的产生,流入湖泊的流量增加;降水量与湖泊水位、河流流量呈正相关,受21世纪降水量增加的影响青海湖水位逐年上升,共上升1.67 m,达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水位,中西部主要河流流量近几年也达到最大值,而东段流量增加不明显;祁连山区≥5 mm、≥10 mm、≥25 mm年平均降水量与湖泊、河流流量变化呈正相关,各量级年降水量对湖泊水位、河流流量的增加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大风 河流 暖夜日数 青海湖水位 流量 青海祁连山
下载PDF
青海祁连山地区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夏霖 杨奇森 +1 位作者 相雨 冯祚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5-303,共9页
根据 2 0 0 1~ 2 0 0 2年对青海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的考察 ,结合历史资料对青海祁连山及临近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分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兽类分布信息对该地区进行聚类 ,用物种分布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分析该地区兽类区系特点... 根据 2 0 0 1~ 2 0 0 2年对青海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的考察 ,结合历史资料对青海祁连山及临近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分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兽类分布信息对该地区进行聚类 ,用物种分布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分析该地区兽类区系特点。结果表明 :湟水河谷兽类区系特殊 ;祁连山中部与青海湖北岸山地的区系成分近似 ;祁连山西部与其它区域区系差异明显 ;柴达木盆地东部与祁连山中部相近 ,而与柴达木盆地中、西部相区别。本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与植被关系密切 ,充分体现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的特点。本区特有种类比较缺乏 ,在不同生境交错带具有各种成分混杂和相互渗透的现象 ,既包含了东部黄土高原和东南湿润地区的区系成分 ,又不乏典型的青藏高原种类 ,同时还与蒙新区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体现出祁连山地区在兽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动物地理方面的边缘效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祁连山地区 兽类 分布格局 动物地理学
下载PDF
青海祁连山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劼 王成 +2 位作者 多日杰 陈保印 周玉碧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7年第6期15-20,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收集对青海祁连山地区自然植被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将该地区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13个植被型和74个群系,并对各个群系的分布进行了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祁连山地区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经度地带性... 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收集对青海祁连山地区自然植被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将该地区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13个植被型和74个群系,并对各个群系的分布进行了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祁连山地区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且强烈地受到坡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祁连山地区 植被类型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修复项目组织实施模式——以青海祁连山生态修复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宁 彭小红 张茜雯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青海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以下简称"青海祁连山重大工程")是我国重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的第一批国家重大示范工程项目。在分析青海祁连山重大工程项目类型和构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重大项目4个方... 青海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以下简称"青海祁连山重大工程")是我国重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的第一批国家重大示范工程项目。在分析青海祁连山重大工程项目类型和构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重大项目4个方面的特点,重点阐述了青海祁连山重大工程近3年实践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6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经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6个方面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个方面的完善优化对策建议,为后续继续开展二期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和环保类重大项目组织管理提供决策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祁连山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与修复 重大工程项目 组织实施
下载PDF
青海祁连山地区四川绢蝶的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
5
作者 包正云 刘泽华 霍晓杰 《青海草业》 2010年第1期36-38,共3页
2009年6月至9月对青海祁连山地区四川绢蝶种群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绢蝶繁殖期为每年6~8月;卵产在枯萎的禾本科植物的根基部,离地面的距离约3~4cm,每日产卵5~10颗,卵大小(直径)为1mm,卵呈乳白色。不同的繁殖年间... 2009年6月至9月对青海祁连山地区四川绢蝶种群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绢蝶繁殖期为每年6~8月;卵产在枯萎的禾本科植物的根基部,离地面的距离约3~4cm,每日产卵5~10颗,卵大小(直径)为1mm,卵呈乳白色。不同的繁殖年间,青海祁连山地区绢蝶的数量和分布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食物资源、物种间的竞争、气候和人为干扰(放牧)等对绢蝶繁殖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祁连山地区 绢蝶 繁殖生态 交配 产卵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祁连山青海云杉森林土壤质量评价
6
作者 周欣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270-272,共3页
为了探究祁连山青海云杉森林土壤质量情况,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分析了祁连山青海云杉森林土壤质量各项指标的均值与变化范围。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最小数据集筛选出5个指标,计算得到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平均值为0.583,评价结果表... 为了探究祁连山青海云杉森林土壤质量情况,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分析了祁连山青海云杉森林土壤质量各项指标的均值与变化范围。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最小数据集筛选出5个指标,计算得到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平均值为0.583,评价结果表明祁连山青海云杉森林土壤质量以低水平和较低水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青海云杉森林 土壤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评估及分析
7
作者 张颖 李晓格 +2 位作者 孟娜 韩子烨 杜乐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8-54,共7页
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对人类福祉有重要的影响,运用InVEST产水量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进行了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1)草地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对人类福祉有重要的影响,运用InVEST产水量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进行了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1)草地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草地水文调节价值量为31.29亿元,占水文调节总价值的60.06%。(2)林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其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明显,2020年的水文调节价值为7.25亿元,占水文调节总价值的13.92%。(3)2010—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实物量是增加的,年均增长2.24%,价值量年均增加约0.97%,价值量年均增长幅度小于实物量,主要是由部分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下降引起的。(4)预测可知,203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实物量、价值量较2020年均有所增加,实物量增加4.90亿t,价值量增加3.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 生态系统服务 水文调节价值 价值评估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青海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文化服务价值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颖 张彩南 《环境保护》 CSSCI 2019年第14期56-60,共5页
本文在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框架的基础上,对青海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对当地居民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支付卡法得到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进而通过总体支付意愿均值估计... 本文在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框架的基础上,对青海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对当地居民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支付卡法得到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进而通过总体支付意愿均值估计得到青海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生态旅游与游憩以及审美)价值。通过对几类价值的分析,建议青海祁连山国家公园应注重体现祁连山特色开发,在管理中应侧重提升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的美学价值,将其建设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国家公园示范区和生态文化的示范点,并加强对美学服务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服务 条件价值 国家公园 支付意愿 青海祁连山
下载PDF
青海省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工程中水资源监测的研究探讨
9
作者 王淑芝 《中国标准化》 2018年第24期148-149,共2页
祁连山脉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在我国的二级阶梯山,也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青海省和甘肃省的分界地段,是维系我国高原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通常是为河西走廊、河湟地区等提供淡水,也孕育了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域的... 祁连山脉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在我国的二级阶梯山,也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青海省和甘肃省的分界地段,是维系我国高原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通常是为河西走廊、河湟地区等提供淡水,也孕育了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域的绿岛。由于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也给西北地区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青海祁连山生态治理工程水资源的监测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祁连山 生态治理 水资源监测 措施
下载PDF
浅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少数民族生活领域的生态文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卜静 姜英 龚文婷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98-102,共5页
针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少数民族生活领域的生态文化实例进行描述,介绍了其住宅、饮食、丧葬、服饰等方面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探讨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生态保护作用。指出了深入挖掘和发扬少数民族生态... 针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少数民族生活领域的生态文化实例进行描述,介绍了其住宅、饮食、丧葬、服饰等方面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探讨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生态保护作用。指出了深入挖掘和发扬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必要性和对建设青海“生态文化高地”的重要性。提出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发展中需要在充分探究和继承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转换,实现人与自然的新平衡,充分发挥其在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 少数民族 生活领域 生态文化
下载PDF
青海省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雪英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9年第8期0089-0089,共1页
本文就青海省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对其发展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 青海祁连山 省级自然保护区 发展
下载PDF
地理国情支撑下的祁连山生态状况精细化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敏 乔占明 +2 位作者 赖锋 熊增连 李征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3-220,共8页
针对我国祁连山区的生态对当地社会经济及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的重大意义与及时、精准地掌握该地区生态状况的需求,该文以地理国情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影像和行业专题数据,以30 m栅格为单元对青海祁连山区2014—2020年生态状况进行精细... 针对我国祁连山区的生态对当地社会经济及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的重大意义与及时、精准地掌握该地区生态状况的需求,该文以地理国情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影像和行业专题数据,以30 m栅格为单元对青海祁连山区2014—2020年生态状况进行精细化空间化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祁连山地区整体生态状况以“良”为主,80%以上区域生态状况为“一般”以上,仅在气候环境恶劣、不适宜动植物生存的高海拔山峰附近及植被覆盖较低、污染较重的城镇区域为“差”或“较差”。2014—2020年,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受植被覆盖指数影响,生态状况指数(EI)先增后降,生态状况略微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祁连山 地理国情数据 生态状况指数 栅格化
原文传递
The status evaluation of 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 along the Chaida'er-Muli Railway in southern Qilian Mountains in northern Qingha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5
13
作者 CAO Wei SHENG Yu +3 位作者 CHOU Ya-ling WU Ji-chun LI Jing WANG Sheng-t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2期2124-2134,共11页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s major influence on 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permafrost environment along the Chaidaer-Muli Railway(simply,CMR) ba...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s major influence on 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permafrost environment along the Chaidaer-Muli Railway(simply,CMR) based on the press-state-response(PSR) framework.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al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subsystems,consisting of permafrost thermal stability,proneness to the freeze-thawing erosion and permafrost ecological fragility.Each subsystem considers its most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Catastrophe Progression Method(CPM) i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condition along the railway.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1) as far as the thermal stability is concerned,most sections along the CMR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rank Ⅲ(fair situation),and a few in Ⅱ(good situation) and Ⅳ(bad situation),respectively;(2) for the proneness tothe freeze-thawing erosion,the entire railway route falls largely in rank Ⅱ(good situation);(3) along the CMR,the ecological fragility of 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 is in rank Ⅱ(good situation),or slightly fragile;(4) overall,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s along the CMR are in rank Ⅲ(fair situation) or Ⅱcondition(good situation).In general,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 along the CMR is fair.It is mainly because a series of active measures of protecting permafrost were taken for stabilizing the CMR foundation soils.On the one hand,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minimize the influences that engineering activities have exerted o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on the other hand,the positive measures have made improvements to prevent 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 from deteri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frost environment Press-stateresponse framework Catastrophe theory Chaida'erMu Railway Environmental impa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