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148
1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0-888,共9页
利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水汽输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夏季(7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 利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水汽输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夏季(7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秋季(10月)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地区。季风携带的南来水汽在高原东侧地区的进退比较缓慢,8月初北扩到40°N附近,10月中旬南退出30°N,其强弱和进退异常能影响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水汽输送对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的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部地区 邻近地区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季节变化特征
下载PDF
1960—2020年青藏高原东部主要河流的径流和泥沙变化特征
2
作者 张梦娇 南熠 +3 位作者 吴永祥 丁昱凯 徐梦珍 田富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12,共15页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对下游地区用水具有重要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河流的径流和输沙量已发生显著变化。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的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五大河流源区,利用站点实测数据和Pettitt突变点检验...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对下游地区用水具有重要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河流的径流和输沙量已发生显著变化。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的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五大河流源区,利用站点实测数据和Pettitt突变点检验、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系统性地分析了1960—2020年间(近60 a)径流和泥沙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主要结论为:①近60 a来,长江和怒江流域的年径流显著上升,其余流域变化不显著,径流变化存在较强的空间变异性,在2006年左右存在突变点,大部分站点的年径流在此后的十几年中均呈上升趋势;年输沙量方面,长江流域呈不显著上升,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流域均呈不显著下降,年际变化趋势与径流变化总体一致,但变异性更大。②对于60 a尺度的季节径流,上游站点冬、春季径流均呈增加趋势,所有站点夏、秋季径流的变化趋势与年径流总体一致,且夏季径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北增南减”的特征。③澜沧江下游的水电梯级开发已经对下游天然径流过程产生干扰,主要表现为径流年内分布的突变,季节差异显著减小,趋于均匀化。以上结论深化了对青藏高原径流和泥沙变化特征的认识,可为开展径流趋势预估和水资源规划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泥沙变化 季节性特征 水库影响 青藏高原东部河流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近30年气候变暖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被引量:106
3
作者 刘晓东 侯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利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65个站1961~1990年月平均地面气温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地面气候变暖与海拔高度有关,变暖的幅度一般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海拔高... 利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65个站1961~1990年月平均地面气温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地面气候变暖与海拔高度有关,变暖的幅度一般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500~1500,1500~2500,2500~3500及3500m以上等不同高度范围内台站平均的年平均温度的增温率分别为0.0,0.11,0.12,0.19和0.25℃/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暖 海拔高度 邻近地区
下载PDF
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空中水汽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56
4
作者 周长艳 蒋兴文 +1 位作者 李跃清 蔚国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63,共9页
利用欧洲中心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多种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空中水汽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8—2001年以来,区域平均的年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3 kg.m-2.(10a)-1;区域总水汽收入也呈减少趋势... 利用欧洲中心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多种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空中水汽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8—2001年以来,区域平均的年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3 kg.m-2.(10a)-1;区域总水汽收入也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6×105kg.(10a)-1;夏季风携带的南来水汽在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扩展强度的减弱是整个区域水汽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源于中高纬地区水汽输送的影响值得关注。对于本文的研究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是比较适用的,在定性趋势方面得到的结论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 空中水汽资源 大气可降水量 水汽收支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汽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季国良 江灏 柳艳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6-24,共9页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20多个测站1882年3月-1983年7月的温湿度探空资料,计算了对流层内气柱的含水量,讨论了它们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用拟合得到的气柱中的含水量与地面水汽压、气压的相关方程,进一步计算并阐述了青藏高...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20多个测站1882年3月-1983年7月的温湿度探空资料,计算了对流层内气柱的含水量,讨论了它们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用拟合得到的气柱中的含水量与地面水汽压、气压的相关方程,进一步计算并阐述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各个季节的水汽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分布 青藏高原 邻近地区
下载PDF
5月中国土壤湿度异常对7月华南-青藏高原东部偶极子型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
6
作者 王娟 范可 徐志清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23,共16页
利用1979—2019年ERA5再分析资料和站点降水资料,研究了5月中国土壤湿度异常对7月华南和青藏高原东部偶极子型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当5月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偏湿,华中地区土壤湿度偏干时,对应7月华南(高原东部... 利用1979—2019年ERA5再分析资料和站点降水资料,研究了5月中国土壤湿度异常对7月华南和青藏高原东部偶极子型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当5月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偏湿,华中地区土壤湿度偏干时,对应7月华南(高原东部)降水偏多(偏少),两地降水呈偶极子型分布。通过进一步的诊断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华中地区)土壤湿度正(负)异常可从5月持续至7月,使得7月中国北方地区地表湍流热通量正异常,进而使得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增暖,中国北方与贝加尔湖之间经向温度梯度和大气斜压性增强,天气尺度的瞬变波活动增强。通过瞬变的涡度强迫有利于中国北方及蒙古地区准正压异常高压和Rossby波波源的形成,相关的Rossby波向东南方向传播至我国南方,使得华南地区出现准正压结构的异常低压,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移,南亚高压西移。对应中国北方及蒙古-华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为反气旋-气旋式环流异常,进而导致华南地区(高原东部)降水增多(减少)。此外,中国北方-蒙古地区的异常高压与局地偏干的土壤湿度之间的正反馈过程,有利于上述物理过程的维持和增强,进而有利于7月偶极子降水的异常,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月土壤湿度 7月华南-青藏高原东部偶极子型降水 年际变化 影响机制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深部构造与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来自第9届与第10届WTGTP研讨会的启示
7
作者 李心怡 李抒予 +1 位作者 高原 夏新宇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05-216,共12页
青藏高原深部构造与动力学机制一直是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领域.青藏高原东部地形起伏剧烈,地震活动频繁,金属与油气矿床丰富,揭示出青藏高原东部极为复杂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变形及非常强烈的深部物质运动.近年来,随着地球... 青藏高原深部构造与动力学机制一直是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领域.青藏高原东部地形起伏剧烈,地震活动频繁,金属与油气矿床丰富,揭示出青藏高原东部极为复杂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变形及非常强烈的深部物质运动.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综合观测技术、深部结构成像方法、地球动力学模拟等研究的快速发展,围绕青藏高原东部的深部构造、块体运动、深部动力模式、强震活动与深部蕴震机制及成矿深部构造等方面进展显著.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WTGTP)是围绕青藏高原东部深部结构与动力学机制、资源开发、地质灾害等相关地球科学问题按年度召开的学术交流研讨会.本文基于2021年和2022年召开的第九届和第十届WTGTP的会议报告,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构造变形特征与动力学机制以及强震活动与深部蕴震机制等主要内容,介绍了青藏高原东部的地球物理结构及深部构造变形与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初步展望了青藏高原深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前景,期望能给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WTGTP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 动力学 深部构造
下载PDF
近30年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
8
作者 索朗扎西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文章利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近30年的逐日夏季平均降水量及NCEP/NCAR逐月平均再分析风场、位势高度场资料,对青藏高原东部近30年夏季平均降水量的气候态、方差和趋势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EOF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3种主要... 文章利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近30年的逐日夏季平均降水量及NCEP/NCAR逐月平均再分析风场、位势高度场资料,对青藏高原东部近30年夏季平均降水量的气候态、方差和趋势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EOF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3种主要分布类型,又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与3种典型模态匹配的风场异常特征,以明确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 近30年青藏高原东部的夏季降水量存在一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特征,而且在东南部降水比较偏多,降水大值区年际变化也大,降水趋势变化不明显。2) 夏季降水异常空间分布为3种类型,即南北反相型、中间多南部少型以及东西反相型。3) 当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南多北少时,印度季风槽偏弱,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高原东部的南侧为气旋性距平环流,南亚高压偏南,西风急流减弱;当青藏高原东部降水呈中间多南部少型时,印度季风增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西,南亚高压位置偏北偏东,且青藏高原东北侧西风急流增强;当青藏高原东部降水呈东西反相型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而高原东部地区西侧以偏西风距平为主,同时高层南亚高压位置偏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夏季降水 时空分布特征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格局
9
作者 李生强 李叶 +4 位作者 向阳 周丽 王红 白玛德西 登沙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8-62,共15页
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及种群现状评估对于物种的科学保护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东部属我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与保护地位。为了有效评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与分布格局,以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龙... 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及种群现状评估对于物种的科学保护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东部属我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与保护地位。为了有效评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与分布格局,以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龙县为主要研究区域,系统收集了2013年以来该区域已发表的红外相机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并于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开展了红外相机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新龙县至少分布有5目14科36种野生兽类,包括7种猫科动物以及7种国家Ⅰ级和1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有2种、易危(VU)7种、近危(NT)6种。历年监测研究中,食肉目和鲸偶蹄目物种均较为丰富,7种猫科动物在间隔近3个年度仍被记录。豹(Panthera pardus)的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网格占有率(GO)位于前10位。7种猫科动物的RAI以及GO的大小关系为:豹>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猞猁(Lynx lynx)>雪豹(Panthera uncia)>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荒漠猫(Felis bieti)=兔狲(Felis manul)。研究发现不同季节下不同生境和不同海拔段均有多种猫科动物与多种主要猎物分布,除了荒漠猫和兔狲外的5种猫科动物与主要猎物和干扰因子在不同季节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关系。结果反映出青藏高原东部新龙县猫科动物整体种群现状良好,食物资源较丰富,整个生态系统呈现出健康的状态,但后续需进一步加强猫科动物主要分布区干扰因子的科学管控。同时还指出了新龙县以猫科动物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后续的保护工作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新龙县 红外相机技术 大中型兽类 猫科动物 多样性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夏半年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重大天气过程的研究(上)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承侠 李丽 《沙漠与绿洲气象》 1990年第1期11-15,共5页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有其独特的环流和天气气候特征,而且在不同季节对北半球乃至全球大气环流起着重要作用或影响.本文在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影响夏半年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重大天气过程统一进行气候学分析和选例合成分析,并着眼于...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有其独特的环流和天气气候特征,而且在不同季节对北半球乃至全球大气环流起着重要作用或影响.本文在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影响夏半年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重大天气过程统一进行气候学分析和选例合成分析,并着眼于大尺度环流系统,分析了其典型场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过程 邻近地区 降水过程 全球大气环流 大尺度环流 天气气候特征 合成分析 大暴雨过程 长波槽 高原东部
下载PDF
写文化的再次尝试——何国强总主编《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民族多样性研究》评介
11
作者 高萍 《青藏高原论坛》 2023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民族文化是民族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在青藏高原,藏族与睦邻的纳西、门巴、珞巴、独龙等民族适应共同的大环境和各自区域的小环境,创造了特定的文化。研究者深入实地,坚持田野调查,展现出喜马拉雅与横断山区的绚丽文化,再通过换位思考,... 民族文化是民族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在青藏高原,藏族与睦邻的纳西、门巴、珞巴、独龙等民族适应共同的大环境和各自区域的小环境,创造了特定的文化。研究者深入实地,坚持田野调查,展现出喜马拉雅与横断山区的绚丽文化,再通过换位思考,从主客两种视角来观察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多样性 换位思考 青藏高原东部 横断山区 何国强 喜马拉雅 两种视角 田野调查
下载PDF
2022年第十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0-WTGTP)在线上召开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同振 夏新宇 +3 位作者 张怀 艾印双 杨树新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00,共3页
引言“第十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0-WTGTP)暨“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年会”与“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22... 引言“第十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0-WTGTP)暨“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年会”与“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22年11月22日成功举行。 此次会议采取腾讯视频方式, 同时使用蔻享学术进行实况直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学会 地球物理 地壳应力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青藏高原东部 GTP WT 动力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土壤冻融过程中近地层湍流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尚伦宇 吕世华 +3 位作者 张宇 罗斯琼 陈世强 李锁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7,共8页
利用玛曲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湍流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地区土壤冻融过程中近地层湍流统计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不同阶段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各个阶段不稳定层结下无量纲化的风速... 利用玛曲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湍流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地区土壤冻融过程中近地层湍流统计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不同阶段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各个阶段不稳定层结下无量纲化的风速分量脉动方差与稳定度符合1/3次方律,近中性条件下无量纲化的风速分量脉动方差近似为常数,水平方向上的风速分量方差随地表动力学粗糙度减小而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垂直方向上的速度脉动方差变化不大,说明下垫面的物理特性对水平速度分量方差的影响比垂直方向明显;冻融过程中不稳定层结下无量纲化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脉动方差与稳定度符合-1/3次方律,温度和湿度的拟合系数表现为冻结状态下的值小,而冻结前和融化后的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土壤冻融过程 湍流统计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国东部及北美副热带地区夏季降水系统发生频次的TRMM资料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胜男 罗亚丽 汪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共16页
利用1998—2011年夏季(6-8月)TRMM卫星资料分忻青藏高原(TP)、中国东部(EC)及北美副热带西部(WNA)和东部(ENA)降水系统的发生频次,定义降水系统为TRMM测雨雷达观测到近地面有降水的相邻像元组成的个体,即RPF(Radar Precipitation Featur... 利用1998—2011年夏季(6-8月)TRMM卫星资料分忻青藏高原(TP)、中国东部(EC)及北美副热带西部(WNA)和东部(ENA)降水系统的发生频次,定义降水系统为TRMM测雨雷达观测到近地面有降水的相邻像元组成的个体,即RPF(Radar Precipitation Feature),将RPF分为全体RPF、大面积RPF(面积>1000 km^2)和小面积RPF(面积不<400)km^2)3组,对比分析四个区域内各组的RPF个数发生频次和RPF像元个数发生频次,主要结果如下:(1)全体RPF的个数发生频次在青藏高原地区最高,北美东部地区最低;全体RPF的降水像元个数发生频次在中国东部最高,青藏高原最低。(2)四个区域内RPF发生频次的日变化主要为单峰结构,峰值出现在当地午后至傍晚,且大面积RPF的峰值时间晚于小面积RPF的;中国东部地区RPF降水像元个数发生频次则具有双峰结构。(3)RPF降水像元个数发生频次的分析结果与以往基于地面观测降水量的分析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水系统发生频次 TRMM 中国东部 北美副热带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东部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彦伶 王悦 +1 位作者 陈权亮 廖雨静 《干旱气象》 2023年第5期714-722,共9页
伴随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多,造成的灾害损失日益增加。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开展该区域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提升高原气候预测和防灾减灾能力。利用1961—2017年青藏高原中东部68个气象站逐日... 伴随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多,造成的灾害损失日益增加。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开展该区域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提升高原气候预测和防灾减灾能力。利用1961—2017年青藏高原中东部68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通过百分位阈值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法,结合极端降水指数,分析该区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探讨不同等级降水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各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是总降水和极端降水高值区,但该区域对整体降水量增加的影响较小。近57 a来,各极端降水指数整体均呈增加趋势,总降水量及其强度、强降水量、1日最大降水量和连续5 d最大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强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大于特强降水量,且强降水量占比明显增大,而特强降水量占比略有减小,表明强降水量增加对总降水量的贡献更大。强降水量和强降水、中雨日数与总降水量及其强度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区域东北部为显著增加区,中雨、强降水日数及雨量的增加导致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极端降水指数 时空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东部
下载PDF
2023年第十一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1-WTGTP)在安庆召开
16
作者 杨逸文 那仁格日勒 +2 位作者 徐义贤 艾印双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第十一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1-WTGTP,Workshop on Tectonics and Geophysics in the east part of Tibetan Plateau)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 第十一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1-WTGTP,Workshop on Tectonics and Geophysics in the east part of Tibetan Plateau)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于2023年8月22日-24日在安徽省安庆市成功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青藏高原东部 GTP WT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地块的属性与演化
17
作者 刘晓宇 杨文采 +2 位作者 陈召曦 瞿辰 于常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241,共9页
利用大量地方地震台站的数据获得了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0.5°×0.5°×10 km的高精度三维速度结构,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大量细节,为了解大陆碰撞与高原演化的动力学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根据地震层析成像三... 利用大量地方地震台站的数据获得了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0.5°×0.5°×10 km的高精度三维速度结构,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大量细节,为了解大陆碰撞与高原演化的动力学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根据地震层析成像三维波速数据,计算取得了青藏高原岩石圈底界面深度的三维图,由此发现青藏高原东、西两部属性有本质区别:东部以高波速、较高电阻率和密度的厚岩石圈为主,厚度在150~180 km范围变化;西部以低波速、较低电阻率和密度的薄岩石圈为主,厚度在130~155 km范围变化。上述表明高原东部没有大规模软流圈上涌,而西部发生了大规模软流圈上涌,上涌幅度在20~30 km左右。高原东西部分界线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85°E,20°N)和(98°E,40°N)。结合古地磁数据可知,青藏高原东部地块在空间上是40 Ma以来西部陆陆俯冲作用与东南亚洋陆俯冲作用之间的作用力转变的过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部地块 地震层析成像 岩石圈底界面 属性演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地区热红外背景场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铁宝 杨星 +1 位作者 路茜 龙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217-9223,共7页
背景场是卫星红外地震异常研究的基础。利用均值法构建红外背景场,并从季节、纬度和地形等方面分析了强震高发的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地区的卫星红外辐射背景场特征。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地区红外背景场具有明显的季节年变化... 背景场是卫星红外地震异常研究的基础。利用均值法构建红外背景场,并从季节、纬度和地形等方面分析了强震高发的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地区的卫星红外辐射背景场特征。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地区红外背景场具有明显的季节年变化特征,但不同地区的年变化趋势不完全一样;红外背景场具有纬度特征,高纬度地区年变幅度大,低纬度地区年变幅度小;红外背景场还具有地形特征,地形起伏大的地方红外辐射波动幅度大,地形起伏小的地方红外辐射波动幅度小,红外辐射与海拔成负相关关系。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卫星红外背景场,对卫星红外地震监测应用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热红外 青藏高原东部 背景场 地震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异常对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玛央宗 奚凤 扎西央宗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年第2期17-22,共6页
本文利用1961-2012年夏季西北地区东部(32-40°N,100-110°E)156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以及1982-2012年青藏高原70个站点的地面感热观测资料,采用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青藏高原冬末春初(2-4月)地... 本文利用1961-2012年夏季西北地区东部(32-40°N,100-110°E)156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以及1982-2012年青藏高原70个站点的地面感热观测资料,采用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青藏高原冬末春初(2-4月)地面感热的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对于青藏高原冬末春初地面感热异常的响应,通过环流场分析高原感热异常对西北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成因。结果表明:高原东部冬末春初地面感热偏强时,西北东部地区北部降水偏少,东南部和西南部降水偏多;反之,西北东部北部降水偏多,东南部和西南部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面感热 西北地区东部 夏季降水
下载PDF
试论青藏高原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法律制度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继红 张立 马旭东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0-94,共5页
青藏高原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这不仅影响到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而且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针对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在分析其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从法治的视角... 青藏高原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这不仅影响到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而且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针对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在分析其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从法治的视角,积极探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地区 东部发达地区 区域经济合作 法律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