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青河畔草”何以成为经典
1
作者 袁济喜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4,共10页
《青青河畔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这首诗大胆打破了思妇诗的正统模式,以其率真自然的表达与无迹可求的风格,展现出新的人性内容,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并在六朝引起了许多著名文人的拟作,成为经典作品。汉魏以来一些著名文... 《青青河畔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这首诗大胆打破了思妇诗的正统模式,以其率真自然的表达与无迹可求的风格,展现出新的人性内容,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并在六朝引起了许多著名文人的拟作,成为经典作品。汉魏以来一些著名文士对于《青青河畔草》的拟代之作,体现出经典化的实质精神是对内在生命的真实抒写,其所代之物乃生命之感兴,反映出六朝文人对于生命意义的重新认识与表达,而拟代作品能够经典化的基本条件是符合当时玄学思潮宣扬的自然人性之道。这种拟作过程折射出文士的审美观,有着深层的心理因素,反映出经典内容的代兴,有助于发掘汉魏以来文学经典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青河畔草 经典 代兴 现代视野
下载PDF
古诗《江雪》《青青河畔草》英译译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年青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8-80,共3页
诗是诗人心境与外界事物交会融合而成的心灵语言。古诗的翻译是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译好一首古诗,首先要读透原诗,理解它所包含的深意,而后要不断揣摩如何用诗化的目标语言再现原诗的意境和内涵。从两首中国古... 诗是诗人心境与外界事物交会融合而成的心灵语言。古诗的翻译是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译好一首古诗,首先要读透原诗,理解它所包含的深意,而后要不断揣摩如何用诗化的目标语言再现原诗的意境和内涵。从两首中国古诗《江雪》及《青青河畔草》入手,分析了刘克璋、徐忠杰、BurtonWatson、许渊冲和汪榕培等人的译文,浅析了其译诗的艺术,指出不论直译还是意译,贵在传神达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 《江雪》 青青河畔草 英语 语言翻译 译诗艺术
下载PDF
语势与取势:庞德《青青河畔草》译诗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丹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72,共6页
庞德成功地捕捉到蕴藏在《青青河畔草》中的语势,翻译时以语势为尚,通过形象、音象及义象取势。在形象上,注重动态意象、“闪光细节”;音象上,强调语音象征、“绝对节奏”;义象上,讲究变动不居、含蓄蕴藉。
关键词 庞德 语势 青青河畔草 形象 音象 义象
下载PDF
音象·形象·义象——庞德语势翻译理论之个案研究:庞德《青青河畔草》译诗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11,31,共7页
以庞德音象、形象、义象理论为依据,结合《青青河畔草》中文原诗及费诺罗萨笔记逐句分析庞德《神州集》之《青青河畔草》译诗,可见庞德《青青河畔草》译诗以语势为尚的翻译特点:1.讲究音韵,以元韵为主,通过音韵取势;2.讲究节奏,以单音... 以庞德音象、形象、义象理论为依据,结合《青青河畔草》中文原诗及费诺罗萨笔记逐句分析庞德《神州集》之《青青河畔草》译诗,可见庞德《青青河畔草》译诗以语势为尚的翻译特点:1.讲究音韵,以元韵为主,通过音韵取势;2.讲究节奏,以单音节词为主,节奏随情感而变,通过节奏取势;3.捕捉意象,以整体美学效果为尚,通过漩涡取势;4.增加动词,变静态意象为动态意象,通过动态意象取势;5.讲究变化,词语位置变动不居,通过词语的位移取势;6.注重意境,追求原诗整体美学效果,通过隐含意义取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势 音象 形象 义象 庞德 《神州集》 青青河畔草
下载PDF
试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的女性题材写作——兼论《青青河畔草》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被引量:3
5
作者 木斋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27-131,共5页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题材作品,应为建安曹丕、徐干同类题材之后的作品,写作时间应在曹丕登基的黄初之后。《青青河畔草》应为曹植所作,曹植后期的女性题材写作与古诗十九首相一致的特点是凝练、抒情,实现了由男子视角客观摹写到女性视角...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题材作品,应为建安曹丕、徐干同类题材之后的作品,写作时间应在曹丕登基的黄初之后。《青青河畔草》应为曹植所作,曹植后期的女性题材写作与古诗十九首相一致的特点是凝练、抒情,实现了由男子视角客观摹写到女性视角主观抒情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青青河畔草 古诗十九首 写作时间
下载PDF
原欲的呼唤——由《青青河畔草》看《古诗十九首》思妇诗主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红梅 张权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89-91,共3页
《古诗十九首》中以思妇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诗共有9首,对这些思妇诗的主题解读,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只是思妇思念丈夫,希望家人团聚。然而,这种思妇之"思"之所以如此强烈,最本质的原因应是思妇对"原欲"的无比渴盼。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 思妇诗 主题 原欲
下载PDF
体现三美——“青青河畔草”三种译文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敏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2-74,共3页
本文结合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说,对《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的三个英文译本进行音、形和意的比较。
关键词 "意美" "音美" "形美" 青青河畔草
下载PDF
《青青河畔草》的题旨辨正及其南朝拟作剖析
8
作者 孙士现 《继续教育研究》 2007年第2期170-171,共2页
《青青河畔草》为后人广为模拟,其题旨也曾引起学者的热烈争论。本文对这首诗的题旨加以分析辨正,并对南朝作家的拟作予以审视剖析。
关键词 青青河畔草 题旨 辨正 拟作 研究
下载PDF
爱的呐喊,情的咆哮——赏读《青青河畔草》
9
作者 刘鹏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8期18-18,共1页
《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一诗文字简洁,含义幽微。通过对一位倡家女外貌、动作、内心等的描绘,含蓄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为了内心的操守,要甘于寂寞。
关键词 青青河畔草 倡家女 荡子 甘于寂寞
下载PDF
古诗《青青河畔草》赏析
10
作者 张汝逍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7年第11期62-63,71,共3页
青春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关键词 青青河畔草 赏析 古诗
下载PDF
浅探《青青河畔草》中“乐景写哀”技法的形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斌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9,共3页
在与读者目光相接触的瞬间,能引起大多数读者愉悦的景物描写叫做乐景,反之则叫做哀景。《青青河畔草》中“乐景写哀”技法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乐景在客观上使主人公的哀情在读者的心目中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使全诗产生了惊心动魄的力量。客... 在与读者目光相接触的瞬间,能引起大多数读者愉悦的景物描写叫做乐景,反之则叫做哀景。《青青河畔草》中“乐景写哀”技法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乐景在客观上使主人公的哀情在读者的心目中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使全诗产生了惊心动魄的力量。客观上的“乐景写哀”现象经楚辞、汉诗而不绝,至《古诗十九首》而蔚为大观。有唐以后,此技法应用的频率和范围更高更广了,清《红楼梦》更是达到了乐景写哀的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青河畔草 乐景写哀 技法
下载PDF
《青青河畔草》诗旨“守”与“独”探析
12
作者 薛俊霞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一直以来,学者文人都对《青青河畔草》的诗旨有所争议,比较普遍认同的是此诗以"守"为诗眼,旨在"难守",发出"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的闺中思妇几欲绝望的呐喊,写尽少妇的寂寞难耐;还有一种衍生在此基础... 一直以来,学者文人都对《青青河畔草》的诗旨有所争议,比较普遍认同的是此诗以"守"为诗眼,旨在"难守",发出"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的闺中思妇几欲绝望的呐喊,写尽少妇的寂寞难耐;还有一种衍生在此基础上的观点,谓此诗意在呼唤"原欲"。笔者更倾向于"独"为诗眼,因为"独"不单是时代背景使然,更是契合中国诗歌的写意之美与中和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青河畔草 写意之美 中和之美
下载PDF
《青青河畔草》四种译本赏析
13
作者 颜莉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1期41-43,共3页
《古诗十九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它被历代评论家称为汉代抒情诗的最高峰。古诗十九首里面,既无豪情壮志,也无愤世嫉俗,有的只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真实的感情,有相隔天涯相思无处... 《古诗十九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它被历代评论家称为汉代抒情诗的最高峰。古诗十九首里面,既无豪情壮志,也无愤世嫉俗,有的只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真实的感情,有相隔天涯相思无处,有报国无门落叶飘零,也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本文就取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为个案来解读其中的相思之情,并比较中西四种不同译文对其的意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 四种译本 相思
下载PDF
古诗《青青河畔草》的翻译策略研究
14
作者 仲夏 《才智》 2012年第10期207-208,共2页
诗歌是诗人的心境与外界事物融合而成的心灵的语言。中国的古诗词是中国悠久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想来了解中国的古诗词文化。而古诗词的翻译也是推进中外文化交流... 诗歌是诗人的心境与外界事物融合而成的心灵的语言。中国的古诗词是中国悠久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想来了解中国的古诗词文化。而古诗词的翻译也是推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汪榕培教授对《青青河畔草》翻译,浅析诗词的翻译贵在传神达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青河畔草 翻译策略 传神达意
原文传递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诗本义新考
15
作者 冉魏华 《乐府学》 CSSCI 2017年第2期10-26,共17页
《青青河畔草》以青草起兴,隐喻思妇春情萌动,思妇之"梦"与"性"相关,暗示思妇期待丈夫早日归来欢会。"枯桑"源自《焦氏易林》,指思妇,注家或未明其源,或误以为指远行在外的良人。"谁肯相为言"句当从《艺文类聚》作"谁肯相与言... 《青青河畔草》以青草起兴,隐喻思妇春情萌动,思妇之"梦"与"性"相关,暗示思妇期待丈夫早日归来欢会。"枯桑"源自《焦氏易林》,指思妇,注家或未明其源,或误以为指远行在外的良人。"谁肯相为言"句当从《艺文类聚》作"谁肯相与言",源自《郑风·狡童》,暗含着思妇对"性"的期待,传达出思妇渴望良人早日归来与己欢会的心声。两者虽一字之差,而诗义判若霄壤。"客从远方来"所遗"双鲤鱼"不是用木头制成的鱼形书函,更不是可吃的真鱼,而是写在布帛上的鲤鱼形书信,是"配偶"的隐语。夫妻间的"尺素书"本身就秘而不宣地蕴含着思妇对良人情爱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青河畔草 春梦 枯桑 相与言 双鲤鱼
原文传递
古诗《青青河畔草》新说
16
作者 刘青海 《文史知识》 2022年第6期53-56,共4页
《古诗十九首》以善于写游子思妇之思而著称。这一类诗的主旨,主要是抒写相思怨别之情,富于人情之美。作者的态度,也大抵是同情的。其中唯有《青青河畔草》一首较为特殊,大约和诗中描写的思妇曾经是“倡家女”有关系。因此有关诗的主旨... 《古诗十九首》以善于写游子思妇之思而著称。这一类诗的主旨,主要是抒写相思怨别之情,富于人情之美。作者的态度,也大抵是同情的。其中唯有《青青河畔草》一首较为特殊,大约和诗中描写的思妇曾经是“倡家女”有关系。因此有关诗的主旨,历来都有些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 游子思妇 古诗 人情之美 主旨
原文传递
植物与文学的深厚情缘——读《中国文学植物学》
17
作者 甘武进 《公民导刊》 2023年第2期94-94,共1页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在《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里,柳树是诗词吟诵最多的植物.事实上,历代诗词歌赋、章回小说的内容,大都有对植物的描写.有些以植物启兴,有些以植物取喻,更多的是直接吟...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在《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里,柳树是诗词吟诵最多的植物.事实上,历代诗词歌赋、章回小说的内容,大都有对植物的描写.有些以植物启兴,有些以植物取喻,更多的是直接吟诵.换句话说,各类文学内容总离不开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 章回小说 诗词歌赋 青青河畔草 植物学 诗词吟诵
下载PDF
《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游子诗比较
18
作者 祝冰晶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4期21-23,共3页
《诗经》中收录的大多数是当时劳动人民所创作的口头民歌。《古诗十九首》的创作主体是汉代士人。《诗经》中的游子思乡诗有十三篇,虽然数量不多,却开创了“游子思乡”这一文学题材;《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诗则有一半以上,比如《青青河... 《诗经》中收录的大多数是当时劳动人民所创作的口头民歌。《古诗十九首》的创作主体是汉代士人。《诗经》中的游子思乡诗有十三篇,虽然数量不多,却开创了“游子思乡”这一文学题材;《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诗则有一半以上,比如《青青河畔草》《行行重行行》,将闺怨思妇诗也归为游子诗的原因主要是,在当时的背景下,闺怨思妇诗极可能并非思妇所作,而是远游的文人所作,其中寄托的是游子的情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文学题材 青青河畔草 《诗经》 思妇诗 闺怨 思乡诗 游子
下载PDF
背着“语言的筏子”——废名小说《桥》的诗学解读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晓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42,共11页
关键词 废名 象征主义诗学 琴子 严羽 意象 《桥》 可写文本 青青河畔草 心象 参禅悟道 个人化
下载PDF
翻山越海来爱你
20
作者 崔济麟 赵思龙 《政工导刊》 2022年第10期80-81,共2页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这首经典的汉乐府民歌,写尽了古时妻子对在外远行征战的丈夫的深深思念。从古至今,“路途遥远”这个词是异地爱人之间千里相隔的现...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这首经典的汉乐府民歌,写尽了古时妻子对在外远行征战的丈夫的深深思念。从古至今,“路途遥远”这个词是异地爱人之间千里相隔的现实障碍,同时也是浓浓相思之情的真切见证。而今,这一幕也是同为军人的冯彤彤和妻子董婕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民歌 相思之情 青青河畔草 现实障碍 真实写照 远行 征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