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靖西壮语的方所系统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阳 程博 《百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3-91,共9页
靖西壮语中不具有处所意义的普通名词和人称代词都具有了处所意义,都能充当"趋向动词、源点介词、静态处义介词"的论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民族对空间认知的概念化程度不同。空间的概念化手段使得靖西壮语特殊的方位意... 靖西壮语中不具有处所意义的普通名词和人称代词都具有了处所意义,都能充当"趋向动词、源点介词、静态处义介词"的论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民族对空间认知的概念化程度不同。空间的概念化手段使得靖西壮语特殊的方位意义整合形式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西壮语 方所系统 概念化 意义整合
下载PDF
靖西壮语的复合式合成词 被引量:3
2
作者 吕嵩崧 《百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8-66,共9页
文章对靖西壮语中的复合式合成词进行了分析,进行了内部分类。对部分复合词的来历及演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靖西壮语 复合式 合成词
下载PDF
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的语音系统及词汇、语法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嵩崧 《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3-96,共4页
母语为非普通话的人学说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会表现出母语特征,体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母语为靖西壮语的人学说普通话,形成“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僵化的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有相对稳定的语音系统。其对词汇的选择... 母语为非普通话的人学说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会表现出母语特征,体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母语为靖西壮语的人学说普通话,形成“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僵化的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有相对稳定的语音系统。其对词汇的选择和处理大致为:1.完全选择普通话词语;2.选择使用普通话词语或接近于普通话的词语,但使用不准确;3.套用靖西壮语词汇;4.改造靖西壮语词汇并使用;5.使用周边汉语方言词汇。对语法的选择和处理为:1.放弃靖西壮语语法;2.套用靖西壮语语法;3.融合语法;4.回避普通话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 语音系统 词汇 语法
下载PDF
靖西壮语nai^(33)的语法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嵩崧 《钦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42-45,共4页
靖西壮语的nai^(33)有六种功能:"得"义主要动词;动相补语/完整体标记;能性补语;状态/程度补语标记;能性补语标记;被动标记。前五项功能与汉语"得"的功能一致。吴福祥概括出的东南亚语言"得"义语素"... 靖西壮语的nai^(33)有六种功能:"得"义主要动词;动相补语/完整体标记;能性补语;状态/程度补语标记;能性补语标记;被动标记。前五项功能与汉语"得"的功能一致。吴福祥概括出的东南亚语言"得"义语素"簇聚"式语法化模式与汉语的"得"一致,他认为东南亚语言"得"义语素与汉语"得"语法化历程的一致性是语法复制的结果。靖西壮语nai^(33)的语法化证明了吴福祥的观点。同时,靖西壮语nai^(33)形成了被动标记的路径,nai^(33)作为能性补语标记也形成了不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西壮语nai33 多功能模式 语法化 语法复制
下载PDF
三个来自汉语的靖西壮语名词词缀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嵩崧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6-48,共3页
文章对靖西壮语中3个来自汉语的名词词缀进行讨论。还对中古汉语借词la:u2131"老"和固有词la:u2132"佬"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靖西壮语 名词词缀 语言接触
下载PDF
靖西壮语部分受汉文化影响的民俗和宗教词语
6
作者 陆淼焱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7-91,共5页
对靖西壮语~①中两个民俗词语phjau1?ei1和sa?u?tsi?进行讨论,证明这两种供奉神袛和先人的仪式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对靖西壮语中道教用语和佛教用语中汉语借词的时间层次进行分析,由此印证道教和佛教影响靖西及对壮族文化产生影响存在... 对靖西壮语~①中两个民俗词语phjau1?ei1和sa?u?tsi?进行讨论,证明这两种供奉神袛和先人的仪式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对靖西壮语中道教用语和佛教用语中汉语借词的时间层次进行分析,由此印证道教和佛教影响靖西及对壮族文化产生影响存在时间的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西壮语 民俗 宗教 汉文化 影响
下载PDF
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的语序、句式和句类特点——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语法特征之一
7
作者 吕嵩崧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靖西壮语属于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母语为靖西壮语的人在学习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会形成“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其语序、句式和句类的运用既有普通话特点又有靖西壮语特点。
关键词 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 语序 句式 句类
下载PDF
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的语序、句式和句类特点——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语法特征之二
8
作者 吕嵩崧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1-76,共6页
母语为靖西壮语的人在学习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会形成"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其语序、句式和句类的运用既有普通话特点又有靖西壮语特点。
关键词 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 语序 句式 句类
下载PDF
靖西壮语的“一”
9
作者 吕嵩崧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5-79,共5页
靖西壮语的"一"共有4个,分别是固有词ne:u,中古借词?at44,官话借词?at44和粤语借词jat44。
关键词 靖西壮语 语言接触
下载PDF
靖西壮语单字调感知研究
10
作者 王文敏 吕嵩崧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5-63,共9页
通过对靖西壮语的单字调进行实验语音分析,提出靖西壮语的第3声调值应为44;第4声和第6声可能趋于合并;第5声是一个两折调,前段略凹后段为凸起的拱弧。进一步的辨认实验证明靖西壮语的第4声和第6声已经合并。另外还考察了时长、音高等对... 通过对靖西壮语的单字调进行实验语音分析,提出靖西壮语的第3声调值应为44;第4声和第6声可能趋于合并;第5声是一个两折调,前段略凹后段为凸起的拱弧。进一步的辨认实验证明靖西壮语的第4声和第6声已经合并。另外还考察了时长、音高等对靖西壮语感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西壮语 单字调 感知
下载PDF
汉语对靖西壮语构词法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嵩崧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137,共5页
汉语对靖西壮语构词法产生了影响,体现在:丰富了单纯词的类型;产生了新的复合式合成词类型,如增加了部分重叠式复合词,产生了"偏+正"结构的偏正式复合词,产生了补充式中的"名+量"结构;借入了一批词缀,使靖西壮语的... 汉语对靖西壮语构词法产生了影响,体现在:丰富了单纯词的类型;产生了新的复合式合成词类型,如增加了部分重叠式复合词,产生了"偏+正"结构的偏正式复合词,产生了补充式中的"名+量"结构;借入了一批词缀,使靖西壮语的附加式合成词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西壮语 汉语 语言接触 构词法 单纯词 复合词 附加式
原文传递
靖西壮语方式副词、程度副词与谓语的语序模式及其历时动因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吕嵩崧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44,共10页
靖西壮语方式副词、程度副词与谓语的语序正经历"谓语+副词>副词+谓语"的演变过程,演变动因是语言接触,模式语是汉语,机制是"语序重组"。
关键词 靖西壮语 副词 语言接触 语序重组
原文传递
靖西壮语中汉语新借词的来源及部分语音特点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嵩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105,共7页
靖西壮语中汉语新借词的规律与壮语其他土语大略是一致的,即主要借自官话,调类的归属以当地壮语调值相似性为原则。其新借词声韵与邕州官话的一致性较其他官话更强。靖西壮语受到粤语的一定影响,部分借词来自粤语。
关键词 靖西壮语 汉语借词 语音
原文传递
靖西壮语的汉语老借词thok^7“着”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嵩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8-176,共9页
汉语老借词"着"在侗台语中多有存在,其借入时间早于与中古汉语对应的老借词主体层,但南部壮语中"着"的使用不普遍。靖西壮语也存在汉语老借词"着",可能原有阴阳两调,后阳调变入阴调,合为第7调。靖西壮语... 汉语老借词"着"在侗台语中多有存在,其借入时间早于与中古汉语对应的老借词主体层,但南部壮语中"着"的使用不普遍。靖西壮语也存在汉语老借词"着",可能原有阴阳两调,后阳调变入阴调,合为第7调。靖西壮语汉语老借词thok^7 "着"可充当实义动词"使……附着"、被动标记和词内成分。作为实义动词,经历了"使固体附着’"沾染液体/使液体附着’"沾染气味/使气味附着’"沾染某些不良行为/使某些不良行为沾上"等演变阶段。作为被动标记,其泛化程度有限;只能与表消极的、不情愿的心理活动动词搭配;能产性弱。作为词内成分,其搭配关系演变如下:与消极的、表不情愿的心理活动动词组合—与表抱怨的行为动词组合—与消极意义很强的动词组合—与积极的、表喜爱的心理活动动词组合—与隐喻喜爱的名词组合。thok^7的用法远少于北部壮语中同样是汉语老借词"着"的t■k^7/t■k^8。原因是thok^7在靖西壮语中不是典型的置放义动词,不具备语法化为处所介词并进而成为持续体标记的基础,也未能语法化为祈使语气词;作为遭受义动词,其在与同义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向被动标记演变的基础,进而无法演变出道义情态标记用法;使役动词和结果补语(对、中)产生的路径也与北部壮语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 靖西壮语 侗台语 语言接触 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