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青铜甗(鬲)形盉 被引量:9
1
作者 郑小炉 《南方文物》 2003年第3期45-54,共10页
关键词 青铜甗 器物形制 历史文化 艺术风格 桐城 青铜
下载PDF
“陈仓”现身青铜甗
2
作者 徐彩霞 《文博》 2007年第4期9-10,共2页
  2007年6月14日,有群众报告,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团结村一组的建房工地上挖出了青铜器.笔者会同镇村文保员立即赶到现场,看到了挖掘机装土时发现的青铜甗(图1).……
关键词 青铜 锡合金 成山宫 陈仓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的青铜峡灌区水稻和玉米种植分布早期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磊 王科 +2 位作者 丁一民 孙振源 孙伯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0-860,共11页
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内作物种植分布对于灌溉水资源高效配置、农田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Sentinel-2卫星数据,通过水稻和玉米早期特征分析,提取关键的“水淹”信号和“植被”信号,构建时序归... 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内作物种植分布对于灌溉水资源高效配置、农田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Sentinel-2卫星数据,通过水稻和玉米早期特征分析,提取关键的“水淹”信号和“植被”信号,构建时序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特征值数据集,并通过样本分析关键特征阈值,构建水稻和玉米早期种植分布决策树模型,提取2022年宁夏青铜峡灌区水稻和玉米种植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玉米和水稻苗期的后半段5月15—31日,水淹信号和植被信号是区分二者关键时期。(2)基于早期作物物候特征的方法,在5月16—31日获取的水稻和玉米图像制图精度高于90%,用户精度超过91%,总体精度超过90%,Kappa系数高于0.88,明显高于同时期随机森林方法的分类精度。(3)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在早期水稻和玉米种植分布提取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并且能够在时空尺度上以较少的实地样本进行延展,同时在时间上也更有优势。因此,该方法为青铜峡灌区水稻和玉米种植分布早期调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峡灌区 Sentinel-2 归一化植被指数 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决策树 水稻 玉米
下载PDF
秦国东周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
4
作者 张睿祥 欧秀花 朱思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甘肃东部及关中地区是秦文化遗址分布的密集区,这一地区发现的秦国青铜器对于研究其风格、冶铸技术、矿料来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已发表的礼县、凤翔、陇县、陈仓、秦陵等地秦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时... 甘肃东部及关中地区是秦文化遗址分布的密集区,这一地区发现的秦国青铜器对于研究其风格、冶铸技术、矿料来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已发表的礼县、凤翔、陇县、陈仓、秦陵等地秦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时期,秦国青铜器矿料特征相近,主要来自大冶铜绿山、皖南沿江及小秦岭一带。春秋早、中、晚期表现出明显的交替,这一变化与中原及汉淮地区趋于同步。战国晚期秦陵出土青铜器的矿源不同于秦国其它遗址,这一时期矿料来源地与小秦岭一带关系密切。研究结论揭示了东周时期秦国与南方地区的楚国、曾国在青铜资源流通方面的交流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青铜 铅同位素 历时性变化 矿料来源
下载PDF
比压对液态模锻铍青铜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邢书明 高文静 +4 位作者 鲍培玮 闫光远 韩亮 杨景华 高颖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1,共7页
目的针对先铸坯再模锻方法工艺流程长、能耗高、成本高的缺点,将液态模锻工艺应用于铍青铜件的成形制造中,以提高零件的成形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方法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比压对液态模锻铍青铜件试样拉伸性能、... 目的针对先铸坯再模锻方法工艺流程长、能耗高、成本高的缺点,将液态模锻工艺应用于铍青铜件的成形制造中,以提高零件的成形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方法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比压对液态模锻铍青铜件试样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硬度及晶粒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当液锻比压从40 MPa提高至80 MPa时,液锻铍青铜的晶粒尺寸可以细化至65μm以下,抗拉强度提高了150 MPa,伸长率由20%提高至40%,硬度和冲击韧性分别提高了35HBW和20 J/cm^(2)。结论液锻比压是影响铍青铜液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液锻比压的增大,液锻铍青铜件晶粒被显著细化,强度、塑性、硬度和冲击韧性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液态模锻 比压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湖北荆州张大冢战国楚墓出土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研究
6
作者 胡飞 闻磊 秦颍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铜盘均采用热锻加工技术。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张大冢墓地作为战国中晚期的楚国下等级贵族家族墓地,出土青铜容器也多为素面薄壁,锈蚀较为严重,但其出土青铜器的合金配比、制作技术及机械性能均展现出战国中晚期楚国工匠已经拥有成熟的青铜合金、铸造以及加工技术,也揭示出当时工匠有意识地在青铜明器与实用器的合金技术上存在区别对待,为全面认识东周时期楚都纪南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都纪南城 张大冢战国楚墓 青铜 合金成分 金相组织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哲学视角下的商周青铜器纹饰研究
7
作者 齐秀芝 贺雪梅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文章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符号学思想,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符号学系统,深入探讨青铜器纹饰的文化内涵和逻辑演变。从符号学视角,结合青铜器实际案例,分析纹饰的形式结构和符号系统。通过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历... 文章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符号学思想,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符号学系统,深入探讨青铜器纹饰的文化内涵和逻辑演变。从符号学视角,结合青铜器实际案例,分析纹饰的形式结构和符号系统。通过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阐述,揭示青铜器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青铜器纹饰的逻辑系统分析,突显其在礼器、容器等不同器类中的使用规则和文化内涵。强调母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阐释青铜器纹饰的符号演变过程,并将其置于商周历史背景下进行深层次的哲学符号学解读。通过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青铜器纹饰的理解,还为维特根斯坦的符号学理论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符号学 青铜 纹饰 逻辑系统
下载PDF
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青铜器残片锈蚀层的科技分析
8
作者 李青会 袁仪梦 +1 位作者 谢尧亭 刘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8,共7页
本文选取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残片,联用了超景深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分析和面扫描技术对铜器残片的锈蚀层进行了综合表征。结果表明锈蚀层主要包含孔雀石、赤铜矿、蓝铜矿等常见锈蚀产物,同时也识别... 本文选取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残片,联用了超景深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分析和面扫描技术对铜器残片的锈蚀层进行了综合表征。结果表明锈蚀层主要包含孔雀石、赤铜矿、蓝铜矿等常见锈蚀产物,同时也识别出有害的含氯锈蚀产物,获取了不同的孔雀石结晶形态,探讨了锈蚀进程的复杂性及其与埋藏环境的关系。本文为理解青铜器锈蚀层提供了新视角,展示了综合科技表征方法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腐蚀 锈蚀层分析 拉曼光谱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
下载PDF
《知惑吉金——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研究文集》序言
9
作者 谭德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75-76,共2页
我认识杨欢博士的时间不长,初次认识是因为她发表在《江汉考古》上关于古代青铜器等壁厚研究的论文,读完之后印象深刻,便有了后来的交流。杨欢博士会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给我。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我惊叹于年轻人思维的活跃与对学... 我认识杨欢博士的时间不长,初次认识是因为她发表在《江汉考古》上关于古代青铜器等壁厚研究的论文,读完之后印象深刻,便有了后来的交流。杨欢博士会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给我。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我惊叹于年轻人思维的活跃与对学术问题的敏锐把握。在她与我的学生杨军昌教授出版论文集之际,欣然为之作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青铜 吉金 青铜工艺 论文集 成果分享 等壁厚 考古 博士
下载PDF
古代青铜器的江苏智造
10
作者 万俐 李倩倩 尚松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5期13-18,共6页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器物,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一般认为,中国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夏代晚期),结束于战国早期。~([1])其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东到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南及两广,北至辽宁、内蒙古,...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器物,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一般认为,中国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夏代晚期),结束于战国早期。~([1])其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东到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南及两广,北至辽宁、内蒙古,都有青铜器出土。其中,江苏境内出土的青铜器尽管较中原地区器型较少,尚缺乏青铜时代完整的序列,但也不乏一批制作精美、工艺高超、地域特色鲜明的青铜器。它们既是江苏古代先民学习中原青铜铸造技术的成果,也是基于江苏本土文化创造发展的工艺结晶。本文试以江苏出土的几件标志性青铜器为例,分析其特色与工艺,一窥古代青铜器在江苏从仿造到创造再到智造的发展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明 古代青铜 青铜文化 战国早期 青铜时代 青铜铸造技术 世界文明史 古代先民
下载PDF
青铜器铭文所见“自我书写”现象论析——兼谈“对扬”“埶”“施”等词之义
11
作者 姚苏杰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51-62,共12页
“自我书写”是指文本对自身及其创作过程进行叙述的现象,在铭文中可分为“自我指称”与“自书作铭”两类。通过铭文“自我指称”之例,可知当时观念中存在三种不同的“铭”,分别指向全篇铭文、祈祝单元、部分警句。通过“自书作铭”之例... “自我书写”是指文本对自身及其创作过程进行叙述的现象,在铭文中可分为“自我指称”与“自书作铭”两类。通过铭文“自我指称”之例,可知当时观念中存在三种不同的“铭”,分别指向全篇铭文、祈祝单元、部分警句。通过“自书作铭”之例,可见时人对铭文功能的认知,并可辨析与作铭相关的一系列词语,有“对”“”“由”“扬”“光”“埶(设)”“施”等,而常见的“对扬”一语亦是制作铭文以显扬功勋之意,并非对答、称扬等礼仪动作。青铜器铭文中的“自我书写”对研究铭文观念、叙事手段的发展以及后世铭体的演化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铭文 自我书写 自我指称 自书作铭 对扬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青铜葵花》副语言翻译研究
12
作者 秦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30-133,共4页
以曹文轩代表作《青铜葵花》及汪海岚英译本为语料,并参照英文原创小说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的文本和电影字幕,构建类比加平行的小型综合语料库,从副语言中的动作和神态两个角度分析英译本对主人公青铜的刻画。依次考察高... 以曹文轩代表作《青铜葵花》及汪海岚英译本为语料,并参照英文原创小说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的文本和电影字幕,构建类比加平行的小型综合语料库,从副语言中的动作和神态两个角度分析英译本对主人公青铜的刻画。依次考察高频次搭配动作、高强度搭配动作和“哭”“笑”两种神态的翻译。研究发现,英译本选词简单,语言精炼,充分切合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度,成功重塑了青铜人物形象,但单一依赖纸质媒体使其海外传播度不尽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语料库 青铜 副语言 翻译
下载PDF
彭州竹瓦街出土青铜觯考源
13
作者 杜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共5页
四川彭州竹瓦街曾于1959、1980年两次发现商末周初的青铜器窖藏,计出青铜器40件。其中,覃父癸觯、牧正父己觯为殷人铜器。殷人铜器在成都平原出土,学者以为是蜀人随武王伐纣获得的战利品。其实,也可能是周公东征之后,大规模分割迁徙殷遗... 四川彭州竹瓦街曾于1959、1980年两次发现商末周初的青铜器窖藏,计出青铜器40件。其中,覃父癸觯、牧正父己觯为殷人铜器。殷人铜器在成都平原出土,学者以为是蜀人随武王伐纣获得的战利品。其实,也可能是周公东征之后,大规模分割迁徙殷遗民,某个擅长制造青铜器的殷遗家族,不愿接受周人的统治,便不惜翻越崇山峻岭,远为迁徙,最后到了成都平原。他们到了这里,对所归附的蜀地贵族不仅赠送了原属自己的青铜觯、尊,还帮助仿造了一批既有蜀地特色又与中原铜器相似的青铜容器和兵器。这或许就是彭州竹瓦街青铜器窖藏杂有殷人铜器的由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州竹瓦街 青铜 武王伐纣 殷遗迁徙
下载PDF
基于形状文法的荆楚青铜酒具重构设计
14
作者 员勃 张逸然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95-99,112,共6页
对传统荆楚青铜酒具的造型研究,通过对其风格演变与器型、纹饰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对白酒酒具设计新的需求进行实践。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形状文法对荆楚青铜酒具元素进行提取、转换,通过案例实践分析传统酒具造型运用于现代白酒酒具的... 对传统荆楚青铜酒具的造型研究,通过对其风格演变与器型、纹饰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对白酒酒具设计新的需求进行实践。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形状文法对荆楚青铜酒具元素进行提取、转换,通过案例实践分析传统酒具造型运用于现代白酒酒具的设计路径。构建出荆楚传统青铜酒具的创新形态及推演设计过程,丰富现代白酒酒具设计的文化内涵,为同类产品设计研究提供过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青铜酒具 形状文法 白酒酒具设计 重构
下载PDF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战国青铜麋鹿的造型分析及其文化影响
15
作者 弥卓君 吴依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4期134-137,共4页
战国时期青铜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重要的艺术传承功能。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青铜麋鹿作为当时社会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战国青铜麋鹿的造型分析以及其文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战国时期青铜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重要的艺术传承功能。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青铜麋鹿作为当时社会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战国青铜麋鹿的造型分析以及其文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文章通过对其造型特征、美学特征和文化影响的简单探讨,加深了对古代青铜器艺术的理解,促进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了青铜器文化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麋鹿 战国青铜 造型分析 文化影响
下载PDF
由物象到寓象:楚式青铜鼎文化基因的鼎新与守俗
16
作者 郑杨硕 王浩琪 段灵婧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2期95-101,104,共8页
楚式青铜鼎作为楚国造物艺术的典型代表,蕴含着楚文化的深厚内涵,继承与延续着楚文化基因。本文基于文化结构层次理论对楚式青铜鼎进行“物象、法象、寓象”的结构梳理,尝试总结“鼎新”与“守俗”的楚文化基因,并从“意象创新”与“制... 楚式青铜鼎作为楚国造物艺术的典型代表,蕴含着楚文化的深厚内涵,继承与延续着楚文化基因。本文基于文化结构层次理论对楚式青铜鼎进行“物象、法象、寓象”的结构梳理,尝试总结“鼎新”与“守俗”的楚文化基因,并从“意象创新”与“制度僭越”的角度进行阐释。通过构建一个全面、多元、特色的楚文化知识体系逻辑框架,为楚式青铜鼎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楚式青铜 文化层次理论 文化基因
下载PDF
数字语言赋能青铜器对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
作者 王晓燕 王丰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期158-161,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陕西宝鸡青铜器文化的数字语言赋能对外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通过研究发现,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传播技术限制与传播方式陈旧以及市场与受众认知等问题制约了青铜器文化的国际传播。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尊原则重要素... 文章旨在研究陕西宝鸡青铜器文化的数字语言赋能对外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通过研究发现,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传播技术限制与传播方式陈旧以及市场与受众认知等问题制约了青铜器文化的国际传播。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尊原则重要素、数字技术与翻译相结合和多行业合作等对策方法。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提高文化翻译准确性,增强青铜器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国青铜器在国际上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语言 文化翻译 青铜器文化 对外传播
下载PDF
设计事理学视域下西周时期青铜食器考
18
作者 王卓文 何青青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7期74-76,共3页
西周作为先秦时期最为重要的饮食文化时期,饮食器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人类不断发展而改进。文章基于设计事理学分析西周青铜食器中“事”与“物”的关系,研究其时代背景、政治经济、工艺与技术、造型与装... 西周作为先秦时期最为重要的饮食文化时期,饮食器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人类不断发展而改进。文章基于设计事理学分析西周青铜食器中“事”与“物”的关系,研究其时代背景、政治经济、工艺与技术、造型与装饰,探索古代食器具的造物思维与造物方法,以期为现代食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食器 设计事理学 西周时期
下载PDF
探析三星堆青铜器物审美特征
19
作者 王上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9期38-40,共3页
三星堆青铜器体现了早期巴蜀文化的独特风格,展示了商周时期精湛的青铜铸造技艺,更体现了当时古代劳动者的创新思维。各式各样的青铜器物,深受广大研究者的喜爱。三星堆遗址中的青铜器物制作工艺精湛、外观精美独特,蕴含着独特的美学特... 三星堆青铜器体现了早期巴蜀文化的独特风格,展示了商周时期精湛的青铜铸造技艺,更体现了当时古代劳动者的创新思维。各式各样的青铜器物,深受广大研究者的喜爱。三星堆遗址中的青铜器物制作工艺精湛、外观精美独特,蕴含着独特的美学特征,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让研究者有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物器具类型众多,独具审美特征,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故本文对三星堆青铜器物的造型与审美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青铜器物 审美特征
下载PDF
馆藏青铜器上的巴蜀符号研究与鉴赏
20
作者 庞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巴蜀符号主要发现在东周时期巴蜀青铜兵器、青铜工具和青铜印章上。文章依据不同载体,分析了巴蜀符号的特征与演变。不同功能的器物上的巴蜀符号类型差异明显,当时人们使用这些符号时有明确的区分,说明它们的性质、功能应该有所区别。... 巴蜀符号主要发现在东周时期巴蜀青铜兵器、青铜工具和青铜印章上。文章依据不同载体,分析了巴蜀符号的特征与演变。不同功能的器物上的巴蜀符号类型差异明显,当时人们使用这些符号时有明确的区分,说明它们的性质、功能应该有所区别。通过对馆藏巴蜀符号青铜器的年代、符号类型、组合规律等进行梳理,以求进一步丰富长江文明、巴蜀文化内容。在战国巴蜀地区,无论巴人还是蜀人都采用一种较原始的符号记事方法,史学界称其为巴蜀符号。虽然,关于其性质还有着较多争议,但这些神秘的符号对认知中华文化的区域类型特点及巴蜀文化交流与融合情况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近年来系统整理了馆藏文物上的巴蜀符号,现将部分成果公布,在供大家鉴赏同时,希望增强学界对巴蜀符号的关注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青铜 巴蜀符号 研究与鉴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