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层建筑群静力干扰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谢壮宁 顾明 倪振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22,29,共8页
采用力天平技术 ,用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 5种不同高度和宽度比的一个和两个施扰建筑物在不同间距和地貌条件下对受扰建筑的静力干扰影响。分析中采用神经网络、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对比 ,采用了一种比较简洁的方式 ,... 采用力天平技术 ,用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 5种不同高度和宽度比的一个和两个施扰建筑物在不同间距和地貌条件下对受扰建筑的静力干扰影响。分析中采用神经网络、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对比 ,采用了一种比较简洁的方式 ,描述三个建筑物间的风致干扰特性 ,解决了三个建筑物的静力干扰效应难以表示的难点。结果显示 :对于顺风向静力干扰而言 ,干扰因子基本都小于 1,呈现遮挡效应。但同时也发现 ,由于狭管效应 ,处于并列布置时的某些配置的最大干扰因子值可高达 1 2 ,即此时结构在受扰后的平均荷载有可能比其孤立状态增加 2 0 %。一般情况下 ,遮挡效应随施扰建筑物的宽度的增大而增大 ,但狭管效应也会随之增强。高度比小于 0 5的施扰建筑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对干扰效应有较明显影响的高度比在 0 5~ 1 0之间 ,高度比超过此范围的建筑物的遮挡影响基本和高度比为 1的一致 ,但狭管效应则会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风荷载 静力干扰效应 狭管效应 风洞试验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不同截面尺寸双柱体静力干扰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朝荣 张耀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91,共5页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采用雷诺应力方程模型(RSM)研究了不同截面尺寸两方柱间的静力干扰效应,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应风洞试验吻合较好。分析了建筑物的相对位置、施扰建筑的不同截面尺寸对静力干扰效应的影响,并研究了串列布置时...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采用雷诺应力方程模型(RSM)研究了不同截面尺寸两方柱间的静力干扰效应,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应风洞试验吻合较好。分析了建筑物的相对位置、施扰建筑的不同截面尺寸对静力干扰效应的影响,并研究了串列布置时受扰建筑平均风压系数干扰因子IFCP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串列布置时,施扰建筑的截面尺寸变化对受扰建筑的IFm产生显著的影响。截面越宽,"遮挡效应"越严重,IFm随施扰建筑截面尺寸的增大大致呈线性递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数值模拟 静力干扰效应 流场分析
下载PDF
品字形建筑群静力干扰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春艳 张春晖 彭兴黔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91,共5页
研究品字形建筑群静力干扰效应,以及受扰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干扰因子的空间分布,分析建筑相对位置变化对静力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物串联布置且间距较小时,遮挡效应明显;建筑间斜列布置时,静力干扰效应减弱;建筑间并列布置时,容... 研究品字形建筑群静力干扰效应,以及受扰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干扰因子的空间分布,分析建筑相对位置变化对静力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物串联布置且间距较小时,遮挡效应明显;建筑间斜列布置时,静力干扰效应减弱;建筑间并列布置时,容易发生狭缝效应.对于成品字形建筑群,下两建筑对上一建筑的干扰效应具有遮挡效应又有狭缝效应.受扰建筑表面风压的干扰因子,其分布沿高度和宽度的不同位置而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字形建筑群 静力干扰效应 数值模拟 干扰因子 流场分析
下载PDF
3个土楼建筑群静力干扰效应数值模拟
4
作者 袁下下 彭兴黔 刘春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44-48,72,共6页
研究了3个土楼建筑群的静力干扰效应,以及受扰建筑屋面风压系数干扰因子的空间分布,分析了不同间距和不同风向角下对建筑群静力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0°风向角时,增加的施扰体土楼2引起的风干扰较大;45°风向角时,增加的施... 研究了3个土楼建筑群的静力干扰效应,以及受扰建筑屋面风压系数干扰因子的空间分布,分析了不同间距和不同风向角下对建筑群静力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0°风向角时,增加的施扰体土楼2引起的风干扰较大;45°风向角时,增加的施扰体2土楼是有利干扰;90°风向角时,屋面各分区表面干扰因子在间距为1.0 D时变化不明显;135°风向角时,在土楼群间有很强的巷道风效应产生,干扰因子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楼建筑群 数值模拟 静力干扰效应 干扰因子 流场分析
下载PDF
椭圆形截面超高层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及风致静力干扰效应的风洞试验研究
5
作者 吕东涛 杨易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983-1989,共7页
为探究偏心率为0.85的椭圆形截面超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通过多工况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获得了沿长轴和短轴风向下某体型为椭圆形超高层建筑分块体型系数的变化规律,比较了顺风向整体体型系数与规范中矩形截面整体体型系数建议值的差... 为探究偏心率为0.85的椭圆形截面超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通过多工况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获得了沿长轴和短轴风向下某体型为椭圆形超高层建筑分块体型系数的变化规律,比较了顺风向整体体型系数与规范中矩形截面整体体型系数建议值的差异,将试验得到顺风向静力干扰因子与规范中两方形建筑顺风向干扰系数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风向沿短轴时,无干扰状态下T3塔楼顺风向整体体型系数绝对值可达1.46,相比矩形截面体型系数规范参考值增大约4.3%;在沿长轴的180°来流方向,干扰状态下T3塔楼最底部区域体型系数由单体状态的-0.037增大到1.307;在沿短轴的270°来流方向,干扰状态下顺风向分块体型系数绝对值相比单体状态减小可达79%;在T3和T4两塔楼长轴之间夹角为42.5°的布置中,T3塔楼顺风向静力干扰因子分别为0.69和0.90,分别小于在相同位置非倾斜布置状态下两方形高层建筑规范参考值0.98和0.92。研究结果为椭圆形超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抗风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风洞试验 椭圆形截面 顺风向 静力干扰 分块体型系数
下载PDF
错列超高层建筑群风荷载静力干扰效应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立国 唐意 金新阳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对实际超高层建筑群进行了群体和单体塔楼两次同步测压风洞试验,通过两次试验测量结果,考察风向及塔楼位置对顺、横风向和扭转方向的主体结构承受平均风荷载的影响。同时,进行了CFD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对实际超高层建筑群进行了群体和单体塔楼两次同步测压风洞试验,通过两次试验测量结果,考察风向及塔楼位置对顺、横风向和扭转方向的主体结构承受平均风荷载的影响。同时,进行了CFD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结合风压试验结果及CFD计算结果对建筑群干扰效应进行了分析和干扰机理说明。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建筑基底力而言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偏小,但是无量纲静力干扰因子数值计算和试验结果符合得很好,数值模拟计算可以用于风荷载干扰效应的定性分析。处于中间位置的2号塔楼风荷载静力干扰效应明显,干扰放大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超高层建筑 同步测压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静力干扰效应
原文传递
碟式太阳能电站双机架风致静力干扰效应的数值分析
7
作者 颜健 彭佑多 +1 位作者 易陈斐 肖蓉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400,共10页
该文基于Fluent 6.3软件平台,选用Realizable k-?湍流模型开展两碟式机架静风载荷干扰效应研究。选取了单机架情况的三种最不利载荷工况,模拟了两机架基本布置形式(串列、并列和斜列)和布置间距对各工况机架风载荷的干扰,给出了各布置... 该文基于Fluent 6.3软件平台,选用Realizable k-?湍流模型开展两碟式机架静风载荷干扰效应研究。选取了单机架情况的三种最不利载荷工况,模拟了两机架基本布置形式(串列、并列和斜列)和布置间距对各工况机架风载荷的干扰,给出了各布置下的受扰机架静风载荷干扰因子,分析了干扰因子随布置形式及间距的变化规律,通过流场流线图探讨了机架风载荷干扰的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串列布置的下游受扰机架静风载荷干扰因子均小于1.0表现为"遮挡效应",而上游施扰机架的风载荷趋于单体情况;斜列布置的干扰效应也表现为"遮挡效应",但较串列干扰弱;并列布置的两机架中间有形成"狭缝效应",但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架群 风荷载 静力干扰效应 遮挡效应 流线图
原文传递
错列布置超高层建筑群的干扰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唐意 金新阳 杨立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103,共7页
对实际超高层建筑群进行群体和单体塔楼两次同步测压风洞试验。通过两次试验测量结果,考察风向及塔楼位置对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的主体结构承受风荷载以及围护结构的极值风压的影响,并结合风压试验结果及CFD流场计算结果对干扰机... 对实际超高层建筑群进行群体和单体塔楼两次同步测压风洞试验。通过两次试验测量结果,考察风向及塔楼位置对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的主体结构承受风荷载以及围护结构的极值风压的影响,并结合风压试验结果及CFD流场计算结果对干扰机理进行说明。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中间位置的2号塔楼的扭转干扰放大作用非常显著,较为不利的风向为110°风向,该风向下扭转方向的静力干扰因子达到1.53;沿弱轴Y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动力放大因子达到1.32和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超高层建筑 同步测压风洞试验 静力干扰 干扰 极值风压干扰
下载PDF
联体型双塔建筑静力风荷载的数值模拟
9
作者 郑朝荣 张耀春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107,共5页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对六种不同体型的联体型双塔建筑物的静力风荷载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体型双塔间的静力干扰效应,顺、横风向和扭转方向的无量纲荷载系数等问题。分析表明,当风向角为0°且间距较近时,下游...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对六种不同体型的联体型双塔建筑物的静力风荷载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体型双塔间的静力干扰效应,顺、横风向和扭转方向的无量纲荷载系数等问题。分析表明,当风向角为0°且间距较近时,下游建筑位于上游建筑的尾流边界内,抑制了上游建筑尾流的发展,因此上游建筑的平均风荷载较单体时有所减小,而下游建筑的"遮挡效应"则非常显著。由于角部的处理,延缓了上游建筑气流的分离和再附,上游建筑的平均弯矩干扰因子IFm均小于尖角模型的相应值,而下游建筑的IFm均大于尖角模型的相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风荷载 联体型双塔建筑 静力干扰效应
原文传递
EFFECT OF UPSTREAM ROTOR ON AERODYNAMIC FORCE OF DOWNSTREAM STATOR BLADES
10
作者 王志强 胡骏 +1 位作者 王英锋 赵勇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6年第2期94-101,共8页
To study the amplitude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aerodynamic force on stator blades, micro-sensors are embedded on the surface of stator blades of a low-speed single-stage axial compressor rig. The unsteady pressure di... To study the amplitude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aerodynamic force on stator blades, micro-sensors are embedded on the surface of stator blades of a low-speed single-stage axial compressor rig. The unsteady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stator blades is measur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axial spacing between the rotor and the stator, different rotating speeds and an extensive range of the mass flow. Amplitudes and frequencies of aerodynamic forces are analyzed by the Fourier transform.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effect of the rotor wake, the dominant frequencie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s on stator blades are the rotor blade passing frequency (BPF) and its harmonics. The higher harmonics of the rotor BPF in the fore part of the suction side are more prominent than that in the other parts of the stator blade. Otherwise, fluctuations of the pressure and the aerodynamic force on stator blades vary with the mass flow, the rotating speed and the axial spacing between the rotor and the st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e-row interaction aerodynamic force COMPRESSOR spectral feature
下载PDF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An indicator of coal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under static and dynamic compressive loads 被引量:15
11
作者 Feng Junjun Wang Enyuan +1 位作者 Chen Xia Ding Houch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8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Dynamic disasters in Chinese coal mines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coal productivity. Thu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es of coal is necessary. In this study, the energy dissipati... Dynamic disasters in Chinese coal mines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coal productivity. Thu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es of coal is necessary. In this study,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is proposed as a novel indicator of coal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under static and dynamic compressive loa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strain,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displacement rate, loading rate, fractal dimens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experiments conducted using the MTS C60 tests(static loads) and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ystem(dynamic loa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peaks are associated with stress drop during coal deformation, and also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 higher displacement rate of quasi-static loads leads to an initial increase and then a decrease in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whereas a higher loading rate of dynamic loads results in larger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Theoret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 sudden increase in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suggests partial fracture occurring within coal under both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loads. Henc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is an essential indicator of partial fracture and final failure within coal, as well as a prospective precursor for catastrophic failure in coal m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dissipation Stress drop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 STRESS-STRAIN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下载PDF
圆形截面烟囱风致干扰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晓娜 陆煜 +2 位作者 刘庆宽 马文勇 刘小兵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9-162 166,166,共5页
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圆形截面烟囱属于高耸结构,是典型的风敏感结构。风荷载是其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之一。该文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圆形截面烟囱单独存在时不同风向角下的表面压力分布变化及双烟囱存在时,在串联、并联两种排列方式下风压分... 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圆形截面烟囱属于高耸结构,是典型的风敏感结构。风荷载是其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之一。该文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圆形截面烟囱单独存在时不同风向角下的表面压力分布变化及双烟囱存在时,在串联、并联两种排列方式下风压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两烟囱串联时,下游烟囱的风压系数变小,表现出遮挡效应;两烟囱并联时,低层的测点受干扰效应较为明显,表现为狭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型截面烟囱 风洞试验 静力干扰效应 风压系数 体型系数
原文传递
泉州中芸洲海景国际花园风荷载试验研究
13
作者 吕振利 李寿英 陈政清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71,共4页
按照1∶200的几何缩尺比例,制作了泉州中芸州海景国际花园西部九栋高层建筑的刚性模型,在其外表面布置足够的测点进行了刚性模型同步测压风洞试验。试验得到了九栋建筑物表面的平均风压系数和脉动风压系数,结果表明:对于泉州中芸州海景... 按照1∶200的几何缩尺比例,制作了泉州中芸州海景国际花园西部九栋高层建筑的刚性模型,在其外表面布置足够的测点进行了刚性模型同步测压风洞试验。试验得到了九栋建筑物表面的平均风压系数和脉动风压系数,结果表明:对于泉州中芸州海景国际花园西部的九栋高层建筑而言,建筑之间的静力干扰效应减小了各建筑物上的风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风荷载 静力干扰 风洞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