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波斯青花工艺对我国青花瓷发展的影响
1
作者 何勇 《陶瓷研究》 2019年第4期61-63,共3页
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釉下蓝彩瓷,它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釉下施彩技法,首先是1983年在江苏南京雨花台吴末晋初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青瓷釉下彩带盖盘口壶,绘画羽人、鸟兽仙草云气。这是目... 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釉下蓝彩瓷,它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釉下施彩技法,首先是1983年在江苏南京雨花台吴末晋初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青瓷釉下彩带盖盘口壶,绘画羽人、鸟兽仙草云气。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说明在三国时瓷匠们已掌握了釉下彩工艺技术。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为后来的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绘瓷的出现开了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隋代白瓷的烧制成功,唐朝建都长安(现为西安)为世界各国的交流中心之一,各国的经济、文化、工艺在此集合,唐早期唐三彩的出现,就是见证,这都为唐中期以后的唐青花烧制提供了条件。所以唐代青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时河南省的巩县窑就有原始青花制作。就现所得知的考古见证,青花瓷暂定在唐朝开始出现。1949年建国后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宋代青花也相继在浙江地区发现。之后元、明、清各代青花窑址在我国南方各省也都被发现,本文就以古波斯青花工艺对我国古代各地青花瓷产瓷区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工艺 产瓷区 发展
下载PDF
孔雀绿地青花鱼藻纹瓷器的演变与工艺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薛冰 《佛山陶瓷》 2021年第8期44-49,共6页
孔雀绿地青花是元代工匠创烧出来的新瓷类,明朝宣德时期,这一工艺达到顶峰。其具体生产过程是先在泥胎上用青花料画出纹饰,然后在图案上点涂透明釉,在窑炉内用还原气氛高温烘烧,之后再罩上一层以铜为呈色剂的孔雀绿釉,二次入窑中温焙烧... 孔雀绿地青花是元代工匠创烧出来的新瓷类,明朝宣德时期,这一工艺达到顶峰。其具体生产过程是先在泥胎上用青花料画出纹饰,然后在图案上点涂透明釉,在窑炉内用还原气氛高温烘烧,之后再罩上一层以铜为呈色剂的孔雀绿釉,二次入窑中温焙烧即成。烧成之后,在神秘的孔雀蓝釉中,靛蓝色的青花更显幽静深邃,给人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独特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绿釉 青花工艺 鱼藻纹 明代官窑 宣德
下载PDF
景德镇青花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9期122-123,共2页
景德镇青花瓷工艺包括成型工艺、装饰方法、烧制技术,每个环节都非常复杂,必须把握准确,才能制成高水平的青花瓷。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德镇青花瓷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在传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了新成型、贴花等制作工艺,加上气窖、... 景德镇青花瓷工艺包括成型工艺、装饰方法、烧制技术,每个环节都非常复杂,必须把握准确,才能制成高水平的青花瓷。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德镇青花瓷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在传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了新成型、贴花等制作工艺,加上气窖、电窖的使用,使青花瓷紧跟时代的脚步,实现了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青花工艺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对景德镇青花瓷工艺的反哺研究
4
作者 曾晶 袁早华 《陶瓷研究》 2020年第2期49-51,共3页
景德镇青花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长期贸易,不仅局限于陶瓷外销,更扮演者政治、经济、文化的宣传者和科技、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角色。在长期的外销过程中,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必然会通过外销活动反馈回来,从而影响着... 景德镇青花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长期贸易,不仅局限于陶瓷外销,更扮演者政治、经济、文化的宣传者和科技、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角色。在长期的外销过程中,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必然会通过外销活动反馈回来,从而影响着青花瓷艺术的进步,促进着景德镇青花瓷制瓷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本文将以民族大融合与海外商贸繁荣为背景,研究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各国进行海外贸易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对景德镇青花瓷工艺的反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景德镇 青花工艺 反哺
下载PDF
诗意化的技术 景德镇青花梧桐瓷具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谢萃 沈榆 《创意设计源》 2014年第4期36-41,共6页
本文通过对景德镇青花的工艺、工艺设计师的素质、产品设计创新的探索,以梧桐瓷具设计为例,分析设计如何实现创意智慧到实践智慧的应用;由此达到解决指向问题的能力,同时阐释技术是如何承载文化的。
关键词 青花梧桐 青花工艺 设计创新 技术
下载PDF
永宣青花新探
6
作者 华健 《文物世界》 2000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宣德青花 青花 考古研究 青花工艺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 Technology for Tartary Buckwheat Shell Procyanidins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1
7
作者 Lihuan YUAN Jiangyan D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7期1196-1201,共6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ellulase dosage, enzymolysis time, pH and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on procyanidin extraction rate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ith tartary buckwheat shell as an ...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ellulase dosage, enzymolysis time, pH and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on procyanidin extraction rate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ith tartary buckwheat shell as an experimental material.Main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to obtain a regression model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regression model reflec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ckwheat shell procyanidin extraction rate with enzyme dosage, enzymolysis time, pH and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and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enzyme dosage of 6.5 mg/g, enzymolysis time of 1.5 h, pH at 4.7 and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at 46 ℃. Three paralle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these process parameters. In practice, the highest procyanidin extraction rate was 6.78 g/100 g. 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ed value of regression model and the actual value was 1.3%.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fitted the real situation b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tary buckwheat Procyanidin extraction rate Extraction technolog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