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及邻区壳幔速度结构及面波方位各向异性
1
作者 苏伟 《国际地震动态》 2013年第2期45-46,共2页
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俯冲的产物,其地壳上地幔结构复杂,深部结构是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机制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在近期的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壳幔变形和耦合的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试图利用青藏高原及其... 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俯冲的产物,其地壳上地幔结构复杂,深部结构是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机制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在近期的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壳幔变形和耦合的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试图利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宽频带数字记录做Rayleigh面波的层析成像,以获得青藏高原及邻区从地壳到岩石圈地幔的群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图像,以及三维S波速度结构,了解俯冲碰撞模型并探讨壳幔变形耦合的构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及邻区 壳幔速度结构 RAYLEIGH波 方位各向异性 变形模式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邻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冰川活动的年代学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姜英 陈建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9-182,共24页
山岳冰川发育是否同步于北半球冰期,西风与季风对山岳冰川发育的控制作用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冰川年代学研究的关键。近年来就地宇宙成因核素和光释光测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山岳冰川发育规律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本文综合分析... 山岳冰川发育是否同步于北半球冰期,西风与季风对山岳冰川发育的控制作用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冰川年代学研究的关键。近年来就地宇宙成因核素和光释光测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山岳冰川发育规律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和周边山地获得的冰川年代学数据,发现该地区山岳冰川发育与北半球冰期不同步,冰川发育贯穿于整个MIS,3阶段。在MIS,2阶段冰川活动峰期明显滞后于北半球末次冰期冰盛期。但是,山岳冰川对Heinrich?Event1和Younger?Dryas两次快速气候波动事件有显著响应。这可能说明了西风作为纽带可以将北大西洋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联系起来,同时,来自南方的季风对高原冰川的发育也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造山带地区的冰川进退与高原抬升、地貌及气候之间是一个复杂的耦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活动 年代学 控制因素 晚更新世—全新世 青藏高原及邻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地震断层面上的潮汐应力触发效应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长青 阎春恒 +1 位作者 吴小平 许亚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54-2064,共11页
根据已发布震源机制解目录(哈佛大学CMT),将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划分为5个构造应力场分区,并对各分区的地震逐个计算其发震断层面上的固体潮汐正应力、剪应力、库仑破裂应力及相位角,分析潮汐应力分量对不同类型发震断层的作用效果及其... 根据已发布震源机制解目录(哈佛大学CMT),将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划分为5个构造应力场分区,并对各分区的地震逐个计算其发震断层面上的固体潮汐正应力、剪应力、库仑破裂应力及相位角,分析潮汐应力分量对不同类型发震断层的作用效果及其随深度变化特征.基于库仑破裂应力判断准则,研究潮汐应力对各种类型地震的触发作用;基于Schuster检验方法,统计分析潮汐应力对各个震级档、不同构造类型地震的影响.综合运用上述两种分析方法,探讨潮汐应力对不同震级地震以及处于不同构造块体、发震断层、震源深度地震的触发机制.结果表明,潮汐应力对印度块体和拉萨块体的正断和逆断型地震,滇缅泰块体、印支块体和松潘一甘孜块体的走滑和斜滑型地震,川滇菱形块体的斜滑型地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触发效应,且触发效应的强弱依赖于震源深度、震级大小、发震断层类型及其所处区域构造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分 潮汐库仑破裂应力 Schuster检验 潮汐触发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及邻区构造应力场反演和断层滑动趋势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颖 解朝娣 +2 位作者 徐彦 相传芳 刘本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94-699,共6页
基于Global CMT提供的1976-01-01~2015-12-31期间1255个M;≥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FMSI方法对青藏高原西部及邻区(新疆西部地区)应力场进行反演,得到区域应力场特征,并分析西昆仑断裂带及阿尔金断裂带的断层滑动趋势。结果表明,青藏... 基于Global CMT提供的1976-01-01~2015-12-31期间1255个M;≥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FMSI方法对青藏高原西部及邻区(新疆西部地区)应力场进行反演,得到区域应力场特征,并分析西昆仑断裂带及阿尔金断裂带的断层滑动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西部及邻区的最大主压应力轴σ;整体呈NNE-SSW向,自西向东顺时针旋转;最小主压应力轴σ;整体呈NWW-SEE向。最大主压应力轴σ;倾角大小约为5°~9°,说明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以水平运动为主。西昆仑断裂带及阿尔金断裂带具有较强的滑动趋势(T_(s)≥0.5),说明西昆仑断裂带及阿尔金断裂带未来失稳滑动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部及邻 震源机制解 FMSI方法 应力场反演 断层滑动趋势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台阵的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区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许英才 曾宪伟 +3 位作者 许文俊 马禾青 金涛 任家琪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4-497,共14页
通过收集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区的喜马拉雅地震科学台阵112个台站的远震P波资料,并用时域迭代反褶积提取接收函数,用H-k扫描方法得到了各个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波速比,且计算了其泊松比。结果表明,在天景山断裂带附近... 通过收集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区的喜马拉雅地震科学台阵112个台站的远震P波资料,并用时域迭代反褶积提取接收函数,用H-k扫描方法得到了各个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波速比,且计算了其泊松比。结果表明,在天景山断裂带附近,地壳厚度存在急剧变化的陡变带,该陡变区域最大落差可达14km;研究区内泊松比值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一性,但是整体上都沿着GPS观测到的速度场方向递减。据此推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可能存在一条以海原-六盘山断裂带为主的小规模的局部物质东流带,由于遇到稳定块体的阻挡,海原-六盘山构造区呈现为典型的挤压构造及持续的地壳缩短,这使得该构造区的地壳相对于研究区其他地区较厚,其青藏高原部分物质东移可能在天景山断裂带附近明显停滞。另外,研究区内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区的地壳泊松比陡变区域与5级以上的中强震对应关系较好。研究区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变化特点与该区域的GPS速度场、应变场以及构造变形的变化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 接收函数 地壳结构 陡变带GPS 速度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